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為何可以躲過各路軍閥的重重包圍而生存下來?
利用軍閥矛盾當然很重要,但必須看到,從長征開始到長徵結束,如果只考慮野戰部隊(能走能打反覆衝擊下敗而不潰)的數量,紅軍一直是國內第二大勢力,遠遠壓倒那些核心部隊只有十幾個團,層層吃空餉的省級封建軍閥。紅軍各個方面軍和軍團之間雖然相隔萬里,但始終保持著戰略乃至戰術上的配合,採納最新的軍事科技(當然要考慮具體條件)作戰,完全超出了國內任何對手的軍事現代化水平。可以說紅軍是當時國內唯一的現代化軍隊。在缺乏物質供應,大多數蘇聯援助用來武裝蔣介石中央軍的情況下,紅軍可能暫時無法爭奪天下,但自保是綽綽有餘的。下面舉幾個例子:
- 一 戰略配合
長征 --- 紅四方面軍的經歷
近年一些黨史專家的研究成果表明,為了支援中央紅軍順利進入四川,發展至鼎盛時期的紅四方面軍突然放棄川陝革命根據地這個當時全國第二大蘇區,西渡嘉陵江進行長征,牽制敵軍主力。專家認為,當時中共中央和許多重要幹部正隨同中央紅軍行動,處境困難,如果不能及時赴援,可能導致中國革命的更大損失。
原江西省萍鄉市黨史辦副主任彭江流在《張國燾成敗記(新訂版)》中說,1935年1月22日,紅四方面軍接到中共中央來電,要求川北紅軍集中全力西渡嘉陵江,突入敵後,運動殲敵,策應中央紅軍渡江北進。這就是說,紅四方面軍將放棄發展至鼎盛時期的川陝革命根據地,向嘉陵江以西發展。紅四方面軍認為,如果中央紅軍不是形勢緊迫,是不會作出這樣的決定。因而西進策應中央紅軍作戰成為頭等大事。
據長期研究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溫賢美介紹,紅四方面軍是徹底撤離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屬於搬家式。彭江流說,當時為了策應中央紅軍入川,紅四方面軍動員了幾乎全部力量,包括8萬多人的正規部隊,加上川陝革命根據地撤出的黨政機關人員,總計不下10萬之眾。紅四方面軍果斷停止與胡宗南部隊的角逐,火速隱蔽造船。1935年3月28日至翌日,成功強渡嘉陵江。敵方注意力也逐漸轉移到紅四方面軍來了,施加的軍事壓力也越來越大。
紅四方面軍為掩護中央紅軍北上作出了重要貢獻。第30軍出北川縣(現北川羌族自治縣)南下,解放了沿途縣鎮,為日後中央紅軍的北上創造了良好條件;第4軍則奉命開往更北面的松潘縣,以阻止甘肅南部的敵軍毛炳文部隊南下入川;中央紅軍北上的右側成都平原方向,完全被紅四方面軍屏護,沒有任何後顧之憂。1935年6月,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成功會師。
- 二 戰術配合與人力資源
同濟大學有哪些很神奇的同學? - 馬前卒的回答
福建的幹部,在上海接受培訓,派到四方面軍主持電訊機要,隔著幾千里為一方面軍提供技術偵查,會師後掌管紅軍全軍的電子通訊。這種配合,這種幹部使用方式,國軍做的出來嗎?蔣介石的侍從室可是非浙江人不得掌機要啊。江浙滬人民對民國會不會有特殊的情結? - 馬前卒的回答蔡威主要在四方面軍領導通訊兵和電子偵查,但他也同時負擔一方面軍的技術偵查。因為當時的電台比較笨重,必須在固定地點架設才能使用,白天中央紅軍收起電台行軍,處於無線電「盲人」狀態。長征期間一方面軍始終在戰略機動,四方面軍奪取川陝蘇區後有一個穩定時期,所以四方面軍電台在負責自身通訊的同時,全力偵聽一方面軍周圍的敵軍電訊信息,入夜後再把戰略情報發給一方面軍。中央紅軍高層都知道四方面軍有個沒見面的高手蔡威。所以,一四方面軍碰到一起後,28歲的蔡威立刻成為紅軍總司令部二局局長,是總參三部(技術偵查部)的老領導。後來一四方面軍分開行動,他隨張國燾朱德一路前進,中途病逝。
