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弟弟妹妹出生前,父母預先做什麼有利於引導大孩子接受、照顧新生寶寶?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二胎養育方法論,更多二胎養育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先簡述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這個問題的背後是題主在還沒有二胎的時候就已經在考慮如何引導,我覺得這是非常好,也非常必要的。題主問的角度是如何引導哥哥姐姐接受和照顧未來的弟弟妹妹。我想,「接受」是一個非常基礎性的態度,沒有這一點,其它的都如空中樓閣。對於「照顧」,前提是不要讓照顧「小的」成為「大的」所需要肩負的責任。無論有幾個孩子,育兒永遠是父母的責任與義務。

再簡述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之後展開討論。要讓一個孩子能接受弟弟妹妹的到來,首先需要孩子不擔心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這樣不會因新寶寶的到來而自危;同時讓孩子意識到並接受爸爸媽媽心裡除了有自己以外還有其他家庭成員和他們自身,既然自己也不是爸媽心中的唯一,也就容易接受再多一個弟弟妹妹;在陪孩子準備迎接新寶寶的時候,既讓孩子重溫自己當時是怎樣被爸爸媽媽期待和呵護的,也教會孩子一些照顧新寶寶的技能;最後精心創造條件,讓孩子第一次見到新寶寶的時候有欣喜,被信任,被歡迎的體驗,這個體驗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之後對新寶寶的態度。

一,「爸爸媽媽是愛我的」

想要孩子學會愛別人,首先要讓TA感覺到被愛。每個人愛別人,替別人考慮的能力就像銀行的賬戶,想要能取出錢來,必須賬戶里有存款。孩子生下來後賬戶是空的,就要靠父母先往裡面存錢。孩子生命的頭兩年就主要是存錢。生活上需要得到父母的精心照顧,讓孩子不用擔心基本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滿足;情緒上需要得到父母的關注,理解,接納和安撫,讓孩子不用擔心自己被負面情緒擊潰。這樣孩子才會感覺到「我是有能力得到你的注意的,你會照顧好我。你很好,你也讓我感覺很好。你和我就是我眼中的世界,所以這個世界也是好的」。

孩子的愛心銀行有了足夠的積蓄後,孩子會很相信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無論是跟父母短暫的分離,亦或是父母偶爾對自己發脾氣,還是父母決定再生一個寶寶,孩子雖然需要取出一些愛心積蓄來應對這些可能的負面事件,但都遠不至於產生赤字的恐懼。

同時,孩子也願意拿出一些自己的愛心積蓄存到爸爸媽媽,未來的弟弟妹妹,或者其他人的愛心銀行里。

值得提醒的一點是,父母覺得」我們很愛你「和孩子覺得」爸媽是愛我的「根本不是一碼事,怎麼一別人能感受到的方式付出愛才是關鍵。這一點本文不作展開。

二,「爸爸媽媽不只愛我」

有很多父母出於尊重孩子,愛孩子的初衷,但卻走進了不敢要求孩子尊重自己,習慣性內疚於沒滿足孩子需求的誤區。父母有意無意地會認為,只要孩子有需求,自己的需求就不重要了,伴侶的需求也不重要了。那麼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從自己的愛心賬戶中往外取錢「是很少經歷的事情,是很陌生的事情,那肯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孩子也無法體驗自己取錢存到別人的愛心銀行時自己竟然可能感覺到幸福,也無法看到對方會因此在某個時間以同樣或不同的方式回饋給自己。

所以想要孩子能夠願意接受爸爸媽媽愛將來的弟弟妹妹,首先需要能接受「爸爸媽媽除了愛我以外,還愛家裡其他成員,包括他們自己。」如果能接受自己不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唯一,那麼以後多一個新家庭成員就只不過意味著爸爸媽媽心裡從住著三個人變成住著四個人而已。這比接受爸爸媽媽心中從只住著自己變成住兩個人要容易接受的多。

對孩子」犧牲式的愛「需要轉變為」分享式的愛「。買了好吃的,就不要再對孩子說「這個就是買給你的,爸爸媽媽都不吃」,而是說「我給咱們買了好吃的,咱們一起等爸爸回來了吃」。這些原則都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體現。

在這個基礎之上教大家一個遊戲幫孩子直觀的理解這一點。

比如媽媽畫一條線代表自己的整個生命。

  1. 起點就是剛出生,畫一顆小小的心,裡面畫一個小嬰兒,對孩子說「這是媽媽剛生下來的時候,那是媽媽很小,我的心也很小,裡面就住著我自己」。

  2. 在起點旁一點點的位置,畫稍微大一點的心,裡面畫一個小嬰兒和一男一女,對孩子說「這是媽媽6個月的時候,我開始認識每天照顧我的人時姥姥姥爺,我的心變大了,他們也住了進來」

  3. 在表示自己愛上爸爸那天的位置,畫更大的一顆心,裡面仍然畫了有姥姥姥爺,還有當時的自己和爸爸,對孩子說「這是媽媽和爸爸相愛的時候,媽媽覺得特別幸福,我的心又變大了,爸爸也住了進來」

