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極端好勝,富有攻擊性,缺乏耐心,有時間緊迫感和懷有敵意」的行為模式的人如何通過心理學的知識進行干預?
充滿敵意對健康有壞處,可能是應激長期喚醒以及躲避社會支持。
謝邀。
問題有點難。我試試看吧。
首先,先把重點放在「極端」二字上。「極端」意味著突破所謂「適度」的標準,在大多數人認為不該爭強好勝的地方爭強好勝,或者在可以適當爭強好勝的時候過度爭強好勝,比如,明明是打真人CS遊戲卻跟特種兵執行任務似的的,把周圍人都干倒,這叫極端。後面提到的「富有攻擊性」和「懷有敵意」與極端好勝相似,一方面,這個人過度在意勝負和由勝負結果反映出來的自身能力的好壞,另一方面這個人將絕大多數環境都理解為競爭環境、將大多數他人都理解為競爭者。
對他來說,他未必「痛苦」,因為他需要從競爭和勝利中獲得快感和滿足感,壓倒別人是他的生存主題。因而我們認為他有問題需要進行干涉,並不是由於他苦惱於自己的行為,因為他認為這種行為是正確的,而是由於他這種行為方式對周圍人造成負擔和傷害,造成周圍人討厭他、疏遠他、冷落他,他感到自己不被喜歡,因而感到痛苦(可能會感到痛苦,也可能不覺得痛苦)。他如果有痛苦,不是因為行為本身,而是因為行為造成的後果,即別人對他的看法。
「有時間緊迫感」有點像一個正面的詞,可能做事比較急催的比較緊,這對自己來說可能是好事,但對與自己共事的人來說是比較大的壓力,那麼他就有可能被周圍人理解成「缺乏耐心」。其實他自己未必覺得著急是件壞事,但是周圍人受不了。
以上就是問題的原因,以及這個問題是如何給他自己和周圍人造成困擾的。所以如果我們需要對其進行干預,要從他理解的自己和他理解的環境兩方面來入手。
1. 他理解的自己(他的認知層面)。往大了說,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有問題的,往小了說,他獲得快感和滿足感的方式有問題。在競爭中獲勝確實是強者的一種表現,但相對的強並不能說明什麼,總會有比你強的人,或者你比大多數人弱的地方,所謂「獲勝」大多數只是虛榮,真正從競爭中學得一點什麼東西,才是對人有好處的事。比如,比讀書快是沒意義的,讀好書、讀書深、讀書有見地才是更值得讚許的事,然而這一般沒得比,有大智慧的人也不會和人家比這個。所以,從他自己的認知層面,需要漸漸讓他明白,競爭的勝負是膚淺、狹隘和暫時的,自身知識和智慧的積澱才是最寶貴的東西。干預的方向,要向著弱化競爭帶來的快感、強化自身領悟和提升的快感的方向走
2. 他理解的環境(他的社會關係)。周圍的人並不都是競爭者,周圍人也並不都欣賞強者,並不都喜歡時常壓倒自己,比自己強的人,更不喜歡那種明明不強非要爭著比那種人。如果他想要被人喜愛,被集體接受,首先就應該明白,「強」並不是一直是好事,有的時候「無強」(練劍最高境界,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才是大道。所以,從他的社會關係上,需要訓練他感知別人情感、需求和喜好的能力,讓他漸漸學會人際交往的核心,在於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關心,而不在於欣賞一個強者。另外,爭強好勝的人往往認為娛樂是沒有用的,這也使他們疏於與別人的娛樂,或者往往在打遊戲之類的不需要爭強好勝的時候過於認真強勢,導致沒有樂趣。從這方面講,學會娛樂,在一些有趣的事物中出醜並學著調侃自己,也是擺脫這種爭強好勝心態的方式。至於「耐心」的問題,我想隨著他對周圍人的理解和包容能力的增加,也會迎刃而解。@程毅南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滴,因為你缺失很多條件。1.什麼樣的一個人,這個人的成長背景又是什麼?2.他自己對於這種行為模式是什麼樣的態度?是覺得痛苦不堪要改變還是覺得其實這樣也挺舒服的?
3.這一種狀態持續了多長時間,又是什麼時候開始讓你意識到這作為一個問題存在?至於干預的方式,針對這個問題主要還是要用到認知行為的方法。其實說白了,就是找到之所以這樣認為的可以說服自己的原因,是什麼一次又一次讓你妥協在了這個原因之下(但是注意,這裡的前提假設是覺得這是痛苦不堪的)咱們條件充分了再接著說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到發病的程度,他是不會主動尋求心理干預的。而且他認為自己「上進」,生存能力強,百折不撓,寧死不屈。在一個團隊里,也許他能發揮所長,但是對整個團隊,這種人真是一個災難。但是,也許做自由職業,在工作過程中,比較少跟人打交道,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這類人能夠選擇一個能避開他短處的環境,他其實並不需要做太多的干預。他需要時刻對自己的特質進行監測,意識到他在何時運用他這種特質的「才能」才有利。什麼時候應該抑制這種「才能」才避害。
去看心理醫生吧
這就是A型人格嘛 也叫心臟病人格
似乎在描述某種人格特質嘛。但是具體的人,怎麼能就被概括為這樣幾個詞呢?
就算是因為同樣的主訴來諮詢的人,因為其他條件,比如自我功能、資源、對自己的疾病觀念、動力等等因素的不同,諮詢過程也都不一樣。
在精神動力學的角度來看,重點不是「問題」,而是這個「問題」背後的人。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