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武術中,為什麼會那麼側重接觸性打法?
01-11
題目好大,無力感。說一點意見,具體打法,應該與用途、規則等使用環境相關。不展開了,沒那個能力。===================隨便找了兩段視頻,這算不算接觸性打法?
俄羅斯特種部隊西斯特瑪格鬥術 視頻再看UFC,算不算純打點。完全手冊-走近UFC
「C 判分員可將選手的技術表現作為評估標準,例如有效的打擊、纏鬥、節奏的控制、場面上的主動性以及防守等。D 在評估選手的技術表現時,應將拳腿打擊力效率更高、纏鬥能力更強、控制得更好、進攻更主動、防守更嚴密等的一方作為優勢方,從而在打分上評出優劣。」傳統武術,以心意為例,遠用單馬形,近身蛇出洞肘擊,裡面肯定有控制的小動作,但可不可以算打點。
峨眉拳譜曰:峨眉拳法,拳不接手,劍不走圈。形意拳老譜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拳打三節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可見傳統武術也不全是接手的招數。一般接手的招數只是引子,進手的招數才是真東西。啥叫進手的招數?這個就是慢練的理由。訓練目的,是啟停之間的那個剎那。按照牛頓力學,任何物體必須保持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直到外力加在這個物體上,這就叫慣性。內家拳的重要成果是掌握了如何有效的克服身體慣性的訓練方法,那就是慢練。我師父最開始教的時候就強調,所謂「鬆柔圓活」這四樣,其實結果是各有陰陽,最後出來八種,這八種是:松要練出來緊,柔要練出來剛,圓要練出來方,活要練出來定。什麼東西你想要練出來,就從它的反面練,最後得到的就是你想要的那個。鬆了才知道緊,柔了才知道剛,圓了才知道方,活了才知道定。 等到「緊剛方定」有體會了,再從緊去練松,從剛去練柔,從方去練圓,從定去練活,則事半功倍。那麼一開始,這些東西都要慢練才能從無知變為有知,從慢才能練出快。從靜止到變為勻速直線運動的時間越短,加速度就越大。無論變為勻速直線運動之後的速度是多少,這個初始加速度在那個剎那,只與花費的時間相關。就是說,當從靜止到變為勻速運動的變化時間無限小的情況下,加速度的值與開始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幾乎無關。這個就是慢練入道的理論基礎。通過快慢交替的訓練,達到的效果應該是身體說停就停,說動就動,看起來就猶如沒有慣性的樣子,動轉啟停的時間間隔無限小。這個效果,就是老譜所說的整勁。想像一個無限剛性的物體A(無任何彈性形變)靜止在一個無摩擦力的水平平面上,另外一個物體B去撞擊它,那麼A從靜止到勻速直線運動的變化時間,只與B的剛度相關,B的彈性形變越大,則A從靜止到勻速直線運動的變化時間越長。如果B也是無任何彈性形變的物體,那麼力的傳遞可以實現即時性,A從靜止到勻速直線運動的變化時間縮短為一個時刻點,使A看起來就好像沒有慣性一樣。這就是整勁追求的效果。 有了這個效果,才有周身一家,才有「布形候氣,與神具杳」、「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似江海凝清光「、」掌心力從足心印,霹靂一指萬人驚「等等各種形容。在慢練的時候,都是接手的招數,這時候重要的是體會動轉啟停那個時候的感覺,實現整勁的訓練目的。等得到了整勁的功力,自然都是進手的招數。使出來如獅虎搏兔。安德森席爾瓦是我最佩服的UFC選手,看他用自己的小身板虐大塊頭是最賞心悅目的事,他手的落點極准,時機掌握超好,有整勁的味道。
推薦閱讀:
※請問習10年武的人和當10年特種兵的人相互肉搏打野架,誰的勝算大?
※怎樣快速制服比自己高大但不會功夫的人?
※如何提高鞭腿的速度?
※我怎麼判斷散打教練是否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