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7年的雨果獎獲得者幾乎清一色為女性?

按寶樹的說法是,「至此,雨果獎所有能分男女的獎,都是女性得獎」。

希望能有理有據地分析問題,無腦嘲諷女權、政治正確不可取。(沒有不能批評的意思,重點是別「無腦」)


寶樹曾寫過分析今年三體獲獎概率的文章,裡面提到了不少近幾年科幻界的風向,知乎可以找到,有參考價值。以下引用一小段(手機寫答案不知如何引用請見諒):

所以近年的星雲獎和雨果獎作品出現了奇特的兩極分化現象,一方面是右派團體瘋狂刷票,許多評價不高的硬漢軍事科幻紛紛入圍;另一方面科幻圈主流的選擇也更加「政治正確」,從作家來看陰盛陽衰,去年的星雲獎甚至完全被女作家橫掃;從作品來看,每年以女性、性轉、同性戀為題材獲獎的作品也佔了很大的比例。

結合今天雨果獎開獎情況,我的結論是女性作家近年來有很出色的作品,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不過,全是女性得獎也是個危險的信號,因為這確實是政治正確。

請平權者們注意這是科幻文學,國內寫科幻的女性屈指可數,國外情況好一些但絕對沒有到達主流的程度。讀者情況也類似。這樣的情況下全是女性獲獎,若說全是作品本身過硬,我覺得說不過去。不能讓人有一點懷疑嗎?用個極端點的比喻,評優秀護士全是男護士獲獎,你們會起來表示不公嗎?


首先,當我們談論雨果獎前,必須要搞清楚——雨果獎是一個幻想文學獎。

幻想文學,幻想文學,幻想文學!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既然是幻想文學,那這裡必須完全無視一個國人津津樂道的問題——「奇幻和科幻有什麼區別?」一旦涉及這個話題,就有人跳腳出來「謝邀」,然後洋洋洒洒的大談幾千字,解釋一大堆不明覺厲的術語名詞,無非是什麼「硬科幻」「軟科幻」「反烏托邦」……

雨果獎這裡只想回九個字:「說得好,但這毫無意義!」

雨果獎是由世界科幻協會(WFSF)舉辦,針對科幻(science fiction) 及奇幻( fantasy)作品的年度評選,是當之無愧的全世界最重要的幻想文學大獎。只有先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再探討雨果獎的評選才有意義。否則,就如同評選世界最佳運動員時,足球迷一定質問:為什麼不是C羅或梅西?籃球迷則會質問:為什麼不是詹姆斯或庫里。問題在於他們是自己領域裡最出色的,但評選的範圍並不僅僅局限在他們所在的領域。

接下來就是雨果獎的評選方式,它是一個由愛好者自發參與的票選獎,這個模式雖然近幾年因為種種原因而頗多詬病,但毫無疑問,它與某些官方委員會評選的文學獎相比,受政治正確或女權主義影響的因素要小。

最後,讓我們再研究一下歷年榜單:

1.太空史詩永遠是雨果獎的最愛

仔細統計一下雨果獎的歷年榜單,毫無疑問,太空類幻想作品獲獎次數絕對是遙遙領先,輕鬆佔去了最佳長篇小說的半數以上。

海因萊因充滿政治浪漫的《嚴厲的月亮》

赫伯特重新創造了一個宇宙的《沙丘》

亞瑟?克拉克探討宇宙未知的《與拉瑪相會》

阿西莫夫編織的浩瀚銀河史詩的一小部分《基地邊緣》

卡德在雨果獎歷史上首次達成蟬聯成就的《安德的遊戲》和《死者代言人》

丹?西蒙斯華麗而不失細膩的《海伯利安》

佛諾?文奇在網路時代重振太空史詩新模式的《深淵上的火》《天淵》

比約德數次獲獎的太空歌劇系列

再到2015年,讓我們著實興奮了一把的《三體》

由此可見,三體曾經獲獎以及三體3被我們寄予厚望都是當之無愧的,它的題材本就屬於幻想文學中最多受眾以及最容易為人所矚目的熱門題材。如無意外,這類題材在最後的票選中獲勝的幾率很大。

