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可能被心理醫生掰直嗎?

男朋友的媽媽叫他去看心理醫生 可能把他掰直嗎?


不能。

我出櫃後,家裡帶我去了上海的和睦家,一家中外合資的醫院。為我提供服務的心理醫生/諮詢師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在世界聞名的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完成精神科住院醫師培訓,持有美國精神病學與神經病學委員會的認證。(以下是簡化過程)

他先是通過一系列專業問題,確認我真正的性取向,而不是我自己以為的性取向。主要是對於男性和女性的感覺,性幻想的對象等。

然後他問我,是否有受過虐待或驚嚇,任何形式的,任何對象的,任何我能夠想到的,不管我是否認為是嚴格意義上的虐待,包括持續時間。

後來我問他:「受過虐待會改變性取向嗎?」

他說:「如果(在成長過程中)受過(持續一定時長的)異性的性虐待,可能會。」

我繼續問他:「那有沒有別的會使性取向改變的情況?」

他回答我說:「到目前為止只有這一種。」

想像一下異性/同性對你產生的吸引,以及你因此產生的衝動,你覺得這是你自己能夠控制的嗎?還是你只不過生來如此。

你可以關注下各種治療同性戀的言論,他們的背後,一定有這樣或那樣關於同性戀成因的假說,而所有假說,到最後都無法解決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會自發地被同性「吸引」,尤其是「性吸引」。

附:世界衛生組織駐美洲的辦事處——泛美衛生組織,就性向治療和嘗試改變個人性傾向的方法,於2012年5月17日曾發表一份用詞強烈的英文聲明《「Cures」 for an Illness that Does Not Exist(為一種不存在的疾病「治療」)》。

聲明強調,同性戀性傾向仍人類性向的其中一種正常類別,而且對當時人和其親近的人士都不會構成健康上的傷害,所以同性戀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或不正常,並且無需要接受治療。世衛在聲明中再三指出,改變個人性傾向的方法,不單沒有科學證據支持其效果,而且沒有醫學意義之餘,並會對身體及精神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同時亦是對受影響人士的個人尊嚴和基本人權的一種侵犯。世衛亦借發表該聲明提醒公眾,雖然有少數人士可以能夠在表面行為上限制表現出自身的性傾向,但個人性傾向本身一般都被視為個人整體特徵的一部分和不能改變。——《百度百科》


掰直同性戀不是心理醫生的工作任務,也不可能做這種事。

心理醫生也有同性戀。


來訪者看著面前沉默的諮詢師,她怎麼也想不到,諮詢師內心在痛苦的掙扎。

「所以你希望我將你的兒子變成異性戀?」

「對!老師,如果您能改掉我兒子同性戀的毛病……我…我…我給你多少錢都行!我先替全家人謝謝您了!」她站起身,作揖時後背拱的像一隻蝦。

諮詢師實在可憐面前的這位蒼老的母親,心頭隱隱作痛。但他也清楚的知道,改變一名成年人的性取向是違反倫理的

諮詢師不禁想起了多年前閱讀過的案例:醫生給一名同性戀者餵食藥物,每當他面對同性有性喚起時,藥物就會刺激他的胃,引發強烈的嘔吐。幾次治療下來,同性戀便對「性」沒有任何好感,他徹底的變成了一名性冷淡者,無論是同性還是異性。當然,他能夠更輕鬆的控制住對同性的愛戀。

「怎麼會想到這個案例呢?」諮詢師心中暗想,他意識到自己已經被面前的這位母親在情感上挾持,他也有想要強迫某人轉變成異性戀的衝動。這個意識很重要,它似乎幫助諮詢師能夠更好的控制這種衝動。

突然又有一張青澀的臉閃過諮詢師的大腦。那是一名初中女生,諮詢師清楚的記得,這孩子挺著剛發育的胸脯,高傲的對諮詢師說:「其實我是個同性戀!」那神情就像是在告訴全世界,我有多麼與眾不同!

