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時候我的父親總是會曲解我的話?
沒想到去年2月份的提問被大牛推到timeline上會有這麼大的反響( ̄▽ ̄")
這個問題的原意是想從語言學的高低語境、男女大腦結構或者心理方面求得專業人士的解答,並且tag上都寫出來了,結果卻引起了各種……(喜歡預設立場的人真的挺可怕的)果然應該在果殼問而不該在知乎問呢_(:зゝ∠)_人物:我(女)、我爹、我媽例1:例2:我和我爹談到X市的外省人口和本地人口比例,我說:「現在X市大都是外地人了,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都佔60%了!」(無數據支持,請忽視準確性)P.S.這裡是純粹的口頭表達,有省略成分,不是書面語然後我爹就開始就我這句話進行各種理解。最終他理解出的版本就是:X市現在只有60%X市本地人了,流動人口和本地人口指的是戶口在X地的和知青等情況回X地的。(給跪了) 「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都佔60%了」接在之前「現在X市大都是外地人了」這句話後,意思不就是「(來自外省市的)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都佔60%了」嗎,完全不需要特別說明這句話,只要承上啟下地理解就可以了,難道男性理解話語的模式這麼奇怪?
我和我爹解釋了五次,最後用「X地一共100個人,其中40個X市人,60個外地人,這60個外地人分流動的和常住的」這種方式才讓他清楚地了解我的意思,真心累爆了_(:зゝ∠)_(插入:這裡我和我爹對於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都是外行,所以說的都有錯誤,評論中的旺財君從人口統計方面給了很好的解答。當初我提問的時候認為外地人有常住的也有流動的,本地人基本都屬於常住,流動的一般也不太回上海了,而且量也不大就直接忽略不計,在此特地說明一下。)相反,我媽聽這句話完全就沒理解錯我的意思,一聽就知道是「X市本地人佔40%,外地人(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60%」這個意思,完全不會曲解。我和我媽之間的語言交流從來都沒有問題。我和我爹我媽的交流頻率都很高,不是由於平時溝通太少導致的,這個因素可以排除。並且,不光是這個問題,其他問題也是這樣,凡是需要承上啟下,聯繫整體的話,我爹都能曲解我的意思,我媽說的話他也能完全曲解,導致很多矛盾,真心累爆了。P.S. 我個人覺得男女交流在某種程度上是高語境和低語境之間的差別,所以希望得到關注社會語言學的人士的具體分析。所以添加「語言學」話題請勿刪除,謝謝!————————————————————————————————那幾位說「題主不懂反思自己」、「題主站的高度真高啊」等等的人真的認認真真看完了題目了嗎?(感覺有些傷心呢……)
現在上海大都是外地人了,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都佔60%了。
我是男的,說實話,這句話我不懂。感覺太難懂了。1.我會覺得,流動人口是外地人,而常住人口是本地人。2.我一開始以為,流動人口佔60%,常住人口也佔60%。不要怪你爸,你的表達有點問題。覺得你爸好可憐。你本來可以說:現在上海大都是外地人了,外地人都佔60%了。
但是你沒這麼說,而是把第二個外地人特意說成了「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既然你要這麼精確的指明人口種類,你老爸顯然也要精確的區分這兩個種類。於是對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的不同解讀導致了誤會。總的來說,我覺得還是像 @Donkey Rider 說的,女性的側重點會更多在情緒和語氣,而男性更側重於邏輯。你老媽顯然不必去仔細琢磨「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意思就知道你想說的是外地人佔60%,而你老爸就會稍微想想,咱家閨女為什麼要強調「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我覺得您說話真難懂。
表面上看這是性別問題
本質上是思維方式差異問題。
我很早就開始思考類似的話題,但後來發現,一個思維方式缺乏必要理性,特別是缺乏基礎邏輯和概念辨析能力的人,無論男女,交流都困難,反之則交流通暢——哪怕是外國人。
而這個問題通常表現為男女差異,主要是傳統意義上女性不負責理性思考吧,也不用承擔什麼政治經濟責任,形成了比較自我比較不客觀的思維體系。如前頭各種舉例。樓主的情況其實原因很簡單,你在使用概念(關於常住人口等)的時候既不自己做預先定義,又不注意與約定俗成的概念協調一致,也沒有做補充說明,並且使用「和」這個並列連詞連接兩個類似概念本身就容易造成歧義,更別提還有「60%"這個比例數據了,屬於」自己認為自己懂,所以對方也應該懂「的表達模式,平心而論,這在信息學上叫做「信噪比」過低。。。令尊理解困難是有道理的。
現代就不一樣了,男女同工同酬不僅僅是政治口號也是經濟的需要。而中國社會近幾十年來,思想領域的女權進步程度是在退潮的,社會上封建意識形態是在回潮的,馬克思說女性解放的程度表徵了一個社會的開放程度,那麼女性不開化的程度也表徵了社會的」欠現代化「程度?
你爸是用他自己的邏輯來理解你的話,你媽用你自己的邏輯理解你的話。
換句話說,你爸的年齡層,對知青這個概念頗有體會,因此你一提到流動人口,他就想到戶口在上來流動到外地的人口,然後用這樣的邏輯來理解你的話。
你媽沒有那麼多預設,完全按你的邏輯走,雖然你的邏輯有點亂,概念界定不清,但不追究這個的話理解你的要表達的意思是沒問題的。
我覺得憑這個個例還不足以擴大到男女差異。女性說的話,除了用來理解,還需要去體驗,體驗話裡面的情緒————後者才是真正的關鍵。糾纏於邏輯,是大錯特錯。
我完全明白題主的意思,總人口佔總人口的 120% 么~~ 這個你父親都理解不了,弱爆了!
