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比喻能力?
形象的比喻能將難於描繪的事物或道理十分準確的表現出來,該如何訓練出這種能力?
比喻其實是在做減法,是對本體特性的取捨,是將面提取為點、整體提取為局部的過程。減法做到位,喻體可選範圍就廣——單點匹配肯定比多點匹配容易。出挑的比喻往往「神似形遠」:在有所一致的基礎上,本體和喻體差距越大,越讓人覺得妙。
喻體是用來營建沉浸感的重要細節。它參與構成文章的整體色調;進一步說,它是將諸本體歸束到全文氣脈中的抽繩。同一個本體在未作比喻之前,有好些可能的表達效果;一旦有了喻體,這些可能性就坍縮成了唯一的一種。單單有本體時,其「神」是不明確的;有了喻體就明確了,並且這喻體在「形」上越天馬行空,在「神」上就越鮮明。想不出天馬行空的喻體未必是因為想像力不足,可能是因為減法做得不夠,導致選擇面窄。
比如,你聽過的最好的比喻是什麼? - 調查類問題
經雷 1014 人贊同
John Coltrane 有一次掉了一顆門牙,Miles Davis 說他笑起來像鋼琴。
這比喻妙吧?為什麼不容易想到,因為鋼琴和門牙在體量上的距離實在很遠。必須把「大小」這個特性完全減掉,只保留顏色、形狀,才能接近這一喻體。類似的「去體量」比喻如張愛玲的:「在那黑壓壓的眉毛與睫毛底下,眼睛像風吹過的早稻田,時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青光,一閃,又暗下去了」。
《圍城》中有個比喻:「夜彷彿紙浸了油」;略去了光、色這些顯著的特徵,而集中於質感。再有以虛喻實(「局部的真理」)、以實喻虛(「撒一個玻璃質的謊,又脆薄,又明亮」「這春氣鼓動得人心像嬰孩出齒時的牙齦肉」),都是大刀闊斧、抓點放面的典範。
蘇軾有「小星鬧若沸」之句,甚至與星夜固有的一些特點形成了反差,以「不像」襯「像」,可謂減得徹底。剩下的事情,就是在不同的取捨方式和天馬行空之間,選擇你所需要的表達效果了。舉幾組同一本體的例子:
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博爾赫斯《另一種死亡》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該走了。——楊絳譯蘭德《生與死》這是一種優雅的死,猶如把脫下的華麗的絲綢衣裳亂扔在桌面,不覺間滑落在黑暗的地板上一樣。——三島由紀夫《春雪》
小妹妹似線郎似針,穿在一起不離分。——《天涯歌女》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再捏一個你,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我儂詞》濕婆與薩蒂之珠聯璧合,猶如言語與涵義之珠聯璧合。——《往世書》
她的眼睛像山那邊的海子。
她的眼睛像剛摘下的、濕漉漉的黑醋栗。
她的眼睛像灶里悶燃著的柴火,覆著灰,不知什麼時候就要熄滅了。
有的地方只見過海子,有的地方只熟悉黑醋栗。相較於一味新奇,好的比喻首先有大局觀,寥寥數字就能建起一座城,把你整個淹沒。
還有些比喻,倒不是妙在想像奇崛,而是妙在對本體的感知格外深細,能夠抽取出旁人見不著的東西,通過比喻表達出來。不過這一類很難學。
奇妙的比喻是靈感和語感的結合。
運用比喻的一個要點是要與文字的基調相契合。
比方說,「懷孕的感覺,就像膀胱上停了一輛推土機」,肯定就不適合用來表達喜悅。
訓練起來倒是很簡單,靠讀得多,然後抄別人的,抄得多了,自己也會有些心得。比喻能力是一種同質類比的能力。訓練方法實際上很簡單。找到你需要比喻的事物,分析它內外兩方面的特點。然後再通過這些特點找具有同質性的事物。
輪廓聯想是個好方法。比如雲的形狀,粑粑的形狀等等。然後找本子畫下來,描寫下來,當你形容不出來的時候,就是用到比喻的時候了。
當然看書是最重要的,我最喜歡的寫比喻寫的好的作家是毛姆。毛姆的洞察力就是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的想法在筆記本上給練出來的。大學時代曾讀過這本《作家筆記》。這本書隨手翻翻都能給我啟發。特別是在零碎的時光,是包很好的點心。