「哦?你是怎麼發現自己同性戀的呢?」諮詢師微笑著問她。

「我們我們班小紅是情侶啊,她也是同性戀。」

「情侶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啊?」

「情侶嘛!就是每天拉拉手,一塊上學一塊放學…有時候還會親一下,嘻嘻…」

諮詢師大概明白了,這個姑娘錯把友情當成愛情。她可能還不懂什麼叫做「性喚起」,自然更不懂得判定同性戀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看他是否會被同性引發性喚起

「你們班人知道你們的關係嗎?他們怎麼看這件事?」

「知道啊,我們班好幾對同性戀呢!」

諮詢師心中暗笑,一個40人的班級好幾對同性戀,年輕人的時尚真搞不懂。諮詢師相信,姑娘很有可能不是同性戀,她特意將自己如此標榜,是因為「同性戀」的稱呼在當代社會文化下,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辭彙,每個人聽到這個詞都會多一份留意;同時,一個人對同性戀的接納程度,反映出他的思想是否足夠「前衛」,那些沒見過世面的土老帽才不接納同性戀呢。於是諮詢師相信,姑娘是為了獲取更多關注,滿足一下青春期自戀罷了,只要能夠幫助她從新的領域建立足夠自尊心,她自然能夠接納關於同性戀的心理教育。

「怎麼會想到這個案例呢?」諮詢師心中再次暗想,他發現自己在職業道德和助人衝動之間開始找平衡,他希望老人的兒子和這名青春期姑娘一樣,是因社會文化的暗示而誤以為自己是同性戀,或者因為過去的某些創傷性事件,導致他拒絕和異性交往。這樣他就能即滿足自己的助人願望,又能遵守職業道德……不過這也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

諮詢師開始整理自己的思路,他必須要表達出如下內容:1.在見到你兒子之前,我無法做出任何判斷;2.確實存在一小部分同性戀是能夠被矯正的;3.這個工作需要你們一家三口來一起合作。

諮詢師明白,發現自己孩子是同性戀,這對於一名母親來說是重大的創傷,而人們在面對創傷時經常採用否認的態度。第一會否認兒子是同性戀,第二會否認同性戀難以被矯正。雖然她可能會經歷憤怒、絕望,最終才會開始準備接納現實。諮詢師覺得,自己或許能夠陪整個家庭度過憤怒和絕望的階段,讓父母學會如何與一名同性戀者共存。

當然,前提是他們希望得到這份服務。

之前寫過一個關於同性戀的答案怎樣才能坦然接受兒子是同性戀的事實?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不管是國際標準的ICD-10還是美國的CCMD3,都把同性戀從精神疾病裡面去除掉了。


這麼講吧,我是學心理的,我們班就有gay~~~


1)心理醫生沒權掰直同性戀。2)同性戀可以變成異性戀,有實例。3)有要求成為異性戀的同性戀者存在。

詳細見我其它回答的答案里的觀點和實例:

心理諮詢師能夠幫助我的兒子改變同性戀傾向嗎?

不可,心理諮詢師不可以接受這種委託。除非來訪者本人要求。

這答案里還有《兒童精神病學》里的兒童性身份障礙的書本照片,裡面寫的預後很詳細:兒童可以改變,但很難,轉變率在書上有寫。

心理學從業者怎麼看待近年來在國內心理諮詢和治療中十分流行的沙盤(箱庭)療法?

這個答案里的最後有我對兒童性身份障礙兒童的治療實例,這兒童的性取向是有漸變的。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或精神科醫生,你看到了哪些非專業人士會感到驚訝的人性的秘密特點?

裡面有個實例,讓我發現,與同性戀者做心理諮詢,短期內他/她的同性戀關係可能更穩定美好,但之後有可能變異性戀,這個發現讓我很吃驚。

如果你的子女是同性戀,你會無法接受嗎,為什麼?

裡面有兩個同性戀變異性戀的實例。


真心不知道

為什麼非認為一些所謂的主流才是王道

其他的都是異端

如果同性戀佔大多數

那麼異性戀是不是應該被掰彎呢


掰成性冷淡的可能性比較大吧。


網癮少年能通過電擊戒除網癮嗎?


