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三四線城市成功地開一家有品位的書店?


謝邀。

在知乎上一直都是潛水的,因為覺得厲害的人太多了不敢班門弄斧,今天把第一次回答給這個問題吧:)

敢回答是因為自己確實在一個四線城市開了一間書店,到目前為止快兩年,還活著。

我出生在一個叫做吉首的縣級市(離古鎮鳳凰大概半小時),後來去了北京念書,再去了香港工作,在北京和香港的時候比較喜歡逛書店,在裡面看到了很多好東西,想著家裡其實沒什麼好書店,就用念研究生時攢的獎學金在吉首的母校外面弄了一間很小的書店。

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因為出來之後覺得見識太少很吃虧,想讓學弟學妹們多讀點書,後來一些校友知道了,就也一起加入進來,大家一起湊了十幾二十萬,轉讓費兩萬,裝修三萬,硬體投資兩萬,進貨四萬,人工成本一年三萬,就這麼把書店開起來了。

定位就是賣出了教輔之外的所有書。

之所以敢這麼定位,是因為湊錢開書店的校友們,都抱著錢投進去就當給師弟師妹做貢獻的心態,沒想著拿出來。前面的朋友也都算過賬了,現在開書店,肯定是虧的。

但是,我還是覺得可行,為什麼呢?是因為書店只是一個切入口,實際上我們當時因為書店註冊的公司後來以書店為平台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越做越大。

1.以書店的校友為基礎,書屋成立了一個以往屆的精英校友為核心的精英校友會,校友會做起來了,捐贈和眾籌了幾次,效果還不錯,大家的線下活動變多了,母校的周年校慶還專門邀請我們協助做校友返校的工作。

2.書店的影響力做起來了,因為無意之間講了一個非常好的故事,把個人影響力在當地做起來了,現在在吉首提到我的名字,很多人都會說,噢,就是開書店的那個。因為有影響力,書店的微信公號(微信搜索「xixi_bookstore」)現在有一萬多粉絲,雖然不多,但是每個月接幾條廣告也夠書店發工資了。

3. 因為師弟師妹比較信任這個書店,我們有了很多會員,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開始做培訓業務、升學諮詢業務和留學諮詢業務,這些在我們這個四線城市屬於藍海,暫時運轉比較良好,完全可以反哺書店的實體運營。

4. 借著書店的名義,我開始在北京做每月一次地線下讀書會,認識了很多朋友,準備慢慢的把放映會也做起來。雖然不盈利,但是一個人在北京的生活因此變得很豐富。

5. 一起做書店的幾個小夥伴成了生死之交,哈哈我還暗戀過其中一個師弟不過表白沒有成功。幾個現在都在北京發展,所以一合計,從書屋的公司里拿出一部分錢,我們各自再掏一點錢,會在北京開一間實體的咖啡館,把「xixi和她的朋友們」書店在北京落地,十二月會開張。

最後想補充的是,我沒覺得一定要做書店,現在電子書這麼發達,網路資訊也很發達,我想做的是對我們這種四線城市的學生開拓視野有幫助的事情,可能過幾年不一定是實體書店了吧?誰知道呢?可是,在母校外面開書店這件事情,成了這兩年我人生中非常美好的事情。我還因此認識了現在男朋友 @余知兮,他是我們書店微信公號的讀者哈哈。

所以結論是,如果有一件想做的美好事情,等有經濟能力和其他基礎的時候真的可以考慮去嘗試,只要想清楚了可能會付出的代價,要相信,美好的事情是有連鎖反應的。

之前香港的老字號lifestyle雜誌《號外》報道過我們書店,我貼一些書店的照片,順便把這篇報道也貼在這裡,就這樣吧。

———————————————————————————————————————————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問題就收到了這麼多贊,受寵若驚。很多提問,集中補充一下:

1.有知友說我的回答太過理想主義了,確實是,但是前提是,所有拿錢來做這間書店的校友都是抱著給校友做貢獻的態度來的,本來就是一件理想主義的不計回報的事情,我們幾個都在一線城市有穩定收入的全職工作,不靠這間書店賺錢的。其實吉首跟其他三四線城市一樣,碩大的圖書城裡面全是公務員考試、英語考試和中學教輔,但是正是因為這樣,一間賣莎士比亞和普魯斯特的書店才能成為新聞呀,開業的時候我們上了當地幾乎所有媒體頭條哈哈。