  4. 在表示孩子出生那天的位置,畫更大的一顆心,裡面又多了一個小嬰兒,對孩子說「這就是你出生的那天,爸爸媽媽都特別開心,我的心又變大了,你也住了進來」

  5. 在表示新寶寶可能出生那天的位置,畫更大的一顆心,前一幅畫里的小嬰兒變成了一個小孩子,又多了一個小嬰兒。對孩子說「也許有一天,媽媽還會生一個寶寶,我的心又變大了,這個新寶寶也住了進來,你的個頭也變大了」

如果孩子願意,也可以用這種方式讓孩子來做這個遊戲,想像TA的生命中,心裡會住哪些人。

這個遊戲有很多方面的價值,這裡不展開,有心的家長可以自己去發掘。

三,「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這樣愛我的」

在媽媽懷新寶寶的時候,可以借用迎接新寶寶的契機,跟孩子講述當時懷他的時候以及生下他以後各個階段是什麼樣的情景,可以是講給孩子聽,也可以是表演給他看,甚至可以把這些環節變成遊戲,讓孩子假裝自己是小嬰兒,與孩子一起演出來。

這麼做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重溫「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這樣愛我,照顧我的」,這樣孩子能意識到自己也是經歷過出生前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期待,出生後爸爸媽媽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而之所以現在不會用這種方式愛自己,是因為自己長大了,爸爸媽媽只是用跟自己年齡適應的方式愛自己。這樣孩子就會降低對新寶寶的嫉妒。

另一個目的就是,這個過程中孩子其實是能夠學到很多如何照顧小嬰兒的知識的,甚至能夠在遊戲中用一個小娃娃來當做是小時候的自己來練習如何抱嬰兒,如何給小嬰兒餵奶的。孩子也能模擬體驗一下照顧小嬰兒的自豪感,也對新寶寶有更多的期待。

四,「我與弟弟/妹妹的第一次遇見」

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同樣,孩子對於新寶寶的第一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與新寶寶第一次見面時是好的體驗還是壞的體驗,將很顯著的影響之後孩子對這個弟弟/妹妹的情感。

所以在新寶寶出生的時候,即便是家裡的大人手忙腳亂的,也盡量注意騰出一些精力與關注給孩子,讓孩子不覺得自己這個時候是被遺忘的,自己可以更爸爸媽媽一起分享對新寶寶的期待與欣賞。

在準備孩子與新寶寶第一次見面時,盡量選擇和營造一個對雙方來說積極正向的氛圍。比如是新寶寶情緒狀態更好的時候,孩子也很開心的時候。比如布置出溫馨的場景氛圍。

而在孩子見到新寶寶之後,孩子很可能對新寶寶感興趣,想摸摸TA,甚至抱抱TA。確實孩子不可能像成人一樣把握好力度和姿勢,但想到這對於他倆之間的意義,父母請盡量控制住自己心裡的忐忑,只要不是會給嬰兒帶來難以挽回傷害的可能,就不要阻止孩子。盡量邀請和鼓勵孩子與嬰兒有親密的身體接觸,並「你可以怎樣怎樣」的方式代替「你別怎樣怎樣」來正向引導,降低嬰兒不舒服的可能。比如說「我看你是不是特想抱抱弟弟啊?來,我教你弟弟最喜歡怎樣被哥哥抱著。」

既然希望孩子接受新寶寶,以後參與照顧新寶寶,就讓孩子在第一次期待,想參與的時候感覺到被歡迎,被信任。

新寶寶成長過程中,如何幫助孩子接受弟弟妹妹,歡迎閱讀我另外一篇文章。怎麼做能讓大兒子接受有個小妹妹? - 陳實的回答

【嚴禁知乎平台以外的非授權轉載】


我以後就打算生兩個。

我本身也是家裡的第二胎,但是很遺憾的是,家裡並沒有對我姐姐做好對於二胎的正確引導,以致我六七歲開始跟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六七歲之前是爺爺奶奶帶,個中緣由不贅述),姐姐表現出明顯的捍衛領地意識,例如,家裡有好吃的,如果她不在,我是不可以擅自打開吃的,即使只是吃一點,大部分留給她回來吃也是要遭受她各種諷刺的;偶爾有親戚送我們姐妹倆兩雙顏色不同款式相似的手套、帽子、或者諸如此類的小東西,她永遠享有優先選擇權,剩下的歸我。所以從小也習慣了被這樣對待,父母堂而皇之的認為我小我就應該讓著我姐,並且推己及人,向別人也傳遞這種價值觀。我叔叔家同樣也是兩個女兒,大女兒快要結婚的時候,嬸子全家買了一套新房子,兩個女兒的卧室一個稍大些,一個略小;我媽去替他們搬家,嬸子隨口說道: 小妮兒想住大一點的那間,因為她姐姐也快嫁人了,住不了幾天了,所以就讓她住大的好了。我媽居然怒火三丈,訓斥我嬸子怎麼可以這麼安排,就算嫁了人沒人住,大房間也該給大女兒,搞得十分尬尷。 後來這件事常常被我媽提起來,作為我嬸子不會治家,她的小女兒不懂事兒的論據,而每每提起,也要舉我的例子作為正面教材,認為我在這方面很守規矩。諸如此類的事情在我的生活中時常發生, 久而久之,我跟我姐姐之間的關係就變得淡薄了,或者說,不像別的姐妹之間那麼親切。畢竟,我確實不太喜歡在自己的生活中永遠都將優先權讓給他人,所以我其實並沒有特別想生活在一個離家太近的地方,儘管父母總是不厭其煩的勸我去我姐的城市,覺得兩姐妹生活在一起,相互有個照應會好一些。或許是我太任性了,我不希望我以後處處帶進來別人的影跡。說了這麼多,其實這就是父母沒有對子女做好引導,而自身也沒有一碗水端平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