2.在漫天星塵中蘊含的無限可能

如果說星辰大海永遠是科幻迷的夢想,那幻想所營造的某種可能就是將夢想投射進現實的一道彩虹。

菲利普?迪克有關或然歷史的《高堡奇人》

厄休拉?勒古恩探討兩性關係和反烏托邦的《黑暗的左手》和《一無所有》

澤拉茲尼融合宗教與科幻的《光明王》

阿西莫夫描述平行世界的《神們自己》

威廉?吉布斯開創賽博朋克的《神經漫遊者》

邁克爾?夏邦關於架空歷史的《猶太警察公會》

這類作品數量上雖然少於太空題材,但質量和影響上絕對有過之無不及,單以厄休拉勒古恩的《黑暗的左手》為例,這本以討論兩性關係為主旨的科幻小說,史上第一次實現了同時獲得雨果獎和星雲獎,即獲得專家和愛好者的雙料認可。

劉慈欣是這麼評價《黑暗的左手》的「科幻是多種多樣的,有一些和主流接近,也有一些超出主流文學的尺度,有一本書是美國作家厄休拉·勒奎恩的《黑暗的左手》,這本書很文學,但是對人性的描寫多了一個角度,因為作品中一個人就有兩個性別,這樣的作品,對人性的揭露深刻多了。」

著名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在他的《西方正典》里一口咬定,「勒古恩將幻想小說提升到了文學經典的高度,她比托爾金做到的更多。」

所以,作為幻想文學評獎,讀者以及評選者們關注的並不是硬科幻或軟科幻,大家要看的是只是好看的幻想文學。只要文本素質過硬,內核硬不硬根本不是考量的重點。

3.一直被國人輕視的奇幻文學

奇幻文學是雨果獎中獲獎次數最少,經常會被各種選擇性無視,甚至惡意抹黑。五十幾年的雨果獎評選中,純奇幻類作品獲獎長篇最佳的次數屈指可數。這也是為什麼國內始終將雨果獎宣傳為一個科幻文學獎而非幻想文學獎的重要理由。

史上最賺錢的幻想文學代表作《哈里波特與火焰杯》

獲獎無數,還有同名英劇加持,但在國內鮮有人談及的《英倫魔法師》

今年重版新出,配合美劇上映而格外火爆的《美國眾神》

奇幻文學曾經在雨果獎評選中不被看好,乃至國內還有很多媒體及讀者仍認為雨果獎是科幻文學獎。但近二十年來,奇幻文學在雨果獎中的影響正在逐步提升,並且速度越來越快。

比如尼爾?蓋曼,他憑藉著《美國眾神》《墳場之書》《鬼媽媽》《綠字的研究》幾乎年年去雨果獎領獎。那時其實便有一個很清晰的訊號,讀者們的口味已經開始轉變了,再不是太空史詩獨霸天下的時代了。

分析完雨果獎的歷年榜單,我們再回到問題上「2017年雨果獎為什麼女性獲獎更多?」其實去年雨果獎的得主也是以女性為主,今年只是延續了去年的態勢。因為政治正確或女權主義?顯然不是。

個人覺得以下幾點原因

1.隨著讀者的水準和閱讀量的不斷提升,新鮮感和文筆質量在閱讀體驗中所佔的比例愈發重要,大多數讀者在閱讀小說前並不會對作家的性別感興趣,他們只關心這本書是否有趣,能否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閱讀快感。故而,全新的視角及優美的文筆毫無疑問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與眾不同的文化視角,典雅精緻的文筆,就憑這兩點,他不單自己能輕鬆獲獎,還捎帶幫助劉慈欣和郝景芳實現了中國科幻的強勢輸出。

是的,幻想文學早就不是「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直男浪漫了,還要兼顧不同視角與文採的多方面比拼。在這方面上,女作家明顯佔優。