2.很多知友來關注了我們的微信公號(微信搜索「xixi_bookstore」),因為現在微信公號是走開始接廣告的路子,所以並不是像單向街的微信公號那樣天天發跟書和書店有關的東西,因為我自己圈子的原因,基本上變成了一個泛文藝泛時裝的賬號,才能保證不斷的有新的穩定粉絲,如果想看與書店有關的內容,可以點下面的紅框框里的第一個和最後兩個。

3.說想去書店看看的朋友,當然歡迎你們呀,現在書店每天的開業時間是下午三點到晚上,地點在吉首市州民族中學西門外,兩層樓的小書店,店長是個很美的阿姨。暫時不能去吉首的不用著急,我們的第二家「xixi和她的朋友們」馬上要在北京丰台區開業了,正在裝修。

4.想參加書店的北京讀書會的,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號,每個月的讀書會會在上面發通知,那就讀書會見啦~

———————————————————————————————————————————

一些書屋舉辦分享會和志願者的亂七八糟的照片。

下面是《號外》上刊登的原文

【書屋按】陳冠中先生於1976年創刊的《號外》雜誌(City Magazine)一直是香港lifestyle雜誌中的翹楚,在七月(香港書展月)雜誌推出了書店特輯,介紹中港台三地的書店,【xixi和她的朋友們】亦受邀為其作一篇小文,跟單向街、舊天堂、方所、碧山書局一起作為大陸書店的代表被推出。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但同時也覺得很緊張,因為我們深知自己根本比不上其他書店,需要進步和改善的地方還太多太多。用《號外》的開卷語共勉吧:「是否存在一個理想國度,令思想擦亮、知識流通、令心志得到培育、同道相識相知……一家書店,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它關於書與人,但並不僅僅如此。它是心靈、生意、也是生活本身,但還有更多。」另外也歡迎大家支持這期的《號外》雜誌,香港台灣各大便利店有售,內地Kubrick等書店有售。

xixi和她的朋友們」,你們知道有個叫做「湘西」的地方嗎?

文/全俙西

本不是特別愛書之人,看過的書也很有限,平常去書店都是為了在facebook上打卡的,所以也就從來都沒想過開書店。

去年在香港找到工作之後回家休息幾日,家在湖南湘西,就是沈從文寫《邊城》的小城邊上,好山好水,生活卻也無聊。所以想買幾本書來讀,竟才發現偌大的小城已沒有了象樣的書店。

想來也實屬正常,一個典型的大陸三線城市,十年來快速修起來很多高樓大廈鋼筋水泥,茶樓和KTV晚晚爆滿,打麻將和吃夜宵是深夜的主要消遣活動,坐在夜宵攤上跟中學同學聚會,觥籌交錯中聽大家聊買房買車結婚升職的事情……這個兩餸飯才八塊錢的小城市,作為全中國有名的旅遊景點,剛剛經歷了歷史上最快的經濟起飛,這裡走出去的沈從文、黃永玉和宋祖英被包裝成文化符號印在土特產上面賣到全國各地。比起書店,這裡顯然更需要房產經紀和銀行。

說起來,這個城市其實也勉強有幾家書店,可是實用主義徹底打倒了信仰和意義:人人不信任社會主義,但所有人都在努力考公務員,以至於養活了好幾家專賣公務員考試書籍的書店;青春期的孩子和更年期的父母很少好好溝通,但人人在談論升學率,以至於養活了一整層專賣教輔書的圖書城;至於那家小時候經常去的新華書店呢?專賣字典、習仲勛文集和網路小說。

這些年時常回家,跟家裡親戚朋友的小孩聊天,常感慨跟北京香港的同齡人比起來,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想像是多麼有限,甚至,他們也並不好奇和關心,就像當年的我一樣。我一直以為,那是因為大城市的小孩從小見過世面,所以知道得多,這很正常。買不到書的那天,我突然意識到,其實讀書也是培養對世界的理解和想像的重要途徑。而這裡的孩子,不是不讀書,是沒有書讀——這裡連家象樣的書店都沒有,我突然覺得一陣慌張。

