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街亭失守後,直接撤退,而不是再打一波?

街亭一丟為什麼之前的所有戰果也都丟了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魏略此段雖然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可以不管,最後一段卻是重點,平取隴右,這也完全符合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布局和戰略目標,即隴右。

楚聞賊到,乃遣長史馬顒出門設陳,而自於城上曉謂蜀帥,言:"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使顒鳴鼓擊之,蜀人乃去。後十餘日,諸軍上隴,諸葛亮破走。

馬謖街亭戰敗,斷隴失敗,魏軍則得以進入隴右進攻蜀軍。

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各當有守,彼專為一,我分為四,四也。

鄧艾此言所說的雖然與諸葛亮無關,是當時魏國的情況,但諸葛亮其實也存在這個問題。隴西尚未攻下,馬謖已經戰敗。雖然諸葛亮是進攻方,但是在隴右暫時姓蜀漢的情況下,面對西進的魏軍就是防守方,交通要道街亭已然在魏國掌控之中。諸葛亮如果分兵拒守隴右,魏軍可以截斷蜀軍歸蜀之路。而且還面臨一個問題,腹背受敵。涼州刺史徐邈與金城太守當時也進攻南安。

當時諸葛亮兵力應當很分散。諸葛亮本人應該在西城附近,馬謖殘兵在略陽,上邽應該也有一定兵力困住郭淮,南安有對抗徐邈之兵,隴西郡還有蜀兵在攻打,要迅速收攏部隊的話,若要迅速集中部隊的話,時間上也會很倉促,基本會來不及。倘若有失,那麼很容易全軍覆沒。所以諸葛亮被迫採取了退軍,不是諸葛亮不想戰,是馬謖之敗導致諸葛亮根本無力與魏軍交戰。


其實諸葛亮這次北伐,難以確定是大規模北伐,蜀漢有部分兵權在永安都督李嚴手上(注1)。

而曹叡是親征,還抵達長安(注2),總兵力約5萬(注3),應該是曹叡本部+曹真+張郃,3部相加的數字,而《資治通鑒》好像莫名其妙地把這5萬人全部算在張郃頭上(注4)。

天水、南安、安定3郡叛魏十分突然,不太清楚是諸葛亮北伐時造成的,還是在北伐前已經策反的。

所以我想諸葛亮撤退,有以下原因:

  • 1,諸葛亮本身兵力不足+馬謖兵敗,兵力就更不足了。
  • 2,曹叡可是親征,先是【勒兵馬步騎五萬】,後續還有多少兵力不知道。
  • 3,天水、南安、安定3郡短時間難消化,記得有抵抗諸葛亮的史料,沒找到,歡迎有人補充。

感覺馬謖兵敗,局勢就惡化,諸葛亮選擇撤退,差不多和以上3條有關。

此外,既然曹叡本部+曹真+張郃3部相加=5萬,那諸葛亮說的【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注5),並不讓人感到意外,魏軍5萬人給曹叡、曹真、張郃3分,那也不是很多,或許諸葛亮本人也並不清楚曹魏出動了多少兵力的確切數字。

(注1)華陽國志劉後主志:(227年)四年,永安都督李嚴還督江州,城巴郡大城。以征西將軍汝南陳到督永安,封亭侯。

(注2)三國志明帝紀: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並進兵。右將軍張郃擊亮於街亭,大破之。亮敗走,三郡平。丁未,行幸長安。

(注3)魏書曰:是時朝臣未知計所出,帝曰:"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既合兵書致人之術;且亮貪三郡,知進而不知退,今因此時,破亮必也。"乃部勒兵馬步騎五萬拒亮。

(注4)資治通鑒卷七十一:乃勒兵馬步騎五萬,遣右將軍張郃督之,西拒亮。

(注5)漢晉春秋曰:或勸亮更發兵者,亮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

修正漢末三國和一些歷史的偏差


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

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

指揮系統出問題,兵將全亂了,除了退就剩投降或死兩種選擇了吧


諸葛亮一次北伐,三郡響應,關中震動,但不等於三郡都被諸葛亮完全消化掉了,若諸葛亮一路順利,真能直下長安,盡占關中,三郡必然臣服。當然諸葛亮兵力,糧草很難支持這樣激近的戰略,退而求其次,封鎖關隴通道,徹底消化掉三郡(主要是南安天水,安定在隴東,魏軍援軍一到且不吃大敗仗,安定很大概率還是站在魏國這邊的)。此時守街亭就像抗洪搶險堵缺口,街亭一失,魏軍可以遠遠不斷從關中進入隴西,諸葛亮對於在新收復的魏國領土上與魏軍主力對峙乃至大決戰信心不足(誰知道南安天水當地土著看到還鄉團帶著國軍來了會有什麼動作,且斜穀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若諸葛亮在隴西與魏軍相持,難保曹真從褒斜道或散關古道直擊漢中,切斷諸葛亮退路),因此謹慎的諸葛亮採取了相對保守的策略,也是三國時代常見的,就是掠奪人口,「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這一次北伐,若按戰略目標是割占隴西,那麼無疑諸葛亮未達成戰略目標,但在馬謖兵敗的情況下及時止損,掠奪千餘家人口,還算可以接受。

大致的地圖如下。


因為之前戰果建立在曹魏援軍未到,郭淮獨自打不過諸葛亮。諸葛亮不退,是等著張郃、曹真、徐邈三面夾擊嗎?


