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該如何面對衰老?老年的人生意義是什麼?

如果一個人老了,喪失了勞動能力,喪失了自由,如何是好?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剛在看《桃姐》時候產生的問題。看到桃姐在老人院的生活傷心但又無奈,有一種被電擊的感覺。


年輕的時候把自己當成老人一樣注重健康,到了老年把自己當成年輕人一樣享受生活。有健康的身體,有良好的心態,努力追求生活的樂趣而不是用「老了不折騰了」為借口來得過且過,也不用衰老和創造社會價值與否來否定自己存在的意義,老年人一樣可以擁有令人羨慕的活力。

能用圖說明的問題就不多打字。這是最近我和我媳婦兒送給我63歲的老娘的兩件禮物:

(實拍)

(圖片來自網路)

如果你在經濟條件許可的前提下,不用大媽購物袋、大媽胖褲衩、老頭衫和六神去糊弄自己,一直積極追求著自己喜愛的事物,你到了63歲的時候,也一樣可以年輕。


謝邀。還沒老到這種程度,不過思考人生的事倒是經常發生。試著回答下。

某種意義上,人生就像一塊拼圖,起手的時候,它是雜亂無章的,你看不出這是一幅完整的圖畫。當你老了的時候,拼圖的最後一塊落下。你一下子看出,這幅圖景的整個含義。你年輕時經歷的看似無意義的一切,都在大的圖畫背景中,找到了自己的意義。你知道了,叛逆的那段,是為了得到教訓;失戀的那段,是為了懂得愛情;迷茫的那段,是為了等待機會;失落的那段,是為了偶遇那個人。這其中,有些道理並不都要等你老了才懂。但是從整個人生圖畫的背景,你會看得更清楚。

就像一個畫家為畫作添上最後一筆,一個作家為書本划上最後一個句號,一個製造者為機器擰上最後一顆螺絲。人生就是你的作品。如果你對這個作品滿意,你就會懷著滿足的心態欣賞它,如果你對這個作品不滿意,那麼你就開始貪生怕死了,可是,你沒有修改的機會。

完整感和完成感,就是人生的意義。

人生是一幅作品,那作品本身又有什麼意義呢?它是你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痕迹。它可以是孩子,家庭,公司,也可以是留給社會的,一些積極的改變。所以你會發現,有些人人到中年,開始關心社會,積極而理性地參與一些社會變革,很多人開始變得更無私。即使是努力掙錢的人,也在尋找掙錢的意義。如果生活只有忙碌,或者只沉溺於自己的感官享樂,很多人會因此充滿空虛和無意義感。

我相信冥冥之中,這都是造化的設計,「人生意義何在」,正是這樣的問題,這種感覺,提醒我們,個體孤獨渺小的生命,像一顆水滴,如何融入人類文明的洪流,生生不息。


講一個故事,在我研究生的時候,曾經上過一門叫做evolutionary psychology(進化心理學)的課程,基本內容就是說人類的很多行為都是受進化驅力的影響(或者更直白一點,人類的所有行為目的都是傳遞基因)。於是作為專業研究老年的我就覺得很不好受——老年人已經沒有任何傳遞基因的功能了,按照進化的觀點,他們豈不是都可以自殺了?

於是老師補充了一點,老年人存在的價值不在於傳遞自己的基因,而在於使自己族群的基因能夠傳遞——怎麼做到?通過自己的知識。比方說一個小島的島民們,只有老年人能夠通過看海,看天來分辨是否會發生地震,海嘯等災害。如果沒有老年人,他們會怎麼樣,族群的基因就都不能延續了。這就是進化心理學中老年的意義。

另一位心理學家Erikson將人的發展從嬰兒時期到老年時期分為了8個階段(詳見Erik Erikson),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務,而他對任務的定義就有點像是這裡討論的人生意義吧。對中老年階段來說最重要的兩個任務就是generativity(傳承)integrity(整合)。generativity(傳承)有點像是上面提到的將知識傳遞給下一代,當然Erikson的理論中,不但包括知識啦,還是其他的可以被傳承的很多東西(文化、傳統等等非物質遺產)。而integrity(整合)基本上就是意味著對人生的總結,回首往事,「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應當是老年最大的意義吧。


有人因平淡的心境長壽,同樣有人因不滅的好奇心不老。一輩子不消停,冰心說:「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十幾年前,我說過,生命從80歲開始。」

