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節到底有什麼意義?你反對女生節嗎?

呃,這是一個設問句不是疑問句。

「女生節則在誕生之初就是一個詭異的「關愛節」,傳統戲碼就是「男生要對女生好一點」,各種來自男性無聊的、性別化的讚美和集體的異性戀式示好表演,掩耳盜鈴地欺騙——彷彿這種廉價、流於形式的小恩小惠是女生所需全部。它限縮了女生的世界,用「缺愛」阻止了女生更真切地發出自己的聲音。有一些非異性戀的女生表示,她們對這種集體的、幾乎是強制性的異性「模擬情侶」表白覺得「很不舒服」。」

---新京報書評

看到學校里各種浮誇的橫幅,還有各種祝福形式,早上還有男生送玫瑰花。送早餐還能吃,送花能吃個鬼啊……女生節到底有什麼意義,他們到底想幹嘛....?

了解了一下女生節從誕生到在高校大受歡迎和現在的各種反對聲音,想來知乎問一下大家的看法。就一個節日,好好說話,別撕逼。

---/

補充鏈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UxOTc4Mw==mid=402407253idx=1sn=5a3aa2c6bddc865956d01d0787321f6bscene=0#wechat_redirect

《女生節取代婦女節?糖衣炮彈正在轟炸女性權利》


我並不算反對女生節,作為一個做傳媒的,一切可以成為有利可圖的營銷熱點都可以抓住我的注意力,這已經成為了從業多年之後的一種本能。女生節也好女兒節也罷,以後如果可以出個男生節也無妨。

但是我反對物化女性的宣傳:一日之後,女生變婦女。

這種說法太噁心!更別說某些高校和媒體電商的下作的宣傳,自以為幽默風趣,其實堪比性騷擾。

然而對於很多女生來說,那些語帶雙關的口號,要麼裝作看不懂(很多人覺得看懂這個的就是「不純潔」),要麼看懂了卻敢怒不敢言,只是選擇避開,要麼就是敢言卻被指為「小題大做」「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呵呵~

然而看了下面這些標語,女生真的會覺得心情愉快覺得只是節日玩笑么?(圖片轉自微博,出處見水印,侵刪。)


把我在票圈的回答搬過來。

女生節」作為一個在思想上男性思維佔主導的社會中建構出的文化現象,本身就很難使用這一建構其本身的語言來反擊,而選擇回歸「婦女節」也同樣沒有辦法在一個已經遍布消費主義的社會中找到其原始的目的——畢竟對女性角色的建構早已發生了變化,比如大家可以想一下你們心中的「婦女」又是什麼呢?。

甚至可以說,「女生節」、「男生節」的存在在某些方面是符合部分女性的自我建構的,這也讓我想起了一些新馬克思主義者提到的工業社會後期資本家們通過政治權利的讓渡、福利保障和薪酬增加,加之以文化霸權來減少矛盾的行為。因此,創造自己的話語固然重要,拒絕被客體化也一樣重要。

然而以上的有很多人都說過了,在此我想提醒的是,在我們對他人做出評判的時候,本身就意味著一種侵略,對他人生活的侵略——在呼籲平權的同時,如果不考慮到那些自願自我建構的女性,那些按照或不按照自我意願成為「家庭婦女」的女性,在我看來就是一種缺乏人文關懷的體現,甚至可以說是道德綁架,因為生活仍在繼續。

------------------------以下是更新的關於「婦女」等相關辭彙的解釋--------------------------------

從目前中國的解釋來說:

「女人」突出的是區別於男子的女子性別特質,更側重於外部性別差異;

「女子」是中性詞語,沒有女人、女孩子等強調外部性別特徵的特點,也不似女性那樣具有女權主義色彩;

「女孩子」一般用於稱呼成年婦女,雖有關注年齡的特點,但其內涵與「女人」類似

「女性」則更具女權主義色彩;

目前爭議比較多的「婦女」,在日本一般是指沒有解放的老式女人,中文語境中也有這層意思。

而古代的「婦女」一詞,主流認為有全體女性通稱、成年婦女通稱兩種含義,多指已婚婦女。然而,如果從各朝律令中尋找「婦」,就會發現「婦女」不論出嫁與在室都可以使用,特指性別及社會身份,但是這是不包括作為財產的「賤民」或「奴婢」的,只有「良人」才能被稱為「婦女」。

另外,從建構與解構來說,現代更多將「女性」理解為一個在心理上或生理上具有同一性的群體,然而更應該看到的是女性內部差異的現實,如宗教、年齡、種族,乃至性對象選擇(簡單說是同性異性)等方面。也有相關學者將「女性」這一辭彙視作對「存在同一性群體」的自我建構,很明顯這是不合意的。

因此,希望能抵制各類的亂貼標籤,或是強制劃分群體,讓中國的平權運動回到一個理性開放的道路上。

你不能代表所有人。

參考文獻

艾莉森·賈格《性別差異與男女平等》

白露《女性的理論化:婦女,國家,家庭》

高彥頤《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唐律疏議》


一開朋友圈,被我渣科的玉蘭花,各校的女生節口號,趴皮醬視頻刷屏。

先說點閑的:

前幾天一個朋友在為他們班女生準備女生節口號,讓我給點修改建議,我驚覺這個口號寫得有點挺不錯,言辭之間不提專業,卻盡顯專業的浪漫。

最終確定口號如此:

你在頻域的隨機白雜訊

都被我在時域浪漫詮釋為

無限的衝激函數

他說他們學校弄得挺熱鬧的,因為他們過男生節的時候,女生們給過得很用心,他們也想努力讓女生們開心。我當時覺得挺棒的,也羨慕他們同學之間的情誼。

對應下來我科的女生節標語,也是各有各的抖機靈:

全文微信鏈接在此

qq.com 的頁面

接下來看看趴屁醬視頻:

視頻鏈接在此:

papi醬 2016

這些刷屏讓我開始了亂想

這樣的女生節是我們期待的么?