首先,要為孩子屏蔽掉周圍亂七八糟的聲音。

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發現,價值觀是決定生活品質很重要的東西。而價值觀人生觀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在兒童時期或少年時期建立的,如果這個時候的孩子看到的是生活陽光、公平、簡單的一面,他也會對以後的人生建立起樂觀的生活態度;而如果從小就面對了太多他無法理解的,或者是認為不公平的準則,那麼這個孩子將會變得敏感和不自信。所以我認為,想要培養孩子間健康、陽光的相處模式,至關重要的一點便是一碗水端平,不要給孩子施加負能量。比如,國內很多沒事找事的親戚在生二胎之前就會對你的第一個孩子問各種無聊的問題;「小弟弟出生了,媽媽不愛你怎麼辦?」,「怕不怕弟弟以後搶你的糖果吃?」,「有了妹妹他們就不要你咯!到時候你跟阿姨走吧!哈哈哈哈」 然後樂不可支地看著你的孩子被嚇哭,嚇呆。這樣的親戚,要敬而遠之,如果實在是腆著臉也要上來問的話,在我看來將他趕出去也不為過。

其次,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認知環境,讓他知道要到來的弟弟妹妹是對他生活的陪伴,而不是爭奪資源和關注的對手。我相信大多數的小孩都是想要一個陪伴在身邊的朋友的,所以他們才會給自己的玩偶取名字,並且總會選取一兩個隨時抱在手裡,帶在身邊;或者會從小就與家裡的貓狗寵物建立相當親密的關係。因此,可以時常跟孩子講,以後要到來的弟弟妹妹會是一個陪她一起玩耍、吃飯、睡覺,以後還可以跟在他屁股後面一起逛公園的小精靈,或是諸如此類的描述,讓孩子對即將到來的小傢伙充滿期待和好奇,而不是當做一種威脅。 這方面,老外做的要比國內的太多家庭好很多,他們常常給孩子樹立一種「你是哥哥、姐姐」 的責任感,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照顧和保護弟弟妹妹。

最重要的是,家長一定要一碗水端平。

較之於辱罵、暴力等比較極端的虐待方式,其實大多數正常家庭的孩子童年的不幸福(大多數童年遭受過不幸的人)源自於父母的偏心。俗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父母過分的偏心,不但會破壞兄弟姐妹間本來可以溫馨相處的關係,還會很大程度上培養出孩子自私、冷漠的個性。受偏袒方會越來越貪婪,覺得本來就應該多給我,給別人稍多一點,他就會不平衡,感覺自己受到威脅,並且從不去考慮別人的感受,認為一切都理所應當;被漠視的一方則會抗拒家庭環境,作為孩子,他沒有能力去對抗這種不公平的待遇,也無法改變不受重視的現實,只能隱忍,長期的壓抑很可能導致孩子性格的變化,缺乏安全感,脆弱敏感,無助,甚至也開始認為自己無足輕重,對自己不負責任。

健康的人生往往都是從一個健康的童年開始,所以一個健康、充滿陽光的童年就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大的禮物了


我是第二胎。。。。 當年我媽要生我的時候我姐可開心了。 因為 大人都來管我了就沒人管他了。。。

正題,多年前和我鄰居的一個小孩聊天,他媽媽懷孕了

我: 你喜歡弟弟或者妹妹呀?

他: 都喜歡呀,如果有弟弟(此處省略500字),如果是妹妹(......)

我:那你不害怕有小朋友過來搶玩具哦。

他:不會,我會很喜歡他,然後就願意分給他

我:為什麼呀?

他:因為我比他大五歲,媽媽多喜歡我五年啦。 因為這樣,那我要比較喜歡他,這樣才會一樣。

而且媽媽比較喜歡我。

最近和他聊天, 問他 有沒有和弟弟吵架。

他說,有啊,但是因為弟弟還是很小一隻, 都打不過他,感覺弟弟也好可憐。。。。。。。

我是覺得,小孩生下來都是要教育他們會分享和尊重的呀。和生不生二胎有什麼關係。。。


在弟妹出生前引導孩子的思想非常有必要,這是尊重孩子的做法。

如果有計劃要二胎,先讓孩子跟有兄弟姐妹的小朋友玩,當然小朋友一定要與兄弟姐妹感情很好,如果是經常打弟妹或者被打,一定會讓孩子有陰影。讓孩子覺得有個弟妹是很讓人羨慕,很值得驕傲的事。

