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往的知名作家中是否中鮮有女性?如果是,這反映了什麼情況?如果不是,為何產生這樣的錯覺?

題目已修改為對基於文學史視角下對女性作家的社會探究,如有見解,望慎答之。


事實上,不僅僅是因為過去女性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女性文盲率太高,女性的寫作也是不被允許的。女性被迫"失語",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禁止女性從事社會工作。禁止女性發表作品。(有許多作品以為是男性寫的,其實是女性化名。)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說:民眾所被要求的一切,對於女人們尤其適用,她們必須保持矇昧無知的狀態,否則這些意志上的奴隸會認識到他們的不自由,明顯女性在種種合力下變得軟弱低下。

勃朗特三姐妹所有作品都以男性化名出版,當她們的真實身份曝光後,出版人立即拒絕出版安妮的《艾格尼絲·格雷》,認為它乏善可陳,更多的女性作家只能繼續隱姓埋名。

喬治·艾略特在承認了自己的女性身份後,讀者們立即說「之前的對作品的種種好評,並不代表我們肯定了書寫她的這個女人,女人寫作有損她們的道德觀

科萊特的《克羅蒂娜》以丈夫的名義出版,暢銷,從此丈夫禁止她進入書房創作小說。

男性讀者對喬治桑說"我開誠布公的講,您最好採納我的意見,放下手中的筆,不如為這個世界多生幾個孩子吧!"

當時社會稱呼寫作的女性為"文學婊子"(是不是和現在的女博士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音里希·海涅:男人落到筆頭言之有物,寫作的女人傷風敗俗。"創造是男人的特權",女人應該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成為引發男人靈感的花瓶,而不是參與創造藝術。

"美麗的女人遠不是像那些自以為善於思考的女人那樣危險,因為美女習慣於男人向她們獻殷勤,而醜陋的女人(女作家)卻要向每一個男人獻殷勤"

斯達爾夫人對此反駁:天才是超越性別的,除了男性的一面,還應該擁有一些女性特質,在男人眼中,寫作的女人不僅是令他們感到危險的對手,而且活的很危險,他們不知道這種生活正是女人想要的。

某位女性寫道:女人知道,男人這樣是出於恐懼,當女人寫出屬於自己的書時,她們看待世界,生活和自己的眼光完全發生了改變。因為她是真真正正,有血有肉並且說真話的女人,所以在寫作上,她更能夠公正地表達真實的體驗。而不是像某些男人猜測道聽途說的創造女人。

面對"自由的嚴寒",許多女性作家難以抵擋,只能選擇自殺。

卡羅麗娜馮.馬特羅德"懷疑女人永遠也不可能過上一種自由自在,充滿創造性的生活",26歲把匕首刺入胸膛。

總是有聲音告訴她:"女人就該全心全意地溫柔可愛,善解人意,隨時準備好奉獻",伍爾夫選擇在衣兜裝滿石塊走向河中。

西爾維婭.普拉斯在"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女作家"後選擇自殺。

"寫作不屬於女人,當她們拿起筆,也就害死了自己"

凱倫布里克森說:女人不應該寫詩/而是試著讓自己成為一首詩。

在這樣嚴酷的不利於女性創作的環境里,產生的每一部女性作品背後都充滿艱難,也都是偉大的鬥爭。

讓我來介紹一些過去女作家的偉大作品。

畢翠克絲·波特《彼得兔的故事》

哈里特·比徹·斯托《湯姆叔叔的小屋》

斯達爾夫人《論德國》

漢娜·阿倫特《極權主義的起源》

阿蘭達蒂·洛伊《微物之神》

伊莎貝爾·阿連德《幽靈之家》

托妮·莫里森《最藍的眼睛》

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

弗吉尼亞·伍爾芙《到燈塔去》

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

約翰娜·斯比麗《海蒂》

比起現在,過去的女性追夢更為艱難。不僅是寫作,其他方面也一樣。

德國畫家馬克思·貝克曼在新婚時讓小提琴演奏家妻子放棄小提琴:「你必須在我和成為音樂家之間做出選擇,因為我的妻子必須將全部精力奉獻給我」,瑪蒂爾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她不是唯一一個被迫做出抉擇的女人。