而且這還不是孤立樣本。以陳賡為例,他先參加南昌起義,在後來組成一方面軍的部隊工作,受傷後到上海主持中央特科,之後被派到四方面軍當師長乃至方面軍參謀長,再次受傷回上海治病,最後被派到一方面軍當軍校校長,第一師師長,隨中央長征。後來到東北抗聯主持工作的楊靖宇,也是四方面軍系統抽出來的軍事幹部。很顯然,這樣自如的人力資源調配是現代軍隊才能做到的事情,當時的中國除了紅軍誰也做不到。在重慶期間,蔣介石宴請毛澤東時也讓衛士招待陳龍。當清一色浙江奉化籍的侍衛官們在席上發現他來自東北抗聯,既不是湘潭人,也非湖南籍,便詫異地問:「你同毛先生有什麼親故?」陳龍如實相告:「我同毛主席一不沾親二不帶故,共產黨的警衛人員來自五湖四海。」
- 三,正規化作戰
長征時期珍貴戰術史料公布
1935年5月25日,紅軍將士以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革命精神強渡大渡河。1935年9月總司令部編製的《當前情況及戰術摘要》中對渡河作戰中靈活多變的排兵部署、渡河技巧和防禦戰術做了詳細總結。
因為各路軍閥各懷鬼胎。早年的革命根據地都是在各個省邊界的山區。一來,這裡是各個省份防區的邊界,管理混亂;二來,這裡很窮沒有油水,各個省份也都不重視;因此紅軍得以發展壯大。
常凱申是很重視的,中原大戰剛剛結束就調兵遣將對蘇區進行圍剿,但是被紅軍擊退。因此紅軍得以壯大到1934年的30萬人。
但是因為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離開根據地進行長征,到36年會寧會師的時候,紅軍已經只剩下3萬人了。紅軍長征最大的受益人是常凱申,他的中央軍借著「剿匪」的名義,跟著紅軍進入到四川雲貴,成功壓制了當地的軍閥,收回了權力。特別是貴州軍閥王家烈,很腦殘的拿出來精銳部隊和紅軍對抗,結果全軍覆沒,薛岳趁機率軍進入貴州,王家烈部下全部撤換,軍閥勢力瓦解,本人直接被飛機送往南京,開始了寄人檐下的生活。因為王家烈等人的遭遇,川軍、滇軍、桂軍等軍閥均採取禁止紅軍入境,但禮送紅軍出境的政策。紅軍長征過程中試圖進入兩廣、進入四川時都遭到了桂軍、川軍精銳部隊的阻攔,被迫放棄計劃,繼續轉進。但是這些軍閥也不主動招惹紅軍,「護送」紅軍離開自己地盤了事。所以紅軍長征基本上都是走的軍閥的邊界,從川康邊境北上陝西。紅軍能夠突破重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那些軍閥能嗎?有些軍閥自己都被常凱申的中央軍閥給幹掉了。紅軍雖然客觀上是一路軍閥,但紅軍已經不需要靠佔山為王,它能遊走於大半中國,卻能保證自己的軍隊建制不被破壞,甚至在未來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逐漸發展壯大,這是割據一方的各路軍閥能比的嗎?