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雷軍在發布會提到的「O2O將是小米流量變現的主要形式」?
1、MIUI到目前為止都在賺錢方面非常克制。一堆廠商舉著鈔票要求MIUI第一方應用商店、瀏覽器等高頻用戶入口開放更多推廣位,但MIUI仍然開得很有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對比下小米應用商店和360的應用商店,看看運營位的開發程度就知道了。
2、預裝這個終極大殺器小米非常謹慎,一樣是茫茫多的廠商揮動著鈔票以驚人的高價求預裝(因為小米用戶的高活躍度水準業內皆知)。但我們還是很謹慎很謹慎。MIUI的廠包預裝必須雷軍和洪鋒兩人批准才可行。
3、小米黃頁、小米生活等等是小米MIUI體系最顯性的O2O服務入口,目前相關業務還很年輕,也還遠沒有拿出全功率來推。為什麼小米在這塊會有優勢?不展開說了,就提一個詞——「最短路徑」,能懂的就該懂了。舉另外一個例子,小米手機用戶線下掃二維碼得優惠,微信需要多少步?MIUI需要多少步?大家算算就明白了。
4、如洪鋒在談及小米金融時所說,在數據挖掘使用方面,小米的優勢在於「數據維度廣,密度大」。
5、MIUI的很多功能其實都有O2O服務入口的能力。有機會大家可以研究下MIUI的簡訊功能,裡面如通知聚合、與日曆打通等等,其實都有很強的潛力,只是暫時還沒有全力去用而已。
6、即便如此,今年小米流量變現的營收能力依然遠超大家想像。
有些東西現在還不便講得太直白,請大家見諒。本人為例,隨著MIUI自帶應用體驗越來越好,我的第一選擇都變成了自帶的瀏覽器,安全,視頻,電台,音樂,閱讀,小米生活。。。。不多說,小米還是蠻拼的
小米在移動互聯網的布局中「卡位」卡的太完美了,小米終端+MIUI,卡在了所有移動互聯網生態圈內部公司的上游,當然也在O2O的上游,那今後利用O2O變現當然是順理成章的,也是極重要的形式。
小米手機和所有小米設備可以接受極低的利潤率,甚至可以說iPhone之外所有手機的利潤率都很低,為什麼大家還要競相進入移動互聯網終端領域,因為這裡是移動互聯網的最上游,這裡是所有移動流量的必經入口,而小米無疑是做的最好,也是最有移動互聯網基因的一家。
最近小米在做自己的廣告平台,保守營收就在10億以上,可以這麼說,這個廣告平台自誕生之日起就已經排在移動互聯網媒體的前列了。如果小米想做任何一款預裝應用,憑藉小米每年將過億的出貨量,將在任何一個O2O APP領域排進前三名。
O2O領域按理說應該是電商的延伸,阿里應該最有優勢,但微信入局之後,微信支付從無到有僅用兩年時間就和支付寶戰得不分伯仲。欺負的就是阿里沒有流量入口啊,微信站在上游,直接從用戶層面掐住移動支付,阿里完全沒脾氣。但微信背後,還站著小米啊,還站著華為、聯想啊。如果直接從操作系統和終端層面掐住微信,微信難道不會像阿里一樣沒脾氣嗎。幸好華為聯想沒有互聯網基因,不足為慮,但小米絕對要在小米生態圈內跟微信掐一掐啊。
虧著miui天天更新黃頁題主從沒看過更新日誌吧。小米在miui用戶到達一個量級,現在是一億,可以通過黃頁、小米生活、遊戲中心、主題中心等進行現金或虛擬貨幣(小米自己的米幣)交易,類似於現在的美團、滴滴,只不過小米是全方位的,而美團、滴滴之類的專攻一個方面;而且要改變使用習慣從一個app到系統內置必須要有足夠的用戶量做基礎,這不容易習慣難改變但有了足夠的用戶只要一部分使用了系統內置的功能就是一大筆收入,過程漫長而收益豐厚吧。最後說一句,國產里擁有龐大的用戶量且能夠整合服務鏈的暫時只有小米。
不吹不黑。小米的瀏覽器和應用商店體驗絕對是同類應用里體驗最好的。基本的電話簡訊沒什麼好說的。視頻音樂可能沒有那麼好也是挺不錯的。有待提高吧。其他很多應用用的不多就不說了吧。還有一點就是很多功能是有相關應用模塊支持的(雖然有沒有用並不知道)能少裝很多應用又能有比較好的體驗。並不是一個老米粉。自己觀點求輕噴。以上。
首先來講,小米的系統和硬體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其一威力至少減弱90%。手機最大的特點:一是便攜,就是隨身攜帶的電腦;二是天生和位置綁定。因此,手機上能做的文章遠比PC大,傳統的廣告模式肯定無法滿足小米的野心(換成我,我也不滿足於此),通過本地生活服務獲利,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用戶體驗,都遠勝於傳媒方式。。因此,舍小魚釣大魚才是小米的王道。依靠miui,小米可以繞過其他品牌APP的很多流程,推薦、下單、支付一氣呵成。而像其他APP關心的PUSH轉化率等問題,在小米這裡也非常好解決。說句難聽的,在push這塊小米遲早會既做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現在的小米生活還很原始,最主要的原因有二:第一,是他們現有的商家資源還不夠給力。但是,他們已經在做了,而且速度非常的快。第二,就是現有的移動互聯網O2O盈利模式還不夠成熟,僅僅是pc的一個遷徙而已。一些僅僅是加了一個基於位置的推廣。當然,好的模式還沒有人能摸索出來。不過隨著4G的進一步普遍,以及ibeacon這種天生帶著位置屬性的功能更加推廣。小米很快就會摸索出一條牛逼的變現通道, 估計到那時微信也沒有辦法對抗。所以,微信、美團、點評、糯米這些公司,真得抓緊了,打敗你們的恐怕真的不是競品。
先上這張2B角度的小米商業化模式圖
介於許多答案都是兩年前寫的,現在可能不適用。前兩天剛剛整理了幾大企業的商業化模式,其中小米部分PO上來大家一起探討。
我認為小米商業化中的核心價值是具有強標籤屬性的米粉們。當這群米粉聚集在小米的生態中,自然會有相似目標用戶的企業想要精準觸達他們。
於是小米有了自己的廣告投放平台,給了這些企業一個觸達通路
同時與趨同價值觀的新媒體、視頻、硬體、社區等平台合作,輸入內容。
介面多得很 手機可以成為入口 也可以被短接 別的不說 阿里沒手機 小米能把支付寶拒之門外否。。。沒有自己關鍵應用 流量變現 。。。。呵呵
基於社交屬性,小米的變現無法在社群中形成共性,很難啊!
推薦閱讀:
※Google 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小米如何面對 Google 現在這個集成了硬體、操作系統和互聯網服務的「超級鐵人三項」選手?
※如何評價米家隨身電蚊香?
※小米推出系統級應用「小米系統」(小米桌面升級版)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