給他講一些關於兄妹的繪本,讓他期待有一個夥伴一起生活。我們家最喜歡的繪本是《跟屁蟲》,我第一次講他就說我也要跟屁蟲。

從知道懷孕就告訴孩子,讓他和你一起期待,特別是有胎動之後,讓他經常摸摸肚子,感受到小寶寶的存在,你和孩子一起陪小寶寶說話。

在給小寶寶準備衣服之類時,告訴他以後一起照顧小寶寶,能幫助媽媽是讓孩子很有成就感的事。

一定要告訴他,有了弟妹也不會搶走來自媽媽的愛,媽媽依然愛他,會更愛他。


已生二胎。

哥哥對妹妹非常喜愛,妹妹對哥哥只能用痴迷形容了。

作為獨生子女七年的哥哥怎麼接受妹妹呢。預備生之前就諮詢他的意見,知道他最大的擔憂是妹妹出生了爸爸媽媽還會一如既往最愛他嗎?當然最愛了!我一直告訴他作為頭生子的他對爸爸媽媽有著特殊的意義,不僅爸爸媽媽愛他,現在還要多一個人繼續愛他。

孕期哥哥一直參與進來,剛好告訴他媽媽當年懷他時的辛苦。

妹妹出生後,媽媽特意找哥哥談論了一下寶寶的照顧問題,告訴他媽媽儘可能保持對他的關注,但妹妹實在太小,媽媽不照顧妹妹妹妹就沒辦法生存。於是哥哥很快接受了媽媽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隨叫隨到。

總的說來,哥哥七歲了才生妹妹,哥哥已經比較懂事講道理。很難想像在他三兩歲最依賴母親的時候生二胎,那時他可能沒辦法理解並大方分享父母之愛。

現在還好,哥哥一放學就要找妹妹玩一會兒,平時把妹妹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特別有時我很煽情,告訴他爸爸媽媽沒辦法陪你一輩子,只有妹妹能陪你一輩子的時候他動容的樣子很讓人欣慰。

想來想去,生了兩個孩子,等我們百年之後他們能一起分享關於我們共同的記憶,也許是一件好事。


我媽「我們要個妹妹好不好?等她出來了替你們洗碗,你們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比狗蛋他妹還漂亮!氣死狗蛋!」

「好!」

然後我就這麼出生了,超生罰款拉走了我家的牛〒_〒


我從一開始懷孕就和大寶說媽媽肚子里有個小妹妹,我會經常和大寶說,媽媽肚子里的小妹妹說她很愛姐姐,媽媽肚子里的小妹妹說她很想姐姐給她講故事.....類似這樣的,有時候大寶也會問,媽媽,妹妹在做什麼,我就開始亂編....天氣好了就和大寶說,你快告訴妹妹今天太陽真好!每晚睡前親大寶,也會說,妹妹好想你親親她....老二出生,大寶三歲半,我從醫院回來就第一天反覆告訴她,你看,妹妹那麼小,如果我不照顧她,她不能走路不能說話,可能會死掉,所以我必須照顧她,你可以幫我嗎?類似這樣的,並告訴她,媽媽愛你,現在世界上最又多了一個人愛你,老大就像對她的孩子一樣,哪怕覺得嬰兒很無趣卻從來不打擾


我還有一個多月月就十九了,我妹妹卻只有210天這麼大。我媽是正好趕上了二胎政策,但是她原先是不打算再要孩子的,所以她跟我解釋妹妹的到來是一個美好的意外。

一開始我覺得我都這麼大了應該可以接受而且喜歡上小妹妹的,畢竟我還是很喜歡小孩子的。但是,後來越來越覺得不平衡,什麼都會被比較,比如我妹妹比我白而且很健康,比我小時候好帶等等都會被親戚啊父母啊拿來比較。這讓我很抵觸,有種莫名其妙的危機感,覺得自己不如妹妹可愛,父母會不會沒有以前那麼關心我了?畢竟之前我是唯一,現在我是之一。

如果我爸媽細心會發現我會很幼稚的跟我妹妹去比較,我媽隨口一句寶貝我都會較真問她叫的誰。

但我爸媽做的確實不錯,從我媽懷上妹妹就潛移默化地告訴我,這個還沒出生的小寶寶跟我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她常讓我摸摸她的肚子,感受妹妹在裡面的動靜,還讓我陪她去產檢,看到b超真的會想哭啊。

妹妹出生後,我媽都儘力照顧我的情緒,製造我和我妹的聯繫。我在外面讀書她就經常發妹妹的照片,我在家裡就特放心的讓我和妹妹單獨在一起。後來我就學會了換尿不濕,給她兌奶,喂她喝粥,哄她睡覺。雖然很累很麻煩但是我能看到她每一個變化每一個進步,我才能慢慢接受,我的三口之家多了她這麼個小不點。

而且我媽不喜歡別人跟我說什麼有妹妹了我就不受寵了啊什麼的,我媽聽到都會很認真的說不會的我永遠是他們的寶貝。其實有時候,我要的就是一種態度而已。

哈哈哈突然想起了,我媽還專門給我買了個奶瓶,跟我妹妹同款的,然後我用了一段時間,是真的不好用啊!


孩子之間年齡差很重要!

