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絕對音感有什麼用?是天賦,還是練出來的?

周杰倫說他有絕對音感,我記得上次聽到這個詞是柯南劇場版《戰慄的樂譜》


謝邀

關於絕對音感的研究是近50年才有的,醫學心理學上的突破應用於對音樂學的進展。。在這之前,人們對這種特有而且罕見的能力難以解釋,都以為這是這是「神賜予的音樂天賦」。後來被引用到美國,在一系列作秀下變得更加神秘了。。。。在中國近幾年由於綜藝節目「最強大腦」,使得這種能力被人們當作一種神奇的天賦。不管是出於炒作牟利目的,還是希望更多人關注並研究開發人類大腦,總之現在輿論對這種能力存在有很大的誤解。。

本回答。。。。隨便轉載,老子不賺錢。。。。

還有,知乎不給我小黃星,我很不開心。。。。

本文旨在討論絕對音感,關於相對音感話題不做討論

最早是在上世紀60年代,歐洲的醫療心理學家在神經與辨識發育之間的聯繫,並提出了絕對音感上做過一系列的研究。。很快十幾年後這項研究在美國做了很多種翻版,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在美國的各個心理學遍地開花,發表了各種關於絕對音感的應用,以及大量在幼齡孩童身上進行絕對音感訓練實驗的成功案例。。

1.何謂絕對音感

平時我們說所說的「絕對音感」是指一種能力,擁有者可以對任何聲音的音高,音色,方向等,聲音的整體特徵進行辨識的能力。通常大眾都講專註度放在了音高辨識上,實質上擁有絕對音感的人是對聲音的整體是有一定的後文會根據絕對音感的機理進行詳細解釋。我們通常會誤以為擁有絕對音感的人「耳朵」很好,就好像我們稱讚交響樂團指揮一定「耳朵」很好一樣。根本原因是感官的敏銳,並不是「耳朵」好,真正的區別是在大腦上。

真正產生絕對音感的原因是大腦具備了對聲音的各個特徵具備了一定可辨識性。人類的大腦運作機制非常複雜,關於這方面的研究,我們目前只能從經驗的方法去研究討論這種能力。

根據發生作用的機制不同,絕對音感也分為被動性絕對音感主動性絕對音感

2.被動性絕對音感

是指對聲音的辨識產生於感知第一性的是產生條件反射式的辨識,以往的研究認為這種能力的培養只能在幼年2~5歲時。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其實這種能力是和語言邏輯的概念化一同形成的,當小孩開始牙牙學語時開始與周圍的人,事物產生互動交流後進入凡事學習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時小孩對周圍發生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對所有收到的感官刺激對於小孩的來說都是與外界對接交流的工具。這時候嬰兒對我們平時熟悉而忽略的所有的一切聲音都充滿好奇,比如冰箱的噪音,窗外汽車駛過的聲音,甚至從遠到近聲音變大,從左到右聲音在變化,敲不同的鍋聲音不一樣,爸爸和媽媽的聲音不一樣,所有的這一期這個時候的嬰兒來說都是值得學習的。。在一到兩歲的孩子具備了對事物簡單的辨識能力和語言交流溝通能力後,就可以對孩子進行絕對音感的訓練了,讓孩子的思維中產生對聲音的音高,方向,音色,等抽象化的概念,並且對音高進行命名Do Re Mi Fa Sol La Si。這些唱名本身是根據中世紀時音樂的唱名和人發音的音色相近,每個大調小調的調性音色都是不同的直到16世紀以後才統一為音調性可以相互迭代轉調,因此這些唱名的發音本身就跟音高,頭顱共振,大腦對聽神經辨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大約一至兩周歲的小孩開始學會說話,就能逐步掌握學會這種辨識。但是一旦語言的抽象概念過渡到基本邏輯的時候,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從4~7歲年齡段以後,智力的發育開始上升到邏輯概念,大腦會對學習到的信息進行一個邏輯性的歸納整合,把沒有必要的刺激類型剔除掉,當大腦開始對聲音進行分析歸納,當小孩可以完全流暢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時候,就意味著邏輯體系的形成。這個時候對聲音辨識機制的學習能力就會逐步封閉。

