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HTC Vive 發布的 1499 元無線傳輸模塊?

HTC推出Vive無線模塊,售1499元,現有Vive都可升級

TPCAST VIVE無線升級套件(搶鮮版)

傳送科技--無線跨屏互動方案提供商

據試用者反饋,延時和畫質均在可接受範圍內。請問這是什麼技術原理?會對Oculus帶來什麼影響?


好了全面更新一下吧,本答案石墨統計2K字多一點,圖片5張容量不足1M,請放心點擊閱讀:

OK,我相信看到這個標題點進來的朋友應該都看過新聞了:2016 年 11 月 11 日,HTC 中國區總裁汪叢青正式公布定價1499元人民幣的 Vive 無線化升級模組,但凡是市面上正式發售的 Vive 頭顯都可以通過這款組件甩掉腦後累贅的連線,輕鬆實現無線 VR 體驗。儘管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款組件目前僅僅處於蓄勢待發(11 月 11 日晚上 11 時正式開始預訂,發貨要等到 2017 年春天)的階段,但我相信,面對這個「火腿腸的一小步,VR 行業的一大步」,絕大多數關注高端個人 VR 設備的朋友都會倍感歡欣鼓舞吧。

那麼,這款引人矚目的配件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到底意義何在,值得期待的亮點和有待改進的短板又有哪些呢?我們不妨來結合行業現狀與已知的資訊,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Q:Vive 轉向無線化,是否意味著「移動 VR」屬於虛擬現實發展的正確路線?

A:
大錯特錯。我們不要因為「移動 VR」和「無線 VR」都把「無需連線,無拘無束」視作賣點而將兩者混為一談——重申一次,當今國內主流的所謂「移動 VR」本質上屬於一種廉價的入門方案,一種技術含量不足以撐起整個行業的過渡產品;之所以會在國內電商平台上大行其道,三分原因在於行業標準尚未確定,七分理由在於市場炒作——至於發展前途,考慮到這類產品的核心基礎理念「在室外環境放手體驗虛擬現實」純粹就是個笑話,稍有常識的朋友應該都能看出來它的靠譜程度有多少。

相比之下,HTC 這次公布的無線化 Vive 組件明顯更符合高端 VR 體驗者的實際需求——即便我們清空了安裝設備的起居室、鋪上了厚地毯並把我們的貓關在了卧室里,那根從腦後垂下並且時不時會纏住我們腳踝的扁平線纜依舊是個大麻煩——曾幾何時我們想方設法用掛鉤釣竿嘗試解決過這個問題,如今一勞永逸徹底剪掉「絆索」的機會終於出現了,鼓掌!

Q:這種技術會是 VR 行業的發展趨勢嗎?PSVR 和 Rift 也會推出同類套件嗎?

A: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至少在腦機介面技術真正成熟之前,在虛擬現實技術依舊離不開用戶體感交互的階段,一切束縛運動的設計都是不合理的,反之一切解放肢體的設計都是先進的,這點大家應該都能理解。

至於 PSVR 和 Oculus Rift 會不會跟進推出同類套件,首先 Oculus 在今年 10 月初公布的 VR 一體機 Santa Cruz 原本選擇的就是廉價+無線路線,因此為 Rift 設計無線組件只會讓這位「聖徒」變成一款定位尷尬的雞肋;並且從實際成本來看,要想讓 Rift 實現和 Vive 同等水準的空間追蹤功能,用戶需要持續投入的資金總額,甚至要比購買一整套自帶完整空間追蹤組件的 Vive 套裝更高——倘若在這種原本價格優勢就已經蕩然無存的前提下強行推出「無線組件」指望用戶買賬,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PSVR 這邊的情況也是大同小異——歸根結底,這款設備最突出的賣點之一就是「成本低廉」,作為追加硬體的「無線組件」顯然與這一原則背道而馳;再加上 PSVR 那毫無亮點的空間追蹤機能,「擺脫線纜束縛」的賣點對於一款鼓勵玩家把尊臀粘在凳子上並且玩一小時休息十五分鐘的淺嘗輒止設備來說,究竟意義何在?

Q:那麼對於 Vive 來說,剪掉線纜的意義真有想像中那麼大嗎?可否描述一下它的應用範疇?