同性戀要不要做心理諮詢?

那麼,要是庫克生在中國又會如何?

文:穿行

  近來網上揭露了一些機構對同性戀人士不當治療的案例,似乎度娘也挨了告。在這些案例中,同性戀者被電擊進行所謂治療,有的甚至是被強行送醫。讀這些報道,我猜很多讀者會感覺到憤怒,感覺到被欺騙,或者感覺到心理諮詢這個行業太黑,不值得相信。

  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在我的工作中也會碰到因同性戀問題前來諮詢的人士,我想結合我在工作中的實際經歷,從心理諮詢的角度來說說這個問題。

  我們先看看一些可以信任的研究結果: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在1990年先就將同性戀問題排除,認為同性戀並不是一種精神疾病;後來美國心理學會將同性戀問題排除,認為同性傾向本身都不能當作心理疾病。相關的世衛組織也公開宣布同性戀不是一種成人的人格障礙類型。另外的一些實驗,雖然無法確定同性傾向一定改不了,但截止目前改變性傾向的治療基本全部失敗。

  因此研究結論是:同性戀,既不是一種精神病,又不是一種心理問題,還不是人格障礙,沒必要也無法治療。我的結論是:同性戀人士在遇到困惑時,尋求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是必要的。

  為何會這樣?

  第一個理由是,同性戀可能會有假性的情況,有的人在性傾向發展的關鍵時期上,因為對其而言非常重大的原因,使得其不願意接近異性,這樣的不願意中可能包含對異性的恐懼,或厭惡,或憎恨。還有的人會因為內心對父母強烈的恨意而成為同性戀,藉以挫敗父母的期待來報復父母。

  這種類型的同性戀,表現上與真性同性戀可能很類似,但形成的原因卻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是內在本來就是同性戀,一個是因為成長過程中某種心理原因而產生的同性戀。我們不能否認假性同性戀的存在,就像我們不再否認真性同性戀存在一樣。這兩種同性戀表現類似,而產生原因則完全不同,當假性同性戀產生內心衝突或者內外衝突時,進入心理諮詢則是可行的備選項之一。

  我有一個同性戀的來訪者,是位年輕女性,平常安靜清秀,商場上博殺冷靜乾脆,年紀輕輕已深受周圍同事尊重甚至敬畏。當我們的諮詢直接面對問題時,我剛提到她父親,來訪者猛地一震,而後渾身顫慄。滿眼含淚卻始終沒有落下,拼盡全力想說些什麼,卻良久一個字都吐不出口。我看著她,感受著什麼是地獄。而後多次在會談結束道別時,她都主動努力嘗試和我握手,卻又在接觸前退縮。

  心理諮詢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同的假性同性戀的表現和原因也是獨特的,有機會我們再細細討論還有哪些原因形成的假性同性戀,以及相關的表現。我們繼續說關於同性戀的另一種情況:人的性傾向發展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而對於有的人會有很長時間的探索。

  因此,一般心理學會認為未成年人在性傾向的探索期表現出來的同性傾向,不可以就此認定這個孩子一定會發展為同性戀,也不可以就此認定會發展為異性戀。

  我想起一對父母領著孩子過來尋求治療,孩子打扮怪異玩著手機滿不在乎,父母焦慮得差點跪下,要求我打針,吃藥,電擊,不計一切手段,一定要把孩子糾正過來。在相信我並非是他父母的電擊幫凶後,孩子和我談了很多,不僅是他的同性行為,還有父親在外早有女人,母親裝著蒙在鼓裡,卻經常借小事發很嚇人的怒火,父母給很多零花錢,卻極少了解學校里發生了什麼,作為插班生,他要用哪些犧牲讓自己加入同學圈內。一家人其實已經好久都沒什麼交談,更說不上交心,而唯一能引起共同話題的就是他的同性行為。

