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藏書太多了怎麼辦?
大概6、7個書櫃的書這樣子,每次搬家都很不方便,又不捨得扔和賣以及借陌生人(更別提捐了,山溝里的孩子看我的書那就是看天書——基本都是學術書籍),翻其實也不是很常翻,藏書多的各位都是如何處理的?
-說買房的,能提點現實點的提議么?
說捐了的人,你們真的不明白我們這些人對書的佔有慾么,每次丟掉一本書就覺得是要了我的命。
但是,我一年不知道丟掉多少本書,因為,經常搬家的就不要藏書了。
先代藏書,總結出來的經驗,要提防四種災難:兵、蟲、水、火。而前輩們的經驗,搬三次家就相當於著一次火,書這樣的東西,又重、又不是生活急需,搬家的時候肯定是首先犧牲的。
借出去?借出去10本,能回來5本就算好的了,反正我借出去的就相當於送了。
想藏書,先有個安穩的家吧。
認真看完每本書,做好筆記,脈絡存在腦子裡,筆記存在網路上。
等你有了自己的書房,四面的書架和一個有檯燈的桌子,避光還裝有抽濕機的時候,再考慮藏書的事情。
還有,酸性紙的圖書本來就不是為了收藏。已知:書多,不扔,不賣,不捐,不常看。(哥們你戀書癖啊)
求:如何整理藏書?
答:1.把書移出書櫃,找一合適的角落(儲物室,地下室)堆積起來,只有在堆積的狀態下,書才有可能佔用最小的空間,但要注意防火,防潮,防貓和老鼠。
2.更換書櫃,這個是我見過最不佔地方,裝書量還大的書櫃,你值得擁有!
既然是山區,咱能不能在屋後挖個大坑,順便還鍛煉了身體。
充分利用牆面,或許能奏效,哎,書多不是病,多起來要人命。
而且針對題主學術書佔大多數的情況,怎麼可以用斷舍離。喜歡《雲麓漫鈔》,扔掉《春渚紀聞》?心水《寒柳堂集》,扔掉《勵耘叢刻》?我也在為此苦惱,我現在有紙版圖書2500+,書太多,房子小,買不起大別墅。
這幾年買書的節奏慢了很多,主要是因為家裡放不下了。前年,把房子的兩間卧室中的三面牆已經改成書架牆面了,但是遠遠不夠。現在的主要解決辦法是盡量用kindle電子書替代紙版圖書。首先說明,我不是kindle的托。亞馬遜中國的kindle商店裡的電子書已經超過12萬本。而且現在處於商家圈地時期,各種書非常便宜。kindle的讀書體驗已經做得非常接近我的閱讀習慣了,而且,攜帶方便。同時,支持各種設備同步。你可以很方便的把閱讀過程中的標註、筆記、書籤同步到其它設備的kindle上,包括電子書、手機、PC、ipad等等。 還有內置字典,看英文很方便。除了亞馬遜購買的圖書以外,亞馬遜還提供5G的雲空間存放用戶自己從其它途徑獲得的電子書。網上也有很多共享的免費電子書下載。大部分書都能在網上找到電子版的,但是這其中很多閱讀體驗很差,比如掃描版的、或者排版很亂、或者缺頁不全。一般情況下,如果能買到付費的電子書,我盡量買付費的電子書,因為付費的質量相對有保障。
我打算未來兩三年篩選出一半的書賣掉,替換成kindle電子書。找免費的電子書,我主要是在新浪微盤上,大部分書都能找到。百度文庫也有一些資料。我現在的閱讀解決方案是: ipad mini2 + iphone5S ipad mini2 和 iphone5S 上安裝 goodreader + 新浪微盤 + kindle + ibooks + 印象筆記 + 有道雲筆記 + 百度文庫 + dropbox 等軟體。買了一個kindle pw2,有點多餘,手機 + ipad mini已經足夠了。豆瓣閱讀上也有一些書,但是遠不如kindle, 第一,貴,第二,樹少, 第三,用戶體驗差。我覺得我很適合回答這個問題。我乃愛買書之人,但實在算不上愛書之人,書買來多數只讀一次,其餘全部在書櫃寂寞的和書蟲作伴。大學在遙遠的北方,回家一趟坐火車要四十小時,大學四年,扛回在學校買的書數箱。
有一房間,有三分之一的空間被書塞滿,不以為憾,隱約覺得這是少數能作為「我是個讀書人」的證據。