我想起了香港。想起了在香港上環的一個22樓天台上每周都舉辦的讀書會,銀行家客戶經理大學老師記者律師工程師,不同職業的人定時到來,有時候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和有趣故事;想起了旺角密密麻麻的樓上書店,空間很窄,但任何新書都能找到訂到;想起來銅鑼灣的二手書店時不時舉辦的新書發布會,地方很破,但作者每次都會親自到來,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想起了油麻地的那間Kubrick,每次在旁邊看完電影之後還能再在這裡打兩個小時的書釘;想起了大學書店裡有一個「本土專櫃」,那裡的每一本書,都關於會很嚴肅地討論在地的身份認同、土地政策、文化傳承……我經常很羨慕這個被標籤為「文化沙漠」的地方,中環夜晚閃閃發光的百層大廈當然是香港值得驕傲的地方,而這些頑強的書店亦賦予了這裡談論意義和情懷的習慣。

香港有1104平方公里,715.5萬人口;我家全稱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486平方公里,有264.6萬人。我知道,香港是一個多麼特殊的地方,但我也覺得,像香港一樣,後者也很需要一點可以用來談論意義、主義、情懷和思想的地方。

前兩年在香港念研究生攢了八萬塊獎學金,加上幾位同在香港北京上海的中學校友一起出資湊了二十萬,不停地在香港與家裡之間跑來跑去,租店面裝修進貨招店長,幾個月之後就把書店開起來了,就開在我們幾個的母校外面,這裡賣除了教輔之外的所有書,書名叫「xixi和她的朋友們」。

我們沒想故意跟應試教育作對,我們知道,對於小城市的學生來說,高考(大學入學考試,等於香港的DSE)是一個相對公平的走向更高平台的方式,我們當年也是這麼出來的。但希望師弟師妹們在應付考試之餘,都有一個不錯的管道博古覽今上天入地,培養對世界的理解和好奇,並成為自己的樂趣,種下可能還略顯幼稚的夢想,也找到除了實用主義之外的意義,讓內心充實並豐盈。

書屋後來在校友里的影響逐漸變大,慢慢很多已經走到世界各地的校友回家時都會來看一看,在歐洲遊學的,在成都玩樂隊的,在美國做工程師的,在長沙寫作的,我們就請大家都做一些分享,跟同學們聊學習方法、閱讀心得、大學生活或者關於生活的態度。到現在基本每兩周定期舉辦一次這種分享會。已經走向遠方的學長學姐,回到他們最初出發的地方,跟學弟學妹坐下來,聊聊精彩的遠方,我覺得這個畫面特別動人。

我們校友會的其中一位學姐曾經寫過這樣一段話,說的不錯:「我們學校的孩子們在高中階段能否提前獲得大學才有的醍醐灌頂的領悟。誰告訴他們,世界並非如他們所想,誰能說服他們在高中他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做題?誰能告訴他們歷史不僅僅是教科書,政治不僅僅是馬哲(高中政治只教馬克思主義哲學),文學不僅僅是小清新和言情?所幸,終於有了先行者。我始終相信,學長姐能給予的是更快捷的道路,更清醒的認識,更多元的生活。優秀成功,可以是響噹噹的大學,可以是燙金的榮譽證書,可以是各種國際高級會議的入場券,更重要的是,你怎麼看待自己。優秀有一種解釋,每個人在自己的起點上,達到了自己能夠觸及到的最高點。學長學姐給你們展現的不僅僅是如何通向成功,而是,對於正在接受高考煎熬的高中生們來說,是怎麼處理好自己與挫折,與心靈的關係的方法。」

到現在「xixi和她的朋友們」運營五個月,每個月營業額平均為一萬四左右,這對於書店來說不容易,內地的書籍每本四十塊左右,也就是說,每個月能賣三百多本書,一天賣出去十幾本,至少書店沒虧錢。

因為更多的校友想投資進來,書店最近已經在籌備第二間店了,想像中應該是比第一家店大很多,對於之前從來沒想過開書店的自己來說,挺棒的。

【xixi和她的朋友們】是由民中校友xixi及其他五位校友一同開在校外的一間書店,在給同學們提供好的閱讀的同時,也希望通過發動廣大優秀的校友,一同把外面精彩的世界帶回來跟同學們分享,播種夢想、尊嚴、思考給湘西的年輕人。(微信搜索「xixi_bookstore」)

http://weixin.qq.com/r/jXU3L67EQfM_repM9yCf (二維碼自動識別)


以上回答的所有人中,開過書店的人極少,比如最高票答案,走的是知乎主流文青路線,而且其路線難以複製,成功率低。

開書店很辛苦,你準備好了么?