2.奇幻類作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這點其實和第一點息息相關。

幻想文學正漸漸向奇幻文學傾斜,這不是一種倒退,而是一種平衡,科幻文學和奇幻文學其實從來也不是涇渭分明勢同水火的敵對雙方,兩者之間在相互影響相互滲透。過分強調技術與科學的「科幻原教旨主義」真的快淪為過街老鼠了。現在雨果獎,乃至世界幻想文學,單純的硬科幻作品已經越來越少。讀者們需要好看的幻想文學,讀者們不在乎科幻或奇幻,他們對它的要求只是好看。

如劉宇昆所說:「科幻小說已經發展到包容了許多亞文類。我喜歡的定義是它包括任何帶有推測性元素的小說,只要明確排除超自然魔法,這意味著科幻包括硬科幻、軟科幻、社會學科幻、政治反烏托邦、架空歷史、科幻奇幻、科技驚悚等等。」

今年N. K. Jemisin繼卡德後,第二次實現了雨果獎最佳長篇的蟬聯,憑藉的正是奇幻文學。

因此,國內科幻作家真正該反思的不是為什麼得獎作家都是女性,而是明明好看的幻想文學才是推廣科幻文學的主要手段,可強行用硬科幻這種壁壘區分幻想文學,守著陋室自娛自樂的行為是不是與時代大潮背道而馳。

3.幻想文學方面,女作家本來就超厲害的。

坦白說,有色人種/女/小語種/反正五花八門的各類標籤,這類作家一得獎就會有人站出來說,無非是政治正確。

別的獎項不好說,但在幻想文學方面,女作家從來就不遜色男作家。

首先,科幻文學的創始人就是女性,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被視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

接下來,不得再請出厄休拉?勒古恩老奶奶,她老人家今年以88歲的高齡再次獲得雨果獎,雖然是個不大起眼的「最佳相關作品獎」,但算來這已經是她第6次獲得雨果獎了。以太空歌劇邁爾斯系列聞名的洛伊斯比約德也獲得過5次雨果獎。

但這都不是最多的,雨果獎歷史上獲獎最多的依然是一位女性,在國內甚至籍籍無名的康妮?威利斯,已經獲得過10次雨果獎。

對比下國內眾所周知的科幻三大神

海因萊因4次

阿瑟克拉克2次

阿西莫夫4次

那問題是否可以換一種說法,為什麼幻想文學領域,女作家比男作家有更多優勢。

所以,請千萬別在評獎後擺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樣,說什麼「能分男女的獎,都是女性得獎」,還是多從作品質量上找找原因吧。仔細想想為什麼好作家總得獎,而有些人就註定只能抱別人大腿寫山寨X。


1.是不是真的受到政治正確的影響,不知道。沒有人提供過證據。當然也可能有,同樣需要證據。

2.假如一屆獎項所有得獎者都是男性,會有人提出類似問題嗎?

3.雨果獎本身是一個文學類獎項,大家不妨想想大學裡面文學類學科的男女生比例問題。(oecd對15歲學生的pisa測試,男女生總分差不多,男生數學高女生閱讀高,這本來就是正常的兩性差異)


如果女性多就叫政治正確,那男性多的時候怎麼沒有人說政治正確?

是不是某些人認為女人一定不如男人?所以以前被男人佔據的領域被女性佔據後就開始不滿了?


沒覺得有什麼政治正確不正確之類的。的確都是佳作。

反而老強調政治正確倒是對女性的侮辱,更是對男性的侮辱。(同理適用於LGBT人群,有色人種,某教等少數群體)


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說就是女性寫的,我不認為女性獲得幻想小說大獎有什麼不可思議。

這是一個好現象。


不要什麼都扯到政治正確啊,文學這種東西本來就不看性別的,你不能因為丟硬幣連丟幾個1就覺得是硬幣有問題。前面有人說《北京摺疊》的例子,但那也只是與西方人對咱們的刻板印象有關,是評委的口味問題,不應該和性別方面相掛鉤。再者說,國外寫幻想文學的女作家有很多,獲得的雨果獎也很多,女性在自己擅長的方面碾壓男性,這難道也是政治正確?


推薦閱讀:

《三體》中,你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話?
看完《三體》,都有哪些感觸?

TAG:科幻小說 | 科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