豆瓣介紹如下:本書中處處皆是敏銳的觀察、自傳性的筆記,以及毛姆很多最傑出作品的萌芽。《作家筆記》是我們對於一位偉大作家的活躍的心靈,得以進行令人愉悅的窺探的獨一無二的窗口。在差不多近五十年的時間裡,毛姆記了一部私密的日記。在這部日記里,我們看到了毛姆無可比擬的洞察力,以及他作為一名作家的非凡職業生涯的萌芽與發展。年代跨越他在倫敦作為一名青年醫科學生,到他成為經歷豐富的世界旅行者。《作家筆記》有趣、睿智,充滿啟示。無疑,這是毛姆最富有意義的作品之一,對於他的粉絲,以及任何對創作過程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必讀書。我認為,對於視覺創作者來說,速寫是不能斷的生活習慣。如同毛姆不斷記錄所思所想一樣。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記錄想法的方式,書信也好,日記也好,畫畫也好。。都有幫助。但是無論如何,懶得去記下來然後每天重複昨天的生活,老了以後可能會失去很大一筆精神財富。個人想法以上。謝邀,比喻的能力也很糟糕,提供努力的方向,共勉~~~O
1、清晰的認知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理通前後關係,不要一團漿糊。即本意的邏輯要清晰。
----一般需要用到比喻的時候,就是自身知道其中意思卻難以描述的時候。所以,這時候就要特別小心,盡量將其中的邏輯理順,這點很重要。2、準確提煉本意的核心特徵,最好形成幾個關鍵詞。即共同點要找準確。
----運用比喻能力差的人主要在這一階段有障礙,尤其是本意很模糊的時候,共同點往往找不準確。
簡單點的特徵,比如感官特徵,很好理解。例:歌聲如鶯啼般悅耳動聽。(共同點在於:好聽)複雜一點的特徵,比如邏輯特徵,就很難理解。 這個就需要個人去梳理兩者的邏輯,靠積累。3、發散聯想同類事物,要求形象具體,且合乎本意。即喻意要形象具體。----比喻就是要讓人更好滴理解意思,很多人表達有問題,連比喻都要人連猜帶問,費盡腦筋。主要問題就是發散聯想沒有定向,簡直是胡思亂想。以至於喻意模糊,還不如不打這個比喻。喻意就要簡單的,具體的,通俗的,易懂的。有些時候,就是說大多數努力勤奮練習之後,還是得相信一點神諭
或者也可以勉強解釋為神經突觸的靈敏程度與廣度,人與人的個體差異會很大,真的,很大一直覺得pdd的比喻能力很強。。。
打tm的香蕉船
拿象拔蚌去走位玩tm的蛇皮
毫無邏輯,卻又有微妙的畫面感。
根本不知道在說什麼,卻又隱約知道他的指向。妙不可言。總之,瞎比喻才是最騷的▼什麼是比喻▼
比喻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通常是用另外一個事物,來對另外一個事物進行說明。它有三個方面的作用:讓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引發讀者進行聯想、讓深奧的事物變得簡單化。
………………………………………………▼比喻的形式▼明喻:明喻較為簡單,也是我們採用的最多的一種比喻形式,例如:小明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笑話。採用明喻時,這裡想說一下,喻詞可以多樣化,例如「好似」、「若」、「如同」、「彷彿」……
隱喻:本體、喻體同時出現,用「是」、「成」、「成為」、「變為」等系詞代替「像」一類的喻詞。例如:你是風兒,我是沙。來比喻我和你之間的纏綿關係。
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種。是以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把甲(本體)說成乙(喻體)。借喻由於只有喻體出現,所以能產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達效果,同時也使語言更加簡潔。例:是破碎了的花瓶,即使粘好,我們也回不到從前。這裡就是用破碎了的花瓶,來比喻我們之間的感情已經破裂了。
………………………………………………▼比喻的進階▼要想寫好比喻,最重要的是寫好喻體,喻體寫好了,往往會讓人有眼前一亮的驚艷之感。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選擇喻體。
一是:喻體要儘可能的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例如我想寫一段比喻,來表明臉色紅潤,小學生通常都會寫,他的臉蛋紅彤彤的,像太陽。實際上這種寫法,只能算是中規中矩,因為並不能表現出小明此刻的心理狀況。我們可以嘗試著對這句話進行修改下,改為:他的臉蛋紅彤彤的,像五星紅旗。(如果我們在前面描寫小明作為三好學生,第一次上台接受表彰的話,五星紅旗,就可以自然的表現出小明心中的自豪感。)
二是,對喻體進行解釋說明,能夠讓感情更加的豐富。例如,我的青春像趴在玻璃上的蒼蠅,看似光明,實則無路可走。
三是,喻體的選擇上,可以偏向於一些別人未曾寫過的。例如: 他說話像說廣告語,言簡意賅卻又一針見血。
………………………………………………