不理解紅軍的軍事建設,你就無法理解星星之火為什麼可以燎原,無法理解這隻弱小的軍隊如何可以在各路軍閥的圍追堵截和冰天雪地中走了二萬五千里,無法理解這隻軍隊如何敢分派自己的軍事組織沖全中國在東北在華北在中原在華南建立大大小小的敵後根據地領導全民抗戰(這裡可是包括日佔區的人民,國民黨能領導日佔區的人民嗎?),無法理解這隻軍隊如何能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席捲半個中國迫敵倒戈,不畏列強強渡長江直到解放全中國,無法理解這隻軍隊如何能遠赴朝鮮在冰天雪地中用血肉之軀將列強滿副武裝的軍隊從鴨綠江趕回三八線,使中國真正被列強認可,從此帝國主義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他的起點就是這麼一隻弱小而又頑強的軍隊,一隻剛剛從井岡山下的泥腿子軍隊,一隻被嘲笑小米加步槍的破破爛爛的軍隊,他的名字叫紅軍。
這裡只簡單地從軍事制度上回答問題,對象是軍閥和紅軍。強調一下是紅軍,請不要把八路軍解放軍和紅軍混淆。曆數古今各種軍隊,可以說紅軍是唯一真正屬於勞苦大眾(可不是人民,人民還包括當權者和資產階級呢,但他們是勞苦大眾嗎?)的軍隊,它的純潔性是即使是八路軍和解放軍也追不上。為什麼有人會對紅軍嗤之以鼻或者深惡痛絕?很簡單,這些人不是勞苦大眾。一支軍隊性質發生了改變(就是服務對象變了),那麼他的軍事組織和管理制度也會發生改變,這從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志願軍的發展歷程就可以看到,軍隊如此,政黨也是如此,這是一個大課題,不屬於本回答討論範圍。
當時全國只有紅軍從徵兵到用人制度上是現代化的軍隊。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各路軍閥實際上都是封建軍隊,只不過披上了現代化武器的外衣罷了。
這兩者的區別一是徵兵,紅軍通過土地革命使得農村占人口絕大部分普通農民自願加入隊伍,不僅保證了兵心還保證了民心,而軍閥們不是抓壯丁就是靠威逼利誘,抓壯丁搞得人骨肉分離兵心民心俱喪,靠威逼利誘一時有效,一旦遭遇失敗就成了散兵游勇一鬨而散。為什麼說紅軍是自願參軍(並不是說紅軍就沒搞過強制徵兵)?因為它搞的是土地革命,能拉攏的只有無地少地的貧民,要是搞強制徵兵(只能向貧民徵兵)反而把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推向自己的反面,TG傻嗎?你知道紅軍戰士年齡最小的才多少歲?7歲(向軒)!實際上年齡很小的十幾歲的還未成年的大有人在,這些是能強制徵兵征來的嗎?實際上紅軍趕都趕不走,不只這些娃娃兵還有很多人已經無處可去了,跟著紅軍也無非圖個活命罷了。而且還得弄清楚 「強制」 在軍閥(包括國民黨)和紅軍是兩回事,軍閥的「強制」那可是抓壯丁,能扛槍的無論老少都抓;紅軍的」強制」無非鼓勵勸說外帶恐嚇(說你不參加紅軍,地主惡霸就會反攻倒算什麼的)——這可真是「優良傳統」。
大家都不諱言,人都是奔著利益去的,不管是地主還是貧農,是資本家還是工人,當你真代表他們的利益時,他們會為你拚命(哪怕你只有一個人);當你無視忽略他們的利益時,他們會找你拚命(哪怕你有上千萬人)。紅軍無論如何都是代表也只能代表無地少地貧農的利益的,哪怕紅軍打沒了,只要紅軍仍代表他們的利益,他們都會為紅軍拚命,這和地主官僚們自願為蔣介石拚命有什麼不同嗎?