我喜歡通俗點講,這就是個被動技能,自動釋放,不耗藍,無CD,開號前期做任務學得,任務只能3級以上5級以下才可接,等級練高就不能做了。。一個會說外語的人,他就是聽得懂屬於外語的不同發音順序和語言含義之間的聯繫,而不懂的人只是聽到一堆「巴別拉」不明所以然。原理是一模一樣的,因為你學習自己的語言,已經歸納出了一個邏輯,所你會對Babel產生疑惑,自己掌握的語言邏輯裡面不包含這種東西,邏輯就落空。但是在最早學習掌握了這種語言的辭彙,就知道babel是來自聖經希伯來語經卷裡面,象徵人類的思維和語言出現分化而混亂。

這是同樣的道理,當小孩培訓當聽到聲音時,大腦就能辨識出這個音高究大致是多少,聽音高就如同他的母語一樣,此時就獲得了被動絕對音感。就好像你說「寶寶抱抱」他會很開心,你說「滾」他會哭一樣。這種辨識就是作用於感知感官的第一性,就跟聞味道香還是丑,嘗東西甜還是哭,在聽到的瞬間就能做出第一反應就已經得出判斷了。被動式絕對音感,曾經被80年代的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是音樂「天才」的象徵。但是畢竟是美國人做的研究嘛~挖到底基本都是錯的,現在歐洲許多研究已經推翻了這種觀念。並且批評美國精英教育理念屬於帶有地區行的個人觀點,不應該放在學術性探討中。。絕對音感實質根天才不天才一點關係都沒有,擁有被動性絕對音感只能為音樂學習提供一部分便利,而不見的肯定能在音樂上有非凡造詣。具體解釋詳見第4部分。。對於擁有被動性絕對音感者本人來說,這種辨識一點壓力都沒有,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好像正常人不會分不出紅黃藍綠,酸甜苦辣,香臭,等感官一樣。反正我小時候是曾經一度以為所有人都具備的能力,因為這個辨識就是聽到一瞬間第一反應就知道的。所以最強大腦表演絕對音感,完全是作秀炒作。這種能力也絕不是什麼小概率發生的天賦,只要建立在心理學知識上,根據大腦神經的發育機制,在合適的年齡段進行一系列適度的訓練,是所有人都能有機會掌握的。比如加拿大一個小孩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英國人,他3歲就會說英語和法語,我們不會說他的大腦是最強大腦,一樣的道理。。只不過目前看來,被動性絕對音感的培養只能在語言邏輯完全形成以前培養,也就是從小孩學會說話後開始能夠明白大人的意思起算,直到能夠完全表達自己的思想對事物進行一個明確的分辨以前。也許以後心理學的發展,可以找到新的技巧讓超過這個年齡段的人也重新獲得這種被動性的能力。

3.主動性絕對音感

是相對於被動絕對音感而言的,剛才說過了被動性絕對音感其實是在大腦發育的某個特定階段所習得的能力,如果超過了這個的階段,根據大腦的原理就不再具備這種學習成為被動的能力了。可是我們依舊可以通過一些長期的訓練,培養出另一種後天而得到的絕對音感。就好比是利用各方面的技巧,將一種語言掌握並習慣成自然的,比如我們通過學習學會了西班牙語語法,逐步認識了西班牙語單詞,最後終於聽得懂西班牙語了。主動性絕對音感是在大腦形成邏輯體系後培養的,在辨識音的時候必須集中注意力,主動去辨識才能得到結果,不管這個過程有多快它的辨識速度和準確率都略遜於被動性絕對音感。大腦會去形成一個對頻率的記憶和分析感知能力,主動性絕對音感也有掌握的熟練度之分,有的人「辭彙量比較少」只能聽得出白鍵,遇到黑鍵就懵了,有的人「辭彙量大」黑鍵白鍵都能辨識出。。。。

