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房價這麼高,異地辦公還未興起?
如題。
中國人從來都是一個善於抓住任何發展機會,很有進取心的民族。那麼為何在如今房價高企,一個bat程序員的工資都租不起一間一房一廳的嚴峻局面下,仍然沒有人提出異地辦公,利用github提交代碼,開電話視頻會議等創新的,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房價問題的實踐?我拋磚引玉談談自己的看法:1,房價成本對科技公司影響並不大。畢竟需要買房的是員工而不是公司,員工買不起房可以走,馬上會有更年輕的員工補充。利用中國的人口紅利,和其他地區相對大城市的落後,必然導致有源源不絕的年輕人流入大城市。每個年輕人在大城市服役三年五年,最後失敗者離開,又會有下一波年輕人加入。這對於企業而言影響並不大,因為95%的企業不需要這麼多資深的員工(一個五年資歷的程序員管理20個以上兩年以內資歷的程序員)。同時,大城市的寫字樓房價成本並不高。2,老闆們的思想還太老舊,總覺得把員工監督在自己眼皮底下,他才能加班幹活。本質上還是對員工的不信任。
3,中國的年輕人比較能吃苦。哪怕是挖空家底,背上沉重的房貸,也覺得這不過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中國人的生活自古以來,從小到大就是這麼艱難,吃苦才是生活,享受都是罪孽。以上就是我的一點拙見。另,也想了解一下目前國內或者國際支持異地辦公的互聯網公司,支持程序員徹底跟高房價決裂,階級鬥爭永不停歇。
【後面已有補充二更】
已經很多了,只是你想偏了。為什麼說你想偏了,是因為其實你想說的是房價高應該對公司的人員工作方式帶來深刻影響,而你覺得辦公人員好像沒變化,就覺得這個影響不存在。
先說一個你好理解的,以前的銷售型公司,很多倉庫公司在一起或者附近是常態,但現在就我在上海看到的,凡是有超過300平米倉庫需要的小公司,到更大的中大型公司,倉庫基本全都搬出內中環了,區別只是有些公司是整體搬遷連辦公也走了,我見到一個朋友整體搬去了崑山花橋,另兩個整體搬遷到了松江,還有一種是純粹把倉庫搬走了,辦公留在市區,倉庫搬去了金山。
所以你首先就看錯了方向,如果僅僅是辦公,一個員工能佔據多少房租?你見過房產中介那密密的辦公桌吧,其實寫字樓里也可以這樣,5000月租放15個人辦公沒問題,一人均攤400不到而已,相對於三五千起步的人均工資支出,這點並不算多。而且在市區辦公不但業務好開展,招有文化的白領也相對容易。
所以,你首先沒看到高房價逼走的整體搬遷公司,其次沒看到高房價逼走的倉庫。現在大部分公司倉庫都是遠程控制了,甚至乾脆包給第三方了。
這才說了其中一點,再說一個高房價影響更明顯的,所有人都感受到的。就是網約車和外賣類生意。你想想這類生意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我在上海有5萬司機,但我需要為這5萬司機租用辦公室和停車場嗎?不需要。
我在上海有30萬送餐員,但我需要為這30萬送餐員租用辦公場所嗎?不需要。
大城市新經濟創業的典型特徵就是沒有辦公室類型的創業。看到這,你還在為那三五個員工為啥沒去異地遠程工作騰出辦公室,而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這個社會經營方式居然對於高房價毫無反應。是不是大錯特錯了。
社會的經營方式早已因為高房價深深的變革了。
這話題還有更深的展開餘地,過兩天有空來答
----2017-8-27------
答應做補充,今天來補充點。
首先這個問題其實基本含義是:房價所帶來的經濟結構變化,提問人找到一個很直接的點,就是異地辦公可以節省房租,但感覺異地辦公卻不流行。
實際上異地辦公節省的主要是人力成本而不是房租。比如評論里有舉例說印度替美國搞呼叫中心,這是節省房租嗎?美國這個國家,其實如果一個公司想要搞個呼叫中心,不一定會花很多錢在地皮房子水電上,即使比印度確實貴,但算進每月支出佔比也貴的有限,挪去印度,主要省的還是人工成本。因此決定異地辦公是否會大規模興起,主要考量的是人工成本的差異,那在我國呢?我覺得在我國,人工成本差異大致也就最多2-3倍最多了,也就是同一個人,在小城市拿1500元,到了大城市他也最多就4500,而且越往高走這種比例就越小,比如你是個工程師,你在小城市大概收入7000元,到了大城市可能也就18000最多,已經大不了3倍了。收入低的職位往往是不容易異地處理的,因為大多數有體力參與的,搬個貨、賣個票、超市收銀、開個車、捏個腳、一邊做文員一邊幫公司收發快遞交水電費跑各個政府部門蓋章拿資料,也就是工作沒有完全網路化的話,首先就沒機會異地辦公。這一條大家對照想想自己的工作內容,可有完全只藉助電腦,其他紙筆跟人打交道跟其他物流、政府、銀行、物業、快遞、供應商、經銷商、配套公司打交道的機會一點都沒有的話,那這樣的工作異地可以,但別說大部分人檢視下自己工作做不到,大部分公司就算勉強把這些工作都交給某幾個人,剩下這個人我就給他異地了,那意義也不大,畢竟你還有一票人要本地不是,前面說過,一般辦公室嘛,加台電腦加張椅子,塞個人還是很簡單的。
