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長大覺得時間過得越快?


小時候,你會花上十分鐘去觀察一隻螞蟻的活動。

小時候,走路上碰到一隻鳥兒你都會新奇不已。

小時候,這個世界對你來說有太多的新鮮和值得觀察的東西,幾乎每一天你都能發現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你覺得每天都不同,回首望去你會知道自己前天捉了一隻螞蟻,昨天追了一個鳥兒,原來我幹了這麼多事情,時間過的好慢啊。

長大之後,你每天都在過一樣的生活,上班,下班,睡覺,吃飯,因為留心煩惱的都是生活里的大事,對小事不在意,因此很多時候,會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改變,已經過去兩年,三年了,好像回憶起來,也沒什麼值得記住的事情,也沒幹什麼。

日子同質化了,發現不了每天生活的不同,自然就覺得時間快了。


是這樣的,人大腦的記憶量,與時間的遠近有關。比如,對昨天的事情,你能記住十件事,而上個周,一整周的事情,你能記起的事情數量也是十件事,和記憶你昨天的量,差不多,很多都忘記了。這樣一來,一天的事情量,等於一周的事情量。對應人的大腦感覺:一周發生了十件事,而昨天一天發生了十件事,所以覺得時間變快了。

你小的時候,比如十歲以前,絕大部分的事情都忘記了,能記起的都是印象深刻的事情,所以十年的時間對應少數事情,就顯得時間很鬆散,慢。

而最近十年,很多事情都能記得住,所以十年時間對應多的多的事情,感覺時間很緊,流逝的快。

其實,是一種記憶引起的心理錯覺。


看到有幾個回答都提到了「一段時間感受的快慢與這段時間除以我們年齡所得的商數大小成反比」,這個觀點出自叔本華,並且他說明了為什麼他會有這個觀點。

在這補個全文給對該觀點前後文有興趣的人,主要相關的觀點見看粗體:

一個人活得越老,他生活中的見聞經歷在他的頭腦中留下的印象就越少。在這種意義上可以這樣說:人只是在年輕時期才充滿意識地生活;到了老年,人只帶著一半的意識繼續活著。歲數越大,生活的意識就越發減弱;事情過去以後並不會留下什麼印象,這就好比我們把一件藝術品看上千遍以後,它就再不會給人造成印象了。人們做他們不得不做的事情,但事成了以後卻不知道自己幹了些什麼。既然現在他們對生活逐漸失去意識,那麼他們向著完全失去意識的方向每邁進一步,時間的運轉就變得越加迅速。在童年時候,新奇感把一切事物都納入我們的意識。因此,每一天都是冗長的。我們在外出旅行的時候,也遭遇相同的情況:在旅行中度過的一個月似乎比在家的四個月還要長。雖然這樣,對事物的新奇感卻無法避免童年時代和外出旅行時那顯得較長的時間變得的確冗長,難以打發——這是較之老年時期和在家而言的。但是,長時間習慣於同樣的感覺印象,會使我們的智力疲勞和遲鈍。這樣,一切都不留痕迹地發生和過去了。日子由此變得越來越缺乏意義,並由此變得越來越短。少兒時候度過的一個小時也比老人度過的一天要長。因此,我們生活的時間就像往下滾動的球體不斷加速運動。另一個例子就是在一個轉動的圓盤上面,距離圓心越遠的點轉動越快。同樣,隨著每個人距離生命的開始時間越遠,時間也就消逝得越快。由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在直接評估我們對歲月流逝的心理感覺時,一年的感覺長短與這一年除以我們年齡所得的商數大小成反比。例如,如果一年構成了我們歲數的五分之一,那麼,與一年只是我們歲數的五十分之一的時候相比,這一年就好像漫長了十倍。時間流逝的不同速度,對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我們的整個生命存在帶來了決定性的影響。首先,這種情況使人生的童年階段——那不過就是區區十五年時光——似乎變成了我們生命中最漫長的時期,也因此是最充滿回憶的時期;它使我們對無聊的感受程度與我們的年齡成反比。小孩每時每刻都需要消遣以打發時光,不管那是遊戲抑或工作。一旦缺少了消遣,令人害怕的無聊就會抓住他們。甚至青年人也仍然無法擺脫無聊的困擾,數小時無事可干就會使他們感到恐慌。到了成年階段,無聊不斷減少。而到了老年,時間總是太過短暫,日子飛逝如箭。

——《人生的智慧》叔本華著 / 韋啟昌譯


不請自來

本來不準備答的 但是看了寥寥無幾的幾個答案 感覺回答的都不太準確 剛好前些天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過這個問題以及它的解釋 於是憑藉一點記憶力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很簡單 一歲的時候 一年就是你生命的全部 而當你十八歲的時候 你會覺得一年是生命的十八分之一 而當你八十的時候 每一年已經短暫到是你生命的八十分之一了 自然會感覺時間越過越快 因為隨著你生命的增長 你的每一年的比重在你的生命比重越來越少


其實很久以前我就死了,剩下的只是不斷的重複。


以單位時間來看,一歲和兩歲的嬰兒,他們各個方面的差異要遠大於40歲和41歲成年人的差異,更別說老人從70歲到71歲(除了因進一步衰老導致的毛病之外)還能有多大差別呢?

