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的經濟主張如何?出任美聯儲主席將如何影響政策走向?
當地時間10月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提名現美聯儲副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出任下屆美聯儲主席。
當天在白宮舉行的儀式上,奧巴馬宣布了這一提名,稱耶倫為「我國頂尖的經濟學家和決策者之一」,稱讚耶倫具有出眾的判斷力,對經濟和市場運行有著深刻見解,而且善於傾聽不同意見並凝聚共識。奧巴馬敦促國會參議院儘快通過耶倫的提名。他認為,耶倫是這一職位的絕佳人選。奧巴馬提名耶倫任美聯儲主席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耶倫的學術與美聯儲就職經歷,還要了解美聯儲的鷹派和鴿派之爭以及美聯儲上屆主席伯南克留下的攤子。耶倫的知名度要遠遜於其主要競爭者、前任財長勞倫斯?薩默斯(鷹派,具體後講),然而在美聯儲內部,她早已是繼任伯南克的不二人選。由於9月15日,薩默斯已明確表示退出美聯儲主席位置之爭,實際上耶倫上位的最大障礙已不復存在。 現年67歲的耶倫幾乎是一位完美的人:學術成果斐然而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美滿而生活有趣。耶倫是一位優秀的經濟學家兼資深聯儲官員。她從耶魯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論文指導老師為諾獎得主、新凱恩斯學派一員詹姆士·托賓。作為學者,耶倫專門研究失業的成本和原因。她十分認同托賓關於政府、尤其是央行可以幫助緩解失業的觀點——至此,耶倫的學術態度定型。當托賓於2002年去世時,耶倫對《Yale Daily News》表示,托賓鼓勵學生不僅僅為了達到高水平學術標準做研究,還要以增進人類幸福為己任。當時也在耶魯的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說,托賓關於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交互作用的觀點對耶倫影響很大。斯蒂格利茨說:「珍妮特深諳市場的力量及其局限性。」畢業後,耶倫曾在哈佛大學、倫敦經濟學院、加州伯克利大學等多所名校任教,還曾在柯林頓政府內擔任首席總統經濟顧問。9月6日,斯蒂格利茨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力挺耶倫,稱讚她是其「47年執教生涯中遇到的最優秀的學生之一」,也是一位「極富才智的經濟學家」 。9月18日,505名知名經濟學家聯名向白宮發出公開信,支持耶倫擔任下任美聯儲主席,其在經濟學界的影響力和支持率可見一斑。
在美聯儲的工作中,耶倫自1970年代末即在聯儲任職,1994年以後例任美聯儲理事、舊金山分行行長、美聯儲副主席等職務,表現了出色的政策決策、公眾溝通和行政管理能力。因此,以耶倫的資歷接替伯南克可謂深孚眾望,其專業素質之強也勿庸置疑。由這樣一位「內部人」來接任主席,也是聯儲上下最願意看到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耶倫的丈夫喬治?阿克洛夫也是一位卓越的經濟學家,曾因「信息不對稱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根據美聯儲披露的財務信息,2012年,耶倫和丈夫擁有價值約480萬至1320萬美元的股票、債券基金股票和銀行賬戶等資產。阿克洛夫在2001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時發表的一篇自傳文章中寫道,他倆不只是性格相合,在宏觀經濟學方面的看法也總是非常一致;唯一的分歧在於,耶倫對自由貿易的支持度比自己更高一點。
耶倫在經濟預測和政策判斷上有著良好記錄。在擔任總統經濟顧問時,她的一項主要工作即是經濟預測。
- 在美聯儲工作期間,2007年6月她曾準確預見到次貸危機的進一步惡化;
- 耶倫在美聯儲2007年12月份的政策會議上警告稱,信貸危機進一步惡化以及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非常高。後來美國經濟被確認在當年12月份開始陷入衰退;