回想起14年google和百度的婦女節塗鴉,這個話題在知乎上有過討論過,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其實高考之前我所生活的環境里,並沒有感受到明顯的性別區別,男女都可以體育好,成績好,優秀的人比例很均衡。直到開始選專業,長輩們灌輸各種適合女生的發展軌跡(以後工作簡單輕鬆就行;讀個博去重點高校當個講師或者去普通高校當個教授,生活滋潤得很;讀工科不好找工作;看看爸媽有什麼資源可以利用,不用太拼等等)讓人詫異原來社會的價值取向如此,無論男女。

在一所傳說男女比7:1的院校(當然現在比例應該好很多),正是因為工科男多女少的不均衡,女生節才成為了一個這樣環境下的民間節日。我那些來自比例均衡甚至女多男少學校的同學們,好像並不太重視這樣的節日。我們學校,每年一度的女生節里,看著男生們或是稍顯木訥地想著法獻殷勤,或是善於撩妹地製造些小小浪漫,或是迫於形式批發點簡單的食物,確實也是有樂趣與溫暖。14年女生節我們學校冰岩作坊還精心製作了女生心愿牆網站(如下圖),女生(事實上也混入了一些男生)在網上匿名po出自己的心愿,覺得可以幫忙實現的人(男女均可)摘取心愿並獲得對方聯繫方式以供私下幫忙實現心愿。當時系裡也推出了類似的匿名實現心愿活動。那時我們都玩得很開心。回顧起來,其實每年女生節,確實是會給我那個有些木訥缺乏情趣的學校增添很多小粉紅,大家過著也很高興。

3.7 女生節

這些方式,可能女生給男生過節,大家給朋友過生日也都會使用。放在其他場景,我想並不會這麼敏感,一年一度過把癮也沒什麼大礙。畢竟大部分過女生節的人,只是想把 這一天 過得開心些,不會考慮深遠。

不過,作為一個女生,在這樣男女比的學校就讀,其實也並沒有很多人猜想的幸福。開學軍訓教官的話驚訝得我至今都記得「你們不要覺得自己是女生就自卑,不要放棄自己」。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思想。可過節之外,很多事情仍然能讓人無奈比例不均衡造成的不便,也確實能感受到一些人對整體女性的刻板印象。只能說,越來越意識到在男女比失調的環境下成長,對男對女的觀念培養都不算件好事。確實概率來講有些領域某類性別會更適合,但個體只是個體,別盲目貼標籤。我們的生活只是自己的選擇,顧家養家性格形象,都沒有應該怎樣。

這些深遠一點的問題,要加在女生節應考慮的意義之上么?

最近在瑞典生活,對於性別平等有了不一樣的體會。作為性別平等模範國家的瑞典,滿街超有愛的奶爸,長發男生很常見,強人女領導也不少,我所在的工科院校堅持維持較均衡男女比招生,國際勞動婦女節的最近,很多活動有關women in tech,而不是同國內流行的一樣,打出各種要關愛美化女生的口號,用各種小行動給女生們送溫暖。

瑞典相關政策:都在說男女平等,看看瑞典是怎麼做的

政策:帶薪假 480 天是父母共享的,都沒休完,八歲之前都可以休。為了讓父親多承擔育兒的責任,如果父母休假平均,還可以有 1w 多的 bonus。除此之外,孩子出生的時候父親還有兩周的全薪產假。

Women In Tech: WIT | Women In Tech

學校的性別平等周: http://www.jamstalldhetsveckan.se

以及相關活動:KTH | Encore for Robyn"s tech fest for girls at KTH

為了鼓勵更多的女孩今後進入科技行業,使女性在科技社會中獲得更平等的參與度,今年4月瑞典著名舞曲歌手Robyn將攜手皇家理工學院為11-18歲的女孩舉辦一場名為Tekla的科技節。在科技節上,女孩們將親自體驗包括太空探索、機器人、遊戲設計、3D列印等高科技手段,並與科技領域的女性榜樣進行交流。-瑞典駐華大使館微博

雖存在極端也仍有不足,政府和學校都在盡自己的努力。你會發現生活在這裡沒有人總拿性別說話,做什麼事大家憑能力和興趣。

我想,性別平等並不是宣揚著社會要更加呵護女性,而是要讓更多的機會敞開,多一點相信和接受。這也意味著女性要正視自己的地位,付出努力來贏得信任,而不是一味推責。最好的性別平等狀態應該是性別話題和眼光慢慢弱化的時候吧,就像我大學之前那樣。

話說回來,女生節有意義么?有。如同最開始的那個例子,男生節里女生們用心給男生們準備驚喜和感動,女生節里男生們也盡所能做點感動女生的事情。它的意義也就是寶寶們都想有個時間能被人惦記關愛一下。大家藉此機會,以尊重為前提對異性表達一些關愛,加深感情與交流,就像過生日一樣,民間節日也不用太認真,大家開心就好。

只是要深究女生節,其實更主要是婦女節的意義時,也許我們還能過得更推動社會進步一些。就好比一提到開車,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女司機,對於明事理的人我想大家也不過是開開玩笑,可是很多思想我們真的都會不經意流露,大家都一樣,要努力的還有很多。去接受更多可能性吧~

———————題外話,回歸本土式紀念女生節———————

渣科少女心的玉蘭花在用了點濾鏡之後確實給這所工科院校帶來了一點小粉紅~~~!

來自某逗比師兄及其兄弟們秀專業的時刻:

緣何如此熱烈,因為愛得深沉

我在時域
你在頻域
需要經過傅立葉變換
才能發現你的美麗
我把愛的語言調製到星座
通過偽隨機序列
載波到到你的頻率
並波束賦形到你的接收陣列矩陣
你說我的愛雜訊太大
經過層層濾波
原來發現
那是在宇宙開始的時候
我發給你的愛的微波背景輻射

兩百年前粗略的論斷
催生傅立葉變換不朽的纏綿
我在z平面前
凝視系統函數的極點
祈禱你的收斂域回到我的單位圓
卷積 採樣 濾波 重建
哪怕坐標已變換 在抽取插值間守護你不失真的容顏
拜讀奧本海姆鴻篇
以線性系統之名許願:
相像二階無阻尼振蕩到永遠
當信號只剩下離散的語言
DTFT就成了無盡的思念
我給你的 藏在頻譜間
在奈奎斯特率之下混疊難現

周期的重複被低通濾波還原
最初的響應依然隱約可見
我給你的 藏在頻譜間
在奈奎斯特率之下混疊難現
把快速傅立葉變換燒進晶元
蝶形流圖美妙的弧線
引向誰心間

我感到很疲倦
離穩態並不遠
害怕衰減的衝激串不能再重現


補一條利益相關:我所就讀的大學是傳說中女生節的發源地 我的感受可能更真切一些 另外 我下文提及的女生節 與學長們創立的女生節並不相同 我相信學長們創立這個節日是抱著讚揚青春女性的心態的 但是女生節真正流行開來 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恐怕還是10年代後屌絲文化盛行的結果 因此我認為屌絲文化的蔓延已經讓女生節變質了

