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曹操遠征烏桓平定遼東的戰爭是不是他生涯最大的軍事冒險,他有何必要非要身處險境?

曹操遠征遼東,剿滅袁氏殘餘勢力和合作者烏桓,氣候和路途都十分艱難,利用嚮導抵達白狼山與其決戰,成一舉殲滅,不成呢,也是全軍覆滅吧,他為何非要冒如此大的風險,河北初定,孤軍離開大本營,如果一旦有失曹軍接下來該當如何?接班人還未選好吧,白狼山之戰是不是曹操生涯最大的軍事冒險?統帥者角度是不是有些過於冒險了


先說題干。所謂曹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北伐烏桓是一次冒險的軍事行動,這個話題根源來自於《曹瞞傳》。

陳志《武帝紀》裴注引《曹瞞傳》:時寒且旱,二百里無復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既還,科問前諫者,眾莫知其故,人人皆懼。公(曹操)皆厚賞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雖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為常。諸君之諫,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後勿難言之。」

其實,這個故事不是說不可信,而是說,這真是一個段子而已。

如果把這次北伐前前後後的故事捋順來,就會發現這次戰爭的根本不是曹操想去冒險,找刺激。

因為……

因為曹操根本就不知道會這麼危險!

(手動滑稽)

開始說正文。

介紹一下北伐之前的形式。

曹操在建安九年(204年)拿下冀州之後,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肅清幽州的袁氏殘餘勢力,根本就沒得停歇。

先打敗叛變的袁譚,再派張遼等人掃蕩青州等地,自己去打幽州叛軍。

還沒歇口氣,并州高幹又叛了,派樂進、李典去打,沒打下來,曹操又得親自上。

等收拾完高幹,佔據青徐的海賊管承又鬧了起來。

等曹操帶著猛將收拾完管承,時間已經是建安十一年(206年)的下半年了。

早在去年(205年),幽州的鮮於輔、黑山的張燕都向曹操歸降,封侯拜將。

袁氏故將焦觸、張南等人也宣布反水投曹。

在這年,幽州造反,叛軍成功斬殺朝廷(曹操)任命的幽州刺史、涿郡太守。烏桓人還趁機攻打鮮於輔。

(建安十年)(205年)故安趙犢、霍奴等殺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三郡烏丸攻鮮於輔於獷平。

袁尚、袁熙則依靠烏桓人,繼續積蓄軍力,試圖反攻。

所以,到了建安十二年(206年),曹操必然要在當前形勢中做一個選擇:南下(打劉表)還是北上(剿滅袁氏+烏桓)。

史書上能找到支持曹操北伐的只有郭嘉、韓浩兩人,反對者佔大多數,在史書上可以找到張遼、史渙的名字。

反對者的意見是:劉表派劉備趁機偷襲許都,怎麼辦?

陳志《武帝紀》:將北征三郡烏丸,諸將皆曰:「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今深入征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備,勸公行。

最終郭嘉說服了曹操,認為:劉表必定不會讓劉備北上的。

其實郭嘉分析的很正確。

如果曹操南下打劉表,二袁和烏桓200%要南下冀州作亂。

如果曹操北伐打烏桓,劉表讓劉備北上作亂的可能性低於100%。

我為什麼這麼說,請大家考慮一下袁尚兄弟的感受:

第一,袁紹之墓還在冀州,母親老婆還在曹操手裡,家仇擺在眼前,袁尚兄弟怎麼可能不趁機作難?

第二,利用烏桓人也是一時之便,如果親近自己的蹋頓突然掛了,新上台的烏桓渠帥要投曹怎麼辦?

這些都是袁尚兄弟迫在眉睫之事,怎麼可能不趁此機會南下呢?

對於劉備的事,劉備始終不是荊州的主人,劉表才是說了算的人。

劉備有心,劉表未必有意。

賈詡說「劉表是守成之人」,這話也是可以被郭嘉、曹操聽進去的。

所以,綜上所述,曹操採納郭嘉的意見,只不過是對這個後續事件發生概率的認同罷了。

當然郭嘉和曹操的運氣確實好,劉備也確實在曹操動兵之後,勸說劉表趁機動兵,而劉表不同意。

等到曹操得勝班師後,劉表又後悔沒有聽劉備的話。

其實劉備心裡……(肯定想罵人),但是嘴巴上還是寬慰劉表,說以後咱們還有機會的,但是人生中還有多少年可以等待?劉備自建安五年(200年)投劉表以來,已經白白耗費6-7年時間給劉表打雜了。劉表也不知道自己明年就要死了。