莉莉·揚通過學醫認識丈夫,她的博士論文比起她丈夫毫不遜色,但丈夫「大手一揮,抹掉一切,把她變成他私人財產的一部分」1942年丈夫出軌與她離婚,作為猶太人,離婚給她帶來生命危險,她最終死在了奧斯威辛集中營。

女性權利的爭取不進則退,總有人認為女人屬於家庭,直到現在還有人認為女人就是淺薄無知,也確確實實是一種社會的悲哀。

參考書《寫作的女人危險》伯爾曼


舉報我友善度差的大俠請留個名嘛^_^答主我確實討厭這種么么噠釣魚問題。你優秀因為是「你」,並不因為性別。作為一名昨夜罔顧姨媽非要緊跟壯漢越野跑,結果上坡下坡到2KM左右蹲下暈厥好一陣子最終被壯漢扛回家至今無法集中精力遠程辦公的柴禾妹,看不來評論區好心塞(≧?≦)伐開心。。。

。。。么么噠

當年女人不識字,說女人讀書寫作不行。

後來女人讀書認字了,說女人數理化不行。

女人數理化行的讀了博士,說人家第三性。

當年不讓女人讀書,就說女人智商不行。

後來女人讀書不錯,說女人死讀書考不來好大學。

接著女人成績蓋過男人,說高考制度不行偏向女人。

這還有完嗎?

這種么么噠問題麻煩別問了,因為女人全面認字不到50年。么么噠這要是作家文豪科學家各種家數量能超過幾千年積累的男人數量,請問男人是不是么么噠???目前科學技術是不是應該突飛猛進立刻突破銀河系光速推進外太空???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有變種:中國至今沒幾個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作家科學家,得諾獎的就倆,是不是中國人智商不行?

什麼?你說中國開眼看世界才100多年?

我尼瑪都給了你一百多年了至今也沒幾個嘛,你看人家美帝獨立才多少年?

什麼?我國現在科研論文數量多質量高?

哎喲,也就中上的多嘛,出類拔萃的很少哎,頂尖的基本都歐美人,智商不行。

什麼?評諾獎的都是白人,對黃種人不太友好?

哎呀呀你怎麼可以亂講哦,人家反種族歧視多少年啦,人家自由平等博愛新世界哪!

再見再見再見!


蟹邀

請問過去女性能上學的有多少?女性上不了學都是因為女性普遍較淺薄嗎?


君看女性多淺薄,料世人觀汝應如是。


這個問題跟女權沒有關係,這是個上課不能睡覺的問題。

從這個問題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題主一定上課睡覺了。

所以他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就把控制變數原則吃了。

建議題主複習一下初高中理化課的各個實驗,再來發表意見。

——————————————————————————————————————

如果他要論證女性比較淺薄,就必須:

  1. 取等量的不同性別的人類,編為兩組,置於社會中;
  2. 給予同等發育條件和教育條件;
  3. 等待一段時間;
  4. 進行智力水平測試。

如果女性一組的智力水平明顯弱於男性一組,則可認定為女性較為淺薄,反之,則無法證明該結論。


一點都不瀉藥

你應該先了解一下歷史上女性受教育程度跟男性受教育程度的區別。

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不論性別男女都鮮有學識淵博高明之人。

何況寫不出著作這個群體就淺薄了?

你讓那些搞科研的情何以堪。

順便再嘮一句,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我不清楚你的鮮有是多少,但是我可以給你舉例各行業的女性傑出代表,就從作家來說。

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女詩人朱淑真,蔡文姬,李清照,班婕妤等。

近代中國知名女作家冰心,丁玲,張愛玲,三毛等等。

世界上知名但是題主可能不知道的女作家,勃朗特三姐妹,烏克蘭英卡,樋口一葉,海倫凱勒,西蒙·德·伏波娃等等等。從名字就能看出來她們來自不同國家。

你的問題就已經暴露了你狹隘的見識。

好煩老有人邀請我回答女權問題,我就是個沒有學歷,知識淺薄的二點五次元遊戲宅,問的問題姿勢都太低了吧,這黑的都快發亮了,冷漠臉。

順便拉黑題主,以提高知乎體驗。

哦對了,補充一句,題主可以直接問:女性是不是比男性淺薄?女性淺薄的原因在何處?我覺得女性淺薄,你們覺得呢?