童年的時候,總共活了沒幾年。每過一年都是給自己的人生加上了七/八/九分之一,當然覺得意義重大。而成年之後,已經度過了太多的一年,再加一年一般也不會有什麼感覺(除非有重要事件發生)。


其實,我的感覺反而跟第一的答案相反。正是因為長大後,世界變大了,思維脫韁了,時間才快了。

小時候吃到好吃的,只會想卧槽好好吃多吃點。

現在吃到好吃的,艾瑪熱量會不會太高,能吃多少,要用多少運動消耗掉。貴不貴,方不方便買到,能不能自己做。這個口味姥姥肯定喜歡下次去姥姥家記得給老人帶些,最近什麼時候有時間去看姥姥呢…………

以前事情太少可以很慢很慢的去耗時間,現在要做的事情太多,時間自然過的快。

套用下叔本華的一段話

  時間的步伐總是越走越快。童年時,生活中的任何事物和一切場景對我來說都是新鮮奇妙的,足以喚醒我們對生存的真切意識。因此,那個年齡的每一天似乎都是無限延長的。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我們旅行的時候:這時的一個月似乎比在家時的四個月還要漫長。不過,儘管在年輕時代和旅行途中的時間顯得分外漫長,對事物的新奇感井不能阻止現實中我們時而感受到的時間的重壓,這種感覺甚至要比我們年老時或在旅途中時更強烈。但是長時間地習慣於這樣的感覺印象,我們的智力就會逐漸下降,於是更多的事物會在我們腦中不留下任何痕迹地匆匆而逝。這就使得時間越來越不重要由此就變得越來越短:孩童時候的一小時比老人的一整天都要長。年齡越大,時間流逝得就越快,猶如一個球滾下山坡。或者像是一個旋轉的圓盤距離中心越遠的點轉動得越快。生命之輪同樣如此,一個人距離生命的起點越遠,時間的流逝對他而言就越快。由此可以說,就我們對時間的直接印象與感覺來說,任何特定一年的長度與此時對我們整個一生的劃分次數成正比。例如,五十歲時那年的長度,似乎只是五歲時一年長度的十分之一。


本月,28歲,感覺像是82歲那麼恐慌,有種在等死的節奏。


做重複的事情當你回頭想會覺得時間過的很快,做豐富多彩的事情會不一樣。


首答。

作為一位即將踏入二十歲的年輕人,確實對時間,對於所將要經歷的事,看的透徹了許多。知道事情該怎麼發展,能做出大概的判斷。一個學期的時間,過去覺得放假遙遙無期。現在學會好好的經營自己的時間,讓自己變得充實,每天有事可做,等到一段時間的計劃結束了,又有新的開始。周而復始,自然對很多事通透了很多,對於時間於自己生命的意義,也有了新的理解。於是覺得一切順其自然,也覺得時間快了。

最後,,今天19歲生日。。


曾經在某個地方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解答,並非本人原創,但是挺有意思的。

對一個十歲小孩來說,一年是他過去所有生命里的十分之一。十分之一啊,當然會覺得過得好慢啊。

對一個三十歲的中年人來說,一年可能只是過去生命里的三十分之一,這就相當快了不是嗎。

對一個七十多的老年人來說,一年可是之前生命的七十多分之一啊,那得多快啊,所以老年人經常感嘆時間一下子就沒有了呢。


曾經有人跟我說過

兩歲時,一年是你半輩子

二十歲時,一年只是你二十分之一

所以越長大時間過得越快


小時候不知道什麼是死亡,自然覺得每天都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去浪費。長大了怕死了,日子自然就覺得短了。


1、對時間認識變強了,小時候哪裡知道時間是什麼。2、對事情的投入不夠,才會游於事外覺得時間過得快。3、沒有自己想像的充實,你若足夠充實 也不會覺得時間快。4、責任感加強,你現在在一段時間裡做的事比小時候多,但是你還有事情要做,所以覺得時間不夠。


小時候每天晚上7點準時躺在床上,準備睡覺

隨著牆上鐘錶的嘀嗒聲緩緩進入夢鄉

偶爾有到9點都沒有睡著的時候

腦海里各種思想鬥爭

「完了,今天晚上要失眠了,都半夜了竟然還沒睡著,怎麼辦怎麼辦」

而現如今,睡覺時間越來越遲

偶有一條9點躺在床上都感覺恍若隔世

「卧槽,今天竟然這麼早」

「玩會兒手機先」


昨天剛好和同事說起這個,她說是不是人一到二十多歲的年齡就會如此。

也許應該換種說法,大抵是小時候總要鬧心上學、分數、比較……心理活動過多時間也就長了。成年工作後在某個環境熟悉下來,基本上整天都是重複著上一天的生活,沒什麼新意,對世界的恐慌好奇心漸少,也就覺得時間過得快吧。


因為好奇心在逐漸泯滅,單一的生活充斥餘生


難道不是因為宇宙在不斷膨脹,時間變快了嗎。

時間又不是一成不變的。


因為我們總是喜歡以現在度過的時間來衡量以前做過和發生的事,比如說我們總是感覺很久以前的事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這樣的話我們越長大積累起來的事越多,可是我們現在每一天度過的時間尺度是相同的,也就是說我們感覺到的時間幾乎是沒有變化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人的感覺就是這樣),但是我們經歷的事件卻越來越多,那麼人越老,感覺起來事件和時間之比就越來越大,感覺起來相同時間內能發生更多的事,也就是感覺起來發生相同數量的事件所需要的時間更少了,那麼人越老感覺起來時間就流逝得更快了,因為人們在一定期限內每天做事的數量限度是一樣的。


對一個5歲的孩子來講,未來的1年相當於他已經度過的人生的1??,即20%;而對一個50歲的成年人來講,未來的1年只相當於他已經度過的人生的1???,即2%。所以,隨著年齡的增加,人們會覺得時間運動得越來越快。

剛看到了一個觀點, 來自笑來老師的書

每年時間的長度基本是不變的, 但是每年的時間對於我們已經度過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越往後, 占的比例是越低的


推薦閱讀: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而後是現在」。怎麼正確理解這句話?
如何緩解沉迷手機的現狀?
你知道哪些關於時間的好故事?

TAG:時間管理 | 心理學 | 時間 | 心理 | 時間簡史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