通俗點講,主動技能耗藍,雖然什麼時候都可以學,但是技能等級低命中率不夠,要刷技能需要時間精力,又影響整體的人生副本進度。。。。

但是這並不代表主動性絕對音感就遜於被動性絕對音感,最近歐洲的成果表明,恰恰相反由於受過更加完整的訓練,對於音高的精細程度掌控要高於被動性絕對音感。原因正是因為被動性是直接跟語言邏輯結合在一起,有個人中文說的不標準我們也能聽懂,也不會當回事,久而久之自己習慣於各式的方言,不會去深究。。被動性絕對音感如果不經訓練,是很難辨識出440Hz,442Hz,443Hz之間的差別,因為對於被動性絕對音感者,他都會說是La而很難找出他們之間的區別,除非差得很多了到415Hz了,那他肯定瞬間就反映出來有問題。。因此相對於被動性絕對音感,主動性絕對音感在音樂學習當中的地位更為重要。

4.絕對音感機制的進一步認識

在進入21世紀後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在歐洲奧地利,德國,法國心理學家。反正我是覺得,美國學術論文數量很多,不過大多我也就看一半,別看他們言之鑿鑿的說了一大通,這種沒有哲學體系,不懂方法論,不願意去研究邏輯學的國家,所謂的研究無非就是摘抄轉述一下歐洲的成果,稍微理解不透徹一點那他們最後搞出來的東西多數有問題。。。。

歐洲許多心理學家對比兩種辨識的機理,發現了主動性絕對音感要強於被動性絕對音感。關於主動性絕對音感和被動性絕對音感,這兩種是可以同時掌握的。。

被動性絕對音感在主動能力上非常的弱,有很多人關注絕對音感的問題就是從柯南劇場版里,為什麼明明最後事情證明了柯南具有絕對音感,但是卻唱歌五音不全呢?我以前也覺得,這不科學啊。。。。但是實際上這是符合科學的,在許多被動性絕對音感的受試者中,儘管他們聽得准但並不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把音唱准。相反主動性絕對音感者能夠唱准音的比率遠遠高於被動,這與主動性絕對音感的訓練方法有關。簡單來說就是中文很多人會說也聽得懂,但是自己的發音能達到普通話一甲也是沒幾個的。。。。被動性絕對音感可以辨識得很精準,但是不見得對音高和頻率的唱技巧上掌控得好。。而主動性絕對音感的訓練過程中,唱准音是一個很重要的聯繫。。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小孩子問我,Do為什麼要叫Do啊?我也是接觸了絕對音感的研究才明白的。。這跟什麼爸爸媽媽要叫爸爸媽媽,要發baba, mama的發音一樣。。這個發音在許多的語言,方言里都有出現表達同樣的意思。。Do Re Mi Fa Sol La Si Do,歷史上各個地區語言文化里也有過好幾個版本的唱名,其實根本原理都是一樣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對於音高,建立一個跟發音組合單詞的語言邏輯。。

有過一個實驗要求受試者用,啦啦啦啦啦啦啦,發音來唱音階。。被動性絕對音感者會不由自主的隱隱的有lo le li la lo la li lo的發音,就是do re mi fa sol la si do的母音發音,因為在他們的大腦里音高是關於語言性的一個記憶,唱音高實際上是在唱單詞。而主動性絕對音感者毫無壓力,可以用嗚,哦,哈,無壓力唱。。而被動性絕對音感者在發音上收到干擾時,就明顯的感受到了出現困難或者失誤。

被動性絕對音感者可以感受得到一些非音頻的變化。。。。比如在游泳池水中摩擦泡沫板,會有一個相對變化的頻率,即使這種頻率震動隊聽覺是沒有任何影響的,僅僅通過觸覺感受,面對這種被動絕性對音感也可以立即就判斷出震動的音高。。。。而主動絕對音感者在這方面表現不禁人意,絕大多數人表示感受到一定頻率,但是難以找到其對應的音高。。

在自然泛音和混合音的捕捉上,被動性絕對音感表現出一種卓越的能力,任意音的混合瞬間辨認。。相反當面對人工合成的音高,比如老電話的方形波形產生440Hz音高時,被動性絕對音感者大多一臉茫然,對這個音高毫無感應,反倒是主動性絕對音感者表現更好一些。。。。而且面對443Hz和440Hz的細微差別,被動絕對音感者大多都無法辨認出來因為他們的機理是基於語言的,偶爾也會出現把415Hz誤人為A的標準音,就跟北方人聽到呆著南方口音的普通話但是依舊能夠聽明白再說什麼一樣。。

