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入華至今,經營情況如何?


隨著Uber和滴滴的合併,這個問題似乎又可以更新一個回答啦。

據彭博社報道,上周五,Uber與投資者在電話會議中討論了公司的財務狀況。知情人士透露,今年第一季度,Uber虧損了5.2億美元,第二季度虧損達7.5億美元。這意味著Uber今年上半年至少虧損了12.7億美元,成為矽谷虧損最嚴重的公司之一。

事實上,成立了7年的Uber總虧損額已經超過40億美元。儘管訂單收入從第一季度的38億美元增長至50億美元,但卻不足以填補巨額補貼帶來的資金缺口。對這家業務遍及全球60多個國家的公司來說,更大的市場,更多的訂單,帶來的不是利潤,而是更多的補貼。

Uber每進入一個市場,都免不了和本土公司打一場價格戰。在美國本土和Lyft展開激烈競爭,在印度和新加坡的競爭對手分別是Ola和GrabTaxi。然而最棘手的,還是中國市場的滴滴出行。對中國司機的補貼,可能是造成Uber第二季度虧損的主要原因。

今年第一季度,Uber在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實現了盈利。但和在中國和印度市場的巨額投入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到了第二季度,Uber在美國市場又恢復了虧損狀態。即便如此,Uber仍然是矽谷資金最充裕的公司之一,其融資額已經超過150億美元。最新一輪融資後,該公司估值為680億美元。

不過現在,Uber似乎對燒錢沒什麼興趣了。8月1日,Uber與其在中國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滴滴出行達成戰略協議。根據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Uber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於17.7%的經濟權益。同時,滴滴出行創始人兼董事長程維將加入Uber全球董事會。Uber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也將加入滴滴出行董事會。新公司整體估值將達到350億美元。

結束了在中國市場的補貼戰,Uber將有更多精力關注無人駕駛、地圖業務及車隊租賃等新項目。不久前,Uber宣布與沃爾沃合作開發無人駕駛汽車。二者合作開發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將於幾周後在匹茲堡測試。

Uber的下一個目標應該是讓自己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會賺錢的公司。

文 | 鄭晶敏


2016.8.1更新

滴滴出行宣布收購UBER中國,祝福優步中國團隊。

_____________

註冊Uber,使用我的推薦碼{uberzf},你首單可以優惠30元人民幣。

2016.8.31更新

2年前的問題,因為第一財經周刊的回答又重新被翻出來(原來現在知乎已經有機構號了)。

以其他競爭對手如今的情況感慨一下商業市場的瞬息萬變:

1)文中的一號專車在被快滴收購後併入了滴滴陣營,曾經的128元的別克Gl8機場接送王牌套餐早已作古;

2)Baidu公司既選擇入股Uber中國,又選擇堅持與易到專車合作的形式聯營自家百度地圖的專車服務;

3)而回看易到,在滴滴出行和Uber中國合併前,接受了樂視控股數十億的現金包養,成為了中國專車出行第二梯隊的主力隊員,與神州專車全面競爭專車市場。

在我離開廣州,來到雲南大理生活的第11個月,Uber中國最終選擇被滴滴出行收購,而Uber x昆明的出行服務在此前3個月前正式開通。

自人民優步全部開通之後,Uber的典型使用場景再也不是從前的黑西裝、奧迪A6、守時、尊重的司機,我也不得不習慣性的在下單之後半分鐘內接到司機急沖沖的電話:「你在哪/怎麼過去/好的你等等我去找找」。

補貼、補貼、還是補貼的Uber,因為滴滴快滴曾經的支付大戰陷入了無窮無盡的人民戰爭海洋,

而坐在Uber后座的我,常常懷念起當年的黑衣Uber Black司機。

而我從不再關注的,是坐在我前座的司機有趣的職業身份,

我唯一關心的重新回到了,「師傅您能快點找到我要去的地方嗎?」。

這一點,讓我有一點點懷念,廣州城裡那些對老城路線無所不知的廣東籍司機。

_____________

2014年回答於北京

Uber入華的經營情況,需要跟競爭平台做一個橫向的對比,這樣可能更直觀。

1 僅就個人體驗而言,發展狀況 廣州&>深圳&>北京

我最早接觸的租車產品就是uber,進入中國後它取了一個中文名稱優步。第一次使用uber,是經工程師@郭宇(新浪微博)的微博吸引。當時uber在深圳瘋狂地推,推薦朋友使用uber可以獲得50-100元的獎勵,有些用戶通過邀請朋友使用uber,居然在賬戶裡面積累了1000元甚至更多。這1000元的使用可以疊加,不需要分次消費。在此之前,國內沒有任何一個移動互聯網的營銷能夠按照這種模式去做。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uber,從深圳大學-深圳北站,共行駛53分鐘,耗費129元。司機給我建立的第一印象很深刻,提前15分鐘到達出發地,uber和司機各發了一條簡訊給我,告知已經到了。而不像平常的計程車司機,不管你是否方便就打來電話,開頭第一句「你在哪兒」。如果你正好不方便接打電話,對方司機面對你的悄悄話只會丟下一句,「找不到你啊我走了」,諸如此類。

那天我是和兩個同事在跟客戶談事情,因為臨時出了點狀況,所以延遲了5分鐘下樓。下樓後,遠遠看到一輛黑色的奧迪A6停在樓下,一位身著黑色西裝的司機站在門口遠遠的跟我招手(uber首次註冊的時候我使用了真實的頭像信息),並幫我們開了車門招呼上車。上車後,師傅告訴我們后座上的水你們可以自由取用,之後再不講話。

