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未來」是否是個病句,未來能改變嗎?

人們常說xxx可以改變未來,但這不是一個悖論嗎?未來只有一種表現形式,那就是在未來的內個具體時間點所呈現的(有點混亂)。所以人們常說的」改變未來「合理嗎?


人類說話的時候是期望用某些語句來傳遞某些想法,而不是單獨地拿一個句子出來然後依據構成它的語詞來判斷它的真值條件。

我們都知道這種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出來的:你預見了一個不想要的事態或者一個不想發生的事件,並且這個東西是比較重大的,我們才會說出這樣的話(否則,任何選擇和習慣上的變動我們都稱作「改變未來」的話,說「……改變未來」就沒有意義了)。當然,具體細分還有很多種,比如說這個改變是不是有方向的,還是沒有方向的?沒有方向大概可以這樣理解:你估摸著你要進入一個不好的境況,你所做的事情就是去避免這件不好的事情發生,而至於之後會進入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你是沒有仔細想過的。但是,如果不僅僅是連方向都沒有,而且同時連目的都沒有的話,那麼這個短語就已經不太適用了。如果世界真的是混沌的,那麼幾乎你的任何行為上的選擇在足夠久遠之後都會對這個世界造成足夠大的影響,但是這裡即便有可以稱之為變化的東西,我們也不將其視作你的自主選擇。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你根本就不是在幾個可預見的未來中作出選擇,而僅僅是隨機的選擇罷了。

重新梳理一遍就是,「改變未來」這種說法往往是基於兩個條件,一個是主動的選擇,或者是突發的不可預見的事件導致的可預見的分歧;另一個則是分歧足夠大。第一個條件是為了保證「改變」可以談起。第二個條件是為了保證不讓所有事件都落入「改變未來」的範疇。

事實上第一點應該拆成兩點,一是分歧,二是可預見。或者,如果是以一個看歷史的角度的話,那就是另一種可能的歷史。如果我們相信某個事件的發生具有某種程度上的必然性,那麼及便發生了小的不同,我們也不會認為這個不同能夠對之後的事情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雖然的確有可能會因為混沌效應產生影響,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可能保持現狀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而其它的偏離方向對於我們來說都沒有認知價值)。

回到問題本身,既然日常語言中的「改變未來」是這樣用的,那麼為什麼在經過一系列的哲學分析之後,這個詞的意義就喪失了呢?我來重構一遍這個分析。

以下用大寫字母 A、B、C 表示事件或者事態,用小寫字母 a 表示人,用 t 表示時間點。

在某個時間點 t,世界處於狀態 A,a 預見了某一個事件 B 會在 t" 時發生,如果 B 發生了,那麼世界在 t"" 時就會進入狀態 C 中,因此 a 在 t" 時阻止了 B 的發生(可以說此時 B" 發生了),進而世界在 t"" 時進入了狀態 C" 中。

這種情況下,我們本應說 a 改變了未來。但是,根據未來的定義,B 和 C 並不是真正的未來,B" 和 C" 才是真正的未來,因此 a 沒有改變未來,a 使得未來發生了

但是,這裡的矛盾點在哪裡呢?a 使得 B" 和 C" 發生了,a 改變了 B 使得 C 沒有發生。關鍵點在於改變這個詞的用法。正常情況下,我們說 a 改變了 X,得到 Y。但是在這裡,未來永遠只可能是 Y,而不可能是 X,因此未來是不可改變的。如果真的要說的話,依據我們平常使用「改變」這個詞的方式,我們應該認為未來是不可改變的。同理,就算我們將「a 改變了未來」轉寫為「a 使得未來發生了改變」也是錯的。原因是一樣的。發生改變的東西一般來說應該是改變之前的東西而不是改變之後的東西。我們說一個物體從圓的變成了方的,肯定不會說這個方的東西發生了改變。更何況在談論未來的情況下,我們討論的東西是不具有時間先後順序的,所謂的改變未來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歷時性的變化。因此,由於我們不可能依照正常的方式談論未來的變化,所以當我們談論未來的時候,「改變」這個詞是要重新定義的。

當然,除了單純地說這是一種約定的表述方式,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可以更好地解釋,那就是區分一個東西實際上是什麼樣的,和一個東西看起來是什麼樣的。考慮一個東西實際上是怎麼樣的,是一個本體論問題;考慮一個東西就我們而言看起來是什麼樣的,是一個認識論問題。對於我們來說,未來事實上是怎麼樣的這一點,是無法確定的,因為我們有自主選擇的能力,或者,這一點可以歸結為自己的無知,因為人類沒有能力預測和自己直接相關的事件,當你作出一個選擇的時候,你總還是會覺得自己可以選擇另一個方向。因此,當人們談論未來的時候,人們不可能談論未來本身,而只能談論在特定的情況下,未來會是什麼樣的。這個作為靶子的未來,就是我們談論的被改變的東西。