假裝有條分割線

本回答一周年了 貼一條今年我發的一條朋友圈 能代表我今天對於女權的思考 可以和去年關於女生節的思考對比

【我為什麼是一個女權主義者】

標題獻給哈耶克和他的《我為什麼不是一個保守主義者》 雖然我本人並不是很喜歡哈耶克

首先需要做一個正名 女權主義的真正名字應該是「性別平等主義」 基於這樣的理由 在下文中我不會為所謂中華田園女權浪費一個字 女權主義就其本質而言 只不過是自由主義「自由 平等 博愛」理念在性別領域的自然延伸 我們所強調的 是女性或者男性 可以脫離社會關於性別身份的塑造 換句話說 我們反對的 不是生理意義上的「sex」 而是社會意義上的「gender」

長期以來 我們的社會對於性別都有其理想範式 女性應當溫柔 賢惠 而男性則要勇敢 健壯 這是傳統社會生產力導致社會分工的不同結果 基於二者生產力的差異 女性的社會地位長期處於附庸地位 然而到了現代社會 隨著英法雙元革命的爆發 無論是工業化的生產方式還是對於個人自由的尊重 一個現代 文明的國家 都具備了擺脫性別分野的條件

然而傳統觀念的影響依然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社會 與女性經濟能力提高所不相符合的 是女性在社會心理和政治文化上仍然處於附屬地位 這集中於表現在女性在戀愛關係中的附屬地位 婚姻之於女性顯然具有比男性更為深遠的意義 這也就導致了女性的社會角色仍然是為婚姻服務的 基於這樣的性別模式 女性必須美麗 溫柔 賢惠 所有脫離了這種性別模式的女性就會被視為異類 成為被排擠的對象 最為典型的便是女博士和女司機 這一點我們將會在接下來進行討論

女權主義強調的不是以女權壓制男權 而是性別意義上的平權 這意味著女性要在經濟 政治 社會等各個方面享受和男性一樣的權利 承擔和男性一樣的義務 更進一步說 就是在社會層面上抹去性別差異 使男人和女人都成為社會意義上的「人」 因而 我們既反對把女性視為生育工具 也反對女士優先的中世紀式的「紳士精神」

消滅男女社會意義上的差異 不代表抹去二者生物意義上的差異 我們承認男女生理上的差異 但是這樣的差異決不會影響二者的社會身份 這二者的差別 也正是sex與gender的區別 基於後者的社會性別理論 一直是女權主義討論的基點 男權通過性別理想模式壓製作為「individual」的女性 剝奪其作為「人」的自由與平等 然而在我們這樣一個現代社會 女性的獨立是不可逆轉的過程 對於女博士 女司機的歧視 本質上就是男權對於女性衝破牢籠 奪取男性專屬權利的恐懼和反擊 女人還想讀博士?女人還想開車?你們想的真美 他們會放大女性在這些方面的過錯 進而作為自己的論據 看吧 你們就是開不了車 對於犯錯的女性 他們稱之為「女司機」 而對於犯錯的男性 他們稱之為「司機」 而不是「男司機」 其背後的社會邏輯 就是在男權領域 社會對男女的寬容度是不同的 男權體系試圖通過嚴苛的體制逼迫女性回到他們被圈養的模式之中

我們國家並不是沒有過女權大發展的時期 毛澤東時代就是這樣的一個時期 雖然「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仍然有舊時代的印記 但是那樣一個時代 勤勞 獨立取代了美麗 賢惠成為女性最美好的品質 也只有那樣一個時代 女性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雖然這樣的獨立需要服從於革命的時代命題 因而從本質上講 那個時代也只不過是用「武裝」的性別範式取代了「紅裝」的性別範式 然而隨著革命的結束 改革時代以後 實用主義和保守主義的思潮再次導致了女性淪為男性婚姻關係的附庸 很不幸的是 我們今日的女性地位甚至不如毛澤東時代

我們需要強調的是 我們追求女性的獨立自由 絕不等同於剝奪女性追求美麗 賢惠的權利 真正的獨立和自由 是女性可以自己選擇的人生 她可以選擇成為一個智慧的人 勇敢的人 也同樣可以選擇成為一個溫柔的人 賢惠的人 然而這樣的假設所基於的前提是 這一切要來源於女性自身的自由意志 而不是社會的裹挾和強迫 更為可怕的是 我們已經很難分清 當一個女性選擇成為一個賢惠良母時 他已經被社會影響 毒害了多久 她的自由意志 是否真的是她的自由意志 亦或是經過染色的自由意志 我們當然應當允許女性塗上口紅 但是我們決不能接受所有的女性攀比 盲目的 將妝容和美麗作為生活的至高目標 女人 首先是人 而人 就是自由 獨立 平等

女權主義發展最為迅速的時代是一戰時期 不是因為女權主義者的呼喊或者遊行 而是因為當男人走上戰場 女性們走進了工廠 承擔了之前屬於男性的崗位 她們用事實證明了自己具有和男性同樣的社會價值 作為一個消極自由主義者 我依然相信 平等是天賦的 但是尊重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爭取的 女權主義的發展 不能依靠女權主義者的發聲 而必須依靠女性自身的發展與成長

女權主義的終極目標 就是消滅社會性別範式 也就是消滅「女性應當如何」「男性應當如何」的社會想像 將男性和女性從性別的囚牢中解放出來 使得他們真正成為獨立 而擁有完整自由意志的個體 真正的 成為自己 這也就意味著 女權主義的敵人不是男性 而是男權 我們所保護的 也不只是女性 而是被男權壓迫的女性 以及被男權壓迫的男性 在我們這個社會中 脫離了社會模型的男性 往往要承受比女性更為嚴重的歧視 正如我們對男同性戀與女同性戀的態度截然不同 正如我們對於偽娘的態度與對女漢子的態度截然不同 我們可以接受女性穿帥氣的牛仔褲 卻決不能接受男性穿粉紅色的連衣裙 因為那不是「男性應有的樣子」 與之相對應 女性同樣可以成為男權的幫凶 那些依附於男性 以美艷換取豐裕生活的女性 正反過來強化了男權體制 並與男權一起壓迫著可憐的女性 這也是我作為男性女權主義者的現實初衷 支持女權 同樣也是在保護男性

我不願多談女生節 我並不反對這樣的節日 但是別忘了 八十年代 在那個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光明時代 女生節的誕生是為了讚頌女性的獨立 自由 進步 而今天 卻成了男性利用低俗標語 堂而皇之物化女性 將之降為情感附庸的工具——畢竟 公主不嫁給王子 就不會有任何意義 婦女節和女生節的真正差異 不在於年齡和美貌 而在於依附 或是獨立