隨著電聲樂器的出現,人造波形進入研究後被動性絕對音感者對音高的辨識依賴於泛音,波形,等眾多因素,電聲樂器有時候會破壞,會對被動性絕對音感者產生一定的影響,變得難以辨認,他們可以一瞬間聽出五個音的和弦以及究竟是哪五個音,但是對電聲吉他比如搖滾的利用數字信號產生爆破音色,很簡單的和弦,但是被動絕對音感者卻只能抓住一個根音然後就茫然了。。研究深入也表明被動絕對音感者的除了對頻率的辨識外,另一個有力武器之一就是泛音結構。。。。布萊茲做過一些序列樂作品,利用泛音規律可以徹底的欺騙被動性絕對音感,聽到序列反覆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向上偏離了一個半音。。

另一項就是被動絕對音感的辨識速度也是非常的驚人,因為吃下絕對音感果實的能力者是在所聽的一瞬間就辨識出辨識,那麼這一瞬間究竟是有多短?實驗得出一個平均的最短值只要聲音長度超過0.02秒就能辨認出音高。。這是一個足以跟人類視覺文字辨識和記憶速度相媲美了。。。。測試還進行了對同音高不同音色拼接的聲音辨識,被動性絕對音感毫無壓力,只要單一元素超過0.02秒,就都逃不過被動性絕對音感者的耳朵。。相對來說主動性絕對音感就決定於相關的訓練有多少,會影響到辨識能力要低很多,而且對和聲,多音的混合情況辨識里會急劇下降。。。。

5.絕對音感的應用與拓展

不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具備絕對音感後,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對於音樂的學習確實是一個非常有利的工具。。因為你可以快速而且直觀的對音高進行一個語言性的了解音樂的實質含義,從而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音高以外的音色,力度,速度,情感的表達上。。但是有無絕對音感不是音樂學習能力的決定性因素。

因為主動性絕對音感是可以培養的,就算沒有被動性絕對音感,也可以經過長時間的訓練,習慣成自然。突破相對音感而獲得一個主動性絕對音感的能。。而擁有被動性絕對音感者,如果不經過訓練,就很難具備主動性絕對音感。。他們之間的特徵就是唯有刻苦練習的人,樂器演奏才能有一個更好的表現。。。。被動性絕對音感具有修正能力,就是如果差一點無所謂,不影響還是能聽得懂分辨得出。。而主動性絕對音感是有強弱之分的,精確度,靈敏度,對音感的信息也不僅僅是音高,還包括節奏,力度,空間,記憶力等等一系列的辨識分析能力。。所以法國學者稱為「絕對的耳朵」(l"oreille absolut),LOW一點的美國學者會說這是絕對音高(Perfect Pitch或者Absolut Pitch)。。。。

來跟我念,咱不講道理,就是黑美國~~

主動性絕對音感爐火純青的境界,只要集中注意力能夠從一個嘈雜的環境中捕捉出音高來,而被動性絕對音感只能捕捉自然存在的,未經人工處理的聲音,如果一旦存在一些人工疊加活者處理過,視情況會對被動絕對音感著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同時掌握了被動性和主動性絕對音感,的大魔王級別,有多可怕就是我能夠把吸塵器,榨汁機的那個噪音里所具有的頻率都聽出來,然後用電聲設備模擬出一個相似的聲音。。。。只要汪汪和喵喵能叫的平穩一點,我都能不錄音,就用合成器通過泛音疊加模擬出來。。

