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 CPA 歷程是怎樣的?
這個周末就是CPA專業階段的考試了,題主也是百萬考生之一,作為「財務第一考」和眾多財務同仁們為之備戰,CPA的故事想必很多,有人順風順水一次全過,有人平穩數年緩緩通過;更多的,則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後修成正果,也有許多因為多放原因沒有堅持。
如題,歡迎大家講述自己的CPA故事,心路歷程和相關的職業生涯,為我們CPAer代言,也為後來者講述自己的奮鬥史。
11年,研二,不知愁滋味,爸媽讓考博,不想考,哄著他們說自己要靠注會,經濟法看了一個星期,59
12年,剛工作,遊戲人生,去年經濟法從前往後看了一半,今年從後往前看了一半,居然過了13年,目標不明,方向不清,稅法隨便看了一個星期,5914年,不覺二十有六,領域未深耕,渠道不順暢,雄心漸退,初心漸無。不求變則暗無天日,怒了,稅法一個月,戰略一個月,過了
15年, 歲月如梭,白髮漸長,贅肉復生,前途未知,命途多舛,想人生如此不堪,期待涅槃。會計兩個半月,財管一個半月,做著最傻逼的事,考著最牛逼的試。咬牙過了16年,漸成骨幹,忙成狗,十一七天,鬚髮叢茂,審計真難,怕第一門作廢,備考足足三個月,過了17年,準備大綜合,工作也有了曙光,但想繼續堅持下去。如果說考注會得到什麼
一是讓從不自信的我裝飾了一點門面,二是養成的持續學習和深度思考的習慣,三是有了一個社交的名片和一點心理安慰。學習成了習慣,所以每年仍然會寫很多論文,注會快要考完了,注稅也考了一大半,從來沒有覺得自己了不起,反而悔恨當年浪費那麼多時間而不得不利用寶貴的陪寶寶玩耍的時間來看書。考試不難,考完也不會怎麼樣,但是知識面開闊好多,畢竟你爬上一座山不是為了讓全世界看到,而是為了看到全世界。學法律,明尺則,不越矩學戰略,辟蹊徑,繪藍圖
學會計,築強基,立公允學財管。計盈虧,察秋毫學審計,窺人心,識舞弊學綜合,知經濟百態,感實業冷暖,融會貫通,漸入佳境學渣考了很多年,最終去年考過了綜合,而且是60分過的,如下圖。
其實專業和CPA並不相關,大二那年,參加戶外活動認識一些大四的學長。學長們說CPA考試浙江不讓大學沒畢業的在讀學生考,但是可以通過機構報名去隔壁省安徽考試,考完順便可以爬黃山,那個時候覺得,爬黃山好啊,所以就一起報名了CPA考試,那是2011年,CPA考試還是紙質試卷,尚未實現機考。那時候好像報名費一門50?然後第一年大概是報了三門反正也想不起來了,考前一周覺得不能一門都考不過吧,於是撿了一本經濟法死記硬背一周,刷完了東奧輕一的題並且背下了全部答案,就和學長學姐們一起包了大巴車去了黃山考試。
當時住在黃山景區的一家青旅,環境很好很便宜,然後迷迷糊糊過了一門經濟法。
然後就忘記了CPA這回事,一直到大四了,開始找工作了啊,就開始到處填簡歷啊,然後又是學長說立信事務所很棒啊,出差可以吃很多好吃的,可以去很多地方,而且夏天淡季不上班啊,於是順手就投了個立信。可能是我報名之後的第二年,CPA考試改革了,後面大學在校生就不讓考了,所以CPA考過一門的人在校招中也算有點優勢,我竟然最終莫名其妙就進了事務所,大家都知道事務所很早就會要求籤三方去實習去出差,那出差了就沒法去別的地方面試啦,也就沒法找別的工作啦,就這樣,進了事務所這個坑,正式開始了考CPA之路。
歷年成績如上圖,圖中可見,剛畢業那會,我真的是非常不懂會計的,很認真聽了東奧張志鳳老師的課,依舊是兩年沒考到50分。一個和會計審計專業幾乎不相關的人,在事務所的大坑裡摸爬滾打了三年之後,終於在2015年爆發過了三門,而2015年,已經是我考CPA的第五年了。
和一些一年過幾門兩年三年全考完的人比,我從開始考第一門經濟法,到最後60分飄過綜合,一共花了6年時間,戰線長到幾乎貫穿我整個青春期,去考經濟法那會,我還是懵懂的初戀少女,而考完綜合的時候,已經是已婚少婦了。
這樣長的戰線,讓我似乎養成了一種習慣,每年夏天,都是在看書中度過的,之前在杭州的時候,每年天氣最炎熱的時候,都會在市民中心圖書館一待就是一整天(事務所有考試假),考試前每天聽到圖書館閉館的音樂,都會恍惚覺得自己仍是學生。念書的時候是個學渣,畢業以後卻無比懷念這樣純粹的刷題、學習不問世間事的過程,好像每年的夏天備考的一個月,是專屬於我的悠長假期。
待到圖書館外到處飄著桂花香,幾場秋雨下來,結束考試,就又要開始新一年的預查與年報啦。
整個考試歷程就是這樣,而考完試之後,人生並沒有什麼改變,沒有因此多多少收入,也沒有因此人生巔峰了,考完試我也離開了事務所,現在做一份簡單還算輕鬆的財務工作,今年依舊走在各種考試路上,9月考了中級會計師,雙十一要考個稅務師,今年考不完,明年還要繼續考。
能怎麼辦呢,繼續考咯,一輩子這麼長啊,職業生涯還要幾十年啊,財務知識總要不斷更新啊,考試總歸是檢驗學習成果的一種方式啊,也是告知世人我在學習的一種方式啊,那就繼續學,繼續考唄。