1987一1989年三屆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平均年齡為63 .26歲。這說明獲得諾貝爾獎金的難度在增大,也表明人類智力高峰在年齡跨度上又產生了大幅度後移,60歲的人仍有機會做出重要貢獻。以下老年名人也能有突出貢獻的例子是否也能說明這個問題。

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82歲時寫了一篇小說,名為《我不能沉默》。

義大利雕刻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米開朗基羅,88歲時設計著名的聖馬麗大教堂。

德國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歌德,81歲時寫完了巨著《浮士德》。

德國卓越的地理學家洪保德,75歲才開始他那最傑出的研究成果《宇宙》。

英國偉大的科學家達爾文許多重要著作都是他60歲以後寫的。70歲以後才完成了(植物運動能力》和《蛆劃作用下的腐殖土的形成》兩本書。

英國劇作家蕭伯納,69歲才獲得諾貝爾獎,80多歲還一直在寫作。

楊絳女士,92歲時,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在《走到人生邊上》里,楊絳說:「我站在人生邊上,向後看,是要探索人生的價值。」101歲,對於她,對人生,算不得什麼耀眼的里程碑。楊絳只這麼形容生死和老去: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散了。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

巴金,74歲時,在香港《大公報》開始連載散文《隨想錄》。87歲時,寫下《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

季羨林,70歲後,首先倡導恢複比較文學研究,號召建立比較文學的中國學派,為我國比較文學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極力倡導東方文化研究,主編大型文化叢書《東方文化集成》,約500餘,800餘冊,預計15年完成。 80歲後,擔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兩部巨型叢書的總編纂。

1969年末至1971年間,將近70歲的沈從文被下放到湖北咸寧「五七」幹校勞動改造,造反派們常用糨糊把標語貼在他的背上,對他進行批鬥。即使如此,沈從文在咸寧時給他的表侄畫家黃永玉寫信說:「這裡的荷花真好,你若來……」身處此境。他一磚一瓦地堆砌起《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老很悲哀,如易折的萑葦,每當一次風吹過時,皆低下頭去,然而風過後,便又重新立起了。」這是沈從文的話。

以上皆為文化名人的」精神養老「,我們再來看看平凡人的老年生活。

在台灣,有一位被譽為」青春老超人「的趙慕鶴。問:老趙,你都要死了,還學什麼電腦?答:可是,我現在還活著啊!趙慕鶴40歲當學校工友。75歲當背包客,暢遊英、德、法國。93歲到醫院做2年志工。95歲考上研究所,98歲拿到碩士畢業。100歲他的書法被大英圖書館收藏。101歲在香港辦書法展,並且成為暢銷書作者!活著必須創造奇蹟!

同樣在台灣,有一則非常經典的廣告——台灣大眾銀行《夢騎士》電視廣告。

人為甚麼活著?為了思念?為了活下去?為了活更長?還是為了離開?5個台灣人平均年齡81歲,:1個重聽, 1個得了癌症 ,3個有心臟病, 每1個都有退化性關節炎。6個月的準備 ,環島13天,1139公里, 從北到南, 從黑夜到白天, 只為了1個簡單的理由: 人,為甚麼要活著?

視頻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xMTUwNTI0.html


有天我買了海苔回家,作為內陸地區這玩意其實並不普及,我姥爺第一次見這玩意,問我這是啥,我說這是海苔,我姥爺拿了一片,看了看,說:這玩意兒,比命還薄。

我當時沒反應過來,等想明白了,也就說不出話來了。

生老病死,人來人往,誰都躲不過。

我姥姥和姥爺年齡很大了,很少出門,在家聊天,有時候都是說誰誰誰沒啦,老朋友走啦,再也見不到了,聊的泰然而又平淡。

也發脾氣,著急我們怎麼還不結婚,又讓家裡操心。

也喝酒,好酒愛喝好菜愛吃。

也做飯,給兒孫做,自己也做。

也要強,到現在也不用拐棍,給他買拐棍就生氣。

也會感慨,老李頭沒啦,回憶起來都是三五十年前一起在哪工作。

有時候我想,為什麼,能那麼坦然的面對這一切。

後來我想,也許是無憾。

對人生沒有遺憾,坦然而又踏實。

送走了老人,那一輩的感情與離別我們可能沒看到,但是我們有感覺。

養育了子女,讓他們健康的成長,並且都成家立業,不讓人牽掛操心。

履行了自己的責任,該奉獻的歲月,奉獻給自己的事業和信仰,回頭望去沒留下什麼遺憾。

退休以後閑著看看兒孫,給大家做做飯,其樂融融,天倫之樂幾十年。

活的瀟洒而又堅定,活的沒有遺憾,做了自己該做的,並不需要為之驕傲但是心中踏實。

還有什麼所求?