- 耶倫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幾年內就房地產市場風險發布了數次預警,不過和大多數人一樣,她低估了全國房價下跌帶來的負面影響的嚴重性。耶倫當時擔任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
- 2009年3月,當伯南克認為經濟復甦已「初見萌芽」(Green Shoots)時,耶倫卻認為「復甦步伐之慢令人沮喪」。
- 基於對經濟周期的準確判斷,耶倫的政策主張被認為大多是正確的,其中即包括了激進的QE措施。
華爾街日報的分析顯示,在2009年至2012年美聯儲官員發布的公開經濟預測中,耶倫的預測一直是最為精確的。
最重要的,耶倫的經濟學主張偏左,在美聯儲的決策上有明顯的鴿派傾向。她早期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於就業、工資和社會福利,支持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作用,表達了傳統的凱恩斯學說主張。加入美聯儲以後,耶倫一向以其鮮明的鴿派立場而聞名。她強烈支持伯南克一系列大膽的貨幣政策舉措,將促進就業作為聯儲政策的出發點和核心目標。(由於過去兩年不僅協助主席本·伯南克利用短期利率等傳統政策工具刺激經濟,同樣設計非傳統政策工具,包括債券購買項目,在眾多經濟學家眼中,耶倫早已是不折不扣的凱恩斯主義門徒。)這與薩默斯主張結構性改革、強調放鬆監管的政策立場形成強烈反差。某種意義上講,耶倫與薩默斯的美聯儲主席之爭,也是鴿鷹兩派貨幣政策主張之爭,對未來聯儲的政策走向更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現在看來,鴿派取勝。
而且,與前兩任美聯儲主席不同,耶倫從來沒有表現出「鷹派」的貨幣政策觀點。在出任美聯儲主席之前,格林斯潘和伯南克都曾贊成貨幣走強和通脹走低的好處,且曾警告寬鬆政策和不必要刺激政策的危害。(二人出任美聯儲主席後就拋棄了這種觀點,但是他們在制定寬鬆政策的時候可能曾受到之前鷹派殘餘觀念的影響。)但是,耶倫並沒有這種負擔,她整個職業生涯的貨幣政策觀點都屬於自由派或溫和派。
但是,雖然一直以來都有人說耶倫是絕對的鴿派、一味主張寬鬆,但檢索以往的報道,1996年,她與時任聯儲理事勞倫斯·邁耶造訪時任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就警告過長時間維持超低利率可能給通脹煽風點火,敦促其上調短期利率以遏制通貨膨脹(格林斯潘沒有採納這個建議,但通脹並未失控)。耶倫還是美聯儲將通脹目標正式確定為2%的重要推手,這也是她與貝南克二人長期以來的追求。根據1996年7月的美聯儲會議紀要,耶倫當時就提出設定一個將通脹率從3%降至2%的目標,雖然這個目標在美聯儲內部已經非正式存在了十多年,但直到2011年才在耶倫的努力下被正式確定下來。耶倫曾表示,2%是個較為理想的目標,它兼顧了通脹指標的缺陷和對通脹率高於或低於目標的利弊權衡。
在奧巴馬介紹提名人之後,耶倫發表了簡短的演講,她說自己並不急於退出刺激措施。她表示,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鞏固經濟復甦;還有太多美國人找不到工作,為了支付帳單和養家糊口而擔憂。
就在奧巴馬公開提名一小時前,美聯儲公布了9月17-18日FOMC(維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紀要,這份紀要展示了美聯儲內部9月決策時出現的嚴重分歧。總體來看,紀要里只有一處明確了多數人的態度:
大部分與會者判斷認為,今年開始放慢購買長期證券的步伐、並在2014年年中終止購買可能是適宜的。
除此之外,紀要並沒有表明,這些美聯儲決策者認為哪些經濟條件可以觸發縮減QE(維基:量化寬鬆)。
【9月反對縮減QE的一派認為,近來的美國經濟數據令人失望,擔心房產市場利率上升。他們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期。
而支持縮減QE的一方認為,最近的數據與美聯儲6月給出的前瞻指引一致,擔心如果此時不縮減QE市場會有負面反應。
而且支持派指出,
推遲(縮減QE)可能潛在破壞貨幣政策的信譽和可預見性。
此外,對於縮減QE影響的投資資產,FOMC內部主流觀點也與9月FOMC會議前一些投行的預期不同。
17名與會者之中,只有「一些」(a few)人希望不要同時減少購買MBS和美國國債,而是僅集中於美國國債。(前美聯儲貨幣事務部門的資深經濟學家 Roberto Perli說過,FOMC的會議紀要里如果提到"A few" (一些),是指2個或3個。)