首先是進貨,需要找到良好的進貨渠道,當然這不是大問題。

最累的是,那幾百本上千本書,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分門別類的放在書架里,搬過書的人應該清楚那些書有多重。

當然,這還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給這幾百本上千本書,每一本都包裝,貼碼

當然,書店裡偷書的人難免會有,這種時候就要給每一本書再加上防盜設備,沒有刷過就出門會觸動防盜警報一樣。

而且,每天晚上還需要整理書籍,結帳等等,不多說了。

如果要加強防盜的話,還需要安裝監控。

只賣書是不可能贏利的,所以需要有副業,樓上大多數的回答都是賣咖啡奶茶之類,但這些東西的維護更花費時間精力,普遍的主流是賣各種文具辦公用品,書籤,明信片,甚至是春聯等等。

當然,這還不夠生存,需要拉業務,主流業務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學校,二是政府。這兩者需要你有關係。

如果是學校的話,多進一點輔導書,中小學附近就是各種試卷之類,大學附近就是四六級考研托福考公務員這些。

當然大學附近還有一個優勢,每年畢業季以一斤十元價格買離校大學生的二手書,用於出租,或者當成樣品。

當然,對於三四線城市,如果走的是學校路線,你還可以進大批的網路小說用於出租。

如果走的是政府路線,建在政府門口,那就方便許多了,根據他們的需求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三嚴三實讀本之類的小冊子就行,如果你關係更硬一些的話,還可以承包政府部門的報紙期刊訂閱。一個千人左右的縣級政府一年書報雜誌是十萬級的。

當然,還可以為政府門口的訪民提供茶水小板凳故事會知音之類的。

你真的準備好了么?


不管幾線城市,都非常困難。

1.整個社會讀書風氣都不是很理想;

2.作為最底層的小零售商,利潤極薄或者說根本沒利潤;

3.純賣書的話,跟電商一比沒有任何優勢。

當然,題主說的「可行」,如果不考慮利潤,僅基於興趣,維持成本不虧太多的前提下,還是有可能的。我認識一個朋友連書都不賣,開了一家「公共書房」,收每人5元左右茶水費,免費看。

關鍵是,找到房租極低的場地。書店不需要很熱門的地段,甚至不需要是門面房,在小眾圈子裡能傳播開,有固定客群,哪怕開在樓里都可以。房租的問題能解決,成本就切掉一大塊。

當然,樓上的幾位說的都對,還是建議針對「目標人群」,比如學生黨;有「熱門內容」,比如時尚流行、漫畫、網路文學等;還有「關聯銷售」,比如咖啡飲品、文創產品等。當然,產品線越多,維護成本也越高,一定要平衡好。

想開書店的人,總歸是值得被祝福的,祝題主好運吧!


1、書店的品味不在於裝修,而在於賣的是什麼書。而這取決於書店老闆。

2、所以,如何開一個有品位的書店,其前提是你自己的品味在什麼層次上。

3、三四線城市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城市裡人的品味在什麼層次上。這個城市如果讀書氛圍不濃,讀書的品味太低,那麼你開的書店其後果可想而知。

4、有人說開書吧。這在一二線城市倒是可行。

5、在三四線城市開書吧不如開棋牌室。


三點五線城市

睿丁島生活美學書店

2016.8.2

一周年

有苦有樂

留坑周年慶後細答


身處一個小縣城,最大的理想就是開一家自己的書店,在我們家這裡幾乎是不太能實現的,機緣巧合有年考上了新華書店,當了一個小組長,跟自己開書店的體驗差不多..因為大多時候都是沒人的,只有寒假暑假孩子超多,都是媽媽把孩子扔下去上班,那個打掃衛生何其的累,滿地坐的都是孩子,打鬧的有把書坐在屁股下面的,跟我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說好的安安靜靜的美男子呢,然後說到老書和新書的更替,大部分都是來看書的所以新書暢銷的一個月基本就磨損,所以每個月就會有大批量的進貨退貨,有段時間累的抬不起頭,還有每年的盤點庫存,大概需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還有防盜...我們書店旁邊有個小學,已經被我抓獲了最少有十個孩子偷書,還有一次是抓到一個小女孩,最後她說她們班裡有好多在偷...最後追回了十幾本書.說實話跟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但是對於喜歡看書的人還是覺得蠻幸福的,至少可以看很多想看的書。


