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為什麼會有進口配額?

我們都進入WTO這麼多年了,為什麼棉花還要實施進口配額制度?它是否符合WTO的自由貿易精神?


1、我國紡織業十分強大,如果僅靠國內自產棉花是不能滿足紡織生產的;比如生產高支紗需要合理配棉;

2、對棉花進口實行配額就是為了保護國內棉農,近幾年外棉價格一直低於國內棉花,如果外棉大肆湧入國內,對國內棉花種植將是極大的打擊;

3、WTO裡面的「自由貿易」並不是真的「自由」,誰強大誰自由;

4、關於棉花我還有很多話要說,比如國內最近的收儲制度,真的不如歐美一些國家的直補棉農政策。


棉花的主要用途是被紡成紗,紗又被織成布,布被做成衣服。

我國棉花進口之前是沒有進口配額的。2010年棉花價格瘋狂上漲後下跌,2011年才開始實行進口配額。

實行配額制度之後,因為國外棉花便宜過國內,我國紡紗行業的成本高出國際很多。

而進口棉紗是沒有配額的。所以這對國內紡紗公司打擊很大,令其profit margin降低。

因為執行沒幾年,國家也在考量這個政策的合理性,因為長期這樣就逼死了國內紡紗業,而且中儲自己暴增的棉儲量產生的儲存成本,這不發生了火災。要是中儲棉不再棉花和紡紗廠間插一腿,自己是不會有那麼高存貨的。

今年似乎有高價由棉農那裡買棉,以略低的價格賣給紡紗廠。國家賠錢。

這和WTO的規定衝突不?不知道。有興趣聽高手解釋。


這要從收儲說起。次債危機之後,國內棉價曾大幅起落,為保護棉農,穩定棉價,2011年3月,國家在新疆、山東等 13 個棉花主產省份實行棉花臨時收儲制度,紡織企業需要在國家放儲時才能從中儲棉及各承儲倉庫通過競拍買到國儲棉。臨時收儲政策實施之初,確實抑制了下跌。但收儲政策的弊端也很明顯,直接導致了國內外的差價巨大。為了避免內外棉的套利,才設定了進口配額。2014年,棉花收儲改為直補,但是配額依然存在。


我一直懷疑是人民幣匯率的問題,憑什麼人家生產的比我們的便宜這麼多,人民幣明顯高估了


推薦閱讀:

如何把中國的東西賣到印度?
為什麼希拉里和民主黨反對 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從經濟角度是怎麼理解的?
去非洲做生意,必須註冊公司嗎?
如何看待itc對中國大型洗衣機徵收反傾銷稅?
如何看待美國和沙特簽訂價值 3000億 美元的多項投資協議?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TAG:期貨 | 農業 | 棉花 | 國際貿易 | 農產品 | 進出口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