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絕對音感的人都同時擁有相對音感嗎?或者說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與只有相對音感的人一樣嗎?

原題為:擁有絕對音感的人對成分相同,根音不同的模式(如G大調和E小調)感受是相同的嗎?

這麼問不是很貼切,所以改成現在的問題。

如題,相同成分的不同模式感受不同是因為我們指定了不同的根音(tonal center), &這個音階中的其他音都是相對於這個根音來被感知的。這些模式的感知是基於相對音高的。--&>

如果擁有絕對音感的人不以相對音高的方式感知音樂,那麼G Ionian, C lydian和 D myxolydian這樣的音階組成完全相同的模式的"色彩"對他們來說應該是一樣的。因為色彩的概念應該也是建立在相對音高上的。

擁有絕對音感的人聽音樂時也是以相對音高的方式來聽的嗎?

如果是這樣,絕對音感除了在手頭沒有可用樂器時扒譜外還有什麼應用嗎? &

這裡描述的不大清楚,導致一部分回答有點跑題。題主來把表達修改清楚一點。

現代樂理定義的模式(music mode)取決於組成音階中的音相對於根音的音程關係。這個音程關係的不同是不同模式色彩不同的根本原因。

比如一段旋律,16754321(這裡1為根音,其他按順序為該音階中的組成音)

打開cubase, 以C lydian音階為準按順序輸入8個四分音符

track1: C A B G F# E D C

新建一個track,這次以D lydian音階為準輸入8個四分音符

track2: D B C# A G# F# E D

現在先播放track1,等10秒鐘,再播放track2。

題主沒有絕對音感,聽到這2個track時的感受如下:

聽起來仍是同一段旋律,只是後者升了2個半音。

雖然它們的組成音不同。

==&>C lydian 的組成音為 C D E F# G A B

==&>D lydian 的組成音為 D E F# G# A B C#

再新建個track, 這次以D myxolydian 為準

track3: D B C A   G F# E D

同上間隔10秒鐘順次播放。

track1和track3聽起來不是同一個旋律,差別很微妙。

它們的構成音相同,但是排列組合不一樣。

==&>它們的構成音和G major 一樣,都是G A B C D E F# 。

題主感到track1和track2「很像」,相比之下track1和track3「不太像」。這是典型的依靠相對音高聽音樂的人的感受。

PS:連續播放track1和track3題主倒是聽著比連續播放track1和track2順耳多了.......這個bias必須除掉

題主本來想問的是,擁有絕對音感的人和題主感受一樣,還是對他們而言track1和track3更相近。

這裡的例子比較短,排列組合影響太大,可能不太科學。畢竟如果有人覺得track1和track3更相近的話那簡直太瘋狂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比如三首和弦進行模式很像的曲子寫於不同的調式模式中,絕對音感的人和相對音感的人對於曲子之間的感受或許真的會很不一樣。

當然這種曲子相似度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具體應用題主就不知道了(改良spotify的歌曲推薦系統什麼的?),題主只是讀完知乎某熱門問題後的偶發性DT而已。

題主非常感謝 @杜今科 的回答,有理有據,令人XING服。像大多數回答中提到的一樣, 絕對音感和相對音感在做和聲分析時的區別在於,題目給了你所有點的坐標還是只給了你點與點的相對距離。至於聽音樂時的感受,大概真的只有有絕對音感的人自己知道。


謝不邀

色彩聽音和音高聽音,不論是聽單音聽和弦還是聽調性,都是兩種不同的路徑(或方法)

相對音感者無法記憶音高(因為太抽象),需要有標準音(通常不是一級音,而是440Hz的la)

絕對音感者不需要,因為他能夠記憶每一個音的音高。也就是說,所有音的音高都始終存在於他的腦子裡

這只是聽音高時的下意識反應

而聽和弦調性,『音高』只是其中的組成元素而已,被分辨的單位是『調』。聽者通常聽到一串音後,會與自己腦中的『標準』進行對比,方法有很多:

1.按音程差

2.按色彩

3.通過嗓子記憶(即大量模唱音階後形成的條件反射,屬於『憑感覺』型)

但大多數人都是混著用的

聽音高和聽調性/和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動作。不知道音名也可以判斷調性

我們通常管絕對音感者的思維叫『固定調』,相對音感者的叫『首調』。即『首調』者聽音級,『固定調』者聽音名,但不絕對

例如,小A小B都是絕對音高,我和小C是相對音高:

·小A聽到調後先判斷每個音之間的音程差是全全半全全全半,是大調。一級音是D,即D大調(絕對音高的首調思維,不參考色彩)

·小B聽到後反映出每個音的音名是DE#FGAB#C,在判斷#F和G、#C和D之間是小二度,D大調(絕對音高的固定調思維,一定程度參考色彩)