二是人事制度,看看這些軍閥的用人清一色的任人唯親,用人全憑喜好,包括蔣介石,這特么跟黑幫頭子跟古代的封建官僚有什麼區別?首座任人唯親,就管不著自己的親信們任人唯親(這裡就是被滲透的重災區),僅靠部屬忠心支持的軍隊,和平時被區別對待還能保持多少忠心?戰時一旦出現不利,這還不成建制的逃亡或投降?事實也證明了的確如此。紅軍用人不看親疏,只看資歷,能力和戰功,有一套自己的軍事體系(甭管學的是蘇聯的還是誰的),而且軍隊上下講平等講民主講集體智慧,官兵一體,官兵平等,這點甚至比西方軍隊都要強太多(奠定了抗美援朝勝利的精神基礎)。一到打仗,軍閥們的長官們喊:弟兄們給我上!(等級分明,只靠忠心)而紅軍的首長們喊:同志們跟我上!(官兵平等身先士卒)真是雲泥之別。
而且紅軍(抑或TG(共產黨))的幹部培養制度那更是各路軍閥甚至連蔣介石的中央軍閥拍馬不及的。有人就喜歡吹國民政府多少高官多少軍官畢業於哪個名牌大學到哪個西方國家留過學,那又如何?最好的人才也扛不住糜爛和任人唯親唯喜人事制度的摧殘,否則為什麼那麼多大家小姐少爺紛紛投共呢?紅軍(TG)的幹部培養覆蓋全體官兵,不僅僅發現了真正會打仗的好苗子(不論出身),更重要的是普及了科學知識,宣傳了革命理念和共產主義思想,這可不只是掃了盲,加強紅軍官兵的團結和凝聚力,最最重要的是使革命思想深入人心,使得每一位紅軍戰士都能成為了革命的種子,即使紅軍被打散打殘了,那些分散或殘留各地的紅軍戰士不就是新的革命領導人的儲備?他們不論是回到自己家鄉還是被迫上山作土匪,轉入地下或進入敵後,都能夠實實在在地宣傳革命甚至領導革命。否則無法解釋日本人只打到了華北,共產黨中央遠在西北,華南華中卻已經出現了諸多或大或小的根據地,這成了以後抗日根據地的基礎。這不是上帝視角也不是開掛更不是此中必有陰謀,而是TG更懂中國,是人家早就在艱難困苦中一直堅持不懈地在培養一大批的儲備幹部,這些幹部上可做軍事指導首長,中可為根據地領導,下能滲透敵後作間諜(TG的幹部就什麼都能幹什麼都能成)。這是古今中外哪支軍隊能做到的?
客觀上講各路軍閥不想消耗自己的力量為中央軍做嫁衣,這使得各軍閥互相牽制難有大功,從而使紅軍獲得了喘息之機。(實際上這時候也是紅軍最慘的時期,近十萬軍隊只剩下不到三萬,大量紅軍戰士傷亡離散,可以說是一次極大的挫折。但無疑使紅軍改善自身的問題,加強了自身的建設,改變了軍事戰略決策,甚至在遵義會議上擺脫了共產國際的遙控,獲得了相對獨立性。)這確實沒錯,但很多答案偏偏忽略了紅軍自身的主觀原因,不知道無意的還是故意的忽略(對紅軍的鄙視?對TG的仇視?)。我敢說就算各軍閥和中央軍閥一條心,紅軍被打得只剩下幾個人,紅軍都不會消失。我憑什麼這麼說?因為後來的抗日戰爭證明了這一點,無數被派遣到日佔區的TG幹部(大多數就是紅軍長征後倖存的骨幹),僅僅憑藉幾個人幾把槍就建立了無數大大小小讓日偽心驚膽戰的敵後根據地,楊靖宇的東北抗聯打到多麼慘烈的境地,這是各路軍閥和蔣介石的中央軍閥能做到的嗎?