打不了,這個時候如果不跑就全軍送進去了。事實上我和諸葛丞相北伐講究一個原則。那就是如果能打開局面就打,打不開就退回漢中。盡量在不損失太大國力的基礎上給予曹魏極大的打擊。只有這樣不斷地反覆的北伐,總有一回能打開局面。

諸葛丞相第一次北伐的戰略目的是割據涼州,然後尋機兩面夾擊關中。街亭一失,戰略目的就比較難達成了。這個時候退兵還獲得了三郡的人口怎麼也不算大虧。


竟然有人邀請我好激動……

這個問題的理解需要結合地圖以及第一次北伐的戰略意圖。(手機上沒地圖有空補)眾所周知,曹操與劉備在漢中對峙期間就開始往關內大量遷移漢中的人口,造成漢中十室九空百業凋敝,糧草供應嚴重不足,所以歷次北伐都得從蜀地運糧,極大的限制了季漢的後勤保障能力。在我看來第一次北伐的首要目的是克複長安以成強秦之勢。但是這個難度很大,比較現實的目標是切斷魏國和雍凉的聯繫,因為魏國本身就對雍涼控制力較弱,稍加經營就能使雍涼局勢更加混亂,以便季漢亂中取利。然後大舉遷移百姓入漢中,重新恢復漢中的經濟和農業基礎以增強國力和強化後勤運輸範圍。所以諸葛亮完全否決了子午谷奇謀,並不完全是因為穩重,還因為兵出子午谷對自己的戰略目標無益。

計劃初期進行的很順利,趙雲牽制住了曹真的大軍,天水三郡收復。可是這個時候張郃的援軍到了……諸葛亮的應對計劃是在街亭堵住張郃幾個月(街亭是必經之路),讓自己可以有時間經營西北局勢,比如除掉親魏的地方勢力,大舉遷移百姓入漢中(重點)之後是全軍撤退或者與張郃決戰主動權都在自己手中。 結果馬謖一觸即潰,此時張郃再往前走就要插在季漢主力和漢中的中間了,糧道就要被斷了,而且自己也不可能在張郃的夾擊下遷移百姓,留在西北已經毫無意義,北伐戰略目標全部未達成,徹底失敗的諸葛亮只能選擇撤退,不然自己主力都要遭受重大損失。唯一的成果就是遷移了千餘戶百姓入漢中,聊勝於無。

這下就很明顯了,馬謖的錯誤不在於他敗給了張郃,而是他敗得太快了。讓諸葛亮毫無準備的時間。可以說,第一次北伐本是季漢最大可能的翻盤點,之後四次再也沒有像這一次這麼接近成功了,結果被馬謖敗壞了,也難怪諸葛亮那麼生氣了。


雖然隴海鐵路是走渭河河谷進甘肅,但渭河河谷不是一條便利通道,河水穿流在峽谷中,在古代基本是沒法通過。

因此古代都走翻越六盤山隘口進入甘肅,翻過六盤山後,街亭就矗立在當道上。

街亭被魏軍佔領,相當於打開了隴東的大門,大量的魏軍就可以在相對平坦的隴東地區機動作戰了。

諸葛亮不肯再打一仗,說明他的原定計劃里沒有這一條。十全必克,終究還是漏算了馬謖。


確實算是再打了一波的,畢竟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就在第一次北伐的同一年。只不過二伐的時候不像第一次,魏國已經有警覺了,所以被郝昭堵住沒能進一步前進。。。


第一次北伐,丞相最大的戰略意圖是花幾個月的時間拿下天水以上的那些野區,那裡有人口有經濟,還有加移動速度的綠buff(馬匹)。

所以丞相先派趙雲佯攻中路偷塔,能偷則偷,不能偷則牽制敵人。而丞相自己帶一票人馬打野。

但曹魏不坑,很快發現丞相意圖,派兵去野區騷擾,而街亭,就是曹魏通往野區的唯一屏障。

丞相早有安排,只要派個英雄守住街亭這座塔,野區一波經濟就到手了。

反之,在野區和敵方開團,對方經濟好,加上野怪騷擾(野怪不弱),打起來極不划算。

所以,街亭一丟,丞相如果再留在野區,輕則慘勝退回蜀地,重則被抄後路團滅。


街亭被破,魏援軍可源源不斷進入南安天水。孔明連天水南安都未消化掉,怎麼抵擋


很簡單馬謖這個混蛋讓第一次北伐變得毫無意義了 街亭一失守 雍州郭淮和援軍張合 合流有了外援就算打下了也是一城一池的爭奪 蜀中疲敝經不起這樣消耗 鯨吞雍涼的夢想破滅了 再打贏幾次也不過是面子工程 毫無意義


先搞清楚街亭在哪再來提問。

街亭之於隴上諸郡,好比潼關之於長安。

潼關失守長安怎麼長遠??


你以為打遊戲呢,掛了可以載入存檔呢


失街亭後,高翔被郭淮擊破,趙雲被曹真擊敗,再不退,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推薦閱讀:

三國時期的曹操是如何一步步做大佔據北方天下,他有沒有類似「隆中對」的大戰略?
周不疑何許人也?因何曹操說曹丕不能駕御?
曹操完全統一北方是在什麼年份?
從各種角度分析劉備和曹操誰更適合做現代中國外交官?
曹操為什麼不去當東郡太守?

TAG:三國 | 諸葛亮 | 季漢 | 古代軍事 | 曹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