大女兒幼兒園時期堅決反對」爸媽給你添個弟妹「的建議,完全不在乎爺爺奶奶的各種誘惑條件。

上小學後,班裡幾個同學有弟弟妹妹,她的態度也慢慢轉變了,開始動搖,覺得「如果是個弟弟也行,反正我的東西他不會搶」。

懷二寶時,大女兒已經二年級下、三年級上,對於家裡將有個新成員很新奇。我懷孕的過程中,她被科普了小朋友出生的知識,學習了數胎動的方法,還給小寶寶讀了幾天故事。等到聖誕節收到小寶寶給的「見面禮」,大女兒已經很期待和小寶寶見面了。

所以,雖然小寶寶不是弟弟,她到醫院看到妹妹還是很開心。月子里她積極學習如何抱寶寶,還學了怎麼沖奶粉和餵奶。其實不用她真的去照顧小寶寶,但是這些學習讓她很有成就感,也讓姐妹間的感情更好。


現在我們三個人兩兩相愛,只有三對組合。等麻麻把肚子里的小肉餡生出來了我們就會四個人兩兩相愛,會有六對組合,我們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喲~


對於這個問題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會有很多不同的問題出現,相對應的解決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因此題主所提的問題是無法得到適合你自己情況的解決方法。但在普遍規律,也有可借鑒的參考方式,下面我舉幾個例子,題主可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參考。

1、如果大孩子年齡沒超過6歲,且孩子與家長之間有良好的情感溝通,可以直接跟孩子說明自己的想法(這個想法指的是我們真實的想法,萬不可欺騙孩子),比如媽媽對孩子說:「寶寶,爸爸媽媽想要個弟弟妹妹,這樣寶寶去上學的時候就有人陪媽媽了;又或是媽媽忙,不能跟寶寶玩的時候,也有人陪寶寶玩了…」

2、如果大孩子在家裡屬於小皇帝級別的待遇的話,只關心、關注自己的喜好,而會忽略別人的話。此時,作為家長首先需要做的是改善自己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關係,在建立合理、融洽的情感關係後即可實現自己讓大孩子接受媽媽要二孩的想法。

怎麼搭建父母與孩子間良好的情感關係呢?

首先我們要做的是,與孩子在溝通的過程中不隨意阻斷孩子,也就是如果我們沒有要緊的事,我們需要等孩子自己把話說完,不打斷他、不插話,聽他說完。如果孩子的表達並不完整或是連貫,父母可猜孩子想要說的是什麼,猜完後需向孩子驗證是不是他想說的,如果不是繼續猜,此時可伴隨肢體動作;而如果猜對了,那麼我們家長就需要把孩子所想表述的話完整的說一遍,並讓孩子重複一遍,孩子在重複的時候可以慢慢說。只有這樣,親子間線先改善的是溝通方式,那麼才能夠跟進一步改善親子關係,那麼當家長在對孩子說想要二孩時的想法才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父母的擔心也就不復存在。


從孩子出生開始 就沒有教孩子怎麼跟別的小朋友share 沒有寬容跟友好 甚至孩子被別的孩子罵或者打了 著急上火的教自己娃怎麼還嘴還手 突然一拍腦門想要二娃 就滿臉仁義道德的跟孩子說要分享要團結要謙讓 呵呵 晚了


研究表明:對於先出生的孩子來說,新生命的降臨是一種壓力,是兒童期一種重大的創傷經歷,他們會體驗到強烈的嫉妒。這種嫉妒來源於對於父母的愛的爭奪,所以父母不要認為這是孩子的問題而指責孩子;通常來說,一般親密關係建立比較好的孩子,和母親形成安全的依戀關係,會更容易接受和適應弟弟或妹妹的到來。

所以對父母來說,在二胎來之前,您們首先要努力讓自己和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戀關係;即媽媽需要對大寶的需要敏感,態度積極;經常與寶寶互動,與他一起做相同的事情,一起笑、一起哭甚至可以做相同的事情,為寶寶的活動提供情緒支持,並經常鼓勵寶寶;向孩子傳遞你是愛他的。

其次,父母可以在決定要二胎來之前,徵求孩子的意見,給他講講有個弟弟妹妹的好處,把弟弟妹妹到來後可能帶來的變化提前跟孩子溝通下,讓孩子心理有所準備,減少他的心理落差;並不斷向孩子傳遞弟弟妹妹和你都是爸爸媽媽最愛的,切忌不要和孩子說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大寶之類的話語;當大寶表現出對於弟弟的討厭或其他情緒時,父母要和大寶做共情,去傳遞給孩子爸爸媽媽理解你的感受,並表達爸爸媽媽是愛你的,而非指責孩子不懂事等;

再次,在弟弟妹妹下生後,大寶可能會出現一些情緒不好的情況,此時,父母不能著急,一定要去共情孩子的感受,尊重並引導他,甚至可以邀請他來幫助你照顧弟弟妹妹,鼓勵他做個好哥哥,相信當大寶看到小小又萌萌的弟弟妹妹時,肯定會喜歡他的!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今年快過年我和我媽吵了一架,啊不,準確地說,我被我媽單方面的罵哭了。其實事情也很簡單,我們坐在一起看電視,我媽突然講,我發現你真是黑心,反覆強調,有理有據,絕對不是在開玩笑。她得出這個論斷是因為前一天她腰扭了一下,我看她說說笑笑地進門於是就問媽沒事吧,要不要我去幫你買葯,她自己說,沒事沒事。於是,我就坐著玩手機了,因為我覺得她那麼高興應該沒什麼大事兒。