  我將孩子與父母分開諮詢,一段時間後有天我結束前一個諮詢出來,看見他們在沙發上等候,孩子依偎在媽媽身邊,教她玩一個新的手機遊戲,而爸爸坐在單獨沙發上,望著母子傻樂。孩子裝扮整潔,與普通中學生無異。

  我很感動。

  那後來呢,孩子究竟是不是同性戀?有人這樣問道,坦率說我不知道,我無法去預言一個人的人生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如果我的來訪者願意,作為諮詢師,我會去陪伴和他共同探索。如果是真的同性戀,我認為強行去糾正性傾向是殘忍的,對當事人殘忍,對社會也殘忍。

  好吧,我們終於要說到真性同性戀了,那我們就假定只談真性同性戀,那有必要接受諮詢么?我的答案是,因人而異。

  我們很多人,想到同性戀,容易形成一種固定的印象,似乎所有的同性戀都是一樣的,例如聲哆氣嗲,手結蘭花,眼光流水,嫵媚似妖。其實上就算是真性同性戀,表現也有很多很多,很多男同志雄壯英武、聲音渾厚。

  同性戀的表現並非是需要諮詢的依據,而是同性戀的心理衝突或社會衝突。有的同性戀環境寬鬆,自己也接受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這樣的情況同性戀並不需要諮詢。但這並非全部,一樣有很多同性戀人士活在痛苦之中,要麼不被人理解,要麼自己不理解自己的性傾向,有的人會結婚,如果對方是不知情的異性戀,那是禍害了他人。

  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被迫,還是自己無法接受自己是同性戀而主動要求糾正,只要明確是真性的同性戀,那就不能進行性傾向糾正,不能厭惡療法,而相反是幫助來訪者自我接納。有的地方會用高壓電擊,我認為這樣的機構要麼無恥,要麼是無知加無恥。

  之前說過了,有的假性同性戀與真性同性戀很難區別,而實際的性傾向另外還包括雙性和無性等更多,因此在心理諮詢場景中,我們需要通過非常詳細的心理分析才可得出結論,不同結論的諮詢方向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對於一個來訪者可能會促進其接受異性,而另一個來訪者可能會促進其自我接受自己就是一名同性戀。因此前期判斷性諮詢是非常必要的,它必須要首先完成,才進行目標不同的心理諮詢,不可以一來就不加區別進行厭惡電擊。

  在我與同性戀人士的諮詢中,我會坦陳我個人的異性傾向,但經過長期專業的心理學修鍊,使得我可以有能力去理解與我情況很不一樣的人。

  不可否認有的同性戀會有騷擾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我會覺得噁心,但從我在諮詢中實際接觸到的同性戀人士來看,那畢竟是少數。而且這樣的情況與異性傾向的騷擾性質是一樣的,都是變態的性騷擾,該抓就抓,跟同性戀異性戀關係不大。

  大多數和我一起進行心理諮詢的同性戀人士舉止有度,值得尊重。

註:文中所述場景,都有可能在與穿行的諮詢當中出現,但人物、事件、過程、對話均為虛構。

我是穿行,是心理諮詢師,以人本存在心理學為主體,從事個人與團體心理諮詢,我的微信號: chuanxingxinli,歡迎加微信了解更多。

版權所有,轉載請保留作者介紹。

基於個人價值中立,我只接受當事人本人預約的同性戀諮詢,包括未成年人,還請注意。


不能吧,我自己覺得挺不可能的。也看過一些資料,都沒有很成功的。最多變的厭惡同志,但也不會喜歡女的吧。據說是一想到跟同志有關的,就懲罰自己。最後形成條件反射。不支持這樣處理啊。。。


心理醫生是不可能把一個彎男板直的,但是肉體療法還是多少有用的,比如電擊療法,當你幻想與同性之間的感情後,就會被電擊,身體承受的痛苦會讓你牢記。但是這樣太殘忍了。


先天的同性戀,除非自己願意折磨自己變成無性狀態,否則是不可改變的,這個已經是大腦研究得岀的結論,為什麼還有人想逆天呢?