不要拉著什麼偉大作家這個群體啥的鋪墊,他們都死了這麼久了,小心今天晚上找你聊天哦。而且問這個問題也不會表現出你書讀的多,科科。


因為大部分女性都在忙著生 題主這樣的人。

男性智商是來自女性的DNA,教育也普遍來自女性,不是他爹的。你看看多少作家是母親單親養大的,尤其國外的,一波一波的私生子。(這句受限於個人眼界,書看得太少,歡迎數據達人提意見,我好補充一下缺失信息)

國內的,男性也是養於婦人之手。因為他們的爹們在忙著讓「大部分女性忙著生你這樣的人」

所以這麼看,男性的偉大作家們,恰好是聰明、善於教育後代的女性的後代。

and,女性作家平庸,父母智商方面的基因一半一半,以及女人被社會要求當文盲。(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哪個孫子x想出來的)也就是說,她媽可能不聰明,而她爹也不夠。啦啦啦。

好啦,這句只是為了氣人說的。

自古以來,包含國外,男性社會都更喜歡關注女性的姿色身材(哪個性別的人更膚淺,你說說看?),而不是才華。

看看女人也開始接受教育之後的「才女」數量,哈尼,從0到1可是最難的部分。去計算一下增長率吧,嚇死你。

補充:為何我會把題主跟偉大作家分成兩個品種來說,因為可以稱之為偉大的作家,多少都有女性主義思維,哪怕是受限於他的時代的偏誤思想,在那個年代也仍然是進步。

時代進步性,是偉大作家的特質。

他們從來不小看女人。

心理學方面書籍我比較喜歡。很多男性作家(在我眼裡偉大)的,都比較喜歡研究女性,因為女性天生比男性有趣。你知道女性撒謊能力是男性的幾倍么?你知道女性閱人能力是男性的幾倍么?為何女性可以從一條信息、一根頭髮就能發現男性的「小秘密」么?呵呵。

像題主這樣的人,基本上是永遠不可能成為「偉大作家」的。甭管你想與不想成為那樣光耀的人才。

在這個時代,作家如果沒有女性主義傾向/親同傾向,基本上都會跟「偉大」無緣。(依然受限於個人眼界,只挑自己愛看的,歡迎提意見)


【我覺得是評判標準不利於女性。】

什麼是偉大的文學?這個問題的標準似乎長時間都在被男性掌握。

那男性視角認為什麼更趨近偉大的文學?

「丫特別陰險我給你說」、「丫特別勢力我跟你說」、「丫有多他媽壞我跟你說」。這是什麼?背後說人壞話?不,這個話題你如果能落實成為洋洋洒洒幾十萬字,這就是探討人性啊!如果文筆再刁鑽點兒,有寬鬆的文學發表環境供你盡情揭露,那你就是巴爾扎克啊!

這是男性喜歡探討的話題,大家開始比試這個,動輒就要探討人性,誰越發能將人性直接呈現在讀者跟前,誰就被說成偉大。

這就像大家在比試誰解剖最牛,一開始有個人從遺體身上伶俐的兩刀就割下顆心臟,大家就圍觀鼓掌,讚歎這個人刀法凌厲,並仔細觀察心臟,對自身物種的心臟看著很是驚奇。這個人因此功成名就。而後有人提高了難度,能完完整整從遺體上拿出腦子,他也功成名就了。大家因此在這條路上越來越遠,發展到活體解剖,一開始是開胸腔給大家看砰砰跳的心臟,最後乾脆有人能突然從站立的活人身上取出心臟,並以把砰砰跳的心臟放在你手上作為拿手能力。當這樣的比試達到大眾平均忍受的臨界值,各種登峰造極開始轉入地下。

男性對自身太過好奇了,不僅要見皮見肉,更要見骨見髓。比如陳希我的作品。

而女性擅長的話題並不是人性,我們甚至有可能沒有把她們擅長的話題納入到文學意義的討論中來。然後我們還要問,為毛沒有什麼偉大的女作家。

賬房先生的活兒,在長達兩千年的中國歷史中並不受到重視,而從未退出舞台的文人政治力量和附庸們,卻一直在尋找使社會矛盾和緩的辦法。最後偏偏是科學才能給出答案,最終中國終於開始理解並擁抱科學。