畢業那年,玩加看書,沒想怎麼樣,然後過了一門會計,現在想想真的是運氣太好。後來工作第一年,現在想想都不敢相信自己那麼努力,每天很早起床,工作空隙就看書,然後晚上看到很晚,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在臨考前一個月,覺得戰略看得很不紮實,有點想放棄,但還是咬牙挺過來了,耳機插得耳膜都痛,水筆芯沒得異常快。每天晚上一趟床上就覺得超級累,渾身痛,第二天照樣好好學習。成績出來,5門都過了的時候,哭得稀里嘩啦,真的很想抱住自己,還好沒有放棄。工作第二年拿下綜合,覺得經過2015年的5門備考,很多挑戰我都不再畏懼。謝謝這樣的自己。
謝謝邀請。回想我的CPA經歷,不算順風順水,也沒有屢戰屢敗,算是平穩渡過吧。
話說和CPA的認識在2001年,那一年9月升入大四,在那個年代,公務員考試,研究生考試,亦或者CPA考試都遠遠沒有現在火熱。我給自己選擇了繼續讀研,當時很多人都是在本科畢業時選擇就業,所以考CPA是給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鍍金的,考公務員的是多一條就業道路的。當時對CPA的印象就是很難,幾乎不可能通過。特別是當年參加考試的同學潰敗之後,覺得這簡直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實,現在回顧2001年的考試,可謂CPA考試的一個分水嶺,之前的考題還不是那麼逆天,2001年突然升華了)
2002年9月,我如願來到北京繼續讀書。讀研之後大家的目標明確了很多,大多數同學都是打算三年之後就業的,當時看來四大就是最炙手可熱的工作之一,所以考CPA成了我們的主要任務。而我似乎又是和大多數人不太一樣的那個,我不太想去四大(主要是不想太辛苦),所以考CPA的動機沒那麼強烈。不過看著周圍的同學都在拚命苦讀,只好也隨大流考一下吧。第一年報考了兩法和財務管理。眾所周知,2003年春天一場非典打亂北京校園,我趕在學校封校前一天回到了老家。啥也沒帶,當時沒有想過會一直停課到暑期。後來非典的發展越來越出乎之前的預料,對突然到來的長假真的毫無準備,在家一邊幫導師完成書稿的任務,一邊準備著CPA的考試,沒有了同學們在一起學習的互相激勵,我覺得我當時的投入很少,雖然考了三門,到了考試時,只去參加了稅法和財務管理的考試。考試結果是稅法通過,財務管理58分,這是我後來參加所有的會計類考試至今為止唯一沒有通過的一門考試。
第二年開始準備CPA考試,我繼續報考了三門,會計,審計,財務管理。可以說我選擇了最難的三門,因為覺得研一沒有好好利用時間,有點可惜。這一年,和班裡的同學一起苦讀,包括暑假,也一直泡在圖書館。特別是暑假每天的學習時間超過10個小時。付出總有回報,這一年三門順利通過。完成了自己當時都覺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至此,我才覺得一直以來覺得和我很遙遠的那個目標原來只差一步了。
研三了,大家都在畢業找工作,寫論文了。對於CPA的關注也沒有之前那麼認真了。正如我之前所說,我也沒有想過自己要去四大,所以畢業時四大的網申一個也沒有申請。當時自己的感覺是我研究生期間做的最認真的一件事,似乎沒派啥用處啊。畢業後我進入一家事業單位工作,CPA似乎離我更遠了。只差一門了,不考了是不是太可惜了。考了,又有啥用處??不知道。先考了再說吧。最終我還是在2005年9月剛上班不久,把剩下的一門經濟法考過了。
這就是我的CPA考試經歷。基本也是自己的讀研經歷。
後來,我又參加了很多會計類的考試,回望一下,CPA考試還是最難的,這點不用懷疑。我也一直在體制內工作,這些證書也沒有太大用處。但是,我仍然不後悔自己年輕時的選擇,因為至少我努力過,奮鬥過。
專業:計算機
2013年:會計78、稅法75
2014年:審計60.75,經濟法72,戰略66.25,財管58
2015年:財管79.5
2016年:綜合70
方法:教材大概看一下,然後直接做題,以題倒查書;做題輕一3遍,兩家的模擬題各2遍,不會的就問;做錯的題,一定要在教材上找到知識點;背書(錯題對應的知識點)3遍(是背不是讀)。
技巧:戰略全書背下來,財管機考系統多練,審計分清流程,做題一定要快,不能猶豫。
作為一個非商科、非會計相關專業的人員(川大學軟體的),在畢業兩年後即 15 年決定考 CPA, 終於在 17 年通過綜合階段,簡略的說下這幾年的歷程吧:
- 13 年畢業,即去了深信服工作,看到公司工作了三五年員工的狀態,恐懼,想逃離,正趕上大數據數據時代的到來,就想從事數據科學家的相關職業,那段時間,瘋狂的學習數學。
- 終於在 14 年年初,離開了深信服,在網上找了一份數據挖掘相關的工作,地點在西安,於是離開深圳,來到西安,工作不加班,整體比較順利。
- 工作閑暇之餘,開始閱讀非專業相關書籍,在《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了解到了「財商」的概念,並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一定要學會「財商」的四項基礎技能:會計、投資、法律和市場,此書應該算是學習會計的啟蒙書籍了。
- 在 14 年年底和 15 年年初時,又看了知乎出版的《金錢有術》,了解了相關的會計領域的內容,印象比較深的一篇文章是關於開包子鋪的,開始在網上尋找相關的會計考試,選中了 CPA,我給出的理由是:
- 考試是學習一門新領域最快的方法;
- 既然要考,那就挑選一門含金量高的考試來考,考好了之後還可以轉行去會計或者金融行業;
- 從 15 年 3 月份開始備考,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一次性報考了六門,迎來了人生中(除高三外)最高強度的備考,工作還在繼續,只能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進行複習,於是就早起(凌晨五點多)晚睡(晚上十一點),每天額外抽出 5 ~ 6 小時的複習時間,沒有周末,持續了七個月之久,那段時間的個性簽名是:「在追求財富的道路上,沒有假期」。
- 15 年年末時,成績出來,通過了五門考試(剩下經濟法沒有過,如果對我的成績有懷疑或考試方法的,可以參考:張榮:怎樣從會計零基礎到CPA達人?),欣喜若狂,並在 16 年年初時開始尋找財務領域相關的工作,無果(覺得工資相對於互聯網太低),最終回歸了互聯網公司做數據相關工作,並在 16 年通過了專業階段最後一門課程:經濟法。
- 17 年,工作比較順利,臨近 8 月份開始準備綜合階段,複習時間不足,內心惶恐的踏進了考場,12 月查分結果,通過了綜合階段,自此,為期 3 年的 CPA 考試終於告一段落。
以我個人的經歷來看,CPA 考試確實是一個耗費精力,折磨人事情,但也並非傳聞的那麼困難,對大部分人而言,只要有效的花了足夠的時間(300 小時 * 6)基本都能通過考試。個人考完 CPA 之後,感覺變化還挺多的,詳細的表述可以看我的另一個回答(張榮:為什麼會有許多非專業人士對註冊會計師考試感興趣?考下來後發生了哪些變化?),這裡只是簡略的說明幾點:
- 擴張了知識面,從而帶來了一定溝通能力的增強;
- 增長了自信心,CPA 證書也算是一個能拿得出手的證書了;
- 極大的鍛煉了自身的學習方法;
- 增加了對財務人員的尊重以及對其他行業的敬畏之心;
雖然 CPA 考試是結束了,但是學習仍然在繼續(最近在看金融、經濟以及法律相關的書籍)。在 2018 年,我將會帶著在互聯網行業所學到的技術和積累的經驗,結合上我財務相關知識準備去搞點事情啦。
最後最後,分享個關於職業迷茫上一點個人的思考吧,幾乎所有職場人都會經歷職業迷茫,這並不可怕,更多的時候是好事,但職業迷茫並非靠諮詢別人就能解決,就像我們只看數學書而不做數學題是學不好數學一樣,同理,解決職業迷茫最好最好的方法是多學習,多社交,多嘗試,至少在知乎上應該是問不出來答案的(別人說的真假都無法界定)。
二更,綜合階段考試通過啦,78.25
專業:金融2012年:研一,隨大流報名CPA,報了幾科忘了。然後在天津大運會上做志願者,9月初大運會結束,開始正式複習,確切的說只複習了會計,基本上複習了一個多月,那段日子真的很難熬,幸好有室友陪伴一起複習,晚上出去跑步成了全天最放鬆的時刻。從那年起,CPA對我來說,就意味著沒有十一長假。最終會計考了70分左右。
2013年:找工作,報名但未參加考試。
2014年:工作第一年,因工作不理想,各種消沉,未參加考試。
2015年:工作第二年,開始擔心無法在五年內通過六科。報名三科,財管,稅法,經濟法,重點看財管,稍看經濟法,稅法徹底放棄。最終財管56,其他兩科也順利沒通過。
2016年:工作第三年,CPA有效期的最後一年,一口氣報名五科。我的複習過程基本上是:六月和七月這兩個月,晚上下班看書,看一兩個小時左右,還經常偷懶,主要是周末兩天看書;從八月開始,單位業務不忙,我就白天在單位看經濟法跟戰略這種記憶性的科目,晚上下班看另外三科,越臨近考試,壓力越大,最晚的時候學習到1點,第二天6點半起床,去單位繼續複習,最終五科全部通過。
審計:60
財管:68經濟法:75.5戰略:60.5稅法:67這次考試,印象異常深刻,感覺高考都沒有這麼努力過。十一長假前,我的焦慮達到頂峰,每天連給老媽打電話訴苦或者啃蘋果的時間都沒有,實在太難過了,給我們本科一學霸好朋友打了一會電話,電話一通,我就哭了。
我的複習習慣一般是:第一遍,粗略看書,然後第二遍仔細看書,並且整理書上重點內容,看完兩遍書就做習題,最後如果還有時間,就是看重點。
說來真的是太幸運了,我在十一放假前,已經徹底放棄審計,因為真的是看不懂記不住,就連審計考試前,我都一眼沒看,出結果的時候,我整個人都蒙了,看到電腦屏幕上那個大大的「過」字,一直不敢相信。
2017年本來不想報名綜合,結果還是上面那個好朋友督促我,複習了將近兩個月,過不過就聽天由命吧。
我的感受是,還是應該循序漸進的來,2016年因為熬夜看書,導致我視力嚴重下降,並且2017年5月單位體檢,查出來卵巢囊腫(現在已經好啦),我覺得還是跟那段日子有關的。
分享一個小方法吧,搜狗輸入法時,在中文模式下點擊「v」,然後再輸入計算公式,可以直接出結果,也可以直接出整個公式,對於考財管,還是有點用的。
非常感謝我那個好朋友,一直鼓勵我,給我打氣,給我發複習資料,這麼好的人哪裡去找,希望他能一直只對我一個人好哈哈哈。首先申明,此經驗有毒,本回答只分享歷程,不分享學習經驗,有個別學習經驗可以參考,但是備考過程不建議,慎入!!!!
