是什麼因素決定衣服能不能烘乾?

第一次去在國外洗完國內帶去的體恤牛仔褲等等烘乾之後發現全部縮小了...之後在國外買的衣服烘乾不會變小。以為應該是成分不同的原因,於是拿出兩件體恤對比,都是100%cotton。但是明顯兩種體恤皮膚觸感完全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到底是什麼因素決定是否可以烘乾?如果不是成分的原因,那為什麼觸感又不一樣?


謝邀。

第一個問題哦,兩件T恤,成分都是100%棉,暫且不討論是不是商家隨便貼的水洗嘜,權當是經過標準的成分測試。那麼,就不存在說裡面含有氨綸的情況,因為氨綸的增加會比較大程度影響衣服的成型和熱變性能。但是同樣的純棉T恤,觸感有不同是一定存在的,因為影響觸感的因素太多了:

1.紗支就是最關鍵,高支紗出來的面料就比較細膩,手感比較飽滿;低支紗的手感相對粗糙一些,但因為是T恤是針織產品,纖維的粗細對面料的風格影響還不是那麼的大。

2.棉纖維的種類,雖然同是棉纖維,也分為陸地棉(細絨棉)和海島棉(長絨棉)。而且棉纖維經過表面處理後也會極大影響性能和外觀。比如絲光棉,面料的光澤和觸感就好很多,光滑柔軟。

3. 織造工藝,T恤面料絕大多是緯編大圓機織造,少數也有用經編機織造的。光緯編的織造密度也會影響成衣的風格,密度小,紗支粗,出來的面料肯定稀鬆粗燥,而密度緊紗支細,出來的面料就緊密滑爽。而且,經編機織造的面料,密度也是介於緯編和梭織之間,這樣的風格自然也是有差別的,不贅述了。

第二個問題,什麼因素決定衣服能否烘乾?純棉的T恤,洗後烘乾會有些許變形(1%)也是正常,畢竟就是一件T恤,不會在面料下太多功夫,做熱定型等。如果回縮率達到5%,那一方面考慮是衣服的原料問題,可能是化纖+氨綸的,另一方面是烘乾機的溫度是不是沒有按照洗嘜的要求。

一般來說,衣服洗後自然晾乾的方式最好的。如果要烘乾,純棉的、化纖的,混紡的都沒什麼問題,只是真絲的、羊毛的等蛋白纖維的,在烘乾時一定要看洗嘜對水洗的要求,因為不同纖維對溫度的要求是不同的,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有什麼具體問題,咱們可以再討論,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縮水率是針織面料的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下單時是必須註明縮水要求的。普通純棉T恤一般-8%X-8%,意思是洗完弄乾後衣服會在橫向和直向各縮8%,另外面料除有縮水特性外,還有扭度,即洗完干後面料會有一定的斜扭,單面布一般在5%以內。這兩者的檢測,業內一般會通過做一個50cmX50cm的布筒進行洗水烘乾進行測量,是在一起測的。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縮水率是需要附帶干布方式說明的。按照全球各地生活習慣的不同,中國人一般喜歡掛干,洗完大家都喜歡晾起來;美國人喜歡用機器烘乾,會有專門的自助洗衣機店;歐洲我做的一些客比較喜歡平放干,這種方式一般針對比較貴的衣服,因為對面料損傷最少。當然這些並非一定如此,但針對具體的面料,是一定要註明縮水率要求和干布方式的。

幾種不同的干布方式會導致不同的縮水率,比如有同一塊布,平方干是-5%X-5%,那麼它掛干後的縮率會差不多,但烘乾有可能達到-9%X-9%,烘乾的縮率會變大很多。成衣生產會把縮率考慮進去,會自動放大相應比例然後裁布生產成衣。

具體到你的情況,國內購買的衣服一般使用掛干標準,美國適用烘乾,國內衣服生產時只考慮了掛干縮率進行自動放大相應比例裁布,沒有考慮烘乾的縮率,即他只放大了5%但烘乾時卻縮了9%,導致衣服變小了。這應該就是你發生的情況。

每件成衣都會有洗嘜,上面會標註洗水和干布方式,多加註意就不會發生類似情況了。


可以烘的都預先做過處理。


我談一下個人經驗。一般,如果密度比較疏鬆且硬料的話,這類容易烘乾,因為水很容易過去(因為裡面不藏水。眾所周知,衣服布料是會吸水的。假如吸水性不好,尤其是纖維與纖維之間空間大,且這種成分藏住水分,一般這類衣服很容易被烘乾的。);其次是不容易被烘乾的衣服,其布料一般水容易進去而不容易出來,分為幾種情況:易進而易出(其實這屬於容易烘乾的了。我必須更正:決定衣服是否容易烘乾,根據布料能不能藏水而決定的!)——所以,此項排除,這項還是容易烘乾的。== 嗯。 不容易進水但也不容易出水的。這種晾曬時間都比較久的。假如布料比較厚,而且難洗的那類面料,基本如此。比較難烘乾。那個水很難出來。 還有是:容易進水而不容易烘乾。印象不是很深,但是有這類面料的。通常是毛毯什麼的。這類奇怪。

我表示,初次回答這問題,毛躁得很,見諒,見諒。== 些許說法,如有謬誤,敬請指正。


我也發現同樣的Lee牛仔褲(款式不同),國內買的說不能烘乾,美國買的卻說可以烘乾。


推薦閱讀:

男孩子如何看待女生買買買衣服的?
在國外hm看到有人穿的一件夾克,很喜歡,大家有知道是啥牌子de嗎?

TAG:洗衣服 | 衣服 | 生活常識 | 紡織學 | 烘乾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