不過,她就覺得這是我沒有良心的體現了。罵完我,我以為她開玩笑還說啊,我就是這麼黑心的,你又不是第一天認識我。然後她更氣了,說,知道還不會改。

然後我就崩潰了。雖然當時顧及她的面子沒有哭出來,不過我去奶奶家哭就一整天。當然並沒有當著奶奶的面哭。

為什麼這麼委屈啊?因為,我覺得我已經儘力了,儘力做一個讓她和我爸不用多費心力的長女。是的,長女。我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我剛出生那會,我們整個家族就我一個小孩,聽說那個時候叔叔姑姑奶奶外婆姨媽舅舅搶著抱我哄我,我出生三個月很少是在我媽懷裡的。直到我妹妹出生之前,我都是所有人的掌上明珠,那種寵愛,哪怕那個時候很小很小,還是有一點點感覺的。後來,妹妹出生了,那一年,我三歲,再後來,弟弟出生了,那一年我五歲。一切都變了。我不愛說話了,因為我發現,相比我,大家更喜歡白白胖胖,嘴甜愛笑的妹妹。我也不愛撒嬌了,因為好像,所有人的關注點都已經在我弟弟身上了。我開始聽到爸爸媽媽說,你怎麼這麼不懂事,讓著弟弟妹妹一點。我開始聽到,你都幾歲了還不會自己穿衣服。姨媽舅舅叔叔姑姑開始說還是你妹妹比較可愛。後來上學了,爸爸是老師,所有我的老師都是他朋友(私立學校),性格外向,嘴甜可愛的妹妹成了學校里的明星,雖然還是學前班小班,但是每一場篝火晚會,校長都會來看她唱歌。已經變得不愛說話的我,順便在二年級成績也不好。爸爸開始說,你看你妹妹怎麼怎麼樣,媽媽也說,你怎麼都不會叫人呢,一點都不懂事。

喔,我已經沒有什麼用了。八歲的我這麼想。我嘴不甜,親戚不喜歡。成績不好,老師不喜歡,爸爸媽媽也不喜歡。如果只有弟弟和妹妹的話,爸爸媽媽應該會很開心吧。

然後,那個時候住的地方旁邊有一個小土坡,坐在土坡上就可以看到好綠好綠的田,好藍好藍的天,還有很遠的一條小溪。我在那裡從中午坐到日落,沒有人來找我,看吧看吧,我真是無關緊要。

那,不如我死掉吧。我開始尋找自殺的方法,在我八歲的時候。聽說割腕和跳樓都會死,這裡的樓不高應該死不了吧,割腕的話會不會很痛?沒有任何一個朋友的我,沒有辦法和誰商量。我已經忘記為什麼後來沒有自殺了,只是記得,那個時候好希望,爸爸媽媽哪怕是來找我一下。不過他們要工作,要照顧弟弟,哪有時間管我呢。

然後感謝上帝,三年又一次搬家的我在新學校一躍成為我們班第一名。我老爸開始關心我了,開始說我是個聰明的孩子了,親戚也說你看人家這麼文靜一看就是成績好的。人生又有希望了。

我就是這麼度過了我本應該無憂無慮的童年。所以我早熟,沒有叛逆期。所以我媽的那一句黑心會讓我那麼難過。

哎呀,其實,我是想說,二胎的話,請一定要照顧一下長子的感受,不要互相比較,不要施加沒有辦法承受的責任,不要忽視每一個失落的眼神,一定要多交流。

畢竟,大孩子也只是個孩子。畢竟,孩子也會難過啊。


我慎重地解決掉外賣吃個乾淨抹完嘴才來 目測寫不少- -

作為一個小我整一輪的妹妹的姐姐我得說道說道這事,受害匪淺。

十二歲那年爸媽有一天突然問我想要弟弟還是妹妹,我連腦子都沒過直接拒絕,我說我都不想要,我想要個洋娃娃還是什麼鬼的(好像那會在超市看見一個新款娃娃,忘記叫什麼),當時沒當回事,以為爸媽開玩笑,接著看電視,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在直播奧運賽事。

後來有天一個阿姨來我家做客,我在邊上聽到我媽跟她聊天,也不記得到底聽到了什麼,就突然驚了一下,媽懷孕了?我沒去問,也沒人來跟我說,我就默默地看著我媽的肚子一點點大起來,再也用不著誰來說,稍微懂點人事的都能看出來了。後來的記憶有些模糊,一直到我過十二歲,我們那裡十二歲是個大事,要擺酒席請客吃飯,那天我很多合影里都有我當時大著肚子的媽媽和一臉並不怎麼高興皺著眉的我。很難解釋這其中的滋味,因為我也不怎麼記得了。

再後來妹妹就出生了,那天我想我不太會忘記,就算我記性這麼糟糕。很早,天還蒙蒙亮,我迷迷糊糊聽到爸媽起來說要生了,我爸叫了我幾聲囑咐我說等會自己開門去上學(當時家裡是小院,門是在外面上鎖,我透著門縫把手伸出去開鎖才可以出去),我應了聲就接著睡了,醒來後收拾洗漱,湊到爐子跟前想看一眼寶寶(我們家的小白狗,前些天病了)。我看到她閉著眼睛,心想睡得真沉,就伸出手輕輕推了推,還是沒反應,我有些急了,往外拉了拉她,她沒醒來,只是頭深深地垂下來,垂到我手裡,毫無生氣。我一下眼淚就掉下來了,把她抱在懷裡,哇地哭出聲,也不記得哭了多久,只覺得好像那一天全世界都拋棄了我。這種感覺要怎麼說,我每每想起都會紅眼眶的記憶只有兩處,這是一處。