簡單整理了一下,如果點贊數量較多的話,可以會整理一篇較為全面的比喻用法的文章。&<( ̄3 ̄)&>
其實郭敬明的小說里,採用的比喻較多,同時比喻的形式也多變,打算以郭敬明的比喻句來進行說明。快快點贊解鎖,給點動力。
去看村上和錢鍾書的書,你會發現那些簡單的比喻弱爆了。二者擅長的是從兩種看似毫無關係卻能強行找到共同之處又不讓人察覺出違和感的比喻高手。這種天馬行空似的聯想力需要鍛煉。
談文學太微妙了,有些時候,整篇文本都是一個喻體呢。
從簡單的說,你總要知道什麼是比喻,以及比喻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偷懶,從度娘那邊扒了兩段:△上面是比喻的含義。很簡單明了易懂,我大概不用解釋比喻的含義的含義了吧。這邊我舉個例子,看《住宅設計解剖書》時,開篇作者就舉了一個大大的比喻,讓人不得不拍案而起:「原來還能這樣比喻啊!」
△比(zhuang)喻(bi)開始,納尼!住宅設計和便當?作者別跑,這裡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д゜)▽別急,接著看△作者用不同式樣的便當盒比喻住宅的樣式,好像還真是那麼一回事呢,真讓人眼前一亮呢(心中OS:小日本的便當多是多的,作者的腦洞大是大的)▽別急,還有呢△卧槽,這都給你想到了,真能想啊,作者腦洞越來越大,已經收不住了▽等等,特么的還有?△作者你贏了。我承認,你說的,都很有道理。經過作者三頁紙的比喻,我大致了解了(日式)住宅樣式、內部結構的種類,也知道住宅風格有很多,但是選擇要專一。(其實我還順帶了解了日本便當盒的種類、內部結構和口味)
來說一說作者是怎麼做到這點的:- 熟悉本體。作者增田奏在本書序中說,起初這本書是「為正在學習住宅設計的建築系學生寫的」。所以我猜測他是個建築系的教授。後來找到他的簡介:增田奏,1951年生於橫濱,一級建築師……(太長不掛)反正就是個對住宅設計很熟悉,實戰經驗+理論基礎雄厚的建築師。所以他對本體(住宅設計)無比熟悉,了解其各組成部分。
- 觀察生活+擴大認知。作者拿了飯盒作為喻體,可能是因為他是吃貨,可能是某天吃飯靈光一閃。首先作者生活中有飯盒這種東西,作者「發現」了它,然後作者對飯盒做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不然不會有那麼多關於飯盒的細緻的知識。
- 選擇比本體通俗易懂的喻體。住宅設計的門檻肯定比飯盒高,飯盒知識肯定通俗易懂,不然我就看不懂了。
「未經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哪裡有思想的火花,哪裡就有比喻。
生活中,處處都有絕妙的比喻。比如我馬上想到的一個:屌絲。
另外,說文學中的比喻會比較微妙,是因為搞不好本體是個抽象事物,比如愛,人生,生活等。有時候作家給你弄個比喻,本體喻體都是抽象事物。對抽象事物做的比喻,多數是個人偏好。
沒有張愛玲那樣少年成名的人生經歷,可能不會有:
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張愛玲《天才夢》生活簡單舒適的人,可能也不會寫:
《生活》網——北島一字詩你可以說生活是屎,也可以說生活如蜜。因為你的不同體驗有了不同的比喻。比喻也是這個階段,我準備重點鍛煉的一種能力,對樓上諸位大神的回答做了個小節,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認識,慢慢完善。
多和傻逼待一起,時間一長比喻能力一定漲,因為說什麼他都聽不明白,你必須要打比方。
看jojo
瀉藥 @卡古拉鄙人喜歡使用比喻,主要是為了便於表達觀點,利於聽者理解,像孟子見梁惠王使用的五十步笑百步就是此類比喻。濫用比喻會招人反感,會涉嫌詭辯、偷換概念、避重就輕、脫離本質,尤其是成功學、雞湯文中的比喻更是令人尷尬到死,恕不敢舉例。生硬的比喻也會讓無言以對,如梁羽生著名的「生命的大和諧」。所以,比喻要自然、機靈,要讓人拍手叫絕,不要濫俗、生硬,不要強而為之。
就像你想畫一幅畫,又畫不出想畫的樣子。
提高自己的反應能力,分析能力,最快速度找到分析出該事物或意思特徵,聯想到類似的。而要想聯想的到位,就要平常生活的細心總結積累。
本體和喻體越遠越好。
說到比喻,錢鍾書簡直就是這個修辭手法的大神。你把《圍城》看個十遍以上,並反覆揣摩,打不好比喻你找我。
個人的經驗是,一方面增加辭彙量,另一方面多做練習。時間一長,你就會發現你的比喻能力突飛猛進,就像,就像那什麼似的。
多看 谷阿莫~
推薦閱讀:
※你聽過的最好的比喻是什麼?
※如何用一個故事或比喻描述下你眼中的蘋果 iPhone 與 Android 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