作為常年跟的士司機打交道的人,一開始我並不習慣這種坐車方式。於是我問師傅為什麼一路一言不發,這個時候師傅回答,「公司交代,不允許主動跟客戶攀談」。於是直到目的地,如果不是我主動發問,司機師傅不會主動說任何一句話。

提前到達等待-簡訊提醒-正裝領帶-開門指引-免費水取用-車載充電-不主動攀談-下車開門,uber乘車階段通過這八個步驟,在初期給我建立了非常深刻的品牌印象。

叫車之前,我知道uber會通過信用卡付款,之前在類似theme forest的海外商業網站使用過信用卡消費,但至少會有一個簡單的支付驗證流程。但是這次我還是被小小的驚訝了一下,到達目的地後,司機師傅把車停在了路邊,然後告訴我他已經結束行程了,uber會很快在我的信用卡上扣費。第一次還是很驚訝的,畢竟服務商在我沒有任何確認的情況下通過信用卡直接扣費還是第一次。之後,uber通過郵件給我發了一封消費確認函,上面的截圖就是當時的郵件。

第一次的服務,其實並非足夠完美。司機在臨近深圳北站的時候下錯了高速口,大概繞了15分鐘的路,這部分費用是我承擔的;雖然在此之前知道uber車費比較貴,但相比同等里程的黑車均價100元(高出29%),計程車費大概70元(高出84.2%),而地鐵票是7元(18.42倍),由於首次使用心裡沒底(沒有即時費用展示),最終給錢的時候還是挺心疼的。

2 當我們討論uber運營的時候,我們是在比較什麼?

說完我的首次uber體驗之後,就需要明確一下uber及國內一線的高級車輛租賃服務公司的運營模式。uber這種模式在進入中國的早期,是通過嘀嘀打車、大黃蜂和快的打車三個普通計程車點召服務進行的市場培育。但是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主要是通過和計程車司機直接合作,由app點召取代原有的路邊招手和電話召車兩類服務。其實還包括第三類,就是如果你擁有一個計程車司機的電話,並且你取得了他的電話號碼後,你可以直接電話聯繫他。

國內普通計程車市場的發展,已經有很多好的答案之前說過了,我不再重複。相向而談,uber這一類走得是的是由上至下的模式(先做高端車,再做低端車),而滴滴打車這類走的是由下至上(先做低端車,再做高端車)的模式。因此,在後期滴滴打車出現專車服務,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具體來說,uber最早引入的是uber black和uber商務車兩類車型(商務車和普通豪車)。滴滴打車是在初期做普通計程車點召,而後期增加了滴滴專車的服務(但滴滴專車是幾大國內點召公司中,唯一不區分專車車型的公司)。

3 uber在國內面對的對手分別是誰?

其實uber在國內的競爭對手,是3(BAT)+1(易到)+X的形勢。

1)百度專車在上月開始上線,通過百度地圖跟易到租車進行合作;

2)阿里公司是通過子公司收購了大黃蜂,用入股的方式與快的公司一同建立了一號專車

3)而騰訊公司是投資了嘀嘀打車公司,後推出滴滴專車(初期叫優U專車)服務。

在一周前,我第一次聽說了天天用車公司,主打的是「空閑+共享」的模式,由私家車主提供上下班副駕空閑座位服務,由於兩天我選擇的路線和時間比較奇怪,所以一直沒能夠使用。另外,北京地區還有AA租車,以及神州、一嗨提供的車輛租賃服務,由於這三個我一直沒有使用過,所以不併入討論。

注意,現在提到的這幾類租車服務都會通過統一發票開具服務,明細為「代駕」。之前我們討論的其實更多的是市場普通用戶的使用體驗,而這裡我們其實要開始說uber的核心運營問題。

uber進入中國市場後,對比其原先的模式(更貼近嘀嘀打車)為適應中國市場,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調整——跟傳統的豪車租賃公司合作。廣州和深圳兩個城市的uber服務我比較熟悉,運營團隊初期是按照包天價格,整體租賃豪車公司的車輛,行程油費及車輛維護費用由豪車公司提供,而車費直接歸為uber的收入,司機在豪車公司拿工資。當然,這是初期時的合作方式。

2013年開始,通用公司在國內主推商務車型別克GL8。uber公司藉助融資的時機,開始大量購置諸如GL8的主力車型(很佩服別克2013年的推廣團隊)。並開始在中國市場招募自己的uber司機,仍然是採取與豪車公司合作的形式,但增加了利潤分成,司機與uber共同分配車費利潤,當然豪車公司會從中抽成,這是uber的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uber推出了uber x和人民優步的服務,由於在我個人的理解中,這裡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知乎是一個公共平台,這裡的言論可能對uber及其他租車服務會有一定的影響。再加上,我非常感謝uber服務對國內原來大量存在的」黑車「租賃市場的優化改善,所以我就不詳細描述了。

簡單來講,uber在第三階段,通過與豪車公司深度合作的方式,增加了10萬元及10萬以下級別的車型,降低了用車費用,同等里程區間中,甚至比計程車還要便宜(除車型外,其餘服務品質不降低)。

剛剛提到的GL8,是所有高級車輛租賃服務中最常規的車型,如果是大於5個人出行,不管是選擇哪一個公司,同等里程區間,開支都比計程車要少。

就現在的體驗來看,易到的市場存在的時間最長(4年),車輛是最多的,並且易到打破了uber就近分配的模式,採取的是就近分配,用戶自主選擇(收藏的司機可以直接選擇)的模式;

一號專車是2014年7月剛上線的服務,據說阿里集團拿出了幾個億在幾大重點城市購買了大量的自主產權的車輛,用於一號專車的運營。車輛品質和司機的服務素質也是能夠與uber競爭的,服務費用也相差不大。但是就我個人的支出來看,一號專車的服務更中國本土化(可以優先推送電召服務給收藏的司機),而且接機服務擁有一個128的套餐價格,所以在近3個月,我使用一號專車的開支已經接近了uber近半年的使用總和。