A:
比你我想像中的意義更大。舉個例子,如果你用 Vive 體驗過 Tilt Brush,應該會明白那種「圍繞一根垂直於地面的軸線在小範圍內繪製物體」的實際操作有多煩人——即便你三步一小心避開了無時無刻想要纏上你小腿的線纜,最終完成創作摘下頭顯之後,呈現在你面前的將會是一根擰成麻花絞成一團的亂線;事實上,不僅僅是 Tilt Brush,絕大多數鼓勵自由移動的 Vive 遊戲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線纜打結」,再考慮到這跟纜線在 HTC 官方商店裡的售價足足有 379 元,我相信有點 3C 設備使用保養知識的朋友多半都會考慮免除絆倒與拉扯損壞的無線化方案。

至於實際的應用範疇,正如上一段所述,基本上鼓勵自由移動的 VR 內容都是這款組件發揮功效的主場,當然這種「無線化」也不是萬能的——至少對於利用 Vive 進行劇烈運動的項目(例如 VR 健身或者嘿嘿嘿)來說,這種無線模組恐怕並沒有太大的用武之地,但這並不意味著「無線化」的路線是錯誤的——事實上,即便使用的是標準有線版的 Vive 頭顯,片刻的劇烈運動之後眼眶周圍積攢的汗霧也足以讓我們徹底放棄——真正有問題的是 Vive 本身的設計,和無線模塊並無關係。

Q:就目前公布的信息來說,無線模組有沒有比較明顯有待改進的問題?

A:
考慮到延遲刷新信號強度尚無公論,現階段這款組件最明顯的問題顯然就是續航能力了——對於一款始終將「沉浸感」視作最大賣點的高端 VR 設備來說,區區不到 2 小時的標準使用時間顯然是遠未夠班的,即便是號稱能達到 5~8 小時的擴展版電池耐久度也是一樣。不過,如果採用聯裝式熱插拔電池組的設計並配合電池快充基站,那麼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Q:最後一個問題,這款設備究竟會對行業造成哪些影響呢?可否簡單總結一下?

A:首先,繼空間追蹤機能之後,又一項阻礙虛擬現實行業未來發展的技術標準被 HTC 當成螃蟹大吃了一口——雖然就目前來說結果是食髓知味還是食而不消尚無定論,但毋庸置疑的是,這項技術對於整個 VR 行業的進步來說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即便作為初代產品有待完善的短板還有很多,只要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並不斷付諸行動,符合消費者預期的 VR 設備終究是會誕生的。

其次,對於目前國內流行的「VR 一體機」來說,Vive 無線模組的誕生無疑宣告了「PC 端 VR 設備擺脫不了線纜糾纏」論調的破產,再考慮到內容性能方面毫無優勢,價格成本方面又遠遠不是 Daydream 這種新一代手機盒子的對手,倘若再不想方設法嘗試轉型的話,下場如何想必無需我再次提醒了。

最後,關於「VR 專用 PC 背包」的相關方案以及產品……好吧,科技行業就是如此,雖然存在部分反例,但在絕大多數場合下簡單粗暴的蠻力手段往往抵不過符合邏輯的迭代設計,不是嗎?總結一下經驗,下一回合再來吧。

(本文圖片來源:Tech2ipo 前線記者 @Chaos 拍攝並授權本文使用)

專欄鏈接:知乎專欄

---------------------------------

以下為原答案:

至於Oculus會不會受其影響,首先今年十月的時候Oculus推出的無線VR一體機聖克魯什(Santa Cruz)本身走的就是低價不接線的路子,要是標準版Rift也要加個無線模塊的話純粹就是窩裡鬥了,雖然這一年來Oculus昏招不少,但這種烏龍應該還在規避範疇之內;

其次這種無線設計只有對真正具有空間追蹤需求的VR設備才有意義,對於傾向於坐著玩的Rift來說意思不大,並且要想讓Rift實現空間追蹤功能,需要投入的成本比買一整套Vive更高(Vive套裝本身自帶完整空間追蹤功能,大家都懂),倘若再追加無線追蹤模塊,真有人願意繼續買賬?