人們能夠談論一個人如何改變未來,包括了兩點:第一點是人們能夠部分地預測未來,第二點是人們沒有辦法真正成功地預測自己的行為(他人的行為同理),或者,在談論和自己的行為相關的事情的時候,人們不用「預測」而用「選擇」。因此,「改變未來」中的「未來」並不是實際上怎麼樣的那個未來,而是我們看起來會發生的那個未來。而至於「改變」,之所以能夠被談論,是因為當我們在談論人的行為的時候,我們將人處理成有自由意志的認知主體,他本身具有選擇權,進而可以談論他的主動行為導致了改變。

至於另一種情況,也即突發事件導致未來改變的情況,如果套用前面解讀方式,那就是認為自然本身也有某種自由意志,或者是有一個超自然力在干涉世界。要注意,這裡考慮的是語言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就算是不相信上帝的人也可以說「Oh My God!」,所以這種解讀並不意味著自然主義者不會說出「改變未來」這種話。但是這種解讀顯然不令人滿意,或許我們還是應該分開來處理兩種語境下的「改變未來」。一種是人改變未來,另一種是意料之外的自然事件改變未來。後者的改變和前者是不同的,因為前者是有自由意志的認知主體主動去改變,而後者僅僅是一個意外事件。但是原因是一樣的:有自由意志的認知主體的行為和意外事件一樣,都是難以預測的,至少這種預測沒有像牛頓力學預測小球的軌跡那樣的確實性。因此,當它們作為一個不可預料的因素進入,並且使得我們預期中的未來沒有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談論「改變未來」。


好問題。病句。

有了標準我們才能談變化,換言之,改變未來的前提是未來是固定的。我不是一個決定論者,我不認為未來是固定的。(當然,向死而生這樣的話題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相反,如果你的題目換成《我們一直在改變未來,根本就停不下來》,我認為這個命題是正確的。我們隨時都在把未來卷到過去,這個交雜著過去和未來的「洪流」在綿延中形成新的未來。沒有什麼其他原因,就是時間,這個時間之失,是單向的,不可逆轉的,並且還是不確定性的。


這取決於你如何理解「未來」。如果「未來」指的是由全部歷史條件決定的事態的演化結果,那麼它顯然是無法、也無所謂被改變的。但如果我們只是用「未來」來表述由有限知識預測出的最可能出現的事態結果,那麼「未來」就顯然是可以改變的。

這有些像概率論的邏輯,如果你能夠知曉世間一切微觀變化的細節(從物理學上說,就是知道了全宇宙的狀態函數及其演化),那麼概率論的存在就是沒有意義的。但我們都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佛,因而根據我們的無知,我們都有自己的樣本空間。


我反對XXX可以改變未來的說法,因為在現有的科技水平下,你連未來是什麼樣的都不知道,談何改變?改變這詞是建立在已知的前提下的。應該說,任何革命性的XXX發明都會催生出新的事物,從而加快這位於時間長河中的某些「歷史進程」。

我想題主說的應該是改變未來會發生的某事吧?

如果是,那麼我先回答你,未來可以改變。

你要改變未來的某事,前提是你要知道未來是怎麼樣的,以及未來發生的那件事是怎麼引發的。也就是說你必須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或手段。

你必須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而且這件事必須在未來確實是這樣發生的,你才有可能改變未來。為什麼?因為如果你連未來怎麼樣都不知道,那你如何改變它?

假設有一條時間線上有A和B兩點,A是現在,B是未來。

而你現在想要改變未來,那麼你就要解決你的時間殘餘,從而創造一條新的時間線。

我猜你一定會問,什麼是時間殘餘。

那麼我舉個例子:

AB這條線是時間線,A是起點,B是這條線的末端。
你從A時間穿越到B時間,告訴B時間的你回到A時間幫忙,然後再穿越回A時間去殺了從B時間過來的你。

因為要改變未來,也就是改變時間線的走向,所以抹去未來的你並不會影響到現在的你的時間線。

為什麼?

