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德國科學家與出版業巨頭愛思唯爾 (Elsevier) 的對抗?
從2018 年 1 月 1 日起,約 200 家德國機構將無法獲取愛思唯爾的期刊,除非雙方在這場有關訂閱價格的持久戰中能達成和解。開放獲取也被列為 2018 年 Nature 關注的 12 件事之一。(18年《自然》關注的這12件事,有你感興趣的嗎?)
2017年6月30日,柏林的四個主要學術機構宣布,他們將在今年12月底終止與Elsevier的訂閱合同,並且不再續約。7月7日,德國巴登-符騰堡州(Baden-Württemberg)的9所大學也宣布,將在2017年底取消與Elsevier的訂閱合同。
代表德國超過200所大學、研究機構和公共圖書館等共同權益的談判聯盟「Project DEAL」已經與 Elsevier進行了兩年多的談判。他們希望達成一項協議,使德國的大多數科學家能夠在線訪問2,500種左右的Elsevier期刊,價格大約是過去機構圖書館價格的一半。比如,一篇論文的訂閱總價大約在3800到5000歐元,該聯盟希望最低1300歐元,最高2000歐元的價格達成合作。
除了價格外,會談的另一個焦點是開放獲取(OA)。根據談判的協議,德國機構的論文作者可以免費閱讀論文並與世界上任何人免費分享。Project DEAL發言人Horst Hippler說:「出版商的商業模式現在已經過時了,科學研究的成果必須向公眾開放,開放獲取的成本必須是可承受的。」(談崩了,200多家德國大學2018年將無法瀏覽Elsevier期刊)
謝邀。
出版商只能約束需要寫論文、願意寫論文的。我記得之前聽別人說某物理學家需要引用Kontsevitch的一個結果,但是他找來找去發現Kontsevitch沒有把這個結果正式寫成論文發表出來,只有他的一次報告裡面提到了這個結果。後來那個物理學家很無奈地把這個報告的錄像鏈接加到了reference裡面。。
不過可以想像,能夠不在乎publication的人,得是何種級別的大牛。正常的哪怕是教授也得靠publication來拉經費嘛。謝邀,我就在德國做博士後,嚇得我趕緊通過校內網路去Elsevier看看,哦,還好,下載啥的都沒問題。德國最好的數學雜誌也是英文的,不過不在Elsevier,在Springer。
個人覺得德國人對Elsevier的反擊更多是還是價格談不下來吧?
以我所在的失敗行業電子為例,大家一般致力與在IEEE上灌水。IEEE包含多個雜誌,註冊賬戶並繳費後可以瀏覽論文,然而個人掏錢瀏覽論文的人並不多,因為各大高校都掏錢買了資料庫的access,所以在校師生使用學校IP瀏覽IEEE就可以「免費」瀏覽論文了。
沒有IP的話,瀏覽一篇論文的價格是多少呢?
幾十美元。
而正常工作是不可能只看一篇論文的,大家灌水灌得這麼開心,你怎麼就能保證一篇論文里就有足夠詳細的資料呢?
那麼除了賣論文,IEEE底下的各種society還要在全球各地開各種學術會議,而註冊這些會議,也統統是要掏錢的,多少錢呢?
幾百美元不等,這僅僅是註冊費,期間管飯,交通住宿自理。所以主辦一次學術會議賺多少錢?我不知道,反正虧不了。
那麼IEEE收了這麼多錢,都有哪些支出呢?包括並不限於:各地branch定期開個小會,報銷一下主講人的酒店機票和開會當天的汽水、披薩;僱傭一票工程師和業務人員(包括銷售)維持運營。
我能想到的就這麼多,剩下的就是資本家們的利潤了。
那麼在所謂的自由市場里,如果沒有資本家運營,IEEE是不是會垮掉呀?
維基百科已經給出了我們答案。1、荷蘭人一如既往地想躺著賺錢;德國人說,我不幹。
2、兩下都會有損失,其他人坐看日出日落。
德國人的耿直勁兒會導致內存運行不暢,但依舊選擇硬剛;
荷蘭人會為自己向錢看的偉大城堡再添一塊散發著高回頭率的臭豆腐;
其他的對頭冤家錢掙得不多,會越來越傾向於選擇跟老大背道而馳的方向,以作傾聽狀,民主狀,進步狀;
NS覺得自己范兒最重要,一邊多開分店搶佔市場,一邊維穩制高點,保持引領進步潮流的姿態;
以學校為單位的群體眼巴巴地希望歐洲人中的民主進步青年組織和資本主義當權派繼續掐,把資本主義分支掐個半死最好,每年兩百萬的合同費用減半豈不美哉;
我等小民,好好保護好libgen,最好全庫備份來一下,hub鏡像時刻跟蹤,好好的看書,看論文,發論文是王道。
arXiv大法好sci-hub大法好
你看日本、俄羅斯,
別說看了,發都不怎麼發,別說Elsevier了,
別人是全雜誌社都不鳥,也沒見科技落後到不行了啊...
不要把所謂的『知識』太當回事了,那知識多少價大家心裡清楚;
當然了,日本那些有自己的一套選擇和翻譯體系...
我答這題是因為發現了一些不可描述的東西...
乾死出版商!
支持 free open access的網路期刊!
論文狗們站起來!