直到有一日,我識得斷舍離大法(書名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其中,書本算是難以「舍」去的物品,書中說,「需撫摸書皮感受自己的心動程度,進而挑選值得留下的書,其餘可以送人或捐贈」,真正開始著手,發現並不如想像困難,送了幾箱自認為好但不會再讀的書給幾個朋友,又整理打包出了六箱書租車捐給了圖書館(適逢廣圖在進行捐書活動),整理書的過程就像是整理自己的人生,別人送的並不愛讀的書,再見,兒時非常喜歡,長大不再碰的書,再見,買回來讀不下去的書,再見,已經有了電子書存檔的,再見…留下的書也有幾十本,和想像中略有出入,像是發現了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看中的東西。書,和石頭,竹簡,網路一樣,是承載內容的工具,因為熱愛,因為自以為的懂得,所以擔負了傳播的必要,以前我看不開,後來才明白,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那麼就像和老朋友告別一樣,為它們找到更適合的歸宿吧。後續是,小半屋子的書捐出去了之後,我才放下了拿了一年的kindle,重新愛上了圖書館,愛上了書本的美,留下的書勢必更愛惜,借來的書讀的更用心,再去書店不會盲目購買。生活有了新篇章。看了很多回答之後,有些沮喪。
我也開始思考著買書的意義是什麼?來米帝不到兩載,買了幾百本書。搬了兩次家,其中搬書是最費勁的。尤其是其中的大本書。分類,統計,裝箱。朋友們問我,如何搬回中國,我不知道,祈禱吧,上帝總能幫助我。上一次從南洋回家,運了七大箱書,還不是一樣。
其實買房藏書倒是一個最為理想的回答。
藏書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什麼我們不能在電腦和Ipad上面看書呢?當我們走過哈佛抑或牛津的圖書館,我們為什麼欣喜若狂。
我們必須要面對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正如紙質書代替竹簡一樣,電子書終究要代替紙質書。
當若干年後,我們在回過頭去看待紙質書,就如同今天的人拿起竹簡閱讀一樣。顯然,藏書成了一種獲取知識之外的行為,也就是必須要付出一點點的經濟支出來維持的雅好。
================================
幾個月前回國內家裡,從米帝帶回來了幾大箱書,除了送給朋友幾本紀念珍藏的聖經與公禱書與拉丁文德文的詩本外,剩下的書都準備上架,加上前些年一直在各國瞎忙,每次回來都帶回來幾箱書,但是每次在國內時間又短又忙。一直沒有時間整理,書房一片狼藉。
這次回家,時間倒也充裕。敝人便和家父一起重新設計了書庫的格局。準備把整個書庫,每一面墻,從屋頂到地板都做成書架。
和家父連夜設計,選購了木材,在後院的倉庫房切割了木材。準備開始下一步了。我各種會朋友。父親也說頭疼,就放了幾個月。至今已經小半年了,父親常常說,不是忙就是失去了當初的迫切的想法。母親說請人來做吧,父親和我都不太同意。父親一生清貧,從結婚到現在,絕大部分傢具都是自己親手製作。如今,我雖然不如父親能幹,但是父子一起製作傢具,倒也是一番有趣的事情。
哎,拖延癥也是遺傳的啊。看來等我下次回國,我們父子再來一起完成吧。
附上倉庫中工作的父子照片。
從」每次搬家...「一句推測題主比較年輕。
從後面的描述,確定題主愛書且有收藏癖。我最喜歡的方案,就是您把藏書一代一代傳下去。不少朋友提了很多存放書籍的辦法,很值得借鑒。如果哪天有條件弄一間高大的屋子做藏書室,最理想不過,也許能成為到您家做客的一個觀光項目。
更現實一點的方案,我覺得您還是定期整理書籍,把幾乎不看的書籍捐給高校圖書館(比如您的母校),以書盡其用。也不一定是校館,有些高校有系館。或者是相應的科研機構資料中心(比如社科院這類)。