紅軍建立中央蘇區實際上形同軍閥,反而限制了TG的發展,它不得不艱難困苦地守地盤還得搞土地革命跟地主作鬥爭,然而蔣介石的圍剿反而把紅軍打殘打散了,驅趕紅軍走了上萬里長征,這反而使紅軍或TG不再被地盤所限,能夠真正放開手腳到處鼓動土地革命,能成功就在當地搞根據地,不成功就上山作游擊隊。直到抗日戰爭,日佔區便是被放開手腳的TG大展拳腳的舞台,各個抗日根據地從東北到華北從華中到華南,遍地開花,TG由此才真正轉變成全國性的政黨,而國民黨反而變成了只保有小半中國的地方性政黨(雖然名義上把持著中央政府,但大片土地已經為日本所有,其他類似新疆西藏山西等省份為軍閥控制,他能控制的只有華南四川雲南等小部分土地),這時候就已經奠定了國民黨的敗局了,TG敢說自己領導全民抗日還真不是吹的!只是很多人可能連TG某些黨員自己都沒意識到。只強調軍閥和蔣介石的客觀原因,無非是恐懼於紅軍強大而不絕的生命力罷了,其實也得感謝土地革命時期各路軍閥和蔣介石的磨練,否則這麼一顆頑強的革命種子又如何能在不久後的抗日戰爭中迅速在全中國遍地開花呢?
三送(里格)紅軍,(介支個)到拿山,
山上(里格)包穀,(介支個)金燦燦,
包穀種子(介支個)紅軍種,
包穀棒棒,咱們窮人搬,
緊緊拉住紅軍手,紅軍啊,
灑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
緊緊拉住紅軍手,紅軍啊,
灑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
我想這幾句歌詞也許是經過無數風霜雪雨的革命種子在未來紅遍中國的真實寫照吧!
軍隊制度的建設只是統治集團政治制度建設的縮影,紅軍雖然從人數上無法跟各路軍閥們相提並論,但軍隊制度上的優劣乃至統治集團政治制度的優劣已經決定了最終誰會是中國的主人。當然軍事制度只是在下有限知識的一方面,紅軍能突破重圍星火燎原,肯定還有其他諸多重要方面,比如屯墾制度,TG在政治經濟乃至外交上的作為,而這些恰是本人不熟悉的,所以也希望了解或熟悉這些方面的知友也能不吝賜教。
這裡我只是回答問題而已,看清楚只是回答問題!紅軍當然不是真的就那麼牛比,它也有它的不足和缺點,但對於問題來說,它的不足和缺點能讓它躲過各路軍閥的重重包圍而生存下來?某些人真要是鄙視紅軍的話,大可以自建問題並狠狠的揭批紅軍一番,我完全歡迎,犯不著在這裡說我吹捧紅軍,這簡直是對人不對事啊。還有我真不得不吹,TG就是牛比,人家在學校教材在公開書籍裡面手把手的教人怎麼造反,可是某些人就是不敢學!
……………………居然還有人在看那我就再補充(粘貼)……………………………
在抗日戰爭中的八路軍(選自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
問:請你告我以八路軍的情形,這是很多人關心的,例如戰略戰術方面,政治工作方面等等。
答:自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開赴前線以後,關心它的行動的人確是很多的。我現在向你說明一個大概。
先說戰鬥情況。在戰略上,八路軍正以山西為中心進行戰爭。如你所知,八路軍曾經取得了多次的勝利,例如平型關的戰鬥,井坪、平魯、寧武的奪回,淶源、廣靈的克複,紫荊關的佔領,大同雁門關間、蔚縣平型關間、朔縣寧武間日軍的三條主要運輸道路的截斷,對雁門關以南日軍後方的攻擊,平型關、雁門關的兩次奪回,以及近日的曲陽、唐縣的克複等。進入山西的日本軍隊,現在在戰略上是在八路軍和其他中國軍隊的四面包圍之中。我們可以斷言,日軍在華北今後將遇到最堅強的抵抗。日軍要在山西橫行,必然將遇到它前所未有的困難。
其次,戰略戰術問題。我們採取了其他中國軍隊所沒有採取的行動,主要地是在敵軍翼側和後方作戰。這種戰法,比較單純的正面防禦大有區別。我們不反對使用一部分兵力於正面,這是必要的。但主力必須使用於側面,採取包圍迂迴戰法,獨立自主地攻擊敵人,才能保存自己的力量,消滅敵人的力量。再則使用若干兵力於敵人後方,其威力特彆強大,因為搗亂了敵人的運輸線和根據地。就是在正面作戰的軍隊,也不可用單純防禦的戰法,主要應採取「反突擊」。幾個月來軍事上的失利,作戰方法失宜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現在八路軍採用的戰法,我們名之為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和運動戰。這和我們過去在國內戰爭時採用的戰法,基本原則是相同的,但亦有某些區別。拿現時這一階段的情況來講,集中使用兵力之時較少,分散使用兵力之時較多,這是為著便於在廣大地域襲擊敵人翼側和後方。若在全國軍隊,因其數量廣大,應以一部守正面及以另一部分散進行游擊戰,主力也應經常集中地使用於敵之翼側。軍事上的第一要義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而要達到此目的,必須採用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和運動戰,避免一切被動的呆板的戰法。如果大量軍隊採用運動戰,而八路軍則用游擊戰以輔助之,則勝利之券,必操我手。