滴滴專車我主要是在最靠近騰訊的深圳使用的,由於推廣是跟進的模式,所以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在發現滴滴專車服務平均價格高過uber和一號專車,並且不能自選車型後,我放棄了滴滴專車的使用。

百度的思路我是如何也看不懂的,不僅僅體現在電召服務深深的埋在百度地圖之中,還體現在——首次叫車我花費了1個小時。

從模式運營上來看,uber始終屬於領跑的地位,但是針對本土化的操作,不如一號專車和易到。這個體現在一點,uber在國外與公司的合作,可以直接由公司信用卡劃賬。但是在國內,uber的發票需要聯繫郵件客服(uber不提供電話客服);而另外幾個公司,用戶都可以直接通過app申請(有額度要求,包郵)。

4 市場上uber到底有多少車?

據了解,廣州uber大概擁有有150輛車,周六日通宵運營,工作日服務到凌晨3點左右。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原本我以為uber和易到這類服務是隸屬於不同公司的車輛,進行服務。在近幾個月,我發現uber的司機,有可能也是易到的司機。也就是說,豪車租賃公司,開始在私底下,公開或者半公開的,與多家租車公司進行合作。

一號專車,號稱車輛產權屬於自己,所以基本上很少聽到一號專車的司機在開車的時候,手機屏幕上出現其他app的點召信息。

這個問題出現之後,我們會發現這個市場除了資本運營競爭外,開始會通過app的產品服務進行競爭。所以未來幾個月,市場的運營會行程廣告運營減緩(用戶現金獎勵), 資本運營(自購車型)及軟性競爭加劇的情況。

5 uber的推廣方式?

uber主要採用節日及活動合作兩種模式,在活動當天,目標車型會變成吉祥物的樣子,這一點在互動上有很強的創新性(值得注意的是,uber的更新頻率非常高,產品一直在做優化)。

uber跟所有的地面活動,合作方法都是,首單免費(100元抵扣金),合作方式非常明確,也非常易於傳播。所以從推廣上看,uber更簡單,也更容易爭取品牌合作,媒體曝光的美譽度也還不錯。

在這點上來看,uber會比其他幾個平台更有優勢:1.獎勵資金可以疊加;2.app的體驗,只有uber可以做到最快啟動,並且一鍵叫車。同時,uber中國的運營團隊,一直是在打造高強度工作、精英為先的地面運營團隊,廣州市場整個只有4個人。相比其他公司百人級別的運營團隊,uber如果能夠更加滿足中國人的使用思路,優勢會更大。

將我的電召開支公布如下,以上所有評價來自於8個月間的所有實際使用體驗,我認為對於運營情況有一定說服力(易到除外,因為南方市場接觸的少)。

uber:3540元{2465元(支付寶)+1075(信用卡)}

一號專車:2559.01元

滴滴專車:587元

易到用車:442元

百度專車:92元

共計:7220.01元

其實uber的服務體現在,真正的互聯網思維——你所有的乘車路線及資金都可以通過uber網站詳細查看。之前uber也存在由於里程區間跨區收費問題,我的投訴是凌晨2:30發出的,而對方在15分鐘內回復了我,並退還了額外的費用。效率點贊。

個人利益相關:協會網(http://xiehui.com),約么旅行

公司職位:創始人

(聲明:本人在之前的客戶推廣文案中出現過uber公司廣州分部。但本人及公司與以上出現的所有高級車輛服務公司無合作層面的直接利益關係、及直接或間接的商務合同關係,包括uber公司)


我用過快的,嘀嘀和uber,簡單說一下我個人感受吧。

我第一次使用Uber完全因為Uber在廣州送了一張99元的優惠卷,不體驗一下那真是對不起Uber的好意!

首先,用Uber要綁定一個支付方式,其實很多情況下在這一步就會將我卡死,因為我沒有信用卡,但Uber有一點好的就是可以綁定支付寶來支付,所以也就有了我這次的體驗了。

然後當然是叫車了,我叫車地點是在廣州天河科韻路附近的。叫車相當方便,直接在軟體上叫就行了,大概15分鐘司機到了,到了司機也是會打電話給我,總之就是確保接到我之類的啦。到了才知道,我這次叫的車是一輛別克,怎麼不是我同事說的奧迪寶馬之類的呢。。。

在車上我當然是要捉住機會跟司機聊天,儘可能了解Uber是怎樣運作的啦(反正對於我那次的體驗來說,也不是別人所說的那樣司機不主動聊啊)。司機說他是豪車租賃公司的,事實上他是公司的股東之一,大概就是自己有車可以加入那間公司一起做吧。他們公司事實上也不是只使用Uber,其他打車軟體也一起使用(好像是說大黃蜂),他說只要有錢賺就行,就是這麼直接了當,還勉勵我叫我做一個這樣的軟體平台,只要能有客戶,他也會用。。。(好吧,我能力有限) 後來跟他聊這優惠卷什麼的,司機說這東西他不管,Uber只要給定好的價錢給他就行了。

最後到達目的地,番禺大學城!司機開了門叫我直接下車行了,我一時有點手足無措了,怎樣給錢的啊???後來才知道,原來直接從我的支付寶扣了120元,是的,直接扣,當時沒有一點提示和確認什麼的。如果我支付寶裡面沒有錢了怎麼辦呢?我現在也還在好奇。。。

現在說說這費用吧,對廣州有點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科韻路到大學城,地理上是不遠的, 應該是不用120元的,後來有同事專門諮詢過Uber客服,客服說從老城區到番禺的最低費用是120元,不管距離的(住郊外的窮人就是傷不起啊)。。。 不過根據我其他同事的說法,在老城區裡面走是不用那麼貴的,而且距離還遠一些。他曾經試過一次從越秀區到天河區,用了40多元,據他說比平時打的還便宜幾元。不過也聽他說有一次去天河另一個地方是用了80多元的。所以我覺得Uber的車應該是比一般的打的是略貴但不會貴太多的;不過如果是效區,那就貴了!