爸帶著媽和妹妹回家,姥姥過來伺候月子,後來媽辭了工作專心照顧她,再到後來她會走路會咿咿呀呀嘰嘰喳喳,半夜會哭鬧,會跟我搶零食,我都沒跟她說過一句話,沒碰過她一下。家裡人那會沒少呵斥我,我用冷漠和面無表情來回應,那可能是我非主流歲月的開端,用碎片劃自己胳膊,寫一些頹廢的東西,畫黑暗的畫,跟爸媽頂嘴,跟我爸打架,被我爸拿木頭板凳砸,太多了,這樣的跟家人相處的方式,一切的一切,可能都源於那裡。

十二歲之前我是什麼樣呢,每天蹦蹦跳跳跟爸媽嬉鬧,爸媽生日總是要費盡心思用攢的錢買禮物給他們,婦女節母親節教師節(我媽是個教師)我都要找點東西送我媽。對我爸,我記得很多片段,小時候我常常在街口的商店買糖果,一毛錢一個的那種玉米糖水果糖,兜一手拿回去賣給我爸,拿著一塊兩塊的零花錢喜滋滋地看著他吃。還有,那會過年我媽的姐妹會來找她,叫我一起,我覺得我爸在家一個人孤單,非要留在家陪他。我爸輸液的時候我會一顆一顆地剝瓜子給他,攢到一手瓜子仁一把塞給他。小時候爸媽常常忙到晚上才回來,我經常害怕到哭找鄰居阿姨給他們打電話,那會最怕爸媽吵架,尤其怕他們晚上吵架,媽有時候會喊著要走,我就躺在床上睜著眼睛不敢睡,聽著他們的動靜,生怕我睡著的時候我媽走了丟下我一個人。好像有很多久遠的記憶,多到我都不記得。

我不知道我是什麼時候開始接受我有一個妹妹,可能是她開始長得眉眼間讓我像看到了我小時候,可能是她在爸媽吵架時大哭的樣子讓我有點心疼,也不知道是心疼她還是心疼以前的自己。我會有時候好像很不情願地在爸媽都沒空的時候帶她去玩,給她買氣球,她有一次很開心錯叫我媽媽。剛開始她很怕跟我說話,因為我最初和她的交流只是在她哭鬧不止的時候凶她,爸媽說她在家裡最怕的人是我。到現在她會有時候在我媽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搶過去說姐姐你回來給我帶好吃的,跟我獨處會少話但也沒那麼害怕了,我覺得很好,也許有一天我就可以保護她。但這樣的轉變可能只是因為我對自己的那一點同情,太慢也太難了,付出的代價太大。我一個人來到異地上學,報志願的時候甚至沒告訴爸媽,當時只想著,越遠越好,能夠不回來就好了。我對家裡的厭惡可能已經超過了我當時的想像。去年的這個時候,寒假,我寫了個備忘給自己,要記得這時的感覺,暑假不要回來了。前些天我又寫了同樣的東西給自己,我很健忘,這有時是個煩人的事情。

父母有時候會想,孩子長大了就會懂得他們的苦心體諒他們,但他們往往不明白,懂得明白是一回事,做出來又是另一回事,我可以拍著胸脯說我愛我爸媽不允許別人欺負他們,但對著他們的臉,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回家對我來說似乎毫無意義。家應該是溫暖的讓人想念的,但我不會。存在的只是以後要照顧他們的責任感,那是必須而不是發自內心。我知道應該要笑著的,要跟他們分享我的生活,要聊天要交流,但是我做不出來,心裡的抵觸感累積了太多,打敗了我所有被教會的應該。我很無奈很愧疚但又無可奈何。有時候會想,可能就這樣了 ,這一輩子和他們的相處模式,就這樣了吧。

我很高興的是,妹妹和我很不同。這次放假回家,過年他們照例吵架,所以說我一點都不喜歡過年,無論過了多少年我還是會隱隱害怕,但妹妹淡定得多,盯著電視眼睛都不眨一下,我忍不住,喊著他們別在小孩面前吵,喊著喊著自己倒哭了,不如一個小孩子。他們吵夠了之後,妹妹插科打諢硬是把氣氛緩和了許多,我就做不來,我想其實他們一家三口真的很好,只是每每我回去要添些堵,很是愧疚。

可能沒有一段完整的這樣的去回想這麼久的記憶,所以打字的時候眼睛都模糊。其實我寫了這麼多好像只是我自己在發泄,答非所問。只是想說,請用最溫柔的方式吧,無論如何,畢竟只是個孩子。溫柔地跟他/她解釋,說服他/她,告訴他/她你們還會一樣愛他/她,並沒有那麼難真的,多一點耐心就好。就這樣吧。

想一想好像我們家從來沒有全家福,自我十二歲之後,也再沒有跟家人一起去過哪裡。我很慶幸我如今三觀還算正常,沒有延續非主流時期對世界失去希望,只是回想起來性格有那麼一點點的孤僻和古怪可能還是源於家庭,家庭對一個孩子太重要了,讓他們看到他們的父母恩愛不吵架就是最大的愛。