文學也一樣,我們現在走的道路可能是某個支線的錯誤延伸,明明那個支線走到某處就要拐彎,而我們卻直走出去了。或許有一天,我們終於因為某種外因得以理解女性文學探討的話題,才會回歸文學正確的道路。然而當下,我們對女性創作的文學認識多半還停留在文學消費品階段。

我有時候會想起池莉的作品《水與火的纏綿》,十年過去了,忘不掉裡面曾茫茫和那個八十年代的武漢,忘不掉她丈夫參加遊行她惴惴不安的跟著,忘不掉出獄後她丈夫去了深圳而她在武漢獨自帶兒子生活。她們總是不太拿手談論人性,卻很拿手描述時代變遷與個人命運的互相影響,像個冷眼旁觀而又會心緒起伏的上帝,作就的一部小說,就是一個人生的長河。


是誰,給你縫補衣裳

是誰,喂你乳汁

還要,每天清晨叫你起床

責任與愛讓女性深陷其中

顯然不如男人來的任性瀟洒

仔細看看那些寫作大家,對家庭履行了多少責任。

創作時的心無旁貸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是。

這反映了在人類歷史上,女性長期受壓迫無法自由發展的情況。


感覺最近炸魚的變多了啊。


一看就知道你讀書不多……


世界第一本長篇小說《源氏物語》

作者:紫式部

性別:女


這個問題連續幾天都看到,我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疑惑。知名的女作家不少,可是她們在自己所處的領域之中有名,並不意味著達到了大眾耳熟能詳的程度,而以後者作為評判標準,那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如果以時間為刻度,將留名的作家(一般而言,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留下名字,他們本身就十分偉大了)一一排列,比較男女作家的數量,那麼男性以壓倒性的優勢碾壓女性。而要說明這反映了什麼樣的情況,其實也就是分析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就在此談談我的思考:

從生產、傳播、流通三個環節來回答。

生產:

伴隨著女性在歷史上的弱勢地位的確立,一連套針對女性的規範也由此誕生。女性的價值是做個賢妻良母,養育子女,舞文弄墨不是她的本分。其次,只有少部分的家庭會讓女兒識字讀書。在明清時期,最有條件接受教育的閨秀們,也只具備最簡單的閱讀能力,甚至根本不識字,《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李紈就是例子。因此,女性的創作人數遠遠少於男性。再加上,女性本來就不需要在文學上有所造詣,她們的潛力和天分有可能就此埋沒,而且沒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即使有天分想要發揮才華的女性如果沒什麼機緣,比如受到家人的培養之類的,所能達到的水平終究是有限的。

而不同於男性浩大遼闊的世界,女性能窺到的只是窄窄一方天地,生活範圍的狹隘使得她們的人生閱歷不足——廣闊的視野和思考的深度。就詩歌創作來說,由於社會經驗與歷史閱歷的雙重欠缺,在題材的選擇上,她們必然從與自己最直接最具體的生存環境出發,如鏡子、團扇、鞋等,擷取在男性看來最瑣碎最微不足道的事物,以此思索與表現自己人生的種種遭際和坎坷命運。這種受到歷史先天條件制約而造成的詩歌選題、意向表現與情緒表達,就必然與男詩人筆下的大漠孤煙、金戈鐵馬的宏闊畫卷大相徑庭。

相比較男性可以和朋友唱和,向前輩請教,易於形成文學思潮和流派,女性很少能夠得到長輩的指導和與他人交流創作心得,形成 文學團體,在早期,她沒有前人的經驗借鑒,每一個女性的創作基本都要重複著迎合主流思想——意識到不公,發出憤怒的聲音——運用自己的意識寫作三個階段,這既浪費時間,又讓她們的作品因夾雜了太多的個人情感,無法取得更高的成就,從而使她們的創作之路就此停滯。