最後補充一下,其實用Uber叫車由於知道的人少和略貴,一般是比什麼快的,嘀嘀好用的。在上下班時間我試過用快的嘀嘀等半個小時都沒有人理,Uber一般15分種能有車到達你身邊,而且專業服務、用車環境和舒適度比打那些爛的士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所以我覺得Uber的車還是很值得坐的!如果你打不到車,也不介意花多些錢,不妨試一下Uber!

文筆差,辛苦大家將就看了!多謝!


經營狀況不知道,來說說用戶體驗吧。

1.第一次打開uber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要幹什麼,莫名其妙就把單發出去了(彼時還沒有拼車,所以根本不需要輸入下車地址)。

2.自動扣款的方式很不錯,避免了很多人有意無意地忘記付款的行為,保障了司機的利益和乘客的面子,誰也不想打個車過了兩天收到司機簡訊要你付款吧……

3.客服問題。你只能發郵件給他們,哪怕你卡被盜刷了,還是只能發郵件給他們。這一點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還是不習慣,畢竟我們的網路生活直接從簡訊跳到了微信,中間沒有像日本一樣經歷過郵件這一階段。並且多年以來互聯網客服已經給大家培養了「有事找在線客服,不行就打電話」的習慣。

4.系統混亂。作為一名乘客,我和我身邊的朋友都遇到過 剛註冊優步就封禁賬號 的情況,你發郵件給他們,他們就說「涉及保密條約,總之你違反了我們的安全條例」。後來我換了一個手機號碼,重新註冊了優步,用了一陣子以後又說因為我這台手機登錄過多個賬號,於是封禁設備。

5.剝削司機。作為司機,你打開司機端是看不到自己跑了多少單、收入了多少錢的,只有每半個月一次的結算才會告訴你你這個月跑了多少單,收入多少,獎勵多少等等因素。以上這些還不算違反人道。

慘無人道的在這裡:

作為一名司機,如果優步判定你有刷單行為,那你這個結算周期內的所有收入都會被沒收。

而誰有資格判定刷單行為?優步中國

如何判定?對不起,涉及保密行為

可否申訴?對不起,一旦系統判定你為刷單,你就是刷單,輕則沒收收入,重則封禁賬號。

都不用去考慮運營、推廣、背景、財力等等因素,就憑我剛說的第四、五點,優步在中國永遠干不過滴滴。


「2015年我們在中國虧損超過10億美元。」Uber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近日的一句話讓Uber再度成為業內茶餘飯後「八卦」的主角。只是這一次,「八卦」中再也沒有華麗的市場營銷活動,引人關注的只有高額的虧損和毫無起色的市場份額。

從近期來看,Uber在中國虧損將持續擴大。去年9月,TK曾公開表示在未來12個月里,Uber將在中國新開100個城市。這意味著Uber還將在中國投入更多開城經費。而想要從滴滴手中搶下橋頭,Uber則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殘酷的現實正在告訴TK,試圖「打開中國的大門」要付出血的代價。

根據媒體報道,Uber在中國一共僅開啟了40多個城市,而距離TK說新開100個城,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5個月。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Uber的對手——滴滴。就在前不久,滴滴成功進駐了第400個城市。如此看來,滴滴拿下87.2%的市場份額一點也不誇張。

如果TK患有高血壓,今天或許應該多吃一份降壓藥。因為,滴!滴!又!成!功!融!資!了!據外媒報道,在新一輪融資中滴滴獲得了10億美元,且被超額認購。雖然,目前滴滴官方還未對這一消息做出任何評論,但我覺得這幾家外媒(華爾街日報、彭博社)還是可信的。再看Uber,在中國融了半年才吞吞吐吐遮遮掩掩融了不到10億。

滴滴超額認購,絕對夠Uber喝一壺。投資人硬塞錢給滴滴,這表示市場與資本對滴滴看好。想來程維或許早做了充足的打算,不然也不會在年會上信心滿滿地說,2016年結束與Uber的戰鬥。手握幾十億現金,走在路上還有人不斷地塞錢給你,要是我,我也底氣十足。當然或許你也會問,為啥手裡有錢還融資。其實想想這道理也挺簡單,菜農有菜,路人要買,價格合適,難道不賣?

不知道Uber是什麼星座,反正最近有點水逆。美國加州監管部門開出的760萬美元的天價罰單還沒解決完,家門口又來了一個放火的,Juno。據外媒報道,這家神秘的出行界新人旨在通過股權計劃拉攏更多的司機。

而除了Juno之外,Uber在美的老對手Lyft也頻頻出招。在過去的一年裡,Lyft竭力提高運營效率,以超穩定和增長的司機網路為基礎,從Uber手中拿下了大量的市場份額。數據顯示,超過85%的美國司機更喜歡使用Lyft,因為Lyft的賬期更靈活,司乘平衡做得更好。憑藉司機的支持,Lyft在核心市場突破了40% 份額還與Uber在中國的競爭對手滴滴結盟。據Lyft總裁透露,Lyft與滴滴的戰略合作產品在未來2-3個月內就會上線。屆時中國人去到美國,可以直接用滴滴打到Lyft的車。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而就在最近,全美的司機們正因為Uber壓榨和降價無度,收入降低了17%而指責Uber,為此司機們還成立了抗議者維權組織(Uber Drivers Network),一時間Uber司機在各地蜂擁抗議的照片成為全美的頭版頭條。