其次,政治工作問題。八路軍更有一種極其重要和極其顯著的東西,這就是它的政治工作。八路軍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有三個,即: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則,這就是在軍隊中肅清封建主義,廢除打罵制度,建立自覺紀律,實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軍是團結一致的。第二、軍民一致的原則,這就是秋毫無犯的民眾紀律,宣傳、組織和武裝民眾,減輕民眾的經濟負擔,打擊危害軍民的漢奸賣國賊,因此軍民團結一致,到處得到人民的歡迎。第三、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的原則。我們的勝利不但是依靠我軍的作戰,而且依靠敵軍的瓦解。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的辦法雖然目前收效尚未顯著,但在將來必定會有成效的。此外,從第二個原則出發,八路軍的補充不採取強迫人民的方式,而採取鼓動人民上前線的方式,這個辦法較之強迫的辦法收效大得多。
現在河北、察哈爾、綏遠和山西的一部分雖已喪失,但我們決不灰心,堅決號召全軍配合一切友軍為保衛山西恢復失地而血戰到底。八路軍將和其他中國部隊一致行動,堅持山西的抗戰局面;這對於整個的戰爭,特別是對於華北的戰爭,是有重大的意義的。
問:據你看來,八路軍的這些長處,是否也能適用於其他中國軍隊?
答:完全能夠適用。國民黨的軍隊本來是有大體上相同於今日的八路軍的精神的,那就是在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的時代。那時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合作組織新制度的軍隊,在開始時候不過兩個團,便已團結了許多軍隊在它的周圍,取得第一次戰勝陳炯明的勝利。往後擴大成為一個軍,影響了更多的軍隊,於是才有北伐之役。那時軍隊有一種新氣象,官兵之間和軍民之間大體上是團結的,奮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滿了軍隊。那時軍隊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這種制度是中國歷史上沒有的,靠了這種制度使軍隊一新其面目。一九二七年以後的紅軍以至今日的八路軍,是繼承了這種制度而加以發展的。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革命時代有了新精神的軍隊,其作戰方法也自然與其政治精神相配合,不是被動的呆板的作戰,而是主動的活潑的富於攻擊精神的作戰,因此獲得了北伐的勝利。現在的抗日戰場,正需要這樣的軍隊。這樣的軍隊並不一定要有幾百萬,有了幾十萬作中心就能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抗戰以來全國軍隊的英勇犧牲,我們是十分敬佩的,但是需要從血戰中得出一定的教訓。
問:寬待俘虜的政策,在日本軍隊的紀律下未必有效吧?例如釋放回去後日方就把他們殺了,日軍全部並不知道你們政策的意義。
答:這是不可能的。他們越殺得多,就越引起日軍士兵同情於華軍。這種事瞞不了士兵群眾的眼睛。我們的這種政策是堅持的,例如日軍現已公開聲言要對八路軍施放毒氣,即使他們這樣做,我們寬待俘虜的政策仍然不變。我們仍然把被俘的日本士兵和某些被迫作戰的下級幹部給以寬大待遇,不加侮辱,不施責罵,向他們說明兩國人民利益的一致,釋放他們回去。有些不願回去的,可在八路軍服務。將來抗日戰場上如果出現「國際縱隊」,他們即可加入這個軍隊,手執武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
——雖然講的是八路軍,但可以一窺紅軍的生存之道,畢竟八路軍也是紅軍發展過來的。這在毛選第二卷也可以找到,請問這種成功之道,某些人敢學,能學,學得了么?
