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專業的智力測試能測出人的智商水平?難道出題目的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嗎?
如果不是,做對了沒有,他們怎麼知道?
最本質的問題是,他們怎麼界定,哪些問題難、含金量高,可以體現超群智商的?
對於智商測試的誤解有很多,其實其中很多是只需要 Google 一下就能解決的。首先第一大誤解就是,智商測試中的智商,是狹義的學術定義的智商,而不是我們普通人稱讚一個人「智商很高」的時候說的智商,更不是智慧,聰明這種東西。然後,再讓我引用一段 Wikipedia 上的東西:
智力商數(英語:Intelligence Quotient),簡稱智商(英語:IQ),是通過一系列標準測試測量人在其年齡段的認知能力(「智力」)的得分。由法國的比奈(Alfred Binet,1857年-1911年)和他的學生所發明,他根據這套測驗的結果,將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為100,而正常人的智商,根據這套測驗,大多在85到115之間。
再放一張圖好了:
智商測試,其實說白了是一個比較結果,100個人做題目,然後排一排名次,中間的智商100,再往前後加減,智商就出來了。你可能要說「我是一個人在做啊」。但是智商測試放出來之前要找很多人來先做一下的啊!好了,然後題幾個問題。同一個人,做1990年出的智商測試題,和2013年出的,結果會一樣么?——不一樣。一個十二歲的人和一個二十歲的人做同一份測試卷子,都得出智商150的結果,你覺得他們的正確率是不是差不多?——其實二十歲的人正確率可能比十二歲的高很多,但是十二歲的和其他十二歲的比可能就很厲害了。一個人從十二歲到八十歲,智商變化么?——變化。
一個人的智商和聰明有沒有關係?——不一定有。其實斯坦福-比奈測試從出現開始,就一直在不斷修訂,結合了很多人的測試結果在不斷調整,心理學也是與時俱進的啊。
最後,再放兩個知乎上不錯的關於智商和聰明的回答:智力或智商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提高嗎?如何看待天賦對學習理科的影響?這個問題問的好,樓上幾位幫大家介紹了智商測試,現在我來圍繞題主問的問題說兩句。
據扯,達芬奇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 他的智商高達230,那問題來了,為什麼他的智商是230?
先不考慮這個數值的真實性,智商140就被認作天才,230顯然是非常好的水平。如果是不管什麼題目他都全對,那為什麼不說他的智商是250呢?另外,憑什麼被測者跟出題人想的一樣,就表明他是聰明的呢?還有,為什麼最聰明的人一定要做出這道題,才算聰明呢?我沒有做過任何相關研究,前面都是拋磚引玉,後面繼續說說我的看法。
智商測試所測的,是被測試者的思維速度以及其思維方式同社會主流的相似性。
這個測試對於普通人很有用,對於智障也能說明一些問題,但對於頂尖聰明的人並不完美適用。頂尖聰明的人可能會比普通人拿更高一些的分數,但我敢賭五毛說,很多頂尖聰明的人智商測試的得分並不高,然而這不會妨礙他們的成功。
有句話說的很好:領先世界半步的人是天才,領先世界一步的人是瘋子。
我們評判一個人一般以成功為唯一的標準,誰成功了我們就就說誰聰明,例子很多你們懂的。
成功需要很多因素,情商就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情商也能通過測試測出來,但情商測試的計分跟智商比,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瞎扯了這麼多,小結一下,我要說個啥呢:1.智商測試更適合普通人和智障用
2.極端聰明的人智商往往不會比高考狀元高,但他們也未不如高考狀元聰明3.情商測試比智商測試更扯淡4.相比IQ/EQ這樣的筆試,我個人更認可通過成就來評判人的才能。非要筆試的話,我倒覺得類似卡特爾16種個性因素測試這樣的,通過大數據統計得出的結果,會更科學一些規則是你能做出這個題目,你就是多少智商,而不是你有多少智商你就能做出這個題目
編寫智商測試的心理學家一定很聰明嗎?當然不一定,只要明白了聰明的組成要素就能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聰明有哪些組成要素。
1.思維的速度快
2.思維的複雜程度高。普通人處理2個疊加的變數就很吃力了,聰明人可能一下子能處理4到5個疊加的變數甚至更多
3.思維的靈活性強。不容易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想得很廣
4.思維的抽象程度深。越聰明的人越能直接看穿事物的本質規律
5.學習能力優秀,容易適應新環境
6.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對注意力的控制強
看到了沒有,編寫智商測試只要不斷慢慢增加題目的抽象性、邏輯的複雜度,多設置幾個思維陷阱,多弄些無意義的符號讓你學習新規則,多寫些與解題無關的話混在題目中,順便把時間限制掐的緊緊的就行了。難度超過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能解答的範圍都能做到。
先找人來做題,挑人也是個技術活。之後把所有的受試者排個名,ok,智商的量表基本上就有了。再之後需要對答題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看題目質量怎麼樣,質量好的題留下,不好的題刪去重新編寫,難度跨度大了就多編幾道過渡的題。之後再找人來測試,測試結果若符合正態分布且題目質量很好那麼基本上這套智商測試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聰明與否是人與人之間比較的結果,絕對意義上的智商是不存在的,不同的測試可能做出來的分數差距明顯但排名基本上是穩定的,那個排名才是你的智商。所以,我覺得智商應該叫intelligence quantifier而不是intelligence quotient
如果題主還有疑問,建議去學一下心理測量學。
據我所知,大部分高量程智商測試的作者的智商在170以上。
暑假做過一個短期工作,是美國一個大學與我所在城市醫院合作的一個項目,為小學5.6年級的小盆友測試智商。用的是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中國修訂本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韋克斯勒(D.Wechsler)編製的韋氏智力量表包括三種:韋氏幼兒智力量表(WPPSI,1967),適用於4~6歲兒童;韋氏兒童智力量表(WISC,1949),適用於6~16歲兒童;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1955),適用於16歲以上的成年人。在施測中,言語部分和操作部分的各個分測驗在順序上是交替進行的。從測驗結果看,除能測出被試在全部量表上的智商外,還可分別測出言語智商和操作智商,一些分測驗也可以用來測驗兒童的精神和情緒是否正常。此量表適用於6~16歲的兒童。下面來說說作為一個大學生看到測試題目的感覺,言語部分中有少數題目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來說是很難,有些甚至連我們都答不出來。操作部分難度依次遞增。
下面來說評分,每道小題都有時間限制,規定時間以外的回答都作廢。語言部分(除了常識項目)的評分是這樣的,每小題都有一個所謂的標準答案,此答案包括幾個關鍵點,將小朋友的回答與其比較,這是最不能出錯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們都是六個人共同商量再做出評判。操作部分的評判標準和這類似。只不過這是死的,不像語言部分那麼活。
接著,算出每個項目的總分。通過一張表格找出每個項目對應的數字(項目智商)。然後算出語言類,操作類各自的智商分,最後再查表得出總智商。這個表格是通過年齡來分段的,年齡精確到月份。所以,語言類中的項目(除了常識項目)你根本不需要知道你有沒有答對,標準早就在那裡了。當然你也不可能知道你的答案和標準答案的不同。
以上。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