我見過太多善良的 美麗的 可愛的 溫柔的女性 也正是因此 我希望她們能夠擁有真正獨立 自由的人生 而這 也正是我作為一個女權主義者所追求的

最後一句話 是我每次提到女權主義都必須要強調的 女權主義不是女性的解放 而是人性的解放

分割線完

貼一個早上寫的朋友圈文字 為了避免打嘴仗決定設置禁止評論 如果給您造成不便請原諒 因為真的不太想因為這個問題再撕逼了 然後 我是一個男性

假裝有條分割線

【對不起 親愛的小公主們 我是個女權主義者】

我發自肺腑的厭惡女生節 不是因為她有多麼強化女性的地位 恰恰相反 在我看來女生節本身就是對女性極大的不尊重

這種歧視表現在三個層面 第一 女生節的設立本身就是年輕女性對中老年女性的歧視 這點顯而易見 我就不再展開了

第二 女生節是對非女神女性的歧視 女生節實質上是女神節 只有那些符合男性理想伴侶要求的女性才是真正的主角(諸如漂亮 溫柔 可愛等)而不符合這些前提的普通女性不過是男性向女神表達心意時的陪襯 從這個角度而言 女生節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對於那些女神來說每天都是女生節 而對於非女神來說 這個節日更是毫無用處

第三 最為重要的一點 這是男性對女性的歧視 首先我十分厭惡鋪天蓋天的女神一詞 因為當男性對一名女性使用女神一詞時實際上就是把自己置於屌絲的位置 這是一種自我作踐 更為重要得則是其中暗含的對女性的歧視 當男性們極盡諂媚之能事時 實際上是把女性物化成了情感伴侶 彷彿女性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做他們的女朋友——畢竟公主是要嫁給王子的 而女神離開了屌絲也就沒有了意義 我是願意和女生交往的 尤其是漂亮的女生 但我絕不能認同這種對女性的物化 這種物化實際上是把女性視為男性的附屬品 而女生節所出現的「女生最大」的幻象實質上是來自於男權的暫時性讓渡——反正今天她們過節 她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吧 而女性則在不自覺間接受了對自己情感伴侶的物化 讓渡了自己的獨立性 以換取女神之於屌絲的優越地位

女權主義不是保護女性 而是為了維護本來就屬於女性的獨立和自由 女權主義不是女性的解放 而是人性的解放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 自由的個體 而不是誰誰誰的女神 我們所期望的 是女性不在以男性伴侶的身份出現 而是能夠真正成為一個不為世俗所擺布的「人」

真正可怕的 不是我們依然處於一個男權的社會 而是我們心甘情願的生存於一個男權的社會 是女性與男性一起打壓女權主義者 然後爭先恐後的將自己變成男權體系下「正確」的自己

這才是最恐怖的


Update:

一年前的這個回答今天被翻出來也是有點驚訝,莫名其妙挨了一頓罵,成了不女權、給女權拖後腿,也是有點迷。

解釋一下,我自己就是個女權主義者,我並不支持女生節的那些陋習,當然我承認我「目前」對這個節日持觀望態度——節日本身初衷是好的,如今被消費主義歪曲,還有一些男性猥瑣的扭曲也確實讓人不舒服。

另外,這題目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題目去年發的,回答也是去年寫的,當時是我的一個朋友提的,她在描述裡面用了新京報的一個評論,那評論由於斷章取義,給了人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所以出於安撫她的心態,我也指出了一些女生節好的部分,比如初衷。

而且實話實說,我去年的時候確實沒想到那份,今年和去年不一樣的是,這方面的矛盾變得更加嚴重,問題也更加突出,我雖然整體上還是觀望態度,但我也贊同女生節帶來的危害,所以我也點了很多這方面的贊同。

節日相近本就會有強弱之分,三七必然會弱化三八,不討論優勢的話,三七帶給婦女節的危害是明顯的。

但不管怎麼樣,這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我雖然心生厭煩,但也還是比較好奇後期的動向,所以目前觀望,僅此而已。

咱們同為平權主義者,但恕我直言,解釋的機會都不給別人就隨便蓋上「拖後腿」「圈地自萌」的帽子,這樣只會失去溝通的機會,那麼到最後,圈地自萌的、真正給女權者拖了後腿的,是你們。

部分朋友, 下次發表論點的時候,請尊重下別人,「對事不對人」(重點)好好說話——至少,給別人一個解釋的機會,而不是逮著機會就罵人。

有道理,不是優越感爆棚、不尊重人的理由。

——————————

原回答:

對於我來說,女生節最大的意義有如下幾點:

1、接棒「七夕」

女生節不是現在就有的,七夕一開始其實就是中國的女兒節,有很多有趣的風俗比如拜仙、染指甲、洗頭髮(很多很有趣的你可以查查書),所以別稱「少女節」。

然而伴隨著七夕逐漸變成情人節,消失的女兒節又該怎麼辦——女生節應運而生。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女兒節填補了七夕的空缺,從此人們不需要為了沒有女兒節而頭疼,達到了文化上的一種「平衡」。

2、女性認同

這樣節日的出現本身就是對於女性的認可,終於,女生可以在這麼一天去思考自己的價值——是,我們早早就有乞巧節了,可是別忘了乞巧節最重要的風俗之一就是拜神求子,本質上還是為男人服務。

女生節的出現,讓我們終於能夠只為自身去慶祝,擺脫男性的束縛,男人也不會為了女人手藝好生孩子才幫你慶祝,純粹是為了哄女孩子開心。

新京報的評論並非沒有道理,但是仍舊擺脫不了其可笑的淺薄:

第一,女生節的主題是高校學生,人的成年初期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婚戀,女生節的主題和戀愛相關雖然挺幼稚但是合乎情理而且沒什麼錯。

第二,你從哪看出這些小恩小惠對女生來說是全部了?我們為這些祝福開心,只是因為有人由衷地為少女這個群體的存在而欣喜。就像為什麼我們過生日要有人慶祝點蠟燭,難道那些便宜的禮物就是我們生活的全部了?可笑。

第三,這個評論家對於女生節的了解淺薄的可怕,女生節本身的意義是:

引導廣大女生更多關注自身的道德修養、文化內涵,心理健康,從容自信等綜合素質的提高,幫助女生正確看待和審視自己,幫助女生們走成長、成才、成功之路,在未來的路中洋溢自信與熱情、希望此次活動帶給她們一些創新的,有價值的收穫,讓校園裡因為有女生的存在變得格外絢麗。

自己都沒搞清楚就瞎評論,我真是服了這編輯的素質,為噴而噴,還找不到關鍵點。

第四,部分女性對於模擬情侶不舒服,是活動策劃者本身策劃的不好,不是節日本身的問題。

哈哈哈看到你對於女生節送花之類的吐槽我深有體會2333早晨餓得半死走進教室,忽然被塞一朵花,迎面而來的是少年的笑臉:「女生節快樂!」——其、其實你給我吃的我更開心,糾結了好久最終沒敢說出來。