沒有了。

在老家,每年我們小輩都要給老人磕頭。我每年都很虔誠的跪下去,認認真真的給他們磕頭。

這頭磕下去,有愛,有情,有尊重,有依戀。

願年年有頭磕。


個人覺得,可以做好多年輕時因忙忙碌碌而沒時間做的事,比如看閑書、種花、畫畫、養狗、做手工和那些需要時間和細心的吃食;可以靜下心來通過看兒孫的人生慢慢回憶和理解自己是怎麼一路成長起來的;可以利用一生的經驗和知識自由思考許多現實問題和哲學問題,毫無功利的。老年的時光,是可以選擇超脫的寶貴年華。


老去的動物會主動被動的被族群所拋棄,因為它們不生產還要消耗食物

因為承擔不起巨額養老費用,國家決定漸進的延緩退休年齡,要求不是那麼老的人還要為那些老的不能動的人承擔養老費用。

我所知道大多數老人的價值:帶小孩,燒飯,打掃,退休金的一部分補貼子女。

但人生不應該這樣老去!

年輕的時候努力奮鬥,找一個可以一輩子陪伴的人。

爭取在還不怎麼老的時候實現財務自由。

兩個人在走遍世界的旅途中慢慢享受一起老去的時光!

這是我目前面對人生的想法。

世界這麼大,這麼美好,不親眼去看一看,真對不起造物主賜予我們的這雙眼睛啊!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觀察小孩和老人的面容。發現,隨著年齡見長,人的面容會越來越慈祥。慈祥的理由有很多種,生活幸福,看破世事,潛心懺悔… 當然我們還沒有老過,很多事沒辦法說清楚。但我知道,你現在做的事將會在你老去的時候陪伴著你,糾結著你,摧殘著你。所以想要坦然的老去,就要坦然的過好現在……


所以安樂死系統的建立,將成為未來「人性化服務」的終極產品


人到中年,比如我,的確會有這方面的憂慮。怕老,怕變醜,怕身體變得笨拙。

那就從現在開始調整心態吧,把人生追求放在一些不會因時光而流逝的事物上。

就我個人而言,等我老了以後應該會天天打遊戲吧。到那時,今天流行的「老年藝術表演團」會變成「老年電子競技開黑團」,「長者活動中心」會變成「長者電競網咖」。

這樣多好呀,以後兒女把父母送去養老院就不存在任何道德倫理上的爭議了。我一定樂呵呵地去養老院,天天和老夥伴們開黑,還有護工照顧我吃喝拉撒。

啊突然不怕老了,中年比老年可怕多了。


你活成什麼樣,與歲月無關

很多人都在抱怨歲月漂白了他們的頭髮,鐫刻了他們臉上的紋路,磨圓了他們的稜角,奪走了他們的夢想。

很多人都說時光太殘忍,一刻都不肯停頓,攜卷著你朝不想去的方向走去,很多時候,你甚至都還來不及回頭看一眼自己走過的路。

面對著這種不可抗拒的洪流,很多人都妥協了,開始失去對生活的激情,開始怨天尤人,開始以老去為借口,越來越消沉,活成了當初自己最討厭的模樣。

他們就是世界上最普通的普羅大眾。他們淹沒在人海里,每日與無數人擦肩卻沒有一個人記得他的模樣。一旦他的生命終結,他就永遠消失了,不消幾十年就沒有人會再次提起他,彷彿從沒出現過一般,就這樣被卷進歲月的洪流中,不復存在。

當然,有一種人就有另外一種人。有些人在歲月的侵蝕下,失去了姣好的容顏,失去了緊實的肌膚,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得過且過,而是在奮力與時間搏鬥。他們運動,健身,養生,保持對新鮮事物的接觸,保持從年輕時就有的那份熱情。他們熱衷於讓自己年輕更年輕一些,健康更健康一些,時尚更時尚一些。歲月成為一件裝飾品,讓他們的風韻更顯,韻味尤濃。

