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多人把「優惠券」的「券 (quàn)」字念成「juàn」,並且寫成「卷」?

這個錯誤感覺上很普遍,但是這兩個字和讀音相差都很遠,有什麼原因嗎?方言?以前的寫法念法?


這是易錯讀的字。

卷,眷都是juan,所以把券也讀成juan。賴、瀨讀lai,很多人把「獺」也讀成lai。

寫字也一樣,成、戈、威、咸等很多字最後都有一撇,所以有人寫式、武、貳時多容易加一撇。

這種例子太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先入為主,有思維定勢,有經驗主義。

但具體到本問題,還有其他原因:1、「券」這個字在小學課文中不常見,僅見於《月光曲》一課。因為不常見,不能經常複習,容易忘記。因為不常見,在讀錯寫錯後也少有糾正的機會。

2、「券」,在生活中常見為紙做的優惠券,而「卷」,在生活中常見為紙做的試卷。看似一樣。如果意義和讀音更加無關一點,讀錯寫錯的人會少一點。相關性多一點,更容易弄錯。

3、人懶,不肯多查字典,多問別人。


我家人(山東龍口)一般就把「券」念成「卷」。

「券」字中古音是溪母,本來就是送氣音聲母,所以本就該讀作「quàn」,讀作「juàn」不是古音的傳承。

那唯一的解釋就是「券」「卷」二字形近、音近(題主說說哪裡相差很遠了?),而「券」字比較生僻,人們誤當成「卷」字來讀了。


謝邀。

因為這兩個字的字形和普通話讀音並沒有相差很遠。

首先,字形上,二者結構一樣,且上半部分的部首相同,下面的部首都是兩筆,視覺上感覺很稀疏。

其次,普通話讀音只有聲母不同,韻母和聲調都相同,而j和q這兩個聲母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完全相同,唯獨不同的就是送氣與否。

兩個十分相似的字被很多人誤讀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外某個匿名用戶說這兩個字沒差很遠的是基礎教育茶很遠,我表示反對。

這兩個字是否相似是字的事情,和使用它的人沒關係。

人分不清它們,才和人的知識水平有關係。


並不覺得讀音和意思差別很大。普通話中發音只是一個送氣一個不送氣,一個描寫的是小型憑證類的承載內容紙一個是較大的承載較多內容的紙或章節(本意是竹卷卷在一起為一卷)。字也是一半相同,券下面的「刀」就是經過裁剪小型化的意思。(個人總結)

我想正是有這些共性而且「券」比較有些生僻才會讓人混同的吧。畢竟「卷」用的場合比「券」要多也更常見。

__________

某匿名用戶怕是最後一段話沒看明白吧,能把您那一千度的眼鏡戴上再看看嗎?

您「比 較 有 些」視力不好吧大叔XD


念錯寫錯或讀音不規範的基本原因是『能量節省』

也就是說,任何導致能量使用多的情況,都會在流傳過程中簡化為能量使用少的。

「」卷「」比「」券「」發音容易,寫出來也是前者多見,重點是使用起來不影響功能。

例如機械大家都讀機「」戒「」,因為這是在不耗費更多能量的前提下最直接的讀法,並且基本不影響使用。

另外北方人把佛fo讀成fe,也是省力的。

另外一些情況是,人們會根據他們習慣的方言讀寫普通話,同理也是節省能量,粵語寫一段話我們有很多不認識的字,但在他們就交流自如。

就像有一次節目里讓陳偉霆講長沙話,這是好費力啊,然後讓他說白話,啊好流暢。當然,他就會把「」彈性「」讀成「」danxing。嘻嘻。

推開去「」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要是每次都有解釋孩子是鞋子,這句話就不會流傳了。當然跟孩子套狼驚悚的情節為百姓喜聞樂見也有關係。


語文沒學好


優惠券的券寫成卷的很多

但是更多的是 券 和 劵 不分的

優惠券quan

劵juan

至於弄錯原因2個

1、長得像

2、發音(有可能受口音或方言發音影響)

券和劵現在很多都通用了,但如康熙字典里就是不能通用的,大多正式場合都是用優惠券,優惠劵會被認為是錯誤的


可能他們都沒有在小學一年級因為分不清"小熊"和"小能"而成為全班唯一的99分(其他人全100)的經歷。

PS 還有英"jun"還是英"zun"我也分不清,做為懲罰我一直與英俊絕緣。

錯誤總是有代價的。


小學語文老師:同學們,分辨形近字的用法,這是一道送分題……


還有諸如「允許」讀成「run許」之類的,都一樣。


粵語裡面"優惠券"就讀"優惠juàn"


不就是基礎教育不規範。說這兩個字沒差很遠的,就是基礎教育差很遠。

到本科才知道有人點券寫點卷的,六安人(僅表明基礎教育的環境,不地域歧視)。之前從來沒人這麼讀這麼寫。

說「券」字生僻的,Excuse me?


推薦閱讀:

「我所喜愛的作家」和「我喜愛的作家」到底有什麼區別?
到底有沒有必要「咬文嚼字」?
原始漢藏語有沒有語法上的敬語,為什麼藏語會有而漢語沒有?

TAG:漢語 | 語文 | 普通話 | 錯別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