PSVR差不多也是一個道理,順帶一提從現場的發言來看,汪老闆真是時時刻刻不忘黑大法……2333


蟹腰

1.我在多個場合說過,一體機速死,所以無線版主機(含PC)是對的。

2.問題是世界上主力做無線HDMI方案的廠家也就那幾個,自己流片的可能性不大。

3.所以不太可能是H.264編解碼,這個延遲受不了啊。

4.所以呢一定是現成的60GHZ方案。

那麼問題就來了,

這樣的話,衰減嚴重,帶寬不小所以同頻干擾啊,並且難以組網。

這個在家裡一台用沒任何問題,

可是體驗店們咋辦。。。現在兩套LIGHT HOUSE已經干擾了,可以掛個黑布隔起來,

無線咋辦。。。。。。。

可別告訴我分時,幾台還行,大體驗館咋辦。


謝邀!

無線VR是一個大趨勢。

VR今年不只是火爆那麼簡單,如果只是單純的火爆,跟當年的手環沒有什麼兩樣。今年VR的發展,其實是按照06、07年的手機邏輯來發展的,可能整體上會比當年手機慢一點,但基本思路差不多。

當年的手機是怎麼發展的?我們釐清一下:

有線電話機階段:就是座機,很早就有了,差不多經歷了幾十年;

無線功能機階段:從大哥大到那種充話費贈送的諾基亞;

智能手機階段:從可以上網到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主流;

VR的發展,和手機比,三條線是並進的,也就是說,連接電腦的VR頭顯、VR盒子和VR一體機,三條線基本是在一個時間維度上誕生和推進。有線的頭顯稍微早一點,然後便是盒子的出現,接著VR一體機很快就出來。

這三種VR形態中,最被人看好的是VR一體機。因為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就像智能手機一樣,也是最像智能手機的。所以儘管目前VR頭顯出得最早,盒子最便宜,但VR一體機則是最被業界看好的。

半個月前的酷開VR發布會,我一直以為他們是發盒子,但最終推出的是高配置的VR一體機。後來其負責人COCO李晶說,VR一體機更加方便。而差不多同一個月內,谷歌發布的VR是類一體機樣式的盒子,統一認為移動的VR更符合大家的需求。

HTC算這個行業的領頭羊企業之一,在推出HTC vive之後,因為那條經常被玩家玩著玩著就纏在一起的線,無線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大概是今年年初的時候,就有人希望下一代HTC vive能推出無線的。

到了七八月份的時候,已經有傳言說HTC在秘密布局下一代VR了,而且是無線的VR。但HTC對此守口如瓶,一直沒有透露任何消息,只是說已經在研發。

然後到了九月份和十月份,行業進入了金九銀十的階段,各大廠商,國內的國外的,紛紛把自己的VR產品發布出來。索尼的PSVR上市,谷歌的頭戴式盒子推出,小米的盒子推出,酷開的高配置VR一體機「隨意門」推出.....最後除了聯想是推出有線的VR頭顯,基本主流的新加入廠商都推出移動的VR設備或者盒子。

這次HTC選擇在雙十一期間推出無線VR,耐人尋味。關於移動VR會不會是主流,此前在業內一直是飽受爭議的。即使是這次,HTC彷彿也在辯解這次推出的Vive 無線化升級模組只是一個新選項,跟移動VR無關。但實際上,HTC 的VIVE也開始移動了。

所以無線移動的VR設備一定是個大趨勢,儘管現在盒子太過簡單,部分華強北的山寨機也做得不怎麼樣,但主流的VR頭盔,像HTC、Oculus、酷開VR一體機隨意門等等,這些已經是可以完全移動或者往著移動的方向來走了。

HTC之後,我相信下一個是OCULUS會推出無線VR模塊,或者乾脆就不做頭顯了,直接發布VR一體機。

如果一個VR設備,配置一樣,內容一樣,誰願意帶根線來玩呢?大趨勢肯定不會變,相信如果明年HTC推出二代的時候,可能就是媒體猜測的那樣,完全無線化了。


謝邀

看好無線。


如果能達到2K 90幀,應該是非常好的解決方案,但我估計第一個版本達不到這樣的性能,期待後續的詳細資料。


要試過才知道吧,現在沒拿到現貨,不知道效率如何。要是延遲和體驗時長很優秀的話,應該是逆天之作了。


半成品,不是長久之計。很早之前試過,dk1傳輸的視頻可以用無線顯示dongle解決,william steptoe做了一整套這個系統,使用了asus的一款無線路由器,上面帶了無線的USB和hdmi傳輸功能,所以一個路由器就能夠解決。但是dk2由dvi改成了hdmi,而且傳輸的視頻信號不是1080p而是他的transpose,所以用現成的無線hdmi產品無法傳視頻信號。這種解決方案的思路不看好,因為他講究的是視頻的完整而不是實時性,有延時,而延時是導致人頭暈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我認為解決方案是,隨身攜帶/內置高性能的解碼晶元,通過802.11ad裝去解決視頻的低延時傳輸,那麼計算渲染呢,應該是在附近的高性能機器,甚至是render farm上。我們有人正在做這個方面的research.