紅軍跑的路線好,各路軍閥的算盤妙,政府軍的目的明,西南的基礎建設糟。大家都不是善茬,長征是群體智慧的結晶。
蔣介石當時認為共產黨是秋後的螞蚱-活不長了。所以蔣介石的目的是借剿匪之際合法合理地進入各地軍閥的地盤,然後奪取地方權力,所以蔣介石是不會往死里打紅軍的,打死了找什麼借口打擊地方軍閥呢?!各地軍閥也不是傻子啊,我前方打紅軍,你蔣介石捅我刀、占我地盤;我不傻子嗎?!所以各地軍閥見到紅軍基本上都是空放兩槍就給紅軍開道,讓紅軍趕快跑出自己的地盤。
地方軍閥不阻擊,中央軍不死命追擊,這才是紅軍能在「重重包圍中」跑出去的最重要原因。蔣驅虎吞狼,意圖太明顯被各路軍閥識破。於是紅軍活下來了。
長征為什麼能跑一路?你可以多看看地圖,多看看當時國家政治狀況。蔣通過追毛控制了江西,肢解了四川,擺平了貴州,這些可都是在當時比紅軍勢力大很多的主。道士打鬼,藉助鍾馗,如此而已。這些就下結論自己是戰力超群得以飛升就要惹人笑了。長征幾次經典戰役都是對地方軍閥的,那麼中央軍哪去了?是追不上?看看整個長征過程誰是最大受益方這個答案就清楚了。
所以長征有很多毛臨危不懼的傳奇故事,只是他參透了這層,後面的追兵是不希望他滅隊的,越往地方軍閥地盤鑽,他就越安全。
這段話正好可以拿來用,暫不列出處,勿責難
因為是「各」路軍閥,如果只有一路軍閥,就插翅難飛了。
詳情請見毛選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紅色歌割據存在的外部原因即為軍閥混戰
紅軍是一支有遠大理想的革命軍隊。它的共產主義的世界理想以及其代表的民主平等等思想精神在當時的各路軍閥根本難以企及。甚至說到了當下,各國如同匪徒的所謂現代軍隊,照舊是燒殺擄掠為能事,也是難以相比的。在中共的革命時期,保證平等的制度是供給制。上前線的戰士比後方的幹部分的多。革命和戰鬥的積極性與平等精神同時得到了保證。這一點在轉入建設時期,蘇聯體制引入後泯滅了。恰恰是紅軍等革命時期的平等精神的欣賞,使得毛澤東力圖用革命時代的精神改造當時的中國。而這種革命精神的制度因素,也就是供給制。毛澤東在三大改造後曾經直接提出了這點,就是要改造政治經濟學,讓它為社會主義的平等理想服務。毛澤東在文革後期傾向於提拔張春橋當領導人,因為他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水平為其他領導人所不能及。不過文革終究沒有形成供給制那種帶來平等與效率的體制。它結束了,接著中國便走向了改革開放這種只要效率不要平等的制度了。就這點來說,紅軍長征的那種精神,我們沒學到,乃至喪失了學習和理解它的機會。毛澤東期望的政治經濟學的社會主義變革,至今未能實現。這留下了莫大的遺憾。公眾號:eziv587
都抱著「過路流匪,一會就走了」的想法,打他幹啥?不然直接把盧定橋13根鐵索炸了,還真能飛過去?註:----------------------------------------------------------------------------------------------------------1、毛澤東說:「過大渡河是紅軍長征途中最關鍵的事件。如果在那裡失敗了,它就很可能被消滅。這種命運,在歷史上早有先例(指太平天國石達開)。」-------《紅星照耀中國》)斯諾2、於是紅軍在安順場制定了一個冒險的新計劃:由劉伯承和聶榮臻率領第一方面軍一師和幹部團(紅軍最精銳隊伍,完全由幹部組成)坐船渡江,為右路軍,順大渡河向北走,奪取瀘定縣城,而剩下的紅軍由林彪率領,為左路軍,放棄渡河,順大渡河南岸向北走,兩軍隔岸並進,儘快奪取連接大渡河兩岸的瀘定橋。