在今後的歲月中,如果您有幸交到志同道合的書友,可以贈給他們幫您保存書籍。若是晚輩,當禮物贈送給他們,他們肯定開心。
總而言之,目前就極盡所能藏著,相信您年紀大一些的時候,會給這些書籍更好的歸宿。送人啊,一看樓主書就不夠多。
多到一定程度了能把恰當的書送給恰當的人比自己留著閑置,好多了謝邀。
但是,沒有辦法。因為題主有設定條件,不可這樣,不可那樣,所以,沒有辦法。熱心的人提供各種答案,也不能說沒有用,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定位》一書中曾經講過,「有時候,你不能由此及彼。」這個問題,就是一個「不能由此及彼」的問題。
我本人不藏書,我只是用書,目前手裡的書也不少,到處都是,但因為喜歡,所以不成負擔。如果必要,都可送人。
所以我也沒這樣的困擾。斷舍離,說來容易,做來難。補充:
因題主的問題衍生的想法。我家裡的書,大概有三四柜子這樣(柜子是不確切的衡量單位,因為櫃可大可小),多少本,我也沒數,因為這事不重要,不值得花功夫去做,難道還需要數完以後公布說「我總共有一千本書」這樣?這個意義在哪裡?人生,真是非常奇特。人兩手空空地來,兩手空空地去,物質上的東西,一樣都帶不走,那些豪華墓葬,不過是出於活著的人美好的祝願和想像,,圖的是自己心安,木乃伊至今沒有聽說復活,靈魂歸於何處也不清楚。讓我這個知識管理研究者難過的倒是:精神的東西,卻會跟著人走。即使是有書籍、語錄等傳世,往往也被曲解,未必是本義,比如《論語》。
我喜歡看博物館,那是世世代代的先人們,留下的財富,不管這些財富是在人間流轉,還是發掘自墓葬。附著在物質上的,有精神財富,各種極工巧的圖案、各種精心創作,美不勝收。先人們已經逝去,他們自己並未帶走什麼物質——墓葬里的不過是暫存,否則可能就被毀壞了——自然,有人曾經無比貪婪地聚斂,如唐太宗迷戀王羲之《蘭亭集序》,但地下無知,即使佔有了,也徒具形式。
我明白這些事情,較早,所以,不貪戀。包括書。我有一批書放在山東妹妹家裡,我對她說,不要放箱子里,取出來擺外面,外甥女想看就看,不看,就放著。那些書如果散失了,我也不心疼,因為,它反正離我很遠,我用不到,又為什麼不讓別人用?如果外甥女不想要,以後可能就會捐出去。
我現在手裡的書也是這樣,我不過是一個過手的人。我有時候參加公開活動,會帶一些書送人。當然,有人讓我寄書的話,我通常不願意,快遞費用如果讓我承擔,我付不起,如果到付,也沒必要,快遞的費用都快趕上一本書了,何苦?因利乘便地送出,最好。
我對其他事物的看法也是如此。需要,就用,不需要,不佔有。各種珠寶,欣賞就夠了,未必一定要買來。曾經有位朋友對我說,希望在全國各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的物業,而且已經做到了部分。我很佩服,不過我自己沒這種宏願。對我來說,酒店一樣舒適,我是過客的身,但有歸人的心,不會因為不是自己的物業就不自在。當然,人各有志,我很尊重朋友的想法。我只是自己懶,不願意為這些東西奮鬥。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述及歷年收藏,適到兵災,「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鎖書冊什物,用屋十餘間,期明年春再具舟載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謂十餘屋者,已皆為煨燼矣。」
古往今來中外,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當然,有人有收藏癖,這很好,如果沒有這些人,博物館裡無物可看。對於有些人和單位,收藏是工作。我前天在成都看川大博物館,就很感慨。只不過凡人家居、日常生活,我個人崇尚極簡主義。
書的意義是什麼?