我覺得不太可行,我們這種小縣城三家乾的風生水起的書店都是賣教輔的,而且都是認識一堆高中班主任,靠著老師幫著安利才生存下來。

不想賣教輔的話,選個好地段,主打高中生喜歡讀的網路小說、精美文具以及小擺件之類的也能糊口。

你要非得各種外文原版、小眾精品、古文繁體什麼的,那還是順便賣咖啡吧…


不行。

以前有家外文書店,純外文,沒有教輔,最多有個德語西語入門600句這樣的。

裝修很乾凈,假期去買了一本書。

等到第二個假期回去看,泥馬一屋子的四六級雅思托福參考書。

尼採的德文書也沒了,最多的是哈利波特和納尼亞傳奇英文版。

我問老闆是不是活不下去。

答,差點就。


建議先想清楚什麼叫「有品位」


非常困難。

1 新聞出版研究院計算出全國人均讀書6本的數據本身就比較有水分,是根據用紙量除以人數大致推斷的。絕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沒有讀書的習慣。

2 雖然有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減免,但是較低的利潤率和高額的房租會讓經營者舉步維艱。很多較大的民營書店都是老闆本身經營其他產業,同時是愛讀書,順手經營了書店。

3 圖書庫存壓力,按某個新華書店老總的說法,賣2本書可能會導致8本庫存,所以很多暢銷書出版社都有退貨機制,但是也會在物流上造成很多麻煩。

4 讀者購書習慣改變,大都喜歡在網上購書,能享受到折扣和送貨上門。目前網上圖書銷售已經是圖書零售的大頭。而三四線城市人口少,也會導致讀者總量少。大城市搞些作者簽售會吸引讀者,三四線城市也不用考慮這類方式了。

5 一定要開的話,建議選址在中學較多的地方開個10平米左右的小書店,一來避免商業區房租高,二來中學生的閱讀渴望還是較強的。圖書雜誌漫畫都不能少,建議多進郭敬明的雜誌和圖書,他的書在很偏遠的縣城也有較好的銷量。另外一定要多元化經營,至少賣個飲料雪糕的,增加一下營業額和對學生的吸引力。

順帶推進一下馬玉玉主演的 《戰鬥吧!書店女孩》豆瓣評分:5.9(1539人評) http://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movie/26322646/ ,雖然故事很無聊,但也闡明了現在實體書店遇到的困境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類似的。

ps:有些特殊的產品,比如阿卜杜拉國王欽定版古蘭經,阿拉伯語維語對照版,在迪化賣2000元一本都脫銷了。


不可行。一定不可行。絕對不可行。而且不是你賣學生資料就能生存,你要和學校的起嘛年級主任以上的領導有勾結才能做這個生意。而且現在市場基本被瓜分的也差不多了。

不過樓上那個說賣點讀機的說的很在理。

你應該是才畢業的大學生吧?做這個東西麻煩的是房租。那個成本太高。你要是把書店和其他東西相結合,比如咖啡館,婚禮策劃,等等,或者加盟一個連鎖的比如成都的西西佛之類的還是有希望的。另外,圖書網購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你的書銷售的渠道很可能一開始就被堵死。


如果可以賣黃書,兇殺言情,動漫武俠。也許可以。

不要想逼格的事兒,維持逼格是有很大成本的,花那麼大裝修成本,清理成本,顧客不會為此買單的。他們恨不能在書店免費把書看完。

人民群眾的品味還沒起來。

可以考慮免費看書,從增值服務裡面收費。比如一個武俠或者言情前半部免費看,後半部花錢買。或者賣泡妞秘籍,不成功退錢。黑社會老大速成班。

就是不知道啥時候會被有關部門端掉。


我念初中的時候,學校對面有個鞋匠,他擺了一個攤,一邊修鞋,一邊賣一些舊書。

後來我到外地念大學,暑期回家的時候,發現那個鞋匠已經開了一個鋪子就在我家後面,他在鋪面的門口修鞋,身後擺了幾個書架,書架上基本都是一些嚴肅的文學作品以及大量的1980年代出版的西方譯著。

老闆也喜歡和人討論一些很嚴肅的話題,雖然觀點略顯滑稽,但他總是一本正經!