但這個計劃極為冒險,如果瀘定橋被炸毀則完全落空。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6%B3%B8%E5%AE%9A%E6%A1%A5
你可以同時想,為什麼紅軍沒打死各路軍閥。。。。其實,那時候大家都是「各路軍閥」,一個數量級,軍事水平都差不多,其他軍閥沒over,紅軍當然也不會了啊。只是紅軍有洋學生在指揮罷了。。。。蔣公指揮「各路軍閥」圍攻紅軍,「各路軍閥」也要過自己日子的,就好像現在土工讓地方政府維穩,一個意思。
委座,共軍在長沙附近活動,何健屢屢進剿失敗。
-太好了,讓薛岳給我率兵進入換防委座,共軍到了貴州,守軍把共軍給放過去了。
-太好了,讓薛岳立即進入貴州換防委座… 我知道了,立即電令薛岳將軍………你們啊,說來說去,各路軍閥的矛盾成了紅軍脫險的主因了。也是,誰讓你們只能在知乎上過過嘴癮呢
中央軍、軍閥各懷鬼胎給了紅軍機會。
從本質上說,紅軍也是一路軍閥。over
有一句話是,不怕紅軍打勝仗,就怕打(敗)仗以後還總結,總結總結,就什麼都出來了。合計合計就什麼都有了。
仁兄一定沒去過貴州吧,我之前也不理解怎麼紅軍能獨立割據那麼久,後來到了貴州,看了那路,那山,那叢林,我全懂了,往那裡面躲,神仙也找不到……
大炮、防線、國際援助,這些都不重要。一個士兵必須意識到,他,正在保衛自己的祖國。——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讓每個士兵都知道自己在保衛祖國這個概念在現在看來並無特殊,但是在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卻是一個了不起的概念,而TG手下的紅軍就是一隻這樣的軍隊。在神州大地上,軍閥們為了地盤互相攻伐,士兵只忠於自己的長官,為了袁大頭可以隨時變換陣營突然出現了一隻以解放人民,保衛國家為使命的軍隊。所向披靡便一點都不奇怪了。長征時tg喊出的口號是北上抗日,每個軍人參加這隻軍隊不再是為了討生活,而是為了整個民族的解放。國民黨領導的北伐軍曾經也是這樣的軍隊,但是老蔣親手將這個軍隊的魂殺死,國軍在其後十幾年成了江浙軍閥老蔣的私軍。最後敗在tg手下也是不冤
核心的原因這是一隻人民群眾自發地在先進階級領導下建立的並為人民群眾利益而戰鬥的軍隊
推薦閱讀:
※一戰二戰時那麼多野戰工事是如何挖掘的?感覺很費力啊,尤其土裡有碎石,石塊,凍土什麼的?
※如何評價台灣軍隊準備在台灣海峽中線附近進行軍演?
※維基百科「法國戰役」英文詞條閱讀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為什麼拿破崙在烏爾姆迫降馬克之後,奧地利要放棄維也納?1805年戰役期間,卡爾大公的兵團動態為何?
※中國從上到下能不能承受起一次戰爭,對越或是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