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實際 GDP 大於潛在 GDP 時,會有 Inflationary Gap?

就是說output gap大於零時,為什麼就有inflationary gap?


這個概念或許是一個很老的吧。我也不大清楚這句話所描述的二者的邏輯關係,是通貨膨脹導致了一個過高的產出,還是過高的產出引起了通貨膨脹?

如果是前者,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潛在gdp是實際經濟所能達到的最大程度,如果比這個還大,肯定是有貨幣因素在干擾。

當擴展的貨幣政策提高了整個經濟體的價格指標,市場的不完全(或許是因為勞動者的實際工資降低,勞動需求提高了;或許是因為廠商誤以為自己的商品好賣了)會導致擴大生產,從而大到比潛在gdp還要大。

這種政策沒有持久性,只在短期(按照早期貨幣主義),或者未被預料(按照理性預期主義)的時候才有效,而在長期,或者通貨膨脹已經被預料到時候,則不會有這種產出的提高。


首先要明確GDP的定義,它是一國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GDP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是以貨幣,而非實物加以衡量的。相對於潛在GDP而言的實際GDP,實際上是現實統計的GDP名義GDP(注意要和實際GDP和名義GDP中的「實際GDP」相區別)。潛在GDP是一國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可供利用的經濟資源在充分利用的條件下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的市場價值。如果現實GDP高於潛在GDP,說明必定有貨幣增發的因素,因此會出現通貨膨脹。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國潛在GDP為100個雞蛋,價值100元。就是說動用所有資源,實現充分就業,也只能生產這100個雞蛋,由於GDP是用貨幣衡量的,所以潛在GDP為100元。這時,現實統計的GDP突然飆漲至200元,你不可能憑空多創造雞蛋,所以實際產品還是100個雞蛋,但市場價值變成200元。沒有其他原因,只能是央行偷偷地增發了貨幣。這樣,原來1元1個的雞蛋,現在也漲至2元1個了,出現通貨膨脹。

總之,通貨膨脹始終是一種貨幣現象。所謂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說都是一次性解釋物價變動的靜態方法,沒有揭示通貨膨脹之源。


It is called aggressive supply theory indeed.


真巧,今天也看到這個問題了,很困惑翻了不少介紹

最靠譜的一個鏈接如下: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fandd/2013/09/basics.htm

output gap主要是用來measure level of inflation的

一旦實際GDP&>產能最大化GDP,說明市場對產品需求很高,因此超負荷生產,是inflation產生的前兆

在我看來,雖然貨幣的發行量是影響整體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通貨膨脹與否並不會影響real GDP,因為real GDP是由nomial GDP經過inflation rate adjustment後得來

以上個人理解,期待討論


經濟學這種東西從來就沒有絕對的A導致B,不過是提供一種解釋罷了。

當實際 GDP 大於潛在 GDP 時,就會出現所謂的positive Output Gap,也就是說工人們已經被「萬惡的資本家」壓榨出最後的價值,而導致這個原因呢,就是市場上的需求量太大,老闆們都想趁此機會大撈一筆!由於已經從分就業和從分利用勞動資源,供不應求就只有漲價咯~國家也就超發貨幣咯~之前那位博士的例子很形象~

而在Inflation的形成流派中,有一個原因就是「需求推動型」。所以當有positive output gap時,往往會有一定程度的inflation。

當然如之前所說,在現實這並不絕對,因為現實比理論複雜豈止百倍!

貼一些自己跑的一些簡單的Eviews的圖~希望能讓題主更直觀的了解~

這個是93年到14年的北京的CPI和用HP filter做出的output gap 的圖(藍色線是CPI)。其實也沒想像中的那麼的符合理論~嘿嘿


經濟學講究均衡,比如供需平衡。當社會上所有物品只需要100塊錢就能買,而流通領域卻有120塊錢,那麼就會導致20塊錢的缺口(也就是這裡所說的通脹缺口),最後表現為物價上漲。


潛在GDP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可供利用的經濟資源在充分利用的條件下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也就是該國在充分就業狀態下所能生產的國內生產總值。如果實際GDP大於潛在GDP,說明存在通貨膨脹,如果實際GDP小於潛在GDP說明存在失業。


推薦閱讀:

美國是否在衰退?
為什麼美國GDP,財政收入,軍費開支都比中國多,很多人卻都覺得中國比美國有錢?
愛爾蘭的經濟發展有什麼特點?為什麼 GDP 的增速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
如何看待濟南2017年二季度GDP增量37.3億元,僅相當於一季度增量的13.3%?

TAG:通貨膨脹 | 宏觀經濟學 | 國內生產總值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