而收入高的人,本身就去小城市的意願就小。
關於這方面還有兩層,我簡略帶過,一個是辦公室的租金,其實漲的不多的,房子漲了5倍-10倍的這些年,辦公室的租金大概漲了一倍多一點點,你知道通貨膨脹很厲害,那其實公司的收入水平也早就不止高了一倍,所以辦公租房成本實際上是沒有增加的,一個公司在2005年,租1萬辦公室,20個員工發7萬工資,老闆一個月賺5萬,在2017年的今天,他租2萬辦公室,20個員工發14萬,老闆一個月至少得賺10-15萬,因為2005年的1萬差不多就相當於如今的2萬,2005年你給員工發的3500,就相當於現在的7000。另外一層,說員工住房成本增加會傳導,實際上我說句挺殘酷的話,一線城市大部分員工的住房成本增加是靠員工自己扛的,不是靠公司扛的,2005年時,他拿3500,如果他有個女朋友也拿3000,小兩口租個一室一廳,月租金1500-2000也是可以的,2017年的時候,收入兩人1w3,租金可能至少4000起,這是兩個人的情況,如果一個人,就比較慘,05年時候還可以咬牙租這種,現在一個人基本群租或者上班1-2小時起了。上海從嚴打群租,到逐步開口子規範,也是無奈,因為他發現,企業是市場化的,想把租房成本往企業身上轉嫁很難,真的企業背上這種負擔後,很多企業就搬了,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就是默許工作的人自己扛,苦點、小點、遠點都忍著。
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覺得房價漲了好多倍了,但你仔細算算,房租才漲了多少?房租最多比人均收入漲的快了一丟丟而已,根本沒有跟著房價一路狂奔,原因就是房租如果漲太快,大家會用腳投票。現在國家在大力搞租賃房,也是看重了,只要穩住房租,穩住租房供應量,就能穩住打工者的成本,就能穩住打工者的收入,就能穩住企業開支。這就是一連串的東西。如果中國的房租也像房價那樣長法的話,中國經濟早就game over了。
但是最後話說回來,房租再沒漲,也漲了有四五倍了,這也不是一個小數字了,他導致打工者的人均租房面積至少縮小一倍,距離市區至少增加一倍路程,打工者用這兩種方式,大概抵消了一半的房租上漲,但還有一半,終究是會傳導進公司經營成本的。雖然已經沒有題目中說的房價那麼誇張,但房租終究是也在影響城市的經營結構。
在這個考量下,是否會異地辦公?仍然不是,有很多人對經濟的考量是著眼於一家公司這樣的,成本高了,扛不住了,異地辦公節省開支繼續活著——這個思路有個很大的bug——你怎麼配還活著?
我給你描述成本增加的正確路線,從一個小公司(5人-50人規模)出發:
第一階段,房租成本增加,你使用的是人均面積下調的方式,俗稱大家擠一擠第二階段,房租成本增加,你使用周轉加速的方式,減少庫存佔用面積(還有人使用異地倉庫,畢竟倉儲管理標準化程度容易做好)第三階段,房租導致人工成本進一步加大,如果你熬不住了,而且你堅信降低成本後就能繼續維持相當長時間,這時候上海公司的選擇肯定是松江、嘉定、花橋啊,深圳公司就是龍崗惠州等等,因為只有這樣,你的管理方式和內容以及經營方式和內容能夠大體保持。這時候去選異地辦公,你的經營質量會迅速下滑,管理成本會迅速上升,本來你都熬不住了,這一下你就會被對手幹掉。比如你打算核心在上海,異地放西安,但如果你的對手整個公司都在西安,或者整個公司搬去松江,你目前是被別人壓著打想改善,結果你改了個半吊子,那人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第四階段,再進一步增加會如何?上面只是一些簡單的經營邏輯而已,但最後以這一階段,才是真的,最後一個階段就是剝離,大公司無非是調整自己的公司所在地和結構,小公司面臨的是拋棄掉所有無法優化的經營內容,有相當多的事情,要交給別的公司做,從自己公司經營內容的一部分,變成和別的公司的合作內容一部分。這麼說難以理解,說個特別簡單的例子——你知道現在有相當比例的淘寶店,並不自己發貨嗎,原因就是他們徹底剝離了倉庫發貨物流業務,不是異地,而是就不再打算自己干這個事了,在大城市做這個事毫無效益可言,搞的異地倉庫那也得有點規模的公司才能辦到,那我小公司就找供應商發貨的類型,或者乾脆依附一家大店替他們銷售。這時候呢,這個大城市,會變成什麼樣?所有的小公司都只做核心業務,非核心業務都是由大公司或者外地公司完成,因為只有大公司,或者外地公司,才能把這些非核心業務優化到有利潤。