但我不得不指出來你的批評從側面可以看出些問題:

你對於女生節的認識是有一定局限的——你吐槽的問題,不是女生節本身的問題,而是部分人對於節日定位和活動策劃的理解有誤,女生節不能背這個鍋

也有很多高校的女生節策劃的很好的,比如有的學校會策劃關愛女性講座,在我看來就相當不錯。

當然,錯把女生節活動的不足歸咎於女生節本身這個毛病不只是你,很多人都有,不然也不會出現女生節褒貶不一,但是大部分人辯不到點子上的問題。不信的話你可以搜搜關於這個的文章、辯論,有些內容可以讓你滿肚子槽想吐卻吐不出。

其實你提到的那些問題,主要是出在策劃節日的男孩子們上:

第一,懶,隨便搞個橫幅送朵花。

第二,不了解女生,送花什麼的其實也是好意,只是缺少交流,導致尷尬。

建議有空的話,多看看其他高校女生節的規劃,我曾經也覺得女生節很蠢,後來狂查資料,才發現是自己看的太少

除此之外,男女之間,最好多交流,增進了解,其實女生節當下的尷尬反映出的也是男女之間的了解不足,所以才會導致供需之間的不對接。

然後提點一點:女生節和婦女節是大有不同的,中國最早的女生節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也就是說,這個節日非常、非常的年輕,成立初期肯定會有很多很多的問題,需要沉澱,不要過分苛責。

最後,節日本身就是圖個開心的,你也別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好好享受男孩子難得的細心體貼,不也挺好?

女子,好,少女,妙,我們又好又妙,為什麼不能舉辦節日慶祝呢?

祝節日快樂:)

至於為什麼女生節大受歡迎、女生節的意義什麼的,建議查書,查度娘,上面全、都、有。

謝謝大家熱情的評論,我只是很反感這種上綱上線的誇大,不過是否應該抵制女生節這個問題我不站隊,也不需要問我的意見了。


po一張可能無關的圖

人大的女生節橫幅。

挺丟人的吧,這居然是一群學社會學的人寫的文案。

多說兩句吧,其實女生節在學校裡面更多的意義在於給那些剛入學的學生一個互相了解的機會,屬於集體活動的一種。玩得比較high的也都是一些低年級的學生……

好吧,其實這是一個怨念,昨天樓下藝院給女生過節大概意思是祝14、15級女生節日快樂。難道12、13級都半截身子入土了嘛!!!大三大四學姐果然沒人疼……(╯‵□′)╯︵┻━┻

高年級的學生一般忙著實習、上課、科研,哪有功夫過什麼女生節┑( ̄Д  ̄)┍

至於人大社科的這個橫幅,據說剛掛上沒多久就被撤了……估計自己也覺得彆扭吧。

人大的社會學專業在全國是數一數二的,即便我P大也不敢說比人大要強。

人大的女性學與人口學同樣也是很厲害,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審視一個有著高教育水平的名校和它的院系出現這樣一個帶有綁架生育色彩的,還抬高到為國為民這麼一個虛高高度的橫幅,著實是讓人不舒服的。

橫幅不僅僅是某位答主說的,是為其專業的同學慶祝節日的工具,更是一個院系的標誌!如何將節日色彩與專業知識結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一不留神就容易引發詬病。(推薦去看一下北大畢業典禮的各院系的標語,強行安利)

我有理由相信組織策劃這些活動的基本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素養以及文案水平也許還沒有達到水平。你們啊,sometimes naive……

建議找師兄師姐們取取經,別老把大三大四的看成要下架就不待見……


反對女生節,從來不過女生節的在校女生來答。

首先反對題目里引用的新京報書評。

反對的理由是男性對於女性的示好不一定就是「無聊的」,不一定就是「掩耳盜鈴的欺騙」,不一定就是「流於形式小恩小惠」,我覺得這樣的指責太過於上綱上線了,人家男生無非就是趁著女生節的由頭示個好,無論是口頭表達讚美還是送點小禮品都是好意。如果送個小禮物都被理解為用「小恩小惠」收買女生,估計男生們要哭暈在廁所。

當然這並不代表所有女生節標語和活動都是正確的,比如有些標語有明顯的性暗示和物化女性的含義(上面有答主提到了),這個是要堅決抵制的!

作為一個妹子,我感覺女生節很噁心。女生節的大謬之處不在於這一天里男生們的示好,而在於女生們心安理得的享受和自以為是的優越感。我在網上查了女生節的資料,女生節的定位是「引導大學生尊重女性」,這就是我最想吐槽的地方:好好的大學女生不愛過婦女節非要搞出一個什麼女生節而且這個節日還被廣大大學女生所接受不就是女生們覺得婦女節老套low逼是已婚大媽們過的節日么?女生節其實也就是在各大高校里普遍流行,社會上已經工作的女性白領也是近幾年才慢慢加入的。大學女生們覺得自己在大學裡度過的最美好最純真的四年美好時光怎麼能跟那些人老珠黃每天逛菜市場帶孩子拖地洗碗的大媽們相提並論?該給我們這些年輕未婚女孩單獨設立一個節日,所以女生節應運而生。女生節說白了就是未婚女性對已婚女性的歧視,是年輕女性對中老年女性的歧視,更甚者,可能就是大學女生對其他所有女性的歧視!!!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女性結婚了就該被歧視?為什麼女性年紀大了就該被歧視?為什麼女生走出校門走上社會就該被歧視?因為結婚暗示著女性已經不再是「純潔的處女」,年紀大意味著容顏衰老,走出校門走上社會同樣也暗含著」已經工作的女性不如女學生純潔「的意思,各位想想我說的有沒有道理,《金陵十三釵》日本人為什麼一定要為高級官員留著那些女學生?就是在暗示在男性的意識里校園裡的女學生比其他女性更加純潔。女生節的本質其實還是物化女性的男權思維在作怪。

而且我覺得更悲哀的是,沉浸在這種女生節的氛圍里的恰恰就是上過大學受過高等教育的這一批女生,這次的歧視不是來源於男性,而是來源於女性自己。我覺得我這篇回答可能要得罪很多女生,但我還是想說,在大學女生們心安理得的享受著女生節各種「關愛」的時候,自以為比那些過婦女節的女性逼格更高優越感爆棚的時候,其實恰恰暴露了自己的無知和膚淺。要知道現在所有的女性所享受到的一切平等的權利,都是前人拚命爭取來的,這也是婦女節的來歷,就是紀念那些在女權運動中貢獻巨大的女性,而這些是我們這些乘涼的後人不能忘記的。

我並不覺得過婦女節有什麼掉價,在這一天陪老媽去逛逛街買買衣服挺好。

以上


1. 我覺得讓素不相識的男性滿足自己的願望實在是太羞恥了,佔座送禮物請吃飯,你憑什麼去耽誤別人的時間呢?