陳志《先主傳》:(建安)十二年(207年),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劉)表襲許,表不能用。
陳志《先主傳》裴注引《漢晉春秋》:曹公自柳城還,(劉)表謂(劉)備曰:「不用君言,故為失此大會。」備曰:「今天下分裂,日尋干戈,事會之來,豈有終極乎?若能應之於後者,則此未足為恨也。」

曹操北伐至幽州

曹操的北伐決策應該是建安十一年(206年)末定下來的,為此,曹操讓董昭修了「平虜渠」和「泉州渠」,用於運輸物資。

陳志《武帝紀》:(建安十一年)(206年)公將征之,鑿渠,自呼沲入泒水,名「平虜渠」;又從泃河口,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

十二年(207年)二月,曹操出征。

五月,大軍抵達無終。這一路上,曹操徵辟了不少幽州名士,包括盧植的兒子盧毓,崔林、孫禮,當然關鍵人物田疇也到場了。

可是夏天大雨,道路不通暢,一直到七月,曹操基本上是在等雨停。

陳志《田疇傳》:時方夏水雨,而濱海洿下,濘滯不通,虜亦遮守蹊要,軍不得進。

這說明什麼?

說明曹操根本就不知道會碰到這樣大規模降雨天氣啊!

所以說,在此之前,曹操出兵時,根本不是在冒險,而是一場自認為很正常的遠征。

當然,關鍵人物田疇在這個關鍵時刻,指給了曹操一條路: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

這就是裴松之說的「盧龍之策」。

這條建議也得到了郭嘉的贊成。

陳志《郭嘉傳》:(郭)嘉言曰:「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盧龍塞,直指單于庭。
——原文是說郭嘉在易(屬冀州)時提出的,應有誤。「盧龍之策」必然是在無終時與田疇商議的。

曹操以身犯險

曹操採納田疇、郭嘉的建議,從這兒開始,他才是在冒險。

走盧龍之前,曹操還耍詐,假裝宣布班師,並讓人在水邊放置一塊大木頭,在上面寫: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

其實,曹操率軍上了徐無山,出盧龍塞,直奔柳城。

八月,曹操在白狼山遭遇烏桓軍,曹操令張遼為先鋒出戰,一戰斬蹋頓,納降二十餘萬人。

再破柳城,袁尚兄弟二人就東投遼東公孫康去了。

這裡說說曹操遇到的險境。

一是《曹瞞傳》中說的「二百里無復水」,還缺糧殺馬事。

二是《武帝紀》中說「卒與虜遇,眾甚盛,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

從地圖上看,出盧龍塞的風險肯定是有。

成功了,戰略目標達成,失敗了,無非狼狽撤軍。

題主想的「全軍覆滅」這種事,沒那麼容易發生吧。

田疇給曹操獻策時說的要點是:(越過險境之後)出空虛之地,路近而便。

曹操又沒走過這條路,肯定是相信田疇這個帶路黨的話,也以為:只要堅持通過險境,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他全然不知途中又會有什麼變數。

幸好,曹操打贏了。

戰後封賞

《曹瞞傳》那段文字主要的意思是想說:曹操封賞屬下,以北伐犯險的例子來鼓勵屬下多提建議。

並非是對自己決策的全盤否定。

曹操北伐班師後,公孫康如預料的那樣,斬二袁首級送來投誠。

自此北方再無後顧之憂,次年(208年)便可放心南下討伐劉表了。

曹操給韓浩的封賞是提拔為中護軍,郭嘉則在本年病故,曹操痛惜萬分,給他封邑提高至千戶。

另一謀主荀攸不過提到到封邑七百戶。

從這一點上看,對郭嘉的厚待,一是身死榮哀,二是對郭嘉在北伐決策至實施成功的肯定。

至於曹操採納盧龍之策的以身犯險,比較一下,實在算不了什麼吧。

次年(208年),曹操在赤壁大戰,敗走華容道可能比這次更刺激多了。

《山陽公載記》曰:公船艦為(劉)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史書上的很多事,我們不能從上帝視角(預知勝敗)去判斷行為價值。最合適的方式,還是以當事人+當時的形式去判斷,這樣才能得到更合乎情理的解答。