沒想到我不靠譜的經歷關注的這麼多,我寫了那麼多的備考建議沒人贊,傷心,為了避免誤導大家效仿我,我有必要解釋一下,首先,我屬於應試比較好的,中考,高考都是超常發揮,因為心態好,其次,我考試一直習慣考前突擊,然後看完應付考試沒幾天就忘光的那種,最後,雖然自制力很差,但是學習的時間都是有效的,不是坐在那學不進去那種。所以大家要備考一定要按照常規的來,後續我會寫寫島上學員靠譜的備考經驗給大家參考。
1.一場沒有目標的考試
當年(不說哪年了,以免暴露年齡),在某國企干著朝九晚五的工作,輕鬆自在,每天淘寶,追劇,遊戲,覺得特別頹廢但是又迷上這樣頹廢的生活,每天的日子就像從複印機里出來的,重複而枯燥,我記得那是6月份了已經,在網上看到關於CPA的難度與牛逼,突然就特別想挑戰一下,就這麼一閃念,開始了注會的備考之路,注會一般都是4月份報名,但是那年很神奇的是6月份報名,難道是註定我和CPA的緣分。
2.毫無壓力的備考之路
6月份報名,我當時看了看網上的攻略,報了會計和稅法,7月份開始正式的學習,兩門是同時進行的,但是10月份就考試了,我也不勤奮,當時其實是有點考著玩的心態的,所以到後期明顯時間不夠了,到9月份的時候會計一半還沒看呢,乾脆就放棄了,十一放假著重看了7天稅法,結果低分飄過了。
過了一科以後,放棄就有成本了,所以第二年又報了三科,會計,審計,經濟法。結果就剛報完名看了幾天,就懶了,一拖又拖到了考前兩個月,審計就看了個開頭,經濟法乾脆沒開始,所以放棄了,只學會計,會計應該學了兩個來回,其實學的一點都不紮實,考前一天我覺得是最關鍵的,我特別認真的把合併那章看了,結果第二天綜合題考的就是合併,我覺得我那道題應該拿了滿分,以致於我會計考了84,還不錯的分數,記得特別清楚的一個細節,都快進考場了,我還在看書,監考老師說我不在這一會功夫,我說我就指望現在多看點呢,他說那你過不了了,要是他知道我靠那一會看的多拿了好多分數,是不是有點打臉了,哈哈。
第三年,我沒貪心,只報了審計和經濟法,但是還是前面大概學學,快考試才開始認真學的,考前兩個月的時候是放棄了審計的,集中學了經濟法,等到考前半個月時,覺得經濟法學的差不多了,所以衝刺了一下審計,說是衝刺,其實就是把沒看的幾章看了,想碰碰運氣,就去考了,審計是唯一一門我坐在考場上沒底的,當時我記得做完客觀題,主觀題我除了答恰當不恰當其他的都不會了,甚至看有時間看前面同學的答案,可能還抄了幾個,哈哈,也許是運氣不錯,審計低分飄過,經濟法也過了。
過了四門以後,放棄成本更高了,時間也不多了,我開始有緊迫感了,所以後兩門是我用功最多的,尤其是財管,學到什麼程度呢,就是考前我就知道自己肯定過了,分數下來是82.5分,一點都不出乎意料。
考完專業階段,我怕我的惰性又上來,所以一鼓作氣考了綜合,準備綜合的時候,我用的精力最多的就是審計,因為當年真的有運氣成分,也終於明白一句話,欠下的終究要還的。
縱觀我的考試歷程,雖然沒有其他人一樣的血淚史,但是也是付出了努力的,有的時候雖然不學,但是玩也玩不痛快,覺得有罪惡感,考專業階段的時候,每個十一別人放假的時候,都要抵住誘惑,好好學習,我的備考過程不建議大家學習,我有時也在想也許我要是努力點也學更早就通過了,不過我也不後悔, 雖然我學習能力不差,但是學習自制力比較差,以前大大小小的考試,都是這麼過來的,好多人都說我比較會考試,可能是我心態比一般人好。以後有機會再分享一下自己的考試心得。
喜歡左下第一個點個贊再走唄
潛水這麼多年,第一次回答獻給我摯愛的CPA。以下都是我的真實經歷,語言表述比較混亂,真實的經過也比描述的要苦逼的多的多。我開始考CPA是在2011年,大二的時候,不知名的本科學校,不入流的雞肋專業(當然是經管類),百無聊賴的度日。一次偶然的機會跟一個朋友聊到未來大學的生活該怎樣過的充實,我們都不約而同的認為要考一些證書,但不是那些沒有任何意義,考完之後一次都不會再看證書的那種,而是應該考一個含金量高,貶值速度低的證書,所以我們都想到了CPA。很可惜,我的這個朋友後來沒有繼續堅持下去。第一年報名的科目是會計,經濟法和公司戰略,因為對於會計不是特別熟悉,而且已經知道了注會考試的難度,所以我從大二的寒假就已經著手開始準備複習。完全沒有經驗,也沒有人指導,都是一個人在摸索。會計概念不理解,背,會計分錄不會寫,背,僅僅是會計課本我就看了三遍,輕鬆過關一做了兩遍,張志鳳的視頻聽了兩遍。經濟法和公司戰略相對簡單一些,我也是從暑假開始複習,大概刷課本也刷了兩遍,輕鬆過關一做了一遍。說實話,當時在上考場之前,我都不知道我自己複習的怎麼樣,只是稀里糊塗的,當時還是紙質試卷,紙筆作答,腦袋裡還有一段時間反應思路比較清晰,最後稀里糊塗答完試卷,稀里糊塗交完試卷,以為沒有什麼希望,回去以後又開始了糜爛的大學生活,嘿嘿!讓我驚奇的是我第一次考了三門,竟然都通過了,而且經濟法和公司戰略的考分都在70分以上。剛看到三門考試的成績之後,我反而覺得已經沒有了退路,剩下的三門必須通過,要不我一年的努力全都白費了,所以在知道成績的那一刻,我又開始了下一次三門考試的複習。對於審計的複習,我是如法炮製了會計的複習策略,先聽一遍課件,看一遍課本,做一遍輕鬆過關。第二遍是聽課件和看課本。第三遍是看課本和做輕鬆過關。瘋狂的背誦,瘋狂的刷題。