瀉藥,這波正面剛,很難!假如全世界的學者一起來,包括政府研究院高校對學者的考核制度,都不再唯論文論,而且不止針對一家出版社,那還有點戲。
德國才多少科研人員,這充其量也就是為了爭取一個好的價格而採取的策略。
類似於朝鮮說要對美國採取戰略核打擊,只不過是為了在某些問題上為 自己增加籌碼而已。
科研大國中國都干不過愛思唯爾(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4258941/),更何況是德國。
小國家剛不過的。
以前德語也是科技語言,後來一戰結束被抵制,奧地利衰落,德語就被從科技圈淘汰了。現在剛這種出版集團不過是垂死掙扎而已。能剛出版集團的只有中國
一道行政令,發中華期刊等同於10分以上,瞬間就打死他了。
這叫什麼,制度自信?實際上,這是進入網路時代之後,學術話語權對抗的一個縮影。我們真的需要那些期刊來證明我們的學術實力嗎,真的一天到晚需要圍繞著所謂的sci、ssci各種標準轉個不停嗎?
真正有水平的文章,你發到博客上也可,找個公眾號發表也可,甚至就是發到知乎上也會有人認同。但歸根結底是因為評價標準的導向,大學只認你發的是什麼層次的期刊,只認死的影響因子,而不認對人類的貢獻。這就像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所有的教育都是為了提高素質,但我們需要一個評價標準,最後這個評價標準就異化成了行為的目的。
全世界所有學者聯合起來,
打破學閥的壟斷,讓知識自由流動,建立一個有產權、開放包容、免費自由的信息網路與知識市場。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會實現。好支持頂,elsvier是我最看的不爽的資料庫之一(springer更不爽一點) 首先是點開了pdf會自動推薦你下另外三個文章,然後如果你點開的文獻幾分鐘內不下載你再點就只能下html格式,還有supporting居然是word的而且supporting居然可能這篇文章是另外一篇的。而且除了cell press的版面好看一點其他的幾個刊版面都超級丑。最重要的是,他認為的高引用經典論文,拿出來單獨收費,你是想賺錢賺瘋了吧?ACS的經典論文都免費開源或者根據作者要求來源了。真不知道elsvier憑什麼賺的盆滿缽滿
謝邀,
The Cost of Knowledgethecostofknowledge.com之前跟人談起過這個問題。在學術領域,版權並不是天然正義的,很多時候出版業巨頭扮演著一個妨礙交流的角色。在這其中,elsvier又是尤其惹人不爽的那個。
我對這場對抗還是持悲觀態度,不過能看到有人站住來搞事總是好的,出版業的模式根深蒂固,能爭取到對方的妥協就是很大的進步。
亞倫斯沃茨,你未竟的事業,有人繼承了。這種問題,無論是出於個人立場還是情懷,我都無腦黑寡頭出版社。
2012年起各國陸續就有聯合抵制Elsevier的行動,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是的中國也試過且失敗了。簽了名的科學家仍然因為無處搜尋文獻而反悔,並且人數不少。
六年過去了,2018年大家依然受Elsevier和Springer們的支配。希望德國科學家搞大點聯合各國科學家一起逼迫elsevier降價或者開放。以荷蘭人的尿性短期不太可能。
好辦法是鼓勵新的資料庫成型,直接人為造出一個開放資料庫,可是工程太大了,也許若干年後會看到英文版知網的出現吧。怪不得學校圖書館通知2018起無法使用_(:з」∠)_
舉爪贊同學術出版行業要變革,但是德國這次所謂的對抗並沒有什麼革命性的意義,不過是圖書館轉型過程中的利益分配問題。
從傳統訂閱模式轉到開放獲取模式,無非是從圖書館掏錢變成從項目funding里摳錢。嚴謹一點講,這場談判是德國高校圖書館跟出版商的對抗。其實從出版商的角度,誰掏錢都無所謂,費用能填平就行。現在雙方爭執不下主要是價格談不攏費用填不平。
關於圖書館多聊幾句。圖書館員們都不是一線科研人員,早期紙質出版和數字文獻庫剛推出的時候,還需要圖書館員幫助進行檢索,現在科研人員完全可以自己上網搜索了,圖書館員也面臨職業發展問題。圖書館的職能除了提供文獻檢索,還有服務教育和古籍文獻保護的功能,實際上後兩者更能讓圖書館刷存在感。現在各級圖書館都在尋求轉型,從單純的文獻收集檢索轉為教育、科普、就業/創業、社交一體化的平台。那麼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是願意用來給科研人員買資料庫呢,還是用來建設圖書館本身呢?
開放獲取也沒見雜誌社少賺啊~估計賺得更多
這有啥好對抗的?德國科學家直接把自己的論文發在自己的博客里,各大學、研究所做一個本單位學者博客目錄,不就實現了免費發布、免費交流、免費下載嗎?
關鍵還是學術單位自己,考核學者時是看其成果的水平,還是看發表論文的平台的級別。
後一種做法是極其愚昧的。
二十年來我一直利用互聯網進行學術交流,效果非常好,能夠隨心所欲及時發布觀點,得到大量反饋,得到讀者提供的各種批評、建議、案例和資料線索。
我一直說:中國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二十年,但是中國學者還要受紙媒的奴役。沒有想到,其它國家的科學家也這樣。
我的文著目錄:http://www.loong.cn/hj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近兩年中山大學學術增長勢頭?
※想研究一下遊戲機入華後相關的各種影響,有一些找不到方向?
※請問伊斯蘭教有社會救濟的社會功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