之前沒有考慮。

當發現老大經常說「弟弟,不要」

讓我們越來越重視公平二字。


這個我來答!爸媽從小教育我要分享

有一點做得特別好,就是,我們家有什麼好吃的記得尊老愛幼,好吃的先給老人,再給孩子,所以家裡只有我一個孩子的時候,就知道,有好東西不能獨享,要記得給奶奶,記得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但是每天都會沖雞蛋湯給奶奶喝,奶奶每次都不捨得吃,跟我分享,然後教育我:記得我們吃的用的都是父母辛辛苦苦賺的,不要忘記父母,然後有好吃的有零食我都會第一塊給奶奶,然後給父母,雖然可能只是一塊糖,吃飯時的第一筷。

有了妹妹後,我其實並不抗拒,覺得這小人兒真可愛,萌萌噠~甚至還能吃到很多平時吃不到的零食水果(有很多探親的么),感覺更開心啦!對於愛,爸媽在我面前會這麼說:你妹妹還小,要讓著她呀!在妹妹面前會說:那是你姐姐,你看她有什麼好東西都想著你,別讓她傷心。

其實我們也有隔閡期,就是我妹妹剛會走到上學前,那時候我正是最貪玩的年紀(我比妹妹大八歲)最討厭屁股後面跟著個拖油瓶!偏偏她又特別愛跟著我,我去哪她跟去哪~有時候吵起來她還愛跟爸媽告狀,然後我就悲劇了!就特別討厭她:內心想,你等著,看我自己帶你的時候給你好看!後來讀書了,寄宿了!回家次數每月那麼一兩次,見一次就親的要命,哪有時間會吵架,生氣呢!

還有一件事,讓我覺得自己完全離不開她:我剛讀高中的時候,她二年級,跟同學去玩,掉到水裡去了,另一個女孩淹死了~那是我切身的感覺到她差點消失在我的生命中~自此以後,簡直是溺愛的程度看她長到大!我外向,她比較內向。很多時候我總愛開玩笑,惹她生氣,但她從來不記仇。然後跟我的青梅發小們玩的特別好。

二胎一胎其實都無所謂,我覺得家長一碗水端平,然後教育孩子互相體諒,互相幫助,都沒有問題的咩!最後附上我和寶寶的聊天記錄。

最後附一張寶寶的美照

寶寶這麼美,你們不點個贊么?

——————————————————————————————分割線—————————

既然有人說寶寶像徐嬌,那我就再發幾張她的私圖,騙贊嘍!

最後!其實也就側臉自拍像徐嬌,但要記住,來,跟我一起大聲喊:寶寶是最美噠!竟然還有人評論說好黃!肯定是說我第一次答案的尾圖,對於那些不聽我勸告還不點贊的人


之前的回答太感性,於是全刪,認真

、理智地回答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有一個小自己14歲的姐姐,我覺得我很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朋友圈裡很多人看我日常曬弟說我是弟控,似乎是,畢竟弟弟很可愛嘛~不過除此以外與父母的關係也的確很糟,用手指頭數一數自從上大學以來有過五個月不跟家裡聯繫連續三個月不通音信的記錄,有一部分是父母沒有慎重對待的緣故,也有一部分是自己性格很糟的原因。

想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平凡無奇性格糟糕的少女和一個機智可愛的寶寶,你會喜歡哪一個、

我不相信天平的公正性更何況人心。希望想生二胎的父母能好好注重生二胎後大寶的心理教育。我知道你們很累,但也請不要放棄你們之前許多年對大寶的投入,不要暴躁,不要暴力,試圖引導,不要講大道理,好好地抱住他。不要以二寶還小的理由就無理地對待大寶,二寶永遠比大寶小不是么。

很多年前,當我還小,我還記得某天媽媽哭著說我外婆也就是她的媽媽對舅舅是如何如何好,對她是如何如何忽視。

很多年後,當我已大,並沒有如何的優秀徒留糟糕的性格,我看見媽媽她抱著弟弟一字一句:滾,滾回你學校去。這裡是我們家。我聽見弟弟稚嫩的童聲。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寫這篇回答的用意大概是希望很久以後,當我擁有超過一個寶寶,我也能夠在給二寶唱搖籃曲之後,到大寶的房間幫他掩好被角。

今天是媽媽的生日。三個月不通音信後的現在,我依舊不想對她說生日快樂。


我是哥哥,我妹出生的時候我才三歲,完全沒有我拒絕的權利好嘛?所以二胎就要在老大六歲以前生,哪那麼多麻煩事,大家從小一家人都概念簡直不能再深刻。雖然小時候我倆經常吵,經常打架,但是一遇什麼事的時候,她第一時間還是想的找我哥。反正只有我能欺負她,但是要別人欺負她哭了,我能給她拚命去,其實,別對二胎那麼恐懼,有個妹妹也挺好的。


你們要養你們養,為什麼要我照顧


推薦閱讀:

是否應該教子女學講方言?
小孩什麼時候可以打架?
如何預防和消除動畫片中暴力、撒謊等情節對小朋友的不利影響?
「工作用不到英語卻堅持學習英語」有意義嗎?如果有會產生什麼影響?
富養女兒主要體現在什麼地方,會導致攀比虛榮嗎?

TAG:兒童教育 | 發展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