值得慶幸的是,剩下的審計,稅法和財務管理,也都經過我將近一年的複習以後順利通過。最後的綜合是在我畢業的那一年考的,因為已經參加工作,而且是在一家國內的較大的會計師事務所,我們做的業務也很奇葩,沒有旺季和淡季之分,所以在綜合考試之前的前兩個月,我還被派出去出了一個長差,差不多40多天,回來的時候距離注會綜合階段的考試只有兩周的時間。當然,在出差的時候,我沒有完全放棄複習,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小夥伴應該知道,每次出差以後基本上就是天天加班。我在那40多天里,基本每天晚上工作要到9點半, 而且沒有周六日,這樣回到賓館以後就是十點左右,然後我再看書看到12點半,第二天早晨6點半起床。現在回想起來那一段日子簡直不是人過的日子,我都很不可思議我是怎麼熬過那段苦逼的日子的?所以我知道參加工作以後考註冊會計師是多麼的困難,尤其是在會計事務所的苦逼的奧迪特們。很慶幸的是,我也一次性的通過了註冊會計師的綜合考試,在考試那一天里,我不敢多吃東西,不敢多喝水,經過7個小時的考場奮鬥,當我走出考場的那一刻,我瞬間感覺釋放了,也感覺整個人被掏空了…我到現在都沒有考過初級會計學,計算機二級、三級以及什麼其他的我都沒有聽過的證書,CPA仍然是我唯一的證書。 我覺得註冊會計師考試固然困難,考試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心理建設,但只要你選擇了,那麼就請記住一句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學生黨一枚,2年通過專業階段6科考試(4+2),剛剛參加完綜合階段的考試。不敢跟一次通過6門的大神相比,但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考證經歷,供大家參考。1.本人考證經歷考證生涯是從研究生錄取後正式開始的,剛經歷過漫長的考研備戰,身心有些疲憊,放飛自我一個月後,大約從5月底開始正式準備,每天不少於8小時。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考研勝利的我也是一腔熱血,信心爆棚(考試費不貴也是個重要原因= =),一次就報了六門,因為本科學的就是會計,加上考研對會計和審計有所複習,所以這兩門我的複習效率很高。但是,作為一個標準理科生,背誦比較痛苦,看著稅法,經濟法和戰略三座大山,心裡焦灼起來,大約7月中旬完成第一輪複習後,發現自己前面看的已經差不多忘光了。。後來,考慮到自己的複習進度和開學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我忍痛決定放棄戰略,專心準備其他5門。在極度的煎熬和奮戰後,我最終通過了4門,財管以微弱的分差沒有及格,具體原因後面也會說。第二年的備考輕鬆了很多,財管有了第一年的基礎,加上總結了第一年的教訓,複習起來很高效,戰略不難,只要用心背誦和理解,通過不難,大概是暑假開始複習,穩穩噹噹拿到了專業階段合格證書。2.關於複習資料和網課(本部分僅代表個人適用情況)複習資料個人建議選擇教材加一個適合自己的參考書就ok,不需要太多。我自己用的是輕鬆過關一,複習以參考書為主,教材為輔,參考書上總結了基本的重難點,更有利於記憶和理解,在有些需要更深刻理解的時候會查閱教材,除此之外,就是在考試前會做真題和模擬題,以真題為主,模擬題用的是輕鬆過關四。關於網課,個人建議無論是不是有基礎,還是需要有,但對於不同基礎的考生,使用方法不同。如果是財會類專業的學生或者有一定基礎的話,可以以自學為主,在一些重難點自己準備有困難的章節,可以選擇聽課(比如合併財務報表,長期股權投資等等),這樣可以有效節省時間,提高效率。而對於零基礎或基礎薄弱的考生,可以根據自身複習情況利用網課開展複習。3.關於備考時間規劃個人建議至少要有3輪的複習,總體時間如果是在職一年備考2門,學生期間如果有大量空閑時間一年備考3門,至少複習4個月以上第一輪:真題+第一遍通讀(1個月左右)開始複習前,一定要看真題,這裡並不是說要去做真題,而是要明白考試題型,類別和重點,在此基礎上才能更有方向的複習。比如在專業階段,財管更注重計算,那麼對於公式的記憶就更為重要,但在綜合階段,財管更注重概念記憶和具體運用,因此在複習過程中會有很大差別。在了解考試方式和重點後,需要對知識點進行第一遍的通讀和理解,這一遍要求全面快速,可以先不做習題,只做例題,但要把基本概念和邏輯關係理清。第二輪:第二遍精讀+做題(2-3個月)這一遍力求吃透,深入理解知識點,該背誦的要開始背誦,本輪結束後至少背誦一遍,同時,認真對待每一道題目,做錯的題目要標記出來,並標註錯誤的原因、所考知識點和應該注意的地方(這一點很重要,經常看看批註可以有效減少再次犯錯的幾率)第三輪:錯題回顧+反覆背誦+真題演練(1個月左右)這一輪要反覆背誦需要背誦的知識點,同時每天留出部分時間對錯題進行回顧(結合具體複習情況、難易程度和錯誤的性質等,錯題可以重新做,也可以看批註)。另外,要對真題按照標準時長進行模擬,並為自己打分。真題演練一個是注意要嚴格按照考試時長來演練,另一個是對於出錯的地方一定要找到原因,並找到對應的知識點,再次複習。