所以,你活成什麼樣,與歲月無關。只與你自身的生活態度有關。


已報名老年迪斯科速成班,向我學習啊,這位旁友。


前些天回家路上,迎面過來兩個老太太,倆人步履蹣跚滿頭白髮,一個老淚縱橫,一個哽咽著說:「咱不死,TA再吵你不說話就是了……」

和她們擦肩而過,我就聽到這一句。想來這個老太太是安慰那位流淚的同伴,可能是和晚輩同住有家庭矛盾吧,七八十歲了總不至於是兩口子吵架過不下去了。

人老了沒有經濟能力又身體不好只能依附兒孫的話,如果關係處理不好,生活質量真不敢想。家族裡有快九十歲的老人,每次去探望她,木納的眼神,臭烘烘的房間,兒孫還要數落她的各種劣跡,真覺得這樣沒有質量的生活,長壽不見得是福氣。

沒想過活著的意義,但物質上精神上不依附他人,老了也不會太凄慘吧。


我剛出來工作的時候,上班的路上看到一些裝扮精緻的老人,就會想,我老了也要像她們一樣,那麼從容淡定,那麼自信堅毅。

即使時光帶走了矯健的步伐,年輕的容顏,但帶不走的是由內散發而出的那種睿智與祥和。

我始終相信,每一個年齡段都有那個年齡段獨有的美感,沒有說哪一個最好,只要你打開方式正確,它們都會是最好。

當然,題主的題設是老到失去勞動能力和自由,這對於大部分老人來說或許都是痛苦的,在醫院等地方也常常聽到坐在輪椅上的老人說著消極的話語。

不能否認對於部分受盡病痛折磨的老人來說確實是生不如死。但如若在老年時能夠有幸有一群愛著你的家人,且不被經濟條件束縛,那麼看著自己子孫的成長,世界的日新月異,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的體驗。當然,糾根到底,最重要的還是心態。

我時常想,好想做一個千年老妖,因為世界那麼大,我看不夠。

以上。


老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不準備老。


你們誰的都不對 除非真正的老年人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說一下我不是什麼學者,或者學心理學。以下所說是我個人生活中的觀點。

先貼一首短文吧,這是我在網上複製粘貼,畢竟我很懶

YOUTH--- Samuel Ullman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sixty more than a boy of twenty.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irit back to dust.

  Whether sixty or sixteen, 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s, 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 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 courage and power from men and from the Infinite, so long are you young.

  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snows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 then you"ve grown old, even at twenty,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 to catch the waves of optimism, there i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at eighty.

這是英文版,為了方便下面我貼個中文翻譯版

。。。。。。。。。。。。。。。。。。。。。。。。。。。。。。。。。。。。。。。。

青春王佐良譯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炙熱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苟安。如此銳氣,二十後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廢必致靈魂。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無論年屆花甲,抑或二八芳齡,心中皆有生命之歡樂,奇蹟之誘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線,只要你從天上人間接受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信號,你就青春永駐,風華常存。

一旦天線下降,銳氣便被冰雪覆蓋,玩世不恭、自暴自棄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實已垂垂老矣;然則只要樹起天線,捕捉樂觀信號,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齡告別塵寰時仍覺年輕。

。。。。。。。。。。。。。。。。。。。。。。。。。。。。。。。。。。。。。。。。。。。

個人比較喜歡王佐良翻譯的這個版本。而且我第一次接觸這篇散文就是這個版本,同時也對我的影響很大。整篇文章的內容很簡單,一句話:青春是心態,而不是時間。

題主說的是面對衰老,衰老是生理機能的下降等等。人的身體可以衰老,人的心態不能衰老。個人認為只要還有好奇心,還有激情,那就不能因為身體的衰老而放棄不去探尋這個世界的美好。說句反宗教的話,一些宗教說清心寡欲,了斷六欲這是反人類的。人之所以是人,作為站在地球最頂尖的動物,主要的一方面就是因為慾望,好奇。額,說的有點大,虛了。反正就是這個意思。