有人要藏書,但又苦於空間不足。以前張曉風在散文中寫過,為了要存放書,所以買房。對於要寫作的人來說,因為經常要查參考資料,圖書館終究不如手頭方便,只是,那也是要強調「用」,如果書都不用,單純地存著,又有多大的意義呢?我每想到,有一天將撒手塵寰,就沒有太多物質的佔有慾望。美味,吃下去,是種體驗,舒適的環境,置身其中,也是體驗,然而一個人又能夠享受多少?我有過多次體會了,在台北,在成都,面對著琳琅滿目的美食,卻提不起胃口,因為一個人再能吃,胃也有限。看掉它們
題主說大多是學術書籍,那麼我猜想更多的需求是查閱而非捧著休閑地讀。我想豆瓣日記我的書籍、文獻電子化全套解決方案給出的方法應該非常適合題主,正文和評論中給出了從書籍大量掃描到電子化轉化的很多方案。未獲授權就不搬運啦。
5000餘冊書,從上海搬到廣州,再從廣州搬到杭州,希望以後不要再搬了,但估計這還是奢望。
個人經歷,問主做個參考吧。我付郵費和勞務、包裝、車馬費可以嗎?
沒怎麼辦。真愛書的,這都不是事兒。每次搬家,書佔一半。累確實累,可以也是甜蜜的負擔啊。
剛好要搬家!!四柜子書沒地方放π_π我就找了開繪本館的,開書吧的,開手工工作坊的朋友~按照系列分類分流到他們的地兒了~ 當然會有些捨不得~(&>﹏ 我都想開個書籍格子鋪了!每月租地方讓愛書又沒有多餘地兒的人~
為什麼非要捐給山區孩子呢?學術書籍捐給大學圖書館啊!
人們往往認為,凡事只要與「讀書」沾邊,似乎就變得高尚起來,有逃脫一般社會批評的特權。但讀書並不天然得神秘或者崇高,我們對書以及書所帶來的一系列生活狀況也要有一個客觀的測評。
自古以來,文人讀書,首要問題是「藏書」。前現代時期人們的流動性不大,只需注意水火兵蟲之類的意外傷害即可。信息爆炸的時代,出版物的數量以難以估量的速度逐年倍增,而人的流動性以及都市生活對私人空間佔有的成本攀升使得囤書成為一種相對奢侈的愛好。我以為:第一,對書的慾望也需節制、管理,不盲目購置圖書,及時處理一些沒有價值的圖書,這是解決藏書問題的根本原則;第二,有很多方式可以分享圖書,包括出租、轉借、捐獻,互聯網時代,這樣的平台有很多;第三,你可以做一個類似於「自媒體」的小平台,在朋友家人內部加速藏書的流動。我在大學寢室會買書。
但是每逢假期帶東西回家的時候,我寧願不裝衣服,都要把書裝回去放著。
收藏是一種愛好,該放進生命里。如果是文學書畫類書籍可以聯繫我。
我家書也多,不過我家蠻大的,所以不用擔心沒地方放。
不過當時搬家的時候還是清理了一下。把我叔叔以前丟在我家的醫學方面的書全部送人了,然後又送了一些閑書出去,然後把雜誌全部丟了,不過家裡的書法雜誌全部留著的。大概清理了兩三百冊書。不過現在還是有一千多冊。
首先要分類整理,必須要的書,關於自己愛好的書,自己特別喜歡的書,閑書(部分小說雜誌等),一時興起買的書。閑書肯定是首先被清理出來的,其次是一時興起買的書,可以送人可以賣掉。以前有收舊書的,現在很難見到了。
果斷先往外借,借給你的一大堆朋友,等搬完家了,告訴他們新地址,然後,這一大推書就順利完成搬家了~-------------------------------------------------------------------------------------------------------------------------------------------補充:看到評論里有人提到損耗率的問題,這邊說一下這個問題,外借其實不僅是你的朋友選擇你的書的過程,同時你也在選擇將你的書借給誰。隨意借給一個會毀壞書的人就不要跟我說你有多愛書,拿回來一看有多心痛了,有其因必有其果。另外,還要結合你搬家時間的長短,你住的家的偏僻程度,你的朋友與你的關係等等,再加上不可控因素,有些因素相對而言是可控並且能夠控制好的。
推薦閱讀:
※人活一世,有哪些真真值得閱讀的經典書籍?要真真的經典,如果有那種世界少有或很難再買到的更是值得推薦。?
※有哪些經典的無限注德州撲克的書籍?
※關於哲學的精妙比喻,比如黑格爾的「密涅瓦的貓頭鷹只有在夜幕降臨的時候才開始飛翔」,還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也可以是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