關於這一階段,我的具體安排是,早晨背誦,下午模考,晚上回顧錯題和背誦,大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自行安排。4.各科複習建議其實總的來說,會計是基礎,審計重理解,財管重計算,其他三科都需要背誦和理解。想重點說一下財管,第一年財管沒有通過是因為計算失誤,財管計算量大,由於平時複習時為了節省時間,都是列公式而不算具體答案,導致自己在考試時吃了大虧,計算的失誤讓自己失了很多不該丟的分,還有就是複習得不全面,對於一些相對比較偏的知識點沒有吃透,而第一年考試時恰恰考了自己沒有複習到的點,所以最後沒有通過。因此,在複習時還是要儘可能注重全面性。會計是基礎,分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牢,整體難度適中,但合併財務報表等章節難度也不小,可以結合網課複習。審計注重思維的培養,在複習過程中應當理清整個審計的程序和思維,可以自己畫邏輯圖等,多做案例題,總結每一種情況的處理方法,在建立起審計思維後,審計其實不難。其他的三門記憶很重要,要反覆地去記憶和理解,沒有什麼特殊的方法,就是要下苦功~4.關於報名和報考組合報名一般在每年的3月和4月,考試時間,專業階段是10月的第二個周末,綜合階段是8月底。大四即將畢業的可以參加畢業當年10月份的考試,可以儘早關注和準備。報考組合的話,如果是學生或者有大量的複習時間,個人建議第一年至少報3門:會計+審計+稅法,如果有精力還可以再加一門經濟法。會計是基礎,難度適中,最好第一年報考,審計需要建立在會計基礎上,和會計一起複習效率比較高,稅法和會計聯繫較為緊密,建議和會計一起複習備考。其實從綜合階段的考卷安排上也可以看出,卷一是會計+審計+稅法,卷二是財管+戰略+經濟法,因此,會計,審計,稅法三科是聯繫很密切的,經濟法相對獨立性強一些,難度也不大,如果有精力,也可以加入第一年的複習。第二年報考財管,戰略和經濟法。財管和戰略聯繫密切,一起複習效率較好,且財管主要是計算,戰略和經濟法注重記憶和理解,這樣搭配複習起來不會特別枯燥。而對於時間不多的考生,可以採取2+2+2的方式,第一年會計+稅法,第二年審計+經濟法,第三年財管+戰略,這樣每一年的備考都有一門記憶類科目和難點科目,強度不會過大。最後,各位備考的親們,一定要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會要回報,cpa很難,沒有絕對的捷徑,但只要願意用心準備,通過也並不難,關鍵是要有恆心,有毅力~有什麼其他想要問的也可以問我,很樂意為大家提供參考建議~
謝謝邀請,想起以前寫過簡短的總結,就改改和大家分享吧。
前提1:不是大牛,沒有太多波折,很平常的經歷。前提2:專業學會計的,研究生期間備考,四大上班有考試假,歷程如下:2012年,報了會計、審計、戰略,會計70以上過,審計80以上過,戰略58。
2013年,報了財管、稅法、經濟法、戰略,財管稅法均60多分過,經濟法58,戰略56。2014年,經濟法、戰略均60多分過。2015年,大綜合78.5分過。我的專業是會計,不考考CPA好像有點說不過去,主要是研究生期間準備CPA,這樣就是學習的時間和環境能比在職的人要好一點。和我身邊不少人相比的話,我也就是中游水準吧,比我厲害的很多(一年高分通過六科的學神,3+3+1的好幾個,5+1+1的也有),而身邊同學中壓根沒有參與的或者沒考過也不在少數。
詳細說說考試的歷程吧,想到哪裡寫到哪裡。2012年的時候,研究生期間,身邊人呢也都開始了考注會的生涯。一開始報名之前也鑽研了各個科目的搭配什麼的,後來覺得經濟法戰略什麼的都是背的湊一起容易頭疼,最終敲定了主攻會計、審計,附帶看看戰略的書。大概是自己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會計、審計上面,也大概是心底覺得戰略這個主要靠背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所以輕敵了,最終順利地較高分數通過會計和審計,然而掛掉了戰略。不過出分的那一刻還是高興居多的,大概因為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畢竟主要的都過了,沖淡了戰略沒有過的掃興。
2013年的備考是和找工作、畢業論文準備、實習、課題研究混雜在一起的。怎麼說,自己貪多然後又沒有那麼多精力備考,所以最後只過了財管和稅法。我的複習重點依舊放在傳說中較難的財管和稅法上,其次是戰略,最後才是經濟法。我個人的學習習慣是偏邏輯,在記憶方面比較薄弱,我自己也非常討厭大段大段的記憶。因為之前一直在某國企實習,所以一直持續下來了,2013年的整個暑假就是在白天實習,晚上複習中交替度過的。後來暑假結束了,迎來了畢業的開題、投簡歷找工作,想著自己四門考試壓力還是挺大的,於是停止了實習。後來隱隱覺得很吃力,很焦躁,因為不想最後落得一個都考50多分的下場,所以雖然報了經濟法但是果斷地放棄了這一門沒有怎麼備考。