我想,此時此刻,用腹背受敵來形容Uber的處境最為合適。 難怪Kalanick在承認中國巨額虧損時,對媒體苦笑道:「我希望世界不是這個樣子」。當然,也有消息稱東南亞的Grab、印度的Ola也正緊鑼密鼓地和滴滴、Lyft籌謀著下一階段的布局。到時候,我想腹背受敵或許不夠用了,四面楚歌會更適合Uber。

如果我是Uber的投資人,我想我會約上TK,問他一句,「哎,最近怎麼回事?!中國的CEO找到了嗎?」


試答,主要是人民優步的感受。

在帝都坐過兩次Uber,正好體驗的都是人民優步(People"s Uber),一次是周末和朋友們面基,看完電影從太陽宮到南鑼鼓巷;一次是深夜TB完凌晨從北航回觀里。

人民優步是Uber的拼車服務,價格較便宜所以沒有正裝白手套的專業司機給開門也很正常,一路體驗很好,跟計程車差不多,而且價格比計程車便宜。不過第二次有個體驗不太好的地方,車到了才發現司機換了輛車,而司機在之前的電話確認方便的上車地點時並未告知我……

在地圖上切換地點發現Uber確實集中在東二環到東四環之間,三里屯、國貿、三元橋附近都比較容易有車待服務,在知春路、宇宙中心這一代則偶爾有一輛車,可能是返途車輛。

跟兩位司機的交流情況,司機都是由朋友介紹加入Uber,最近處在準備換工作先來Uber做一段時間過渡一下的狀態。人民優步的費用司機可以拿到全部,Uber也會提供額外的提成,根據接單數、乘客評分、時段等不同。

Uber進入國內一年,進入7座城市,速度很快。只是感覺現在車輛數量還不夠,希望日後更好~

利益相關:天天用車 廠工


感覺在華經營吃力,估計主要有幾個原因。

1)先天不足

商業模式是傳統計程車服務模式+傭金利潤模式,而不是科技公司預付形式(如Facebook廣告是預收客戶,提供服務時才扣錢)。Uber在美是經信用卡收乘客費用,一周計算一次司機費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_6ZNQDnFLs),再扣回配對費用,這明顯與中國或亞洲以現金交付文化不同(例子:印度競爭對手Ola採用預付錢包形式;香港的士行業也是以現金交付)。而採取計程車商業模式會牽涉到很多不必要的法律,像是需不需要為美國司機交稅,報銷開支(Uber在美的官司:Uber Lawsuit Information);司機成立工會爭取權益,在中國需要和租車公司分擔成本,如果當初採取預付商業模式,這些潛在營運上的風險是可以避免的。這是一硬傷,要改可是整個產品得從頭寫, workflow 也需要調整, 要不成長速度會慢。

另外,說中國市場成長快,是要看基數, 由10名乘客增長到60名乘客, 增長率是500%; 由10,000 名乘客增長到12,000名乘客,增長率是20% ,如果比較收入增長,12,000名乘客一定比60名乘客多。

2)後防不夠, 法律支援不足

公司會計人才不夠,去Uber招聘網站看看,Account Payable, Director , Financial Operation, staff revenue accountant, International tax etc 等重要的位置都在招人,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完整的會計部門。一家科技公司最重要的是人才,有關開支也是在財務報表上起了重要作用;連稅和收入都報不了,如何出年報,所以Uber CEO說短期不上市是真的。

新經濟最新一期訪問Uber廣州員工,問她是否了解新法例《上海市查處車輛非法客運若干規定》和《上海市查處車輛非法客運辦法, 她沒有明確回覆。不了解國家政策, 如何維持每天的營運。打車APP 都是經手機發出訊號, 如果國家叫電信商不提供服務,基本上Uber在中國就不能營運了。

3)水土不服,感覺想定位是酷的服務,可不了解中國人是靈活的,有補貼就試一下,沒有就坐公交地鐵。再說一般年輕人有錢就想吃喝玩樂,或者去旅行,要不就還大學貸款或是投資買房,對Uber沒有剛需。到是家庭或是商業乘客需求比較大,負擔能力也高,可是卻不夠酷。


首先:先附上我的優惠碼 :「uber自信」 可以讓你我同享一次20刀優惠

這是去年的答案了,我來補充今年的情況,地理位置:杭州

1. 不得不佩服杭州的運營團隊,經過差不多大半年的運營,現在uber在杭州已經成為比打的還要容易的存在。到底uber是如何在競爭對手 易到用車,滴滴專車,一號專車中脫穎而出的呢,下文將詳細分析。

2. 在開始分析之前不妨先看一副百度指數的對比:

從這幅圖可以看出,uber在今年年初時並不如滴滴專車,但是卻在今年三月完成了彎道超車。

3.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可以讓uber這個外來的公司,在中國竟然可以風頭蓋過各種地頭蛇呢。

再來看另一組百度指數:

人民優步這個三月份推出的產品看來確實是擊中了市場的爆點啊。

對於我的直觀感受就是,去年uber剛剛進入杭州的時候,我早已註冊了uber,但是那個時候uber的車子過來一般都是需要大約15-20分鐘才能到家門口,而且價格也比較高大上。

4. 什麼是人民優步

那麼,為什麼人民優步為什麼可以讓uber一夜之間戰勝如此之多競爭對手脫穎而出呢?