沒有拿到手,但是這是一個趨勢,帶線的總感覺受限太多


手機vr是vr的未來五年方向,主機vr只是過渡的產品。


瀉藥。

有認識的人用過,性能足夠。

應該還是60GHz近場發射,距離5m以內沒什麼問題,增加的延遲低於5ms,可以接受。

一個房間里放一台應該沒問題,但是如果一個房間里放兩台Vive,那就真不好說了。所以說體驗館用還得觀望一下。

另外提一句:體驗館的話,在我看來有條線把頭顯吊起來是必須的。這個道理很簡單:萬一有個小姑娘玩了一半突然啊啊啊啊然後把頭顯一摔一扔,這差不多萬把塊的設備,壞了怎麼解決?


不管這個好用不好用,現今剛剛上市銷售沒多久的那些"VR背包電腦",會受到巨大的負面影響。他們之前付出的研發經費可能要撈不回本,心疼3秒鐘。


比預計中早了一年出現,原來都以為是HTCVIVE第二代的時候才會出。

這玩意兒出了以後,做主機背包解決方案的估計傻眼了。

PC類高端VR如果不需要線了,誰會傻乎乎背個差不多十斤重的背包在身上?

不過估計第一代產品還是多多少少有些缺陷,所以,直接等第二代再剁手吧。


感覺幸福來得太快,有點不真實,反正第一批也搶不到,等等看吧


vive剛到手。安裝完試用了一下、遊戲期間不小心碰掉可樂一瓶,開了口的雪碧一罐,線繞腿5次以上。摘下頭盔看著泡在雪碧裡面的線,我決定明年買個無線模塊。。。


傻不傻

糾結無線不無線有什麼意義?

還不如盡全力開發一款佔地空間小 成本便宜

使用效果好的萬向跑步機吧

就現在那樣 在個4x4的空間里移動 有線無線有什麼區別?


既然敢拿出來賣,那麼延遲等問題至少是能接受的,達到基本需求的

價格也不錯,功能沒放在二代機再出也算良心。

但是這個設備有個最大的問題。

問題就是我還沒錢買本體機器啊。

本體都沒這個也沒用。

只能看了。

降價吧。


這種一體機的話我覺得還是比較輕巧便攜的,沒有一大堆線啊配置啊之類的比較繁瑣,輕輕鬆鬆就可以體驗。但是它和PC端的VR頭盔相比,體驗感沉浸感和愉悅度都不如PC端的,我還是喜歡大朋E3定位版VR頭盔,看電影玩遊戲都挺棒,支持steam,另外還有10000+部3D視頻和全景視頻。


電視上有看,北京體驗店沒有上,更是很多老闆都沒聽說,應該是有問題,傳輸有干擾吧,我猜的


好東西,VR其實可以達到無線的話對使用者來說是非常友好的,因為活動空間更大,所以1499的無線套件其實可以入手,就算VIVE換代無線套件也是可以保留的。另外就是顯卡方面以後可能也是有無線傳輸的可能,其實多年前GTX 460就曾經實現過,只是成本太高而已。


無線是趨勢,當初體驗VR的時候,總覺得後面有根線不舒服,把無線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縮減VR設備體積,這麼大的東西戴在頭上,玩久了確實吃不消,不過要想做到移動VR目前來說還是很困難的,手機跟主機的性能是完全沒法比的,畫面效果也差很多,目前想要達到高畫質水平,顯卡怎麼也要gtx1080才行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索尼PSVR、HTC Vive、Oculus Rift 三者之間的價格差異和市場競爭力?
有可能架設一個全球的精神網路,把人類的意識上傳上去,然後毀滅肉體嗎?
VR應用開發需要什麼知識?
2016 年 10 月的 Steam Dev Days 上有哪些亮點?
「虛擬現實」是否會成為未來遊戲業界發展的主流趨勢?

TAG:虛擬現實VR | OculusVR | HTCV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