2013年的那個十一挺關鍵的,因為不用去實驗室(我們導師有專門做項目開會的屋子,不是理工科同學的那種實驗室,但是也差不多)不用跑面試不用跑宣講會什麼的,所以整個學習的狀態很好,在財管的複習中迎刃而解了很多難題,後期覺得財管做題就如同切菜一般了。稅法倒是一直按部就班,也沒有覺得多困難,對於計算的東西我好像一直比較擅長。對於放棄的經濟法,我還是去考了,沒想到在沒有備考的情況下憑藉以前的底子竟然考了58分,於是很後悔當時沒有多花點時間去爭取這兩分。可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沒過就是沒過。然後戰略沒有過考了56分著實讓我心塞了一段時間,感覺好像和這一門杠上的感覺,也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裡,最終的原因只能是我的複習不夠紮實吧。花的時間比經濟法多,又是第二年時間,還沒有經濟法成績高。
2014年,就是狠下心來一定要過經濟法和戰略的狀態吧,整個情緒比前兩年要緊繃不少,可能自己太過重視這個事情了,很怕出現再次不過的事情。這一段時間的備考時間上不是問題,我不喜歡戰線太長,這樣感覺很疲累。而且經濟法和戰略都是記憶的東西偏多,於我而言看書太早,後期也容易遺忘。縱使這樣,還是全職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去看書去複習。而我那段時間因為感情的事情整個人很down,複習的效率很低,雖然時間很長,最終分數沒有多好,但是好歹也是通過了。沒記錯,就2014年的考試是在十一之前,所以很高興的是終於不用在十一假期備考了,因此考完了我就利用很長一段時間和朋友們出去旅行散心。其實考60多分比考80多分要開心,考80多分總覺得自己力氣花多了,而低空飛過帶著一種僥倖和幸運。
2015年,在四大工作,和別的單位相比,在事務所有個好處是考前準備那段時間相對而言沒有那麼忙,可以請較長時間的假好好備考。公司也很重視大家考CPA的情況,因為會有考試假、考前培訓和輔導,連買書都可以從公司專門組織的賣書機構處低價購買。大概我記憶力沒有那麼好,我也很討厭把考試戰線拖得很長。所以四五月份大家陸陸續續開始複習的時候,我表現得很鎮定。開始看書是從六月份時候開始的,都是利用下班時間,好在做中期審計的時候沒有年審那麼繁忙,就是跟著網課的老師過各個科目的知識點。由於我之前單科沒有聽任何網課,所以第一次跟著聽網課覺得頗為不適應,整體感覺就是講得太羅嗦了。於是最終放棄了最基礎的網課,因為算了一下時間,覺得自己按照那個時間進度跟著走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的。所以最終摒棄了基礎課程,直接聽網課的精華課程,與其說是聽,不如說是讓老師帶著過知識點,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熟悉之前的知識點上面。
就這樣過了六月和七月,整個八月份都是休假狀態(考試前考試假加上自己的年假OT什麼的請了一個月的假),所以在這一個月真正開始結合真題、模擬開始了綜合的複習。該記的趕緊記,該背的不敢不背,整整一個月都在努力地備考,雖然有時候忍不住走神玩手機,或者周末和朋友出去看電影逛街吃飯,但人不能讓一個考試給困住了吧,適當的放鬆和休息都是很有必要的。於是,帶著必過的信念,每天都活得很充實又踏實。考試前的時候,還擔心自己過不了,擔心會有意外,但是同事安慰我只要認真備考都會過的,所以稍稍寬心。後來出綜合成績的那一刻,很開心,但是又覺得自己理所應得,大概真正付出總會有回報的吧。
知乎首答獻給了CPA 。會計系的研究生要畢業了才想到注會,而且考試的目的不是考過,而是想要一直保持學習的能力。專業課的階段持續了6年,2?2?1?0?0?3,考過專業階段,我兒子都2歲了,哈哈。工作第一年從事會計工作考過了會計和稅法,還是70多分通過的,工作第二年通過了審計和經濟法,第三年考了戰略和財管,通過了戰略,遺留下了財管這個老大難。第四年懷孕,孕吐嚴重,覺得都活不起了,別說學習考試了,當年未參加考試。第五年,主要帶孩子了,基本裸考,沒過。第六年仍然沒有放棄,考過了財管和第一年考過做廢的兩科,幸運之神眷顧,及格線飄過。考過之後發自內心對CPA說了句從來沒想放棄過你 。目前綜合還沒過,還在注會的道路上前行。下個月11號要考稅務師了,這個點還在學習的自己……
13年,會計22,稅法0。(裸)
14年,會計25.5,稅法0。(裸)15年,會計40,稅法46,經濟法46。(穿褲衩中…)16年,會計61,稅法48,經濟法41,財管37.25。(褲衩穿好了…)17年,稅法61.5,經濟法61.5,財管49.25,審計57。(秋褲穿上了……)媽蛋,眼淚掉下來………說到CPA,我一共考了三年,至今回憶起來確實痛苦,但那段時間每天又很充實。
我本科專業不是財經類,但是對於商業財經比較感興趣,也有同班好友在本科階段開始考cpa,我在本科畢業後從事設計工作,也斷斷續續開始接觸cpa,13年在朋友的介紹下去了家小所,正式把cpa提上日程,當時雄心壯志,感覺本科學了工程經濟,基礎非常好,揚言要一年過專業,兩年拿證,現在想來確實好笑。好在事務所不忙,無需加班,給了我複習cpa的時間,那半年多的時間沒有任何娛樂活動,白天搬磚晚上啃書看視頻學習。我仍記得第一次考cpa的經歷,雖然準備不充分,但既然報了名硬著頭也要上,萬一過了呢?但是考前一天我就失眠了,我記得第一晚睡眠不足3個小時,但是第二天我卻很清醒,估計實在是太興奮了,畢竟第一次參加天下第一考。在考試中我也遇到了一次報考6門的朋友,大部分都是沒怎麼複習或者只準備了一兩門,還有裸考前來蹭經驗的。