再深入一點。女性在創作過程中必須要處理如何面對傳統道德規範的問題。美,蘇珊·蘭瑟在《虛構的權威——女性作家與敘述聲音》的解讀中,談到女性聲音在文學史上的缺席,說這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女性文本及其敘事聲音不符合男性中心的文學標準。二是她們的敘述行為本身就是對傳統的顛覆,因為是需要儘早消除的隱患。三是女性的聲音最終被男性所駕馭,要麼由男性來塑造女性聲音,替女性說話,要麼是女性作者按照既定規範來說話。

在這裡只說第三個原因,女性作者她們寫作本身就是在挑戰傳統,她們中的一些人會在作品中宣揚正統,藉此粉飾自己在現實中的相反經驗。比如,清朝女作家候芝,結合她的生平資料,以及她的彈詞小說《再造天》,都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才女最好採用適當的手段來壓制自己的志向,而不是完全不能夠有雄心。惲珠也是如此。她在支持女性才學的同時,也強調要將之從屬於「溫柔敦厚」一類的女德。

《紅樓夢》問世之後,在女性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這不僅因為《紅樓夢》對女性生命困境的深刻同情,也因為它對女性才華的特別關注。在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身上,才女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林黛玉的命運讓她們產生了深刻的共鳴——才女早逝。才華會為她們帶來災難。

傳播:

女性文集的出版主要有三種:書商,家庭中的男性幫忙,女性尋求女性的幫助。女性的個人文集大多以家刻的方式出版。一個有社會地位的父親、丈夫或兒子,在出版他們的某位女性親屬的作品時,可能更多的是為了滿足彰顯禮儀之家的需求,而不是為了市場。由於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的影響,部分女性不願意自己的筆墨流出閨閣之外,可能還會銷毀自己的作品。比如清朝的汪端,她就銷毀了自己寫的小說《南明逸史》。上文提到的候芝,她就出版了自己的彈詞小說,也多虧她的努力,女作者的彈詞小說才能在19世紀大規模地出版。她最大的功勞就是出版了《再生緣》。陳端生的《再生緣》大約成書於18世紀末或19世紀初,1821年由候芝編訂出版。不過目前仍不太清楚候芝是怎樣與書商取得聯繫的。

由此可以看出,女性作品的傳播作品少,途徑狹隘,難度大。

流通:

女性的作品進入流通領域後,就會面臨一個不利的局面——文學標準是由男性建立的,掌握話語權的(文學評論家、作家、書商)也是男性。女性私人化的情感表達往往被斥為不值一讀的東西,得不到主流的認可。比如,中國自古就有「詩言志」的說法,詩歌除了抒寫家長里短、兒女情長外,更主要的是「興、觀、群、怨」的載體。也就是通過詩歌達到「感發志意」「觀風俗盛衰」「群居相切磋」和「怨刺上政」的目的。詩歌發展到唐朝,為了擺脫南朝宮體詩的淫靡,陳子昂提出了「風骨」說,這對唐詩的發展有著重要的開拓意義,風骨在《文心雕龍》中的解釋是:良由積世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可以看到詩歌是用來反映社會生活抒發人們志向情操的,要寫得有風骨。那麼在這個文學標準之下,女性寫的纖弱清麗的作品又怎麼可能得到高的評價呢?

不僅如此,女性作家的成就也被有意、無意地忽視和抹殺了。拿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舉例(語文教科書對體現人們文學修養的廣度有著重要的意義,很多人們所熟悉的作家都是從課本上學來的),其中沒有一首女性詩人的作品。有人可能會說,教科書自然是選些名家名篇,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但如果只是學名家名篇的話,第一數量太多了,義務教育十二年學的詩只是其中的滄海一栗而已,第二並不存在清楚的規則來給所有的詩作做高下的排序,所謂前人評出的壓冠之作也僅是個人看法。因此只要是符合當時學生認知水平的好詩就應該在入選教科書的範圍內。比如唐朝詩人林傑的《乞巧》,他在《全唐詩》中僅存詩兩首,不幸地在17歲去世,還未來得及在文學上有更高的建樹。這說明他並不是所謂的名家,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的詩入選。那麼既然不考慮名家名篇,為什麼仍舊沒有女性詩人的詩歌入選呢?是因為她們寫的差嗎?試舉一例:唐朝越妓盛小叢的《突厥三台》,楊慎在《升庵全集》中評曰:「此詩甚佳,樂府歌之。」陸昶在《歷朝名媛詩詞》卷六中曰:「其三台詞凌空排岩,格調都高,唐賢名作未能多過」從這些評價中可以看出,她們的水平並不低。為什麼提到女科學家只能想到居里夫人,提到女詩人只能想到李清照,再舉不出別的例子,是真的沒有,還是人們只接觸到了她們?