仔細研究一開始的專車策略:

a. 收編黑車,簽約司機

b. 掛靠有營運資質的公司

c. 出來接活,按照比例分成

所有人都一樣的時候,拿什麼來吸引顧客,所以uber這個全球聞名的流氓公司,推出了中國特有的收編黑車方案:

a. 收編黑車,但是不簽約,只是簡單培訓即可上路

b. 可以自己安排接活的時間

c. 壓低價格到比出租還低的地步

最後一點的殺傷力是如此巨大,這讓屌絲們趨之若鶩,首先,uber會打到比出租更好的車子,而且價格還比出租便宜很多,這麼一來,uber瞬間就完成彎道超車也就不足為奇。

5. uber對司機的策略

uber在對人民優步司機的管理上也算是獨樹一幟。據我和司機聊天,整理出規則如下:

a 司機在接單時不知道乘客的目的地,而且司機的接單率是有要求的,司機沒有辦法選單

b 司機的總體評分在4.75以下是沒有獎金的,是的,你給司機打個1分,他就會拿不到獎金

c 司機必須要在一周內接到多少單才能拿獎金

是的,uber的秘訣就是:用獎金來驅使uber司機不停的接單接單。用接單率和未知目的地來使司機不得不接一些質量不那麼好的單。

6. uber的運營策略

非常簡單,但是非常有效,那就是推薦給朋友後,朋友用車,與你同享30rmb,但是注意,必須在朋友用車後你才能拿到30rmb。這點,個人感覺比打車送優惠券有效,至於整體的運營策略制定,我估計國內的專車企業可能也是拍腦袋決策,所以很多優惠的制定一開始會比較隨意(當然可能也跟kpi有關,比如騰訊告訴滴滴,給你一個億,限制你兩個月內用完),而uber明顯是有一個優惠,帶來用戶量,並反饋的決策流程,舉個例子,uber一開始是推薦人會各得100,後來變成50,再後來變成30rmb,明顯是有一個非常平滑的過程。

7. uber給人的新鮮感,uber的另外一個殺手鐧

每個城市打開uber都可以發現一些新東西:比如杭州的搖櫓船(西湖邊打船),城市英雄(就是免費的),uber小優(兩座電動車),比如北京的uber CEO(一些創業公司的CEO來坐司機),上海的uber直升飛機(打直升飛機)這給用戶很多的體驗樂趣,你試過幾個了?目前杭州的體驗,附圖:


謝謝穗乃果邀。我歪個樓。

經營狀況我不管,能不能不要給到司機女乘客的手機號啊。經常被騷擾,煩死了。


2015年6月26日更新

以下內容都無效了,大家都早就人民優步了

————————————————————————

杭州的運營方法和其他城市不太一樣。

杭州的uber是和一家汽車租賃公司合作的。

司機都是專業的司機,問了一下,貌似BLACK和UberX的區別只是車型不同。

杭州的BLACK都是A6L,UberX是本田雅閣。

總之,目前是車輛使用體驗很好,司機素質很高,就是車有點兒少。


Uber·People"s Uber體驗談——希望能站著把錢掙了

對於我們 Uber來說,這將是令人興奮不已和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步。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之後,成都是Uber 進入中國內地的第一個城市。

2014年8月底,Uber已經來了成都——這是它在真正內地拓展的第一個城市。由於工作原因,還是本能地對新事物關注起來。但因住處和公司都在三環外(天府軟體園),出租行業比較亂,所以平時更很少打車,只是註冊了Uber(土鱉的我連滴滴快的大戰時,都沒用過它倆)……

某周末在市中心喝酒。時間過得很快,夜幕就要降臨,我想我必須要離開……等公交太慢,想起Uber里還有¥100優惠券,於是打開,首次試著「學習」使用它,輸入目的地,然後顯示A6L還有20分鐘到達。等了很久,發現車子位置沒變。當時比較急,打電話過去說算了吧,我還是趕公交(-_-||)……

10月底的時候,一波消息報道「Uber正式進駐成都」引起我的注意,更新App發現:哇靠,多了People"s Uber(人民優步),而且這麼便宜!比成都計程車便宜很多有木有!

過了兩天,晚上下班後我趕著去20多公里外雙流看斯諾克國錦賽,趕公交太慢,打車太貴(近100),我突然想起Uber。馬上打開App→預定→等待的15分鐘里吃飯→吃完車來了→出發→到達→走人(自動從優惠賬戶扣款¥36)。整個流程下來,給我的感覺就是:便捷!便宜!值!。

在此後的一個月里,對Uber的依賴超乎想像,甚至讓從來不打車的我,稍微去個遠點的地方,第一反應就是先看看Uber「附近有沒有車」。這個原因歸納起來大概是:

1. 人民優步的價格,比普通計程車便宜。成都市計程車是1.9元/km,而Uber是10元起步(包含)1.3元/km+0.2元/min,並且不挑地方,這是對我們出城黨最大的福音。再有我這種不要臉的經常給人推薦,已經拿了Uber ¥200多真是很不好意思……

免費乘坐這麼多次,真是沒羞沒臊

2. 它不是「打車」,而是「叫車接送」。Uber甚至將低端的People"s Uber,也做得非常專業。相比打車對車輛的未知、對價錢的未知,甚至對司機的不信讓這幾大痛點,確實藥到病除了;同時,你完全可以通過提前預約來大大節省時間安排,做到下樓就走。Cool!