在我看來無論什麼時候只要對某一事物某一領域有好奇,想去探尋,什麼時候都不晚,無論你是十八九還是八九十。特別是對現在的老人我很不懂,五六十歲退休了,然後天天在家,盯著孩子,各種操心,父母之心無可厚非,可是這樣對子女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最典型的就是婆媳關係,為什麼這麼嚴重個人覺的就是老人太閑了,退休後沒有的目標,沒有了最求,辛辛苦苦一輩子什麼都是為了子女,那麼理所當然的退休後的重心還是子女,然後悲劇就發生了,這樣天天盯著雞蛋里都能挑出骨頭來。這些還是其次,退休前生龍活虎,可退休後就讓人感覺蒼老很多,然後各種病。這就又該說一個問題了我們不能忽視人心裡的作用,因為沒有激情,沒有目標,沒有慾望,心態就很容易蒼老,然後各種生活習慣的改變,本不該出現的疾病出現了。所以人還是要有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對這個世界的求知慾,還有有去探尋的激情。

說個例子:

這位老子在網上火了一段時間,也是特別勵志的一位。這老爺子怎麼樣?老吧,可是你在他身上感覺不到老年人垂垂暮已的感覺。在他身上感覺特別的精神,有活力,有激情。如果這樣還感覺不到。如果這樣還沒感覺,那你看下他簡歷,

王德順,1936年出生於瀋陽。24歲當話劇演員 44歲學英語 49歲創造了造型啞劇到北京稱為老北漂一切從頭開始。 50歲進進健身房開始鍛煉身體。 57歲創造了活雕塑的藝術形式。 79歲走向T台 80歲參演電影(這個具體是不是80歲開始,我也不太清楚)

看看人家老爺子活的多精彩,不比年輕人少折騰,就是有激情,就是不服老,在我看來他依然年輕,他身體可以衰老,但是他不老。

好了,扯了半天,該總結對題主的回答了。怎樣面對衰老

第一,對咱們小老百姓來說退休不是一生的結束,是新的開始

第二,要有一個不老的心,對世界充滿好奇,充滿慾望,對事有激情,想做就去做,什麼時候都不晚,都不會老,哪怕你是搶yinhang,只要你去做同樣會有很多人佩服你,附加個小建議真要去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額我記得前段時候國外還真有一幫老頭去搶的。

第三,一定一定不要放棄自己,不要在家守著子女,孫子孫女。他們的孩子自己養,你都養他們半輩子了老了還給他們養小的,幹嘛啊?地主都不帶這麼欺負人的。就算為是家庭的美滿,國家的和諧不要在盯著孩子了。

第四,相信自己,多培養興趣愛好,中國這麼大您走完了嗎?看遍了嗎?就算你看遍中國還有世界,地球村吶?什麼?你也看遍了還有銀河系,全宇宙呢!

第五,這個是個人的觀點,人存在沒有什麼意義,非要說要有什麼意義,那對族群的貢獻,對人類的貢獻。對自己那就是或者,讓他人尊敬自己,自己的思想影響社會甚至人類。這都是極少數人的意義。像咱老百姓的意義活著就是為了活著做自己感興趣的,並且成為職業。滿足自己的慾望,求知,發泄你的激情,讓你這一生都飽滿,畢竟人生一遭幾十年啥都不做吃喝拉撒生娃養娃,沒了,這有意義嗎?有意義,這是對族群的意義,不是個人的意義而且也不夠飽滿。

最後一句話,個人的觀點,個人的意義等同於個人活著的意思,有趣,鮮明,飽滿。無論年少年老。時間只是一個衡量存在於世的尺子,不衡量老少。想做就去做,一切都不晚,在你說出晚了那就真的晚了,慎重說晚了這兩字。有障礙拿鎚子敲碎他丫的。

黃沙西風存於世,休把廉頗說老矣。

橫刀跨馬誰敢攔,莫說太晚後悔遲。


No country for old men.


人老,主要的好處,是你可以放下很多東西,而變得空明。

空明,有助於你的思考和研究。

當然,前提是,你為老後的研究在年輕時在年盛時做好了足夠多的準備。不然,等你老了再去準備,恐怕不容易做到了:)


推薦閱讀:

你的智商(含情商)、外貌(含身材)、家世都是50分,額外給你50分去加成,這50分你要怎麼分配?
混蛋知道自己是混蛋嗎?(自我認知和社會評價)

TAG:心理學 | 社會 | 老年人 | 人生意義 | 發展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