至此,論述基本結束。而上面的這些長篇大論,刪繁就簡之後,其實只有一個原因:

和男性一樣,女性之中也有這種天才,必須通過寫作來實現自我。如果說女性的文學創造未能達到男性作家的水準,那是由於客觀條件和社會環境不允許或不足以使女性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因為女性缺乏文學才能。父權制的歷史隱含的專橫邏輯之一,就是它先遏制住女性的才能,而後以她們無能為理由來貶抑她們的創作。

正因為婦女的創造力和本能激情很難找到正常的出路,於是從歷史材料中很難找到證明婦女的文學或其他成就的證據。但是,男性是從她們那裡獲得利益的,包括他們的力量和智慧。許多男性認為他們優於女性,卻不曾想這種優越是通過剝奪婦女的機會、壓抑其精神才得以實現的。

讓我們想想:

女性在古代的本職是什麼?——賢妻良母。

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她們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將自己的智慧、機會全部給予了男性。在我們慶祝男性在文學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時候,是不是也要討論下他們從自己母親那裡所得到的東西?(我沒有否定父親作用的意思,只是他既可以向前追溯到自己的母親,也可以向外實現自己的抱負。只有女性是永遠站在同一個地方的!)

試舉幾例:

歐陽修《瀧岡阡表》:

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苟合於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後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

乃列其世譜,具刻於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於修者,並揭於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蘇轍《東坡先生墓志銘》: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學四方,太夫人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太夫人嘗讀《東漢史》至《范滂傳》,慨然太息。公侍側,曰:「軾若為滂,夫人亦許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公亦奮厲有當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

葉適《母杜氏墓誌》:

夫人既歸而歲大水,飄沒數百里,室廬什器偕盡。自是連困厄,無常居,隨就輒遷,凡遷二十一所。所至或出門無行路,或棟宇不完。夫人居之,未嘗變色,曰:"此吾所以從其夫也。」於是,家君聚數童子以自給,多不繼。夫人無生事可治,然猶營理其微細者,至乃拾滯麻遺紸緝之,僅成端匹。人或笑夫人之如此,夫人曰:「此吾職也,不可廢,其所不得為者,命也。」窮居如是二十餘年,皆人耳目未嘗見聞者。至如《國風》所稱之婦人,不足道也。親戚共勸夫人曰:「是不可忍矣,何不改業由他道,衣食幸易致。」夫人曰:「然。不可以羞吾舅姑之世也。」夫人嘗戒適等曰:「吾無師以教汝也,汝善為之,無累我也。」又曰:「廢興成敗,天也,若義不能立,徒以飢困之故受憐於人,此人為之謬耳。汝勉之,善不可失也。」故雖其窮如此,而猶得保為士人之家者,由夫人見之明而所守者篤也。

她們堅定的內心,高潔的品性對孩子的人格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時常在想,倘若她們有更遼闊的世界可以闖蕩,或學太史公走遍山川,考訂歷史,立一家之言,或隱居山林,持酒弄菊,逍遙人間……而不是變成冰冷的XX氏,湮沒在塵埃之中,彷彿她們從來都沒有存在過。

她們在自己能夠努力的範圍之內做到了最好,嘛,這一切只是他人眼裡的幻覺而已。

參考資料:

唐詩與女性的研究 俞世芬 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導論 魏天真 梅蘭 著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年版

美人與書:19世紀中國的女性與小說 美 魏愛蓮著,馬勤勤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5年版

宋文選 丁放 武道房等選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4年版


這個問題充分顯示了有些男性的不要臉。

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裡,在幾乎是世界範圍內的地區,女性大部分不讓受教育,不讓參加工作,不被視為家庭的正式成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女性權利依然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你特么跟我說她們淺薄?