說了很多屁話,再講講自己打聽或經歷過的Uber(以下只講People"s Uber):

1. 眾所周知,由於相關政策的問題,Uber在國內不可能由普通人開自己的車就來載客。Uber在成都是完全與租車公司合作的,然後自己再僱傭司機,全職開車。司機必須保證每月足夠在線時長,每天最晚是到24:00收工(特殊節日會延後到半夜)。至於收入,有位司機透露是一個月3000多,沒有按訂單提成或其他補助,不知真假。

2. 目前在成都的活躍度應該不算高,有司機偶爾一天只接到1~2單,甚至沒有(這樣跑出租可夠輕鬆的啊)。原因嘛,某次一哥們的總結就是:「我發現用優步的,都是一些搞高科技的」……

3. Uber的賬號註冊沿用了美帝通用的信用卡綁定模式,在國內雖然接地氣地支持支付寶,但前提是支付寶需要綁定信用卡。這樣做確實讓很多國人不太方便甚至沒法用了,但也是有很大的優點的——用戶過濾。對於這部分習慣信用卡消費的人群,就是Uber重點開拓的用戶,我第一步就是先把這部分人伺候舒服。

4. Uber的運營也是沿用了美帝通用的態度:人性化。不多說,舉個栗子:

某一天我幫別人叫車,司機乘客都不熟,途中稍微繞遠了,我趕緊遠程電話矯正。後來結束時我就順手寫了句「路繞遠了」——當時真沒想過運營都在實時看反饋

接上:我回郵件說沒關係別介樣啊……只是他們心意已決,你懂的

最後:Uber確實讓我用最少的成本獲取到最大的便利。雖然目前在國內的本地化、推廣並不是很出眾,但我相信憑藉不錯的性價比和服務,加上前期的種子用戶,未來會在大城市裡佔領一席之地。當然,它面對的問題不只有BAT,還有總部對中國市場的決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

還是不要臉地放上優惠碼:UberNiu(你我各獲得¥50優惠券)


感謝邀請。

嗯,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知道Uber以及使用Uber的服務,這是一年來我們最感到驕傲的地方,這也是我們把服務城市從原本只有上海開始擴展到七座城市的基礎和動力。

當然,Uber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完善和提高的,我們希望能每天都有進步和成長。

順便說一下,今天是萬聖節,打開Uber的應用看一下,與以往相比,有何不同?


經營情況應該不容樂觀,在盈利前進道路上遠遠落後滴滴、神州和易到。

不用看他們財務報表,就通過實際使用就能得知。uber一開始就是通過獎勵政策補貼來激勵司機,通過溢價閃電來動態調整車資從客戶那裡再挖一部分來給司機,一開始是沒有平台費的,而且結算帳期是周結算,而且是結算上一周整周的費用。哪怕到現在也還是最低的平台費抽成。其次乘客車資支付是自動扣款,扣款是否失敗和司機沒有關係,費用又uber公司來承擔這部分風險,所以那時候淘寶2塊5塊的白號一大把,很多300 400車資的單子基本90%是欠費用戶。而其他幾家,不是採取預扣款就是司機催討方式來規避這部分虧損。

uber不了解中國市場,他想通過低價戰來獲取優勢,但是它往往忽略的是價格敏感的那部分客戶是沒有絲毫品牌忠誠度的,他們只看誰家便宜誰家促銷力度大。從人民優步+那個失敗的拼車就可以看出,一方面要低價 另外一方面要通過補貼來帶動司機。同樣出來做所有平台裡面車資收益uber是最差的 所以uber深陷泥潭

他的叫車模式就是所謂的強姦單 司機不知道目的地 對於他們來說純看運氣 有時候高峰你堵車掉頭一刻鐘可能只是一個兩三公里的短單 如果沒有高的獎勵誰願意去搏運氣呢 要不就是降低自己的成本 所以造成在魔都uber代名詞就是榮威550+一大群服務不怎麼樣的非本地司機 導致用車體驗和一年前天壤之別

對於乘客來說優勢是可以避免其他平台那種被司機挑挑揀揀拒載的風險 但是你不能挑選車型 你不知道司機情況 只能叫車後看到上述信息決定是不是取消再叫 而往往你極有可能再次或者多次叫到這步車 然後由於所謂的信息保護措施你看不到車主真實電話(對方也看不見你的 但是取消之前他能電話過來)很可能被司機電話過來辱罵 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email投訴 email還不是電話 這個投訴在現在uber缺司機的階段基本對司機無傷害 除非你上車在行程開始後的賬單內投訴還有點希望。也造成乘客叫black 花高級轎車錢90%時候都是來的奧迪A6L 花商務的錢來的是大通mpv 一樣花著錢為什麼不在別的平台選bmw5 benzE GL8和豐田阿爾法呢。

所以導致uber目前品牌就是中低端,一面是補貼持續輸出 一面是白號黑卡抽血的拔毛 一面是大量中低端客戶低車資帶來的低平台費 經營情況如果不由一個懂中國市場的本地企業來拯救的話真的在泥潭中根本毫無希望。

PS:有幸和租賃公司朋友去uber公司找他們談商務合作,那種地下黨的街頭方式朋友第一反應怎麼就是個皮包公司做派。加上工作人員自我感覺爆棚,世界500強合同甲方的氣勢和要合作就合作不合作就滾的語氣,不知道多少企業合作夥伴能走到最後簽字那步。

多說一句關於刷單,黑卡白號抽血很厲害,兩年前uber剛進來時候光打針幫人刷單的護士 看看電視在家叫叫單一周不賺5k你都不好意思說你幫人打針 註冊司機端ps材料都能過 後來逐漸收緊 但是解決不了黑卡、ios不能鎖定硬體、收碼平台這些問題這個失血是控制不住的。

從最初的uber粉到現在易到粉...


正在等Uber的司機,剛好看到這個問題,呵呵...

首先,這兩天限行,各種版本的打車軟體哪家強都出來了;今兒下班晚,滴滴、滴滴專車都加價叫了,等了十分鐘也沒有一個應答。這麼冷的天在外面等是什麼心情呀... 直接下了uber,十秒就有應答了... (新換了手機之前還沒空下載)

這是第二次體驗uber,在北京偏遠一點基本叫不到,去的地方偏遠也會被抱怨,可以理解畢竟司機不想空駛回去,然後被司機要求加價....