其實也未必不可能。

但絕不能全部賣書,只靠賣書。

把問題改成:如何在三四線城市的奶茶店或咖啡店,成功地賣賣書報雜誌和文創用品?


可行,開一半櫃檯賣步步高點讀機,好記星學習機就行了~

另一半賣 人性的缺點 總裁的修鍊 不可不讀的厚黑學,保證無問題!


十分可行

但是一定要精確把握學生這個消費群體。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有逼格x3。學生基本都窮,又讀了點酸墨水。除了沒事裝點逼,別的也干不出什麼花。

你的書店一定要讓學生覺得,來這裡,是逼格滿滿的。買你書店的書,有點屌。

所以選書上一定要很慎重,雞湯類的是大雷區,絕對不要上架。可以參考一些大學推薦的書單,別管那些都是什麼,看起來屌屌的,准沒錯。哲學類一定要有,尼采,叔本華,不會有錯。

店面的布置是十分重要的,千萬不要low。

搞點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千萬不要是這樣的!!

學生是個肯為逼花點錢的群體,但喜歡貪點小便宜(因為窮)。

多搞點福利,他們會喜歡的,比如免費包個書什麼的。看書的送點茶水,小點心。

一些學生喜歡找這樣的地方自習,而不是圖書館。可以順便買點飲料之類的,還是那句話,記得要逼格,咖啡,鮮榨果汁,進口礦泉水都是利器。

找一些校園裡的顏值擔當來做兼職,省錢,效果滿賽。但是顏值一定要高。

宣傳方面可以多找學生會合作,裡面最不缺的就是閑得蛋疼的,給些贊助,他們做起宣傳賣力如狗。比誰都管用。

圖侵刪,以上。


可以開。

首先要有一份賺錢的工作,比如開一家年盈利上千萬的企業。

然後就可以開書店了,雇一個有品位的人來打理,小城市的話,可能是當地文人墨客老教師之類。

這樣書店靠你的企業養著,支付一下房租水電人員工資之類,就能一直開下去。有多少人來買書不重要,只要位置和環境不差,來看書的不會太少。


我有一套草嬰譯的托爾斯泰小說全集,那是九十年代出版的。

那套書剛剛出來的時候,我還在一個二線城市當學生,窮啊,在學校門口書店買了其中的《戰爭與和平》,過了幾個月我問老闆有沒有《哥薩克》,老闆馬上把一整套都進回來了,我看到後有點過意不去,硬著頭皮買了一本《哥薩克》。過了兩年,快畢業了,看到那套書還在,於是我又買了本《一個地主的早晨》。畢業後有一次回到那家書店,發現我買剩下的幾本還在那家書店。

後來到了一個四線城市工作,在一家很有品位的書店裡又看到這套書,我又添了本《克萊采奏鳴曲》和《哈吉穆拉德》。後來我辭職了,離開那個城市之後大概6年後吧,有一次回到那個城市,到了那家書店,發現我買剩下的那一套書還在——於是乎我又買了本《童年少年青年》。剩下的幾本……不知道現在賣出去了沒有,估計還沒有吧。


我只想在自己家裡有個書架,然後做成一個自己的私人書屋:)


我老家縣城是個縣級市,屬於貧困縣來著,有一家書店,店面小小的,但那是整個縣城唯一不賣教輔資料的書店了。經營狀況怎樣我不是很清楚,到我從初中開始就經常去那裡看書,也會買。今年已經大學畢業了,又去回去逛了一次,客流還是蠻多的,一直都是賣小說漫畫雜誌的比較多,現在增加了很多明星寫真及周邊。因為本地的年輕人基本都是在外工作的,所以目標人群也只會是中學生。如果不是為了賺大錢的話還是可以開的,反正我是挺感謝那家書店的,我在那裡度過了很多個我枯燥的高中生活的唯一的一個下午的周末。


推薦閱讀:

台灣有哪些好書店推薦?
pageone書店包書皮用的塑料紙哪裡有賣?
整合國有新華系列書城、書店、網路,建設大型發行物流經營實體,是否意味著實體書店轉型?這種轉型是否能拯救實體書店?
豆瓣購書單上新華書店的價格永遠是最貴,什麼人會去買呢?
福州有哪些優秀的獨立書店值得推薦?

TAG:閱讀 | 書店 | 文化 | 書籍 | 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