·我聽到音階後發現標準音la正好是調式V級,整個音階色彩明亮,判斷調式是D大調(相對音高的首調思維,色彩作為主要參考)

·小C聽到音階後先通過標準音判斷第一個音是D,再用模唱寫出E、#F、G、A、B、#C,用樂理知識判斷音程差是全全半全全全半,即D大調(略顯腦殘的相對音高固定調思維,絕不參考色彩)

以上

從分布上講,絕對音感者更多傾向於聽音名+音和音的關係,相對音感者傾向於聽色彩+通過標準音判斷一級音音名

另,在聽和弦時,這種分化會更明顯。相對音感者通常會先判斷和弦性質,再根據標準音推出一個音的音名,再把其他音名算出來;絕對音感這則更傾向於聽出所有音的音名,再組合在一起判斷和弦性質


謝邀。從某種程度上說,相對音感是絕對音感的一個子集。

以我自己為例,既能用絕對音感瞬間聽出音名,也能用相對音感來推理,但後者就顯得多餘了。

相對音感的最大特徵是「推理」。知道了基準音後,其他的音有音程關係逐漸形成。

可絕對音感不需要想那麼多,更不需要基準音,憑空知道任何音。比如昨晚我去聽了個jazz concert,全程都是默念著旋律(do re mi fa)下來的,不管什麼樂器,非常自然而且不需要時間推理,且自己控制不了,會在腦子裡自動浮現。註:固定調do re mi 是固定為CDE的。jazz比較狂野,有時候節奏會很快,變化音也很多,而絕對音感可以做到實時命名音,相對音感就做不到了,因為需要更多時間且沒有給基準音,只能聽個大概。

至於「色彩」,我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我在考樂理時聽ionian,lydian等感覺都是有很大區別的,是透明的,瞬時的,所以很容易。要是非說是相對音感來推理那我也無法證偽,因為具體是什麼原理我也說不清楚,在大腦中時一瞬間地反應,已成為條件反射了。所以糾結這個問題沒有必要,只有絕對音感和相對音感的持有者可以體會。

G大調和E小調在我聽來是天壤之別。但只有相對音感沒有絕對音感的人會覺得是一樣的,因為相對音感是基於音和音之間的關係,而這兩個調之間的音階關係都一樣。

絕對音感的應用嘛:nothing。扒譜子什麼的都是最基礎的。體驗別人聽不到的聲音才是王道。從來沒想把它當作一種工具,而是一種習慣,一種能力,所以從未刻意的用它去做什麼事。如果說最大的好處,那便是:將世界之聲變為音樂之聲。


謝邀

這個問題太複雜

學渣表示無力

坐等學霸


好難說。。畢竟我對音的相互概念基於兩個絕對音準之間的理論關係。熟悉之後這種相互的概念就變成了潛意識,就醬。。

舉個例子,連續三個大三和弦的大二度上行可以做出很激進很振奮人心的效果進行,但是思維上是「這是個有振奮人心效果的和聲進行,因為他們直接的關係是間隔大二度」。


可能有點奇怪,但我有一種感覺:C大調是一條平坦的大路,E大調是明媚的陽光,F大調是起伏的山脈。我認為自己並沒有絕對音感,因為我無法秒答撕紙聲的音高。我只是在年幼時的訓練中記住了一些常見音的音高。但這種對音調的感覺確實對我造成了一些困擾:我無法在聽音樂的時候專心致志地干其他事情。除此之外,硬要說便利的話,學習新歌很快,學習外語很輕鬆,可以很輕易地模仿別人的說話語氣。


不一樣,這點我已經無數次和我的朋友進行過交流,有絕對音感的人就不會有相對音感,反之亦然。可以說絕對音感和相對音感本身就是矛盾得,不可能同時具備,就好像絕對音感的人看簡譜很費勁,不能或者演奏變調樂器非常彆扭,無法真正理解首調的概念,而相對音感的人在沒有基準音的情況下無法判斷音的具體高度,只能感受到音與音之間的關係。那麼,有些相對音感的人是怎樣做到辨識音高呢?其實是通過記憶某一個音,然後計算和轉化,而絕對音感是如何理解首調呢?同理也是轉化,但是只要不是直覺直接產生的感受,就會比對方慢上幾拍。但是無論絕對音感、相對音感、甚至沒有音感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不同調的色彩。


咦…題主提到了中古調式,這些調式的音階都有獨有的色彩呀,就好像兩個人長得差不多,但是臉部有一些細微的不同,絕對音感的人更能感知到這種不同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用硬物輕敲440Hz音叉時 會聽到f音?
如何為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教育?

TAG:音樂 | 音樂製作 | 樂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