根據史料記載,莫扎特的作曲方法就是利用他天生的「音樂天賦」,人們說這種天賦是神賦予他的,因為他對已經彈奏出的曲子能夠用極快的速度去找到和諧泛音,並且篩選出根據現有和弦可能的走位,然後彈奏出來。。其實就是絕對音感的原理,他的絕對音感敏銳到可以分辨出泛音。。其實巴洛克時代的即興也都是利用這個原理,有許多和聲的原理本身就是根據泛音列進行設計的,照這麼說來其實天才並不是只有莫扎特。。後人有時候對歷史的暴力解讀挺可怕,大部分人喜歡只去讀別人的天賦而不願意關注人家付出的努力。。莫扎特人家3歲開始天天彈琴學習音樂肯定具備了被動性絕對音感和主動性絕對音感,人家付出的大家就是整個人生受的教育除了音樂就是基督天主。連玩個球的時間都沒有,你要現代人過這種日子肯定大呼「沒有童年了」,但是人家就是這樣沒有童年的,然後英年早逝。。再仔細看的話其實在巴洛克和古典時期的音樂,擁有這種能力就非常容易被人認為是「神所賦予」的才能,生來就能聽到音樂下一步的走向。。其實是因為樂理和聲知識掌握到了非常熟練的程度,可以快速根據現有音色作出反應。但是這種能力並不是絕對音感可以直接賦予的,在絕對音感的基礎之上還是需要紮實的和聲樂理功底才能做到憑感覺作曲。。。。這跟現在人們所說的什麼蕭敬騰,方大同自稱對音樂無師自通,隨口哼哼出來一段旋律根本不是一回事。。離作曲還差得很遠很遠很遠。。

而且實際但也並不是每一次絕對音感都那麼便利,我自己有一次親身經歷,在我還在學音樂史的時候,考聽寫旋律。。考官老師錯把一個以巴洛克時代415赫茲的唱片放出來要聽寫,平時都是一遍過的,但是那次我當時臉上就是一萬個卧槽!!這尼瑪幾個升號啊?數了數,卧槽,卧槽,什麼調啊?9個升號?這種反人類的怎麼可以存在啊?卧槽難道還有三個重升?卧槽槽槽槽槽。。。。一直到了譜面上寫出的部分,發覺自己真特么是傻逼,特么考官明明放的是巴洛克415Hz為標準音。。回頭看自己前面寫的無數個升降號我就是滿臉的無奈與崩潰。。。。對於想要做樂團指揮的人來說,絕對音感有時是個很好的朋友,可以儘可能好的去均衡樂團之間的融合,在這點上的便利就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同時對錯音的捕捉,卻總是會按照所聽即所得的思維方式。。有些樂器比如小號,黑管,薩克斯都是需要轉調的,而且有的時候同一種樂器有兩種主調的分類。。聽到bB其實上寫的是G,第一反應,我擦這逼吹的什麼鬼!!哦不對,是我搞錯了。。經驗不足的時候看譜很容易就混淆了,經常分不清聽到世界的和看到譜子世界究竟哪一個才是真的。。。。我到現在也還沒有適應這種看譜然後腦子裡快速轉調,嘗試過做指揮,被罵成狗。。。。有音感,沒天賦。。

在對絕對音感其實也並沒有像美國的那樣,對音樂學習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甚至有些媒體會誇張的稱能擁有絕對音感的概率僅為千分之0.3,甚至吹捧一些擁有絕對音感並且在幼年就達到了高藝術水準的「神通」。。其實只能說絕對音感在全人類當中所佔的比率是很少的,而傑出的音樂家中有相當一部分,具備一種或者兩種的絕對音感。。受過音樂教育的人擁有絕對音感的比率超過40%。。因此要斷定絕對音感對音樂學習的作用,這當中的邏輯關係還有待考證。。。。

相關引證文獻。。。。不過可能比較難找到

《L"Oreille Absolue》 Fleuvre Noir 刊登於科學雜誌《Science-fiction》1991

《Absolute Pitch》刊登於《The Psychology of Music》1982

《V. L"oreille absolue》,Claude-Henri Chouard, 2009

《Native language, gender, and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the auditory cortex》

評論區不再回答任何諮詢類問題。。

如有問題不明白,請再讀幾遍。。。。


謝邀…

要說起柯南的絕對音感、看來是沒什麼用處、柯南唱歌和胖虎唱歌差不多的殺傷力、

我也沒有絕對音感、這麼多年除了在視唱練耳考試的時候感覺不如有絕對音感的同學聽得快之外、並沒有什麼卵用、樂器不準什麼的憑經驗感覺也差不多能判斷…


絕對音感之於總體的音樂能力,有點像心算能力之於數學水平。

其實不太確定絕對音感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就是固定音高的意思,因為在大陸學音樂用的詞是固定音高,可能這是台灣的叫法。