還沒上車司機就打電話說要加錢,見面第一句話就說要加價,坦言自己同時掛著滴滴專車,uber,現在想退出uber...


先說個小故事,

我曾經用過兩次uber,兩次的司機都不是租車公司的,而是用的私家車載客。

一上車,我還跟男票說,

「uber司機果然高端啊,接單用的都是iphone(貌似是5還是5s來著)」

因為平常快的打車,計程車司機大部分用的都是小米,iphone很不常見。見到uber司機用iphone,確實也符合uber定位。

司機慢悠悠的小聲說了一句:哦,uber給的。

給的!

白給的!

「我這兒有倆呢,另一朋友不想幹了,直接給我了,一黑一白看哪個有單接哪個」

「師...師傅,那...那你們有沒有簽什麼一年兩年協議啊,必須用uber?」

司機淡淡的說了一句:「不用啊」

空氣中瀰漫了一股子洋大款的氣息啊有沒有~

洋大款的做法果然不一樣,沖著免費送蘋果這點,其他的租車公司肯定是輸了。

但為什麼明明有這麼好的噱頭,卻沒炒出任何聲音來,uber也確實是有點失敗。

說說uber的優勢:

1.國外知名度,順其自然籠絡的一群外國用戶

2.uber english,服務不會中文的老外

3.公司風頭正勁,估值過170億美元

這些優勢,能幫助uber很快在中國圈起三分地,做著暫時叫好叫座的買賣。

uber的劣勢

1. uber中國是配合者,不是主導者。

2. 不接地氣的營銷,將來怎麼跟滴滴快的搶市場

3. 習慣了打車拿發票的用戶,很難開口說愛你

如果uber面對的客戶只是已經在國外習慣使用uber的外國人,和一些高端的國人們,那請儘管保持,滴滴和快的的出身,意味著短期內搶不走uber的這群用戶。

但長期來看,擅長合縱連橫,從弱肉強食中走出來的中國土豪們也不傻,拿著乾爹的錢,不花白不花,撬走洋客戶們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貌似服務很高大上,一直想體驗一把,但地圖上車輛少的可憐。對於優步來說,一邊要抓緊時間攻城略地,提高車輛密度,另一方面還要保障服務質量,維護高端品牌,還要跟本土公司競爭中低端市場,不容易啊。易到倒用過一次,司機也是業餘時間賺外快的,下的司機端客戶端,當時出車的還是司機朋友,路上司機還在打聽我會付給易到多少錢。下車走人,後面司機自己提交的時候多扣了空車費和高速費,跟客服投訴後才改回來。所以優步要想在國內生存的話,給客戶良好的體驗,怎麼管理那批司機很重要,最好能從技術上做到自動計費,費用的話可以比計程車略高,貼合當地消費水平就好。當然,走高端商務模式另說,不過這塊市場應該不大。


被司機坑了兩次後就卸載了


Uber 攜手支付寶:68 個國家可通過支付寶一鍵叫 Uber

Uber 和支付寶於 5 月 3 日聯合宣布在全球範圍內達成重要合作——境外使用 Uber 時,支付寶用戶可通過 Uber 應用和支付寶海外版應用實時叫車,並且將直接以人民幣支付。並且,這一服務已在 Uber 所覆蓋的境外 68 個國家和地區的 400 多個城市同步上線。

早在 2014 年,支付寶就被 Uber 接納為中國內地的專車付費方式。2016 年春節前,雙方聯合開通在港澳台地區用支付寶以人民幣方式支付 Uber 車費。然而,直至本次開通全球合作之前,中國內地用戶在港澳台之外的其他境外城市使用 Uber 仍需要綁定雙幣信用卡,並且需以美元支付車費。

此次 Uber 與支付寶的全球強勢合作的落地,將使 Uber 用戶在境外叫車無需雙幣信用卡,無需換匯還款,可以方便地直接使用支付寶以人民幣支付,進一步提升用戶在全球範圍內的出行體驗,方便中國內地用戶在全球各地出行。

學習新鮮資訊,洞察國際社媒。

每周會為你帶來1篇國際社媒動態,1篇海外社媒案例,1篇行業深度挖掘。

據說勤於律己專註好學的人都關注了我:globalsociallab


uber的推廣延續了他們海外的風格,各種跨界合作打品牌,活動都有亮點,走的都是高大上4A公司的調調,費用大部分都是由uber方承擔,活動伴隨著各種窮得只剩錢的土豪優惠拉新增。出手相當闊綽。

每個uber的司機都配了一台蘋果手機(是不是因為uber安卓太多bug了?)而且萬一被當黑車查扣,uber負責罰款。

uber和百度熊結親終於有動靜了,百度地圖的一鍵叫車和首單免費,坐觀後續pr。


上個月用過三次人民優步,第一次來了輛吉利,司機挺年輕健談,印象不錯,第二次是一普桑,車舊了點,忍,誰讓咱點的是人民優步呢,第三次地鐵邊上選的,信號不穩定,手滑了一下,位置點錯了,司機打電話過來一頓數落,不會別XX瞎點!趕快取消訂單!整個人都不好了,想討個說法結果人家直接掛機了,默默的再次打開uber客戶端,取消訂單,投訴,刪除app,再見了黑車司機,再見了人民優步。。。


推薦閱讀:

你使用 Uber 時遇到過哪些奇葩事?
如何評價 Uber 的新 logo?
你坐 Uber 時或之後有遇到很糟糕的體驗嗎?
Uber 中國的失敗對國外互聯網公司有哪些教訓?

TAG:互聯網 | 優步Ub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