當然不行,搞不懂同性戀就一小撮,同妻、同夫帶來的危害卻日益突顯,男(女)方明知道女(男)方是同還非要娶(嫁)自食惡果不值得同情,而那些被騙的人又不能通過法律來維權,是司法不健全的悲哀,最後這個黑鍋要所有性向特殊的人來背,人類文明的進程總是沾滿了無辜者的鮮i血


每個人都有雙性戀傾向,只是大部分人選擇了異性戀。同性戀,尤其是後天的,往往與異性談戀愛(普通社交可能沒問題)有心理障礙或者心理創傷,導致只能選擇同性戀。如果能治癒心理障礙或創傷,Ta就面臨多一些選擇,也許從同性戀的選擇轉向異性戀的選擇。

扳,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對的。


我被我的來訪者掰彎過。


要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思考,為什麼有人會認為同性戀要去看心理醫生?

同性戀根本就不是一種心理疾病好么?一個聲稱能治療同性戀的心理醫生,他本身就是一個不合格的心理醫生。怎麼可能忍心把家裡人交給一個不合格的心理醫生?

從生物行為角度講,同性戀本身在生物中廣泛存在。人類的近親,黑猩猩,甚至可以把雄性性器官縮回形成孔洞以供同性交媾。動物行為學研究發現,動物的同性行為可能和動物的社群化有關。同性性行為能平衡雄性間的衝突,讓多個同性和諧相處於一個群落。也許這就是為啥男性同性戀比女性同性戀多的原因?

從生理角度講,同性性行為是會獲得快感的,並且不會帶來顯而易見的病理特徵。

從心理角度講,人們現在定性心理疾病往往是因為這些疾病對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強烈負面作用。比如戀物癖,因為戀物癖可能會讓人無法和周圍人溝通、對生活產生巨大影響,才會被定性為心理疾病。而同性戀沒有這些說法,在歷史上很多朝代甚至同性戀成風,有些地方同性戀行為是成人儀式。

所以,合格的心理醫生根本不會去進行所謂的治癒同性戀行為,他們也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合理的治療。

那麼,所謂的掰直可能性有多大?

同性戀本身是有生理性快感的。但是這種生理性快感廣泛存在於所有男性中。正常男性被掰彎,就是通過感情或者是欺騙(比如先把人干一頓然後騙他說只有同性戀才會有快感)讓一個異性戀認識到自己的同性戀的一面。那麼掰直只有反其道而行之咯,通過感情或者其他手段讓一個同性戀不得不放棄搞基,比如家庭環境逼迫,比如所謂的電擊療法。

但是,我們都知道,你讓人相信感情,可以一點點磨。你要一個人不相信它,呵呵,和心理醫生相處的短短的時間就能讓一個人懷疑自己和自己愛人的感情的話,那他完全可以也懷疑自己對自己家裡人究竟有沒有感情了,直接丟掉父母難道和丟掉愛人在情感上有上下之分么?

如果是家庭逼迫,我去,就算暫時說斷了,難道他看到健美的符合自己喜好的肉體不會有衝動?難道他對異性就能輕易起衝動?難道他能忘記所有的和自己戀人的記憶?難道他能不做春夢?

最後一點,電擊療法,呵呵,知道戀物癖是怎麼對人的生活造成影響的么?那是因為必須要物品才能有衝動,這帶來懷疑自己等各種嚴重的心理問題。電擊療法之後的同性戀,一想到和男人愛愛就感到痛苦,那麼就不會帶來心理問題?別逗了好么。


異性戀能被心理醫生掰彎么...


不能吧!但是我覺得 同性戀的形成和小時候的生活環境會有點關係,但是彎的就彎的 何必故意掰直,強扭的瓜不甜。


同性戀不是病


推薦閱讀:

身為gay你最怕什麼?
赴美代孕,對於同志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嗎?
在北上廣深的年輕 gay 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英語中,有沒有和漢語中「基情」同義的詞?

TAG:心理學 | 同性戀 | 心理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