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下降會導致通脹率上升嗎?
很久以前的邀請了,來填個坑。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不知道是不是來自於書本。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曼昆那本教材一開頭就介紹了所謂『經濟學十大定律』,有一條就是短期內失業率和通脹負相關。這也就是所謂的菲利普曲線(Phillips Curve).
我在 EconLib上找到了一張菲利普曲線的圖,大概是這樣的。
從圖上看,1960年到1968年這段時間,通脹和失業率的負相關還是存在的。
經濟學家解釋菲利普曲線,大概就是這麼兩個原因:
- 通脹率高了以後,如果工資沒有隨之調整,那麼工人的實際購買力變低了。對工廠來說,僱傭工人的實際成本降低,也就是說企業僱人更便宜了。那麼工廠自然會雇更多人,自然也就降低了失業率。
- 失業率低了以後,工廠更難招到人了,所以不得不提高工資,來吸引更多人打工。工人工資提高帶動了需求,從而使物價上漲。
當然這兩個原因至多在短期有解釋力,放在長期就不靈了。因為工人也不傻,如果看到外面物價飛漲,而自己的工資沒動,肯定會意識到工廠給自己的工資太低了,從而調整自己的勞動供給。上面說的兩個理由,也就不一定能夠講通了。比如美國在 70 年代就有一段通脹率和失業率雙高的時期,違背了菲利普曲線的規律。人們稱這個現象為 Stagflation, 是停滯 (stagnation) 和通脹(inflation)的 組合詞,中文叫做『滯漲』。
而到了 1976 年,盧卡斯大神提出了一點批判,人們發現 Phillips Curve 沒有微觀基礎,基本是個不靠譜的觀察規律。先不要說失業率下降會不會『造成』通脹上升了,就連這兩個現象的相關性都不一定存在。我從 Romer 的高宏上截了張圖,我們可以看到 1961 到1969 年美國還是符合菲利普曲線的,到後面幾年就沒什麼顯著的規律了。
所以說到底,高通脹和低失業率本身就是人們從實踐觀察中得來的一個『規律』,而非是從經濟理論中推演出的一個『定律』。這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就拿現在這個階段來說,美國的就業市場非常好,失業率屢創新低,可是通脹率也並未很高,依然是徘徊在 2%左右。可見兩者關係真的不大。
請問一個長方形的長度變小會導致寬度變大么?不一定吧?因為忽略了第三個要素就是面積,只有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長度變小才會導致寬度變大。
在你的問題里,除了提到的兩個要素之外還存在其他許多要素,所以此問題根本無法回答。
道理簡單的根本不用學經濟就能明白。參考菲利普斯曲線,失業率跟通貨膨脹呈反向關係,通貨膨脹高失業率低,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發生了滯脹,其特點就是高通脹伴隨著高失業率,這主要原因是由於中東危機造成供給曲線向左移動,造成產出水平下降及價格水平上升導致的,超出了新古典綜合學派的解釋範圍。
那是在資本主義經濟下,在社會主義經濟下,不會發生這個事情
不會,沒有什麼關係的
推薦閱讀:
※每個人都有工作的社會會不會反而出現一些問題?
※「留大城市還是回小城市」,能夠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嗎?
※20 萬、50 萬、100 萬年薪的演算法工程師在能力素質模型上有哪些差距?
※女性的教育回報率是高於男性嗎?如果是,為什麼?
※最先會被機器人代替的幾個職業將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