因為要改變的那個未來是現在的你要去創造的未來,而不是未來的你要去創造的未來。

所以B時間的你相對於現在的你而言,就是時間線的殘餘,簡稱時間殘餘。那麼在這條時間線上的你就會有多個,所以你就會有很多個時間殘餘。也就是多個不同時間的未來的你自己。

只有位於時間線末端的你從那個時間點消失了,時間線初端的你才能去創造新的時間線,從而改變未來。

那麼我們來假設一下,時間線末端的你被抹去了就能改變未來了嗎?
No!

因為時間線末端的你被抹去了,也就是你消滅了B點,而位於A-B這個時間線(沒到達B之前的時間線)的你還存在,也就會引發多「多米諾骨牌效應」再次產生B點。

所以如果你想要改變未來,一定要抹去A-B這條時間線。

至於怎麼抹去,我們可以利用「多米諾骨牌效應」來抹去位於中間的幾段關鍵時間點,因為事件的發生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是連鎖發生的。所以這樣可以避免在未來引發「連鎖反應」。

只有抹去了A-B之間的時間點,你才能改變時間線的走向,至於你想怎麼走,我不知道。但A點這個時間線的「拐點」,拐的朝向一定要跟原來你所知道的朝向不一樣(這很重要),這樣你才能創造A-"C」這條新的時間線,從而改變未來。


分兩種情況,取決於「改變」的定義。

第一種,絕對的定義。如你所說未來只有一種表現形式,在這種絕對的情況下「改變未來」的說法當然是不存在的,這不是關於能改變或不能改變,而是根本沒有「改變未來」這種說法。

第二種,一般的定義。此時的「改變未來」代表著「與現在的狀況有著明顯的差距」,所以並不矛盾。如果說它矛盾,那麼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就會出現問題了。


首先我很欣賞題主在文學問題的掩蓋下提了一個哲學問題。我的答案是合理,因為我眼裡的"未來"是與現在相關的,所以現在的行為當然能改變未來。所以關鍵在於如何證明未來不是只有一種形式?我試著思考一下,如果未來只有一種形式,那麼現在也只有一種形式,那麼過去也只有一種形式。算了,放棄這個思路,其實我老早考慮過這個問題,一切的一切是否都只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程序編排好的。我並不能證明它是錯的,但繼續下去,也許某人能證明它是錯的呢,而且不能證明它是錯的並不代表它是對的,所以我停止了這個我所謂"牛角尖的""純粹腦力激蕩"的問題。轉而思考另一個問題,我的未來是否早已註定,是否早已被程序決定?我又失敗了,原因同上。我仍不放棄,我轉而思考,我下一分鐘的結局是否早已註定。我仍然不能確定,但我發現此刻的我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決定下一刻的我的生死了,這一發現讓我驚喜莫名,我tmd對未來多多少少有點影響力了。這也讓我成功從這個問題里走出了,而且導致我以後特別痛恨某些哲學問題,這些問題就交給你們這些哲學家來研究吧,千萬別把我這種凡人牽扯進來了,我真tmd受夠了。

又想到了一點東西。沒人能從邏輯上戳破之前的各種世界末日的謠言,這也從側面說明了證明"未來是否已註定"有多難。我們也只能譏笑"事後諸葛"不能證明其實他們不行,我們也無法證明是否有上帝,是否有靈魂。

所以我覺得把時間花在這種問題上真是浪費時間。

數學上的一元五次方程是沒有代數形式的解的公式的。這個問題也許也是一個沒有文字答案的問題。

哦,原來「未來是已註定的」是個「不可證偽」的耍流氓理論。。。好像喜歡哲學的都愛整這種東西。。。


改變未來,改變命運,都不是病句。修改病句,要看語境。山區的孩子,他們不願意過著父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他們想改變未來,有錯嗎?


不算是病句。

假如你現在是個學生,每天宿舍、教室、餐廳…… 這其實就像牛頓定律裡面的 「勻速直線」,今天是什麼樣子,明天是什麼樣子,猜都猜得出來,未來完全可以推測。

但是有一天,你決定去圖書館時間多一點,運動一個小時,這就產生了改變。 從此你胃口好不失眠,學到很多東西,而且還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哥們和關注愛慕你的女孩子,這樣可以說改變未來了。


推薦閱讀:

怎樣用非題海手段訓練數學思維?
來到知乎以後,你的思維方式發生了哪些轉變?
如何理解叔本華的這句話-「一個人可以做他想要做的,但不能意志他想要意志的」?
如何訓練英語思維從而學好英語?
「窮」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哲學 | 未來 | 思維 | 病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