所以,曹操以身犯險,只不過是對田疇建議的認可,至於途中有多少艱難與危機在等著自己,曹操這個當事人是不知道的。

就如同他來之前,也沒料到這一年無終的夏天,雨水是那麼地多。

——小尾巴——

本人長期在知乎寫三國故事,喜歡三國故事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專欄。

你所不知道的三國故事 - 知乎專欄


漢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攻下冀州,斬袁譚,袁熙、袁尚兄弟逃往三郡烏桓(亦稱烏丸)。

東漢末年,烏桓部落在漢朝北部邊境幽州、并州一帶分布廣泛,特別是在遼東、遼西、右北平三個郡各立單于、形成較大勢力,被稱為三郡烏桓。袁尚兄弟逃往烏桓後,三郡烏桓的實際首領蹋頓和袁尚勾結,經常騷擾幽州邊境。

對此曹操決意遠征,掃平烏桓和袁氏勢力。為了保證軍糧運輸,曹操命董昭開鑿了兩條漕渠,一條名平虜渠,另一條叫泉州渠。曹操將漕渠取平虜二字,其寓意不言自明,卻不料大部分將領都反對遠征三郡烏桓

諸將都認為袁尚只是喪家之犬、成不了氣候,烏桓又是蠻夷、貪婪無度,不會真給袁尚賣命。何況一旦大軍遠出,劉備一定會鼓動劉表偷襲許都,如此黃河以南的地方就危險了。

此時郭嘉站了出來,支持曹操遠征烏桓。

郭嘉說:「主公您雖然威震天下,烏桓卻自以為遠在邊塞,對您必然不設防,突然襲擊他們一定可以獲勝。而且河北剛剛平定、人心未安,袁紹有恩於河北百姓和烏桓,一旦讓袁尚兄弟和烏桓勢力做大,青州、冀州都不一定能安全。劉表只是一個好清談的人而已,他對劉備有防備之心,絕不會聽劉備的建議偷襲許都。」

應該說曹操手下將領們的意見似乎更為穩妥,從現實角度出發,中原未平定的情況下實在不適合遠征塞外,想當年漢武帝打匈奴,不也是有文景之治幾十年的積累做後盾嗎?

但曹操不是純粹的現實主義者,他有政客精密的計算,也有詩人般的豪放與熱情

五年之後,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里說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志向,「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效仿先輩們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壯舉,討伐異族、揚名塞外,這是曹操最初的夢想。

此時或許不是出塞的最佳時機,但曹操還是力排眾議,決定實施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軍事冒險行動。

事後證明,曹操此次北征烏桓,是一次艱難而兇險的遠征

首先是道路不通。三郡烏桓的老巢在柳城(今遼寧朝陽縣),進軍柳城的路線是從無終(位於天津薊縣)出發,沿著濱海大道過碣石(今秦皇島市山海關一帶)、穿越遼西走廊最後到達柳城。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率軍到達無終,卻遭遇大雨連綿,道路泥濘低洼,既不能騎馬也不能行船,「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大軍被迫在無終滯留了兩個月。

其次是冒險。曹操大軍滯留無終,烏桓自然得到消息,他們在曹操必經之路險要處埋伏,等待曹操大軍到來。北征面臨進退兩難之時,無終當地豪傑田疇獻策,還有一條小路可以到柳城!從無終沿海至柳城這條平緩大道不通,還有一條出盧龍塞經平岡至柳城的西漢故道,只是這條道路年久失修,要在崇山峻岭中開闢新路。

為了麻痹烏桓,曹操裝作撤軍,並且在道路兩旁設置大木表,寫道:「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烏桓的斥候看到了,果真以為曹操大軍撤軍了。

郭嘉劇照

此時郭嘉再次出奇策:「兵貴神速,現在千里遠征,輜重太多,行軍緩慢,烏桓知道一定會有所防備。不如拋棄大部隊和輜重,只帶精銳部隊出其不意。」

本來跨越崇山峻岭、千里遠征烏桓就夠冒險了,郭嘉還建議拋下大部隊、輕裝疾行,一旦中途被烏桓主力察覺,先鋒部隊很可能會被烏桓包餃子。

但曹操同意了郭嘉的策略,並且親自擔當先鋒任務至此,北征烏桓的危險係數達到最高。

《三國志》對曹操進軍路線描述是「引軍出盧龍塞,塞外道絕不通,乃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