總之,如果對應的是英語里的Perfect Pitch的話,就是指,在沒有給標準音的情況下能夠分辨出任意給定音高。但是所謂的Perfect Pitch並不是一個固定的能力。

天賦佔百分之七十,但是練習也能佔到百分之三十吧感覺。

有些人可以分辨出音,但是如果個別音稍微不準,比如夾在鋼琴縫裡,他有可能會困惑然後選擇臨近的音。有些人則可以非常準確的指出這個音在鋼琴縫裡,甚至有些人可以說出低或高了大約多少音分(鋼琴調音師),再有些人可能只能分辨出個別調性里的,然後最後,上面這些人可能只能分辨讓他自己唱的話卻唱不準,而另一些人卻能自主發聲唱准。

實際應用的話,個人感覺真的並沒有什麼用。也就是沒有校音器的時候給個A吧。


絕對音感與天賦和訓練都有關係。

從小學音樂的人,相對音感大多都不錯。至於絕對音感,那就看各人造化了(絕大多數都需要聽一個基準音才可以做比較)。

然而,從小不學音樂的人,就算有絕對音感的天賦,他們也有可能連do re mi對應的是多少頻率的音高都不知道。這種情況下,有天賦也是白搭。

想要訓練樂理的話,Google app store上有一個不錯的app,叫做perfect ear.

裡面有各種音階、和弦、音程等等方面的訓練。當然,也有一些視唱練耳的練習(遊戲)。

比如下面這個絕對音感訓練

打開以後的界面是這樣的

app自動播放一個隨機的音,用戶需要在鋼琴上選出相對應的鍵盤位置,然後按右上角紫色圓圈裡的白色箭頭確認。最下方的那一條就是用戶的累積得分。

292:1就是說,我聽了293個音,答了293次,總共錯了一次(≧▽≦)

標題行最右邊的箭頭是用來檢查自己每天的練習情況和錯誤率的。


有什麼用?

答:普通人沒什麼用,可裝B。學作曲的可以在腦中形成音響。學樂器演奏的對和聲色彩會更加敏感。

先天or後天?

答:有天生的,也有後天培養出來的。大部分的人後天也是訓練不出來的。


當然是天賦。

學習鋼琴多年,至今無法辨別五音及五音以上的和弦,可有人天生就能聽出來,你說氣不氣人?我連個救護車汽笛聲是哪兩個音色循環都要想很久,有的人我放個屁他都告訴我:你的屁是降b

天賦真是個好東西orz


絕對音感不算牛,因為只是識別能力,絕對音準才是厲害,能準確識別和自如發出精準的音才是極致


感覺是訓練後完全可以獲得的技能,音樂小白一枚,22歲,喜歡聽歌,今天測試了一下http://bideyuanli.com/p/1304,仔細聽,基本能聽對50%的音,感覺對這個世界多了一種解讀的方式,繼續學術搬磚啦


我算是有絕對音準的人,我從來不記譜也看不懂譜,但是我可以演奏音樂,學樂器相對來說也會快很多,我沒有接受正規的訓練,開心就好。但是我分辨不了12個音,7個音是可以的。這個我覺得和我聽的音樂和學習的樂器也有關


我測試過,給小提琴調音後再由測標準頻率的電子儀器複核,結果1赫茲都不差,測試人員也是驚嘆不已。一直是對音準苛刻的人,聽到任何歌或者旋律,第一反應大多都是音不準,而周邊的人都聽不出來,好憂傷。

他們都說是20年小提琴訓練的結果,我自己知道不是,沒人教,我只是知道那個音該是什麼樣子。


都閃開讓我來裝逼,就是天生的


有絕對音感的人,可以唱出別人說話的音高


推薦閱讀:

怎樣看出一個人有數學天賦?
如果天才在出生時被扔到非洲原始部落,18歲成人回來了,他還是天才嗎,為什麼?
如何找到自己天賦所在?
我還應不應該繼續走音樂專業?

TAG:音樂 | 天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