當然,最終9月FOMC會議決定維持現有QE不變。
不過,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還是打了太極拳,淡化了以具體失業率為門檻結束QE的觀點,
沒有什麼我們會為之努力的神奇數字。
我們追求的是勞動力市場的整體改善。
伯南克繼續將退出QE的時點「託付」給經濟狀況,不想僅僅因為市場預計會開始退出QE就真這樣行動:
我們不可能讓市場預期代言我們的政策行動。
我們的政策行動必須取決於我們對(美國)經濟需要什麼做出的最佳評估。】
依現在的形勢看,在伯南克為數不多的任期內,美聯儲在量化寬鬆政策上將按兵不動。對於退出量化寬鬆政策,耶倫一直認為,強有力的寬鬆貨幣政策對於美國經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過早退出反而弊大於利。去年11月,耶倫在演講中支持美聯儲將超低利率維持至2016年初,要比市場預期的更晚一些。有分析指出,作為美聯儲中的「鴿派」代表人物,耶倫執掌美聯儲後將盡量守住前任伯南克的政策成果,不會貿然執行退出策略。在9月份的貨幣政策會議上,美聯儲宣布維持當前寬鬆政策不變,每月購債規模仍維持850億美元,而此前市場大多猜測美聯儲可能在本次會議上宣布退出量化寬鬆政策。
最終成為美聯儲的新掌門,耶倫可能將最大限度地保持伯南克寬鬆政策的延續性。(伯南克留下的通脹記錄是戰後最低水平!但可悲的是,美國的失業率和未充分就業數據仍然很高。)在耶倫的領導下,即使美聯儲在不久的未來做出了縮減QE的決定,其整個的退出過程也可能是相對緩慢甚至是滯後的。
大叔開了幾年的印鈔機,今天終於把「用戶指南」交給了下家。那麼就...只能祝你好運了,耶倫!圖片來自Merk Investments。附:耶倫的主要研究成果
(耶倫擔任美聯儲要職前,曾一度是學術界的活躍人士,而她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廣告、失業、非婚生子都是她的涉獵範圍)
—耶倫在美聯儲擔任研究員的時候,曾經和William Adams聯合署名發表過一篇名為《什麼讓廣告盈利?》(What Makes Advertising Profitable?)的論文。其核心內容是一家公司是如何通過鎖定目標消費群體(滿足一定社會經濟條件的人群)來提升利潤空間;文章同時指出廣告有損社會福利,影響公共政策。論文結論是:廣告激發窮人消費慾望的同時,也引發富人的鄙視情緒,最終導致富人只覬覦窮人負擔不起的商品。如此斷層、炫耀型的消費模式,不是我們所倡導的。
—耶倫和其丈夫George Akerlof(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從社會學角度對效率工資理論做了大量的研究。效率工資理論研究的是工資標準跟生產效率之間的關係,也為自願性失業現象長久持續尋找原因。廣義上來說,該理論就是探討效率工資和失業率的關係。一僱主開給員工的工資高出市場平均薪資,勢必能激勵員工發奮工作。對於僱主來說,支付更高的工資可以減少營業額,同時降低培訓成本。雖然員工也能從中獲利,但這樣會造成其餘求職者失業。
—耶倫和丈夫還關註失業問題背後的社會現象。90年中期,他們開始研究美國非婚生子現象。他們把研究對象稱為《生育技術變革》(reproductive technology shock)。他們認為,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墮胎和避孕藥的普及打亂了原有的社會秩序,性、懷孕、婚姻被重新定義, 因而社會對未婚媽媽的歧視程度有所降低。他們用自己的調查結果來駁斥某些政策決定者的言論。當時,有政客認為社會福利會導致未婚媽媽現象的蔓延,力主削減給予未婚媽媽的補貼。而耶倫反駁說,削減社會福利「不會對非婚生子女的數量產生影響,只會讓現有靠接濟的非婚生子女生活陷入困境」。
—兩人另外發展了經濟學範疇內的《罪與罰》,主要討論的是社區價值觀以及社區成員與警察的合作關係。他們認為,社區應該減少社會對犯罪行為的容忍程度,這比加大罪行和增加警務開支更有效。 他們同時認為,社會公平也很重要。94年,耶倫丈夫Akerlof接受WSJ的採訪時表示:市民對司法系統的認可程度對犯罪率有很大的影響,我們認為,如果市民認為司法系統存在不公正,他們會很快拒絕於政府合作,也會走向犯罪的道路。
【綜合參考了維基百科、FT、WSJ、財新
——————10月12日更新
今天在網易上看到一個有趣的東西,對於理解美聯儲及其決策有入門作用:
網易偵查局:耶倫是怎麼成為美聯儲主席的?