2. 我自己想幹什麼,自己就可以實現啊。

3. 所以前兩年都把心愿卡定向給男票,願望寫的是「希望能做個好女朋友」。

4. 然並卵。願望從來沒有實現過。

5. 去年給ex寫的還有一個願望是「想要一串糖葫蘆」,但是從去年拖到今年還是沒實現。以後也不會實現了。

6.// 所以有沒有貴校的男生願意請我吃一串糖葫蘆(執念)?

7. 其實今天是我生日。在上大學以前,我的生日一直是被當做「差一點就成婦女」被嘲笑的。

如果你能看到這個答案,就祝我一句生日快樂唄~

//謝謝大家祝我生日快樂,不過生日是3.7啦~

———————

謝謝大家(鞠躬)看著評論區真的好溫暖啊(淚目)(鞠躬)

至於糖葫蘆的執念,還是等以後萬一有人不幸(劃掉)喜歡我,我又喜歡他(她?)的時候,再去找ta討要吧~~

留個念想也不錯呢。


其實我是今年才知道有這樣一個名字很可愛,在我眼裡意義也很美好的節日。在剛剛知道有這個節日的時候,我是挺高興的。我認為起碼它給予了女生們一些小小的可以高興的理由以及一些小小的特權,我還以為它是近年女性權利意識不斷覺醒和逐漸得到認可的表現形式。但是當我看到一些並不善意且可能附帶性別意義的曲解,或者誇張甚至可能不顧及當事人感受的活動時。我感到有些不解。

這樣一個節日,它的主體應是對女生的關愛和理解。但恕我冒昧,我不認為「找對象」是每個女生所追求的東西。那麼,以脫單為組織形式或者宣傳主題的活動,是不是有些捨本逐末呢?(但是我們學校竟然是這個,我要去動物保護協會告他們TAT)另外,一些誇張的標語及行為,讓我感覺到一些對初衷的偏離。我想女生們需要的不是滿眼紅色的,矯情的,幽默或者不幽默的甚至無意義的標語,一些實際的關心的態度或者對自身對待女生觀念的改變,可能更好一些。

另外,關於一些性別化和商業化的理解,我覺得毫無必要,也不應宣傳。我相信這樣一個節日,應該有讓女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視以及正視自己權利的功能。這也是我們(不僅僅是女生)應該明白並努力去完成的。畢竟在可以被稱為「女生」的年華里,她們值得享受,並應該享受這些。我想這應該就是這個節日的意義。

PS:我反對任何把它和3.8做任何聯繫的解釋。這本身就體現了一些危險的對性別的歧視。


引用「女生節則在誕生之初就是一個詭異的「關愛節」,傳統戲碼就是「男生要對女生好一點」,各種來自男性無聊的、性別化的讚美和集體的異性戀式示好表演,掩耳盜鈴地欺騙——彷彿這種廉價、流於形式的小恩小惠是女生所需全部。它限縮了女生的世界,用「缺愛」阻止了女生更真切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比較贊同這些文字。


各取所需。

一個不帶有政治性(婦女節、國慶節)和傳統色彩(中秋節、端午節)的節日能夠繼續存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當代發達的商業、娛樂至死的媒體和遠超舊時的信息傳播速度。商家以此為契機做營銷,媒體將之作為為話題,不好意思自稱婦女的妹紙可以向男友要禮物,單身狗借自嘲發泄無盡的荷爾蒙。

存在即合理,如此而已。


利益相關:人大在讀本科生

文章我閱讀過,其他人掛出來我校14級社人標語,驚愕不已。有感如下。

1.標語的水平確實需要學習一個。有好多受批判的標語很大程度是因為強行聯繫本專業而造成的。

2.真女權者請不要僅揪著這幾天的事情大殺特殺,因為好多時候都不太能看到你們。

3.女生節在我看來是正值花季的象牙塔中女生的一個小小美夢,在這樣一個合適的時機里得到男生的小小關懷,獲取一點小小的欣喜。

4.建議各位在關注女權的同時也能夠正確對待「性」這個長久被人諱言的概念。

5.我們自己給我們自己班自己系的女生過節,沒礙著其他人。女生節本來就是民間節日,說是有取代婦女節之勢的那些人,我不知道一個只輻射象牙塔內女性id的活動到底能對整個婦女群體有多大傷害。就算社會上有婦女歧視,那也不是我們學生造成的。別綁架我們。


不請自來

——分割一下——

我沒支持女生節取代婦女節,我只是非常反對新京報這種上綱上線,嘩眾取寵的行為,條幅的錯誤不是消費女性,那是性騷擾好吧!

而且,大部分校園條幅都不是這些,這些條幅大部分出自廣東某兩個大學(請自行百度),所以,請不要把這當成大學女生節的日常條幅!

我校大部分條幅如下圖,然而…康德終生無妻,海德格爾私生活混亂,這大概是貴系男生的兩種歸宿了吧…

(此圖盜圖自我可愛的哲學系小師妹@鍾孔鷺 的票圈)

——————分割一下——————

不吐槽,認真回答一個答案,本答案結構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女生節的由來;第二部分,女生節與婦女節的對比及女生節的意義;第三部分,我為什麼支持女生節,以及實名反對認為女生節是消費主義取代女權主義的觀點。

第一,什麼是女生節以及女生節的起源。

老習慣,先百度一下(塗點那一部分是百度自我營銷)

所以,如果百度正確的話,那麼,女生節是一個源於中國自身的校園文化節日,所以,從本質上看,這是富有青春氣息的辭彙,從起源本初,他應該是同當年大學中校園民謠具有更相似的內涵,「更加理想化,更加青春」(電話採訪91年在山大讀書的伯伯,確實如此,不過他說,當年這個節日並沒有太轟動),換言之,這是一個自發的,不需要官方賦予意義的校園節日。

再看,為什麼這個節日需要在3月7日呢?目前公認的答案是,「婦女節聽起來比較老套,雖然在校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但是仍然具有女生的身份,所以在婦女節前一天過這個節日」,目前也沒有其他的解釋。

第二,女生節有什麼意義。

這也是目前為批評最多的部分,尤其是相對婦女節,不僅認為女生節沒有意義,而且成為消費的概念,成為物化女性的工具。

先擱置這些批評,從前面剖析起源已經看到,「女生節」是一個憑空創出的概念,與官方的「婦女節」不同,從未得到官方大力支持,但是在當下已經風靡全國,不僅大學,可以看到,在公司中也有了這種節日,原因何在?