這個跟性別真的無關,當一個人說話沒有邏輯的時候,誰都理解不了。我們在說話的時候,感覺很明確的含義在腦子裡翻轉,但表述出的語言卻未必這麼確切。
時常對聽者而言缺乏明晰嚴謹的邏輯,而聽者可能因為不同的背景知識,不同的專註程度,聽到重點的不同,而聯想到不同的地方。
你的原話,在上海大都是外地人了,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都佔60%了。本身不嚴謹,你的意思是這個流動和常住人口都不是上海人,佔六成;相對的,上海人里包含著流動和常住兩類人口,是你爸的理解。我初看這句話,和你的理解相同,多看幾次,覺得兩種理解方法是五五開。你的情緒和語氣助詞上,會傾向你想要表達的意思多些:「大都」,「都占…了」;但從邏輯來看,是意思不明確的。是否作為聽者,女性的側重點會更多在情緒和語氣,而男性更側重於邏輯,或許是更有意義的問題。比如你的題目,更像是女性充滿情緒的提問,男生或許不會下這樣的結論吧。作為一個女性表示其實樓主的話挺難懂的==我一開始看了也愣了一下……可能是我本身就是比較注重邏輯性的人吧……
有一點是肯定的,經過科學驗證的,男性和女性大腦皮層言語區的大小和運行機制不同,無論是表達還是理解,女性都優於男性。
樓主你說的高語境和低語境問題我覺得有一定道理,從交流中的注意廣度來說,高語境應該意味著注意廣度較大,在理解中不會出現孤立割裂的現象。注意廣度大,意味著能同時注意到很多方面的信息,在這方面男性和女性的確有天生的差異——
男性左右腦的分化程度高於女性,所以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整合左右腦功能的本領就不如女性,要用左腦時就不能用太多右腦。而女性可以同時執行多樣化的任務(一邊看電視,一邊織毛衣,一邊跟其他人同時進行對電視節目內容的討論以及別的家長里短),而男性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所以男性的活動是高度集中的激光式,而女性是擴散的雷達式,這經常造成夫妻之間的誤解。
調查顯示,很多男性認為抓不住女性言語的重點,認為她們缺乏邏輯,而女性都認為自己身邊的男性理解能力有問題- -
我爸我媽就是典型- -每次我媽給我爸安排任務時都是一股腦說一大堆,我爸表示聽得頭昏腦漲吃不消……而我媽老鄙視他一次只能辦一件事兒 - -你把問題中男女對調發現也可以問 突然明白了點什麼沒?
你日常說話都是這種風格嗎?難怪你媽有強力糾錯功能…
「那誰,幫我把那個拿一下」
「在哪啊?」「就在那個哪么!」我真的挺佩服女生的腦波溝通
抱歉我一下子也沒看懂。可能妹子在理解一句話的時候有一種一眼看上去是什麼就是什麼了,比如,他一個電話就叫來了一車麵包人。大概這樣的,但以我自己的思維可能不太相信第一眼的印象而會適當準摸揣測一下,所以對於有歧義以及表述不清的話語有一定理解障礙。另外有時候我們說出的話和腦子裡想的是有偏差的,這並不罕見,而你母親的秒懂可能是有一種叫心意相通的東西作祟吧⊙ω⊙
雖然想像一下當時的對話環境或許題主的話可以理解~不過已經寫出來的這些內容好難懂*_*
樓主你這句話我沒看懂
不一定的,和我老媽聊天就需要意會,一般人不懂,哈哈哈
我認為不是。感覺你說的是特例
我的第一反應是
- 流動人口 = 60%
- 常住人口 = 60%
然後覺得加起來不對。其實稍微改一下,變成
現在上海大都是外地人了,佔了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的60%。就好多了。很有趣。
從字眼上看,"和"意味著在它前後的名詞是平級的,在"都"這個字眼下,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是各自對應一個60%的。
但是從全句情景看,120%一定錯。所以從單從字眼上解不通。"和"字必定是錯誤的表達,最可能的正確表達是用"加"取代"和"(用及都比和準),將"都"換成"有"。
以上是第一個問題的化解。對字眼精準要求高是低語境的。但上升高一點在這例中不難。
第二個問題在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的意思。同樣,此例中的60%這個數字能引導到最可能正確的猜測上。若這兩個人口分指本地及外地人,會有120%的問題,所以這兩個人口最可能是指外地人,因為句中沒提及本地人。
但是,但是這都是因為有了60%這個明白的數字。若這數字是50%或以下,就無法如上檢驗了。於是這裡歧義是必然的,語境修為再高也難以判明真義。推薦閱讀:
※為什麼發現找不到好玩的電腦遊戲了?
※知乎上是不是營造出來一個民智已開的假象,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怎麼看儒家文化中家庭關係包含隱形利益關係,而陌生人社會中反而有情感寄託?
※如果未來想從事人工智慧相關職業,本碩博以 neuroscience 甚至心理學為背景有助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