瑪麗·雪萊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大名鼎鼎的《弗蘭肯斯坦》就是她年僅二十一歲時完成的作品,被譽為科幻小說的鼻祖,她在科幻小說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我不知道女性是否淺薄,但我知道題主很淺薄。


歷往的諾貝爾獎獲獎者是否中鮮有中國人?如果是,這反映了什麼情況?如果不是,為何產生這樣的錯覺?


強答。

摘自龍應台的《野火集》 (排版不管了,後面還有內容,不摘了)

自白

我很遺憾我是個女的。我很遺憾別人發覺了龍應台是個女性。

在編輯、記者、讀者、作家發現我是個女性之前,我被當作一個正常的「人」看待。

他們很冷靜地讀我的文章,而後寫信來。不同意的入試圖指出我所忽略的地方;厭惡我的人用最惡毒的語言攻擊我;欣賞我的,更是毫不保留地把傾慕的話寫下寄來。

我的反應也是一貫的冷靜;覺得我用的邏輯不周全嗎?好,讓我再演繹一遍證明給你看。資料引用有誤,對不起,我道歉並且更正。惡毒的人身攻擊?我不屑於理會。至於讚美和傾慕,讓我清心思索一下自己究竟值得幾

分;這個世界大得很。

不幸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有人發覺這個陽剛的名字後面居然是個女人!

消息傳了出去,像野火一樣燒開。

突然之間,我不再是教授,而是女教授;不再是作家,而是女作家;不再是博士,而是女博士,總而言之,被人發現正身之後,我就不再是個「人」,而是個「女人」。

本來稱我「教授」的大學生,突然改口稱「小姐」。本來恨恨想跟我打一場硬筆仗的作家,頹然擲筆長嘆:「唉!對方原來是一介婦女!」本來要罵我「刻薄」、「激烈」的人,現在理所當然地改口罵「妓女」。本來想寫信來表示欣賞的人,突然猶豫起來:會不會被人誤會?最奇妙的,莫過於訪問記者。在我還是個「人」的時候,』訪問者所擬的題目往往平淡無奇:你為什麼寫「野火」?批評家必須具備什麼條件?目前教育的最大癥結在哪裡?等等等。變成「女教授」、「女作家」、「女學者」,換句話說,「女人」之後,訪問的內容突然活潑生動起來:你結婚了嗎?先生是哪裡人?在哪裡墜入情網?他在做什麼?他對你文章看法如何?他高不高興太大出名?陪不陪你買菜?你們有幾個毛毛?長了幾顆牙齒?還打算生幾個?用什麼避孕方式?一天換幾次尿布?誰換?你的文學批評干不干擾卧房生活?你如何一面教書、

寫文章,一面照顧丈夫?你買什麼牌子的尿布?在被「發現」以前,在我還是個教授、學人、正常「人」的時候,也有人讚美我的文章思考縝密、條理清晰。我覺得沒什麼了不起;一個思考不縝密、條理不清晰的人本來就不該

選擇學術的路。頭腦清楚只是所謂「學人」的基本條件罷了,就像鴨子非有一身羽毛不可,不然怎麼能算鴨子!可是,被發覺是個女人之後,連這個基本條件都在一夕之間變成稀奇的東西,惹來許多問題:作為一個女人,你怎

么會寫出理性的文章?你有沒有感性的一面?你究竟為什麼會有那樣清晰的思路?你是不是個女強人?你是不是為了向世界證明女人也能理性思考所以才寫這麼強勁陽剛的文章?你的家庭是怎麼教育你的,你會變成這個樣子?

父母兄弟、街坊鄰居看得慣你嗎?你的丈夫能忍受你嗎?


有個故事……

古代妓女,是女性文化水平最高的一群。

有些秀才去嫖妓,裝文化逼,卻被妓女給虐了。

具體的故事好長,大概就是這樣的,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蘇小小被崇拜不是沒有道理的……


推薦閱讀:

對於ID@烹肘在新浪微博上發表的貶低女權的言論應如何看待?
如何看待擬出台「痛經假」後微博上女性在職場受歧視情況會加重的叫苦聲?
女性在計算機科學的相對缺席,是否會制約女性地位的進一步提高?
為什麼某些女性在社會貢獻不如男性的情況下,卻要求男女平權?
如何反駁那些有性別歧視的人?

TAG:女性主義 | 社會現象 | 性別歧視 | 釣魚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