兩天考下來我只感覺像是做了場夢,頭暈目眩天昏地暗,當時就覺得一門都過不了,辛苦一年一無所獲,有那麼點失落。好在成績出來後還是有點驚喜,過了三門。後來第二年運氣也不錯,戰略也踩著及格線過,如下圖:
過了專業階段之後,我就選擇去讀研了,讀研前把綜合過了,並在複試通過後準備司法考試,如下圖:
這一路走來比較曲折和坎坷,其中的酸與苦相信考過cpa的同學都能體會,但我不後悔這樣的決定,很感謝自己當初第一年的不放棄,才會有後來的開花結果。
如果說cpa給我帶來了什麼,我覺得有這麼幾點:
1、個人多了一份標籤,多了個title。
2、養成持續學習、深度思考的習慣。
3、提供財務分析的工具和閱讀、分析財報的能力,商業眼光逐步提高。
4、以前很自卑,非常自卑,現在稍微改善那麼一點。
未來很長,當下很短,珍惜現在,繼續努力,與各位CPAer共勉。
謝邀 ,考試當時的一個原則就是60分萬歲
注會考試,重在堅持,熟悉教材,我那時候考試還沒有綜合類目的考試,只有五門。
就記得衝刺階段很重要。
財稅同學可以添加V信:zyf20120808,備註知乎財稅交流,通過審核後,可加入「財稅業務交流群」歡迎討論財稅問題。
外語專業考的cpa
高中畢業,渣學校,調劑的專業。
大學同學宿舍四年都在忙社團,打遊戲,我四年都在啃cpa,三個暑假沒回家。同學眼中我就是個怪人,不合群。但是沒辦法啊,父母種地供我上學,家裡沒背景,我除了四年掌握一門所謂的技術,沒有其他辦法。
零基礎,大學四年過了專業階段,其中心酸考過的人都知道,我不必說什麼。畢業第二年跳槽進了四大,目前起碼餓不死了。
就這樣。
考cpa還是看態度吧,現在在四大,大部分人都是好學校好專業,國外留學家裡啥都不缺,三四年還不能考個差不多,只能說你沒被逼到絕路上。決定考CPA、並且最終堅持考過了是我人生中最正確的決定,木有之一,讓我找工作時很大程度彌補了學歷短板。再加上司考+N年大所經驗,目前基本上找到理想的工作了。
考試過程不算很順利,但2+1+0+2四年通過也不算太糟糕,平均分70,很慶幸自己年輕時的努力。身邊既有一次通過5或6的牛人,也有第一年過3後面四年1門不過的悲催者。
對於那些抱著一定一定要過、並且努力複習的人來說,CPA考試真的木有那麼難(60分及格而已,又不需要高分):
教材認認真真看2-3遍(教材是王道,一定一定一定要認真看,我很不喜歡那些一上來就是看重點的複習方式)、好的練習題1-2本認認真真做該背的背(比如我的稅法,背到什麼程度呢?就是當年還有營業稅,稅收優惠40條+,我基本上可以在不需要提示的前提下從頭背到尾等等———-所以面對當年那個倒扣分的判斷題,確定自己16個做對14個;審計那麼多表格,函證、監盤大概10來頁的內容,也可以全部背),背到這種程度怎麼可能考不過。。。再補充一點,剛看了那個參加2017年CPA考試是什麼體驗,很多回答提到「複習過的重點不考、考的不知道什麼玩意」,其實不止今年如此,10幾年前的試捲風格也有這樣。。。記得04年會計,一道現金流量表大題,真的不會啊(工作之後才發現,現流表遠不如長投變態……)某部門黨辦工作人員,計算機專業,苦逼的歷程。2012年:會計83,審計462013年:財務管理59…審計56…稅法…622014年:財務管理70…經濟法72…審計…622015年:戰略872016年:綜合67
占坑。
出成績了來答。看到這個題目很久。來寫寫我的歷程:14年7-9月在家裡看會計基礎(真的完全不懂)。看完也是一臉懵,知道了借貸方向,,其他的完全不理解。15-16年10月,研究僧畢業到工作,還談過一次戀愛,沒時間。11月失戀,開始重新拿起注會看,看到17年5月。講真門外漢最難的是覺得:注會描述的語言太晦澀,不好理解。視頻看多也是滿腦亂,就是不能理解。30歲的單身女,死記硬背很難的,必須理解才行。17年5月升職了,開始管理部門,向總裁彙報,天天累死人,報了三門沒去考。幸運的是,工作中會很直接接觸財務和財務人員,有財務工作內容,包括帶團隊去盡調。很快熟悉起來了,這時候才發現,會計這東西真的要靠理解才行,如果半路出家,還不是跟這個工作內容相關,真的蠻難從入門到熟練運用,除非還年輕(大神也不在此列)。。。。現在姐姐我又失戀了,,,,唉,一言難盡。但是又重新要撿起來注會。這次學聰明了,去看資產評估的教材,還有朋友推薦中級會計,裡面的內容描述就感覺是通俗易懂,不那麼晦澀,看完題就能順路做出來。後面的路不知道還有多長,明年繼續報名,會,財,戰。學習這件事這輩子都不能停,而且投入就會給你回報,真的很靠譜。獨生子女的我還要靠自己養活父母,加油吧,姑娘。明年再來彙報結果。
推薦閱讀:
※你知道哪些隱藏的財務數據造假細節?
※你的財務工作生涯中,背過最大的鍋/挖過最大的坑是什麼樣的?
※30歲想轉型財務,cma和cpa怎麼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