盧龍塞即今河北遵化喜峰口,白檀在今河北承德境內,平岡位於今遼寧喀喇沁左翼,中途還要穿越鮮卑人的王庭,最後直指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

曹操大致進軍路線 從今 天津薊縣至承德、穿越燕山至遼寧朝陽

時寒且旱,二百里無復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曹操大軍放著遼西平原大道不走,反而在燕山山脈的崇山峻岭中艱難地穿梭前行,沒有糧食就殺數千匹馬作為軍糧,沒有水就鑿地三十丈取水,這可以說是一次史詩般的軍事行動。

行軍至距離柳城二百里處,烏桓人終於發現曹操蹤跡。「去柳城二百餘里,虜乃驚覺」。

曹操親自帶領的這支先鋒部隊,和烏桓蹋頓、袁尚兄弟的數萬騎兵,終於在白狼山(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遭遇了。

這是一次遭遇戰,更是一場決戰,因為雙方的首領都來了。

形勢兇險異常。此時的曹操,遠離自己的地盤,遠離後方大部隊,身邊只有這支剛穿越崇山峻岭、人困馬乏的先鋒部隊,「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而烏桓部隊數量眾多,以逸待勞。

一旦曹操自亂陣腳,曹軍面臨的將是烏桓一邊倒的屠殺。往大了說,曹操被殺或者被俘會使剛剛平定的河北甚至整個中原再次大亂,烏桓勢必會直入中原、無人可擋,往小了說,曹操、郭嘉、張遼、張合、徐晃這些人的身家性命和一世英名都將毀於一旦。

1449年,土木堡,自亂陣腳的明軍遭遇了也先的瓦剌大軍,明軍驚慌失措,50萬大軍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無數功臣勛貴被殺,明朝差點滅亡。

此時的曹軍,面臨的形勢和土木堡的明軍非常類似,唯一不同的是,帶領曹軍的是三國最傑出的統帥和大將

曹軍驚懼不安之時,張遼站了出來,言辭激烈,力主和烏桓決一死戰,《三國志》原話是「遼勸太祖戰,氣甚奮」。

曹操頗受鼓舞,登高之下觀望烏桓陣營,發現烏桓部隊陣型混亂、也是倉促應戰,於是決定主動出擊,「公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

決戰一觸即發之時,曹操做出了一個關鍵的舉措,「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

曹操把自己的帥旗交給了張遼。文遠,衝鋒陷陣由你來指揮

張遼劇照

之所以把帥旗交給張遼,是因為敵我雙方部隊即將短兵相接,此時一切的智謀和算計都已無用,需要的是最好的臨陣指揮。而張遼恰恰是三國戰陣指揮才能最傑出的大將,這一點在八年後的逍遙津之戰(張遼八百步兵衝擊孫權十萬大軍如入無人之境) 得到了充分證明。

曹操將自己和整個部隊的生死榮辱都託付給張遼,張遼沒有辜負曹操的信任。

狹路相逢勇者勝。 張遼、張合、徐晃等人捨生忘死,對烏桓部隊率先發起猛烈攻擊,烏桓部隊陣型大亂、驚慌失措,最終曹軍在絕境之中奇蹟般地獲得了勝利。

白狼山之戰的戰果異常豐碩直接戰果是「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不久,烏桓的遼東單于速仆丸及遼西、北平諸部落首領,和袁尚兄弟逃到遼東公孫康處,被公孫康斬首、送與曹操。烏桓未參戰的代郡單于普富盧、上郡單于那樓等人也紛紛向曹操表示臣服。至此三郡烏桓勢力基本被消滅,從此漸漸融入漢族或鮮卑族中。

從柳城班師,曹操再也不用翻山越嶺抄近道了,他沿著濱海平原慢慢地走,走到碣石(今秦皇島市山海關一帶),登山觀海,曹操豪情大發,寫下了著名的《步出夏門行》(《觀滄海》、《龜雖壽》是其中兩章)。

千百年後。1954年,結束朝鮮戰爭不久,偉人毛澤東來到了秦皇島,寫下了「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的詩句,歷史彷彿穿越千年交匯在一起。


推薦閱讀:

曹睿是個什麼樣的人,歷史上的人又如何評價他?
曹操為什麼會敗走華容道?
劉備比曹操更優秀? (正) 攻辯問題
這個大時代是做劉備還是做曹操呢?

TAG: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