大公司要應對的方式就相對簡單:1、量大成本低;2、效率高成本低;3、人員利用率相同數量業務對應的人員數量可以壓下來;4、可以提供成熟的住宿、吃飯配套降低成本;5、如果搬去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大公司也可以提供成熟的食宿、娛樂環境配套,人家相對小公司願意跟去;
並且異地辦公也是大公司的專利,因為只有特別標準化的對接和工作考核制度,才可能把異地辦公的劣勢降到最低優勢發揮到最大,對於絕大多數公司來說,出路就是不斷剝離非核心業務,尋找可以擔負非核心業務合作的大公司或外地公司。
當然,還有一些小公司,哪裡有什麼核心業務,他的所有業務在成本上來後看起來都像是「非核心業務」,這類公司最常見的做法就是越搬越遠,然後利用自己的人脈,跟仍然留在大城市的其他公司合作,幫他們提供非核心業務的支持。這種例子也很多,我們行業很多公司越搬越遠後,不但經營規模穩步增加,而且提供越來越優質的代發貨和售後服務,一家公司其實上面支撐了十幾家線上店和近百家線下店的運營。
至於評論里說網約車和外賣送餐的不能說明是高房價引起的,這是完全沒有好好思考。這些送餐和司機大多住的遠租房成本低,兼顧無辦公房租和低住宿房租兩個優勢,你要知道每餐不但送餐員要收你錢,而且還要問餐廳收錢,餐廳為啥心甘情願的就接受了,而且很多餐廳還要為外賣額外打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外賣不佔用店面,數量起來後可以顯著降低店面成本。以前餐廳最重要的是翻台率,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外賣佔比了。
其實如果沒有外賣,大城市餐飲的物價可能早該提高了(應對房租和人工上漲)。其實什麼是大城市,大城市無非就是靠效率消化成本的地方,你看懂了這一點才會明白,效率這種東西永遠是大城市的核心,已有一點點困難,就趕緊要撤,要跑,要去成本更低的地方,那是農業社會思想,大城市裡經營的套路是,碰到問題,就要提高效率消化成本。所以高樓一棟棟起來了,地鐵一條條開出來了,原因就是效率是大城市之所以強大的根本。大家總以為成本已經崩的很緊了,不往外疏散根本就不行,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你所做的事情不夠效率。
題主說的都是一線城市,程序員的情況
這種情況,幾個原因,不細講了:0.教育資源豐富,對人才吸引力大,人才也多1.不同城市互聯網的環境是不一樣的2.很多互聯網公司燒的是投資人的錢3.互聯網公司也要面子,別人都在北京中關村,你一個公司開在某八線城市,誰給你投資?
4.不能否認,面對面交流效率更高。在互聯網公司中,一點點的效率提升,帶來的收益非常大,沒有必要省這點錢....5.程序員遠程打不到產品經理這是一個區域經濟學的問題吧,簡而言之,產業集群效應在發揮作用。同一類型的企業,往往會聚集在一起,有以下一些好處(僅舉二三例):
1、共享科學研發的溢出效應,企業多了,研發部門多,養起來的大學也多,企業容易跟隨新的技術進步,甚至直接投資實驗室促進技術進步
2、基礎設施優勢,不僅是水電交通這樣的基礎設施,也包括制度基礎設施和服務類基礎設施,比如一個地方金融企業多了,那偏重金融服務類的律師事務所也就多,一個地方搞紡織的企業多了,當地領導也就多少懂一點兒紡織行業的規律,在農業發達的地方,當地銀行批農業貸款特別爽快,因為他們的風控對這個行業太熟了。這些對企業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3、人力資源,有一個概念叫「thick labor market」,當地同類型的公司多了,招人特別容易,而且,更容易實現人才的最優組合,比如你有一個新的創業項目,特別需要具有某些特質的前端和某些特質的架構師,而不是隨便招倆「學電腦的」,在一個人力資源池子大的地方,你的需求三天就能得到滿足,真正好的創意,其作用就能發揮到最大。這些問題,有一些是技術可以解決的,比如融資,你把互聯網企業搬到西藏,還可以回中關村找投資,比如人力,遠程面試甚至遠程協作工作現在幾乎是沒有障礙的。但是,我們人類畢竟是社會動物,天天見面和天天見不著面,是不一樣的。
上述的討論,名字叫「產業」集群,不叫「企業」集群,原因是一個企業,它可能有多種不同的業務部門,這時候,最優的決策,是把它不同的產業放置在最有利於去發展的地方,比如我所知道的,VISA卡的總部當然是在紐約,但是信用卡申請的處置中心是在達科他州的(至於哪個達科他我忘了,反正它們都不重要),再比如百度的呼叫中心就放在了山西陽泉。所以說,在某種程度上,題主說到的這種布局已經實現了。
相信這個問題會有更專業的經濟學者來回答,在此拋磚引玉。因為人類的水平還不夠高。等到自動駕駛普及的時候,房價就會跌了
異地辦公