先了解一下耶倫這個人吧,年輕時也挺漂亮的。呵呵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在2014年1月6日被確認出任第十五任美聯儲(FED)主席,現任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的任期將在1月31日屆滿。耶倫由此成為美聯儲百年歷史上首位女性主席,將在未來數年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上一份簡歷
- 一張圖顯示耶倫的職業生涯:
- 華爾街見聞總結了其周四證詞中的10大看點,可判斷其政策風格:
1.鴿派觀點大放異彩,寬鬆步調料將持續
2. 對QE Forever說No
3. 房地產市場沒有泡沫
4. 黃金?沒人真的懂這個東西
5. 股市泡沫?不存在
6. 就業市場並不如看上去的那樣好
7. 何時開始上調利率?——應該不會持續到2016年,但現在還沒有到上調利率的時候
8. 「大而不倒」的銀行是耶倫的「眼中釘」
9. 國會,聽好了!——不能讓QE為美國財政赤字補漏
10. 重申美聯儲的職責和美聯儲獨立性
每一條具體內容請見:【讀懂耶倫時代】投資者必須了解的「女王」證詞十大看點
一張圖,說明問題,高盛的評論認為,耶倫與伯南克的觀點是非常相近的。:
- 更為「民主」的領導風格
如果說耶倫有什麼能力已經超過伯南克的話,相信華爾街很多人都會表示是溝通能力。路透有報道認為,耶倫上周在參議院聽證會的表現廣受好評,關鍵在於她說了一些相當於什麼都沒說的話,其中還透露了她更為「民主」的領導風格。路透:讀懂耶倫的溝通藝術
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 耶倫的參議院支持率創歷史新低
耶倫是有史以來獲得參議院支持票數最少的美聯儲主席(56票贊成,26票反對。她的支持票數甚至低於2010年伯南克連任時獲得的支持票數。2010年,伯南克獲得70票贊成,30票反對,為有史以來獲反對票數最多的美聯儲主席。)。這表明,雖然金融危機已過去六年,美聯儲仍將面臨政治上的嚴峻考驗。美聯儲大規模購買債券,其資產負債表高達4.02萬億美元。美聯儲希望通過QE推動經濟復甦,此舉遭到了多數共和黨人批評。共和黨指責稱,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救助包括AIG在內的金融公司,超出了聯儲的職權範圍。具體爭端參見:美聯儲政治化跡象:耶倫的參議院支持率創歷史新低總結:美聯儲2014年貨幣政策展望:退出QE與耶倫時代2014年美聯儲的領導層即將換屆,這一年的主題仍然是如何在經濟逐步走強的今天退出寬鬆貨幣政策。
耶倫將很快接任伯南克擔任美聯儲主席,她將面臨多重挑戰:領導制定聯儲政策;與政策委員會達成共識;磨練她的公眾溝通技巧。
- 不容忽視的美聯儲二把手
而撇開耶倫,我們也應該看一看奧巴馬可能提名的二把手:前以色列央行行長Stanley Fischer:有望成為美聯儲副主席的Fischer:了解他的五個關鍵事實
在提名耶倫任下屆美聯儲主席的時候,就很多人傳言奧巴馬希望美聯儲的領導者能處理國際危機。
Fischer恰恰可以在這方面助耶倫一臂之力。美聯儲未來「二號人物」怎麼看貨幣政策。
鴿派,猶太裔。伯南克經濟主張的繼任者。參議院通過奧巴馬提名議案後,明年一月正式履任,屆時將繼續維持當前的寬鬆刺激政策不會有太大的口徑改變。
本身是個主張寬鬆的人,但是前一段時間也說過要緊縮。應該是美國內部各派博弈後,妥協的人選。後面無論寬鬆還是緊縮,考量的都不會是他這個人本身的喜好,而是美國各個政治派系的整體利益平衡。
推薦閱讀:
※作為銀行員工怎樣構建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
※一個城市如果無法為他的中產階級提供住房,那麼這個城市存在的意義何在?
※什麼是社會期望?它對我們的個人的成長和生活有怎樣的影響?
※如何界定經濟學變數的周期性?
TAG:經濟學 |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美聯儲 | 珍妮特·耶倫JanetYell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