在我看來,這恰恰是因為這個概念突破了對女性的傳統認知,把女性定義從功能性 依附性解脫出來,這是女性自我意識對傳統女性意識的超越。

從古文中,看婦字的寫法,很明顯看到,右邊是掃帚,左邊是女,也就是說,婦就是和家庭活動連接在一起的女性。

《說文》中,也是如是解釋「婦,服也。從女,持帚,灑帚也。會意。謂服事人者。」伺候人噠!

而婦女節,在國際上,起源是為了紀念「1911年紐約火災喪生的140多名女工」,後來越發成為一個要求發展女權的節日。

但是在國內,很遺憾,成了一個紀念「女性工作者的節日」,尤其是上個世紀,婦女的工作就是室內的工作,伺候丈夫孩子婆婆公公…

因而,在這種先天不足的情況下,慶祝婦女節更像是紀念偉大的妻子和偉大的母親,至於婦女自身,紀念她的美麗,堅強,單純的節日,在一個天生就沒有多少男人懂浪漫的直男癌國度,就成一個空缺。

所以,我認為,婦女節才是強化性別刻板映像的節日,而不是女生節,以下很多女性類型,都是我們宣揚的婦女傳統美德。

回到「女生節」本身,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節日,換言之,就是一個不以紀念為目的,而是以慶祝為目的的節日,成為一個在這一天,可以光明正大許願,突破慣常桎梏的節日。

與暗示著一種「首先是人婦,其次才是女子」婦女身份也被矮化成婚姻關係的附庸的價值序列不同,在「女生節」,女性不需要其他的社會身份,她僅僅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女性存在。

這就是在概念上,「女生節」的最大意義。至於其他諸如收禮物,被表白,都是次之又次,所以,今天大家更多看到,學校裡面,是一群青春活潑的大學生在一起辦活動,公司裡面,是一群漂亮的白領一起開心一起吃飯,而不是某些報紙瞎逼逼的收禮物,被伺候,消費自身。

最後,第三部分,批判一下新京報的文章。依次看看它的反對理由。

第一條理由就是偷換概念,首先將女人分為分群的就是婦女節,表面上首先把女性分為成年的未成年人的,進入中國後,又隱含將其分為了嫁人的未嫁人的,這在女生節之前,就已經有了這雙重分類,這種分類才是把女性物化和依附化。

其次,已嫁的女性又被分為「好逸惡勞」的壞女人和「英雄的女性工作者」,而第二部分才值得慶祝婦女節,很不幸,這第二部分恰好是偉大的妻子和母親的代名詞。

所以,這一條「所謂割裂」的鍋,女生節不背,如果真要是說的話,只是女生節重新發掘了女性身上除去功用性和生物性上的其他值得慶祝部分。發掘了未成年 不嫁人 和某些獨立自主女性身上的美麗部分。

至於第二條理由,更是滑稽。三八節衛生巾打折,這種商家營銷的策略掛在女生節身上太滑稽了。商家逐利,男人節剃鬚刀打折,清明節冥幣打折,兒童節玩具打折,這太正常了。

至於所謂「男生要對女生好一點」,從女生節起源上,根本沒有這條理由。前面已經說了,女生節是一個校園節日,本來是為了慶祝「青春和理想」。

為什麼出現了這一條「對女生好一點」,難道廣大男性不應該反思嗎?都需要一個節日來對女性好,平常你們對女性到底有多差。一個國家法定的婦女節,沒能讓男的對女性好一點,一個民間的「女生節」卻能做到,豈不正是說明女生節的意義?

至於最後一條,更是看的我一個直男都快崩潰了,「女生節」本來就是女性自我意識的發掘,竟然被跟性別歧視聯繫在一起,真是嗶了哈士奇了。這裡面隱含的邏輯就是,女性為自己消費是一種錯誤,女性的打扮是為了取悅男性,獲得男性的保護,是為了「君子好逑」。

女性愛美難道有錯?女性買包難道有錯?這不是取悅男性,就像男性打領帶不是為了取悅領導。一個人穿著體面,愛護自己不是贏得他們的關注和保護,這是對自己的尊重!

至於所謂是為了讓別人送,這個跟女生節好像也沒關係吧。有些人願意認乾爹,願意找有錢人,願意做小三,這跟女生節有什麼關係?難道沒看到有那麼多女生自己寫代碼買好的裝飾品?自己掙錢買好車?這種獨立的女性愛美哪裡錯了?拿一小部分說事算什麼。

新京報這種批判才是真正的直男癌!

最後的最後,我就問一下,你們難道不覺得這些橫幅很美嗎?那些現在已經結婚的中國大老爺們,反思一下,是不是還欠了自己老婆這樣一句情話?

婦女節的衰落不是女生節的鍋,恰恰是女性意識的覺醒…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我是個男生,直的…


女生節是一種對女性的歧視么?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你可知道,她不僅僅是護士 - 北溟魚湯 - 知乎專欄

女生節有消費和娛樂的意義,我反對,因為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對於女性的歧視。


沒意義 跟11.11 12.12一樣 無非是找個借口賣賣賣 買買買 剁剁剁罷了


原答案已刪除。

一句話:

多看書,少喝湯。多長見識,少賣弄。


不褒不貶!

雖然作為一個女性,但要我說意義的話我的確想不到什麼,這個節日看著的確更多像是帶著消費主義符號的節日。它起源於高校,興起於各大商家的節日包裝和活動促銷。要是拿這個節日跟明天的婦女節去比,的確沒婦女節那樣背後蘊含著這麼多這麼大的意義。要讓我過的話,我還是會選擇過婦女節多一點。不是我年紀大,也不是我沒一顆少女心(看韓劇我依然會被那些歐巴迷死),只是婦女節是紀念和肯定普通婦女對社會貢獻的紀念日,在聯合國的推動下,如今的紀念活動往往就在號召大眾協力爭取婦女權利,我希望看到這個社會性別平等,女性能夠獲得這個社會在個人、家庭、事業等方面與男性同等的待遇!而這條路,需要更多的女性和男性的參與!

但無可否認的是,在女生節這一天,男生女生們創造了不少有趣的故事,成為我們這一天茶餘飯後的話題,滿足了女生們的少女心,在這一天增進了男生與女生們的聯繫與交流。說到底,這個節日,別把它看得太重,大家開心就好~


其實除了女生節,還有男生節,大小光棍節,程序員節(似乎是1024還是1111來著?)……等等亂七八糟的民間節日;以及各種從東西洋借來的節日。

為啥單單女生節被拿出來說?

因為女權問題是搞大新聞好題材,最容易引爆輿論,引來流量。

同志們,對於媒體來說,流量就是生命啊!

所以,當年把「女生節」這個大學校園裡面的聯誼活動吹向全國的是他們;

現在,把「女生節」拿出來當成靶子,把莫名其妙被過節的小男生們批判一番的也是他們;

他們有一個好,就是哪裡能有炒作的爆點,跑得比誰都快。

所以你問我反不反對?

你們這些連女生節是幹嘛的都不知道的反對個屁。

女生許願,男生去幫忙實現願望。

這種活動的關鍵是許願?

那男生節讓男生來許願是為了也歧視下男生才設計出來的?

你們的智商能不能不要老掉線?

實質上是找個理由讓男女生能夠互相接觸,給他們創造告別單身的機會

至於是誰幫誰實現願望其實並不重要。

所以這幫媒體啊,他們也真是拼,為了賺流量,故意裝得這麼naive。

-------------------------------

其實,女生節也好,男生節也好,

為啥各種亂七八糟的野生節日能夠大行其道

你們有沒有考慮過背後的原因?

在我看來,這其實和我國推崇吃苦,反對個人享受的文化氛圍是很有關係的。

各種節日,放假的也好,不放假的也好,古人的也好,洋人的也好,最近才被發明的也好……

到了我們這裡,最終都變成了買買買和吃吃吃

難道不過節你們就不能買買買和吃吃吃嗎?

當然可以。只是你從小到大受到的仇富教育讓你對享樂產生了愧疚。你需要一個節日,來作為享樂的借口。

當你和朋友,戀人說」今天是xx節,我們出去搓一頓「的時候,

你真的是想說今天是xx節嗎?其實你就是饞了,想去吃頓好的。

等到大家都對用自己的勞動所得去享受感到心安理得的時候,這些千奇百怪的節日也就不會這麼流行了。


我上大學的時候就有這風氣了,議論也不少,說來說去還是些老生常談,連支持和反對的理由都沒有絲毫進化。

魯迅說「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類,向人道前進。」我就是感覺不到前進,感覺討論這個話題還是跟追著別人辯論天圓地方一樣荒唐。

總之這話題跟一日之隔關係不大,跟女生和婦女的差別也關係不大,說到底還是性別意識、婚戀觀、性觀念的問題。

我只是魯迅的搬運工,魯迅關於婦女解放寫的東西太多了,這個話題貫穿他一輩子,夫子其實也是先知一般的婦女之友啊。

自然,在生理和心理上,男女是有差別的;即在同性中,彼此也都不免有些差別,然而地位卻應該同等。必須地位同等之後,才會有真的女人和男人,才會消失了嘆息和苦痛。(1933.10.21《關於婦女解放》)
最看不起女人的奧國人華寧該爾(Otto Weininger)曾把女人分成兩大類:一是「母婦」,一是「娼婦」。照這分法,男人便也可以分作「父男」和「嫖男」兩類了。(1918.9.15《隨感錄二十五》)
正像現在的正人君子,他們罵女人奢侈,板起面孔維持風化,而同時正在偷偷地欣賞著肉感的大腿文化。(1933.4.11《關於女人》)

我們的性別觀念出問題,因為還是孔子那一套,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把女人和小孩劃等號。所以真該把《我們怎樣做父親》應該編進中學教材,全文背誦,以下摘錄。(伏爾泰說,長久的爭論意味著雙方都是錯的。)

但既如上言,中國家庭,實際久已崩潰,並不如「聖人之徒」紙上的空談,則何以至今依然如故,一無進步呢?這事很容易解答。第一,崩潰者自崩潰,糾纏者自糾纏,設立者又自設立;毫無戒心,也不想到改革,所以如故。
夫婦是「人倫之中」,卻說是「人倫之始」;性交是常事,卻以為不凈;生育也是常事,卻以為天大的大功。人人對於婚姻,大抵先夾帶著不凈的思想。……我並不是說,——如他們攻擊者所意想的,——人類的性交也應如別種動物,隨便舉行;或如無恥流氓,專做些下流舉動,自鳴得意。是說,此後覺醒的人,應該先洗凈了東方固有的不凈思想,再純潔明白一些,了解夫婦是伴侶,是共同勞動者,又是新生命創造者的意義。
但若愛力尚且不能鉤連,那便任憑什麼「恩威,名份,天經,地義」之類,更是鉤連不住。
所以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
無論何國何人,大都承認「愛己」是一件應當的事。(1919.10《我們怎樣做父親》)

最後,援引一句魯迅如《聖經》般的教諭作結:

我們還要發願:要人類都受正當的幸福。(1918.7《我之節烈觀》)


謝邀 百度了一下 三月八日婦女節的由來

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勞動婦女罷工遊行集會,要求男女同工同酬,享有選舉權,禁止使用童工,她們提出的口號是「麵包和玫瑰」;麵包象徵經濟保障,玫瑰象徵女性的尊嚴。

首先法律意義上年滿14歲即為婦女 不管你願不願意 承不承認 一到14歲 你已經是婦女了

但是有矯情的姑娘們站出來 覺得 「哎喲這個名字土死了人家才不要過這樣的節日」 然後生生造出來一個女生節 無非就是又要跟男生收點禮物和疼愛 「今天人家過節嘛你就要聽人家的」

本身各個節日就是商人們盈利的好時機

給你過節的男生也不過是想睡你

所以套路啊全是套路

你矯情可以 但是你就因為名字土 就把前人的功績給踩在腳下 這就不對了

想過什麼節怎麼過節都是人的自由 我不反對女生節 但反對女生節的勢頭壓過婦女節 更反對最近叫囂的反三八扶三七活動 一個本身造出來被拿來娛樂的節日 是沒有任何理由應該以滿足少女心這個理由來壓倒一個意義非凡的紀念的節日的

要是沒有那些曾經為之奮鬥過的婦女 哪裡來的婦女節給你們過?你們又哪裡來的權利 跟男人們要這要那 再造一個節日讓他們給你過?

婦女節的本身意義 是為了紀念她們 而不是為了滿足你們這些不勞而獲的小女生的一己私慾

婦女節慢慢喪失了本身的意義 大家都知道婦女這個詞本不應該帶上顏色 卻不選擇摒棄有色眼鏡 而是順從甚至推動 這難道不是對自己日後的一種侮辱?現在有些人只知道索取連感恩都不會 可能沒必要上綱上線 但是真讓人痛心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2015 年 11 月 17 日,中國男足 0:0 逼平中國香港的比賽?
如何評價獅心王理查德?
如何評價哈維?
如何評價短片華爾茲二重奏?
華南農業大學在華農校外的人看來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TAG:女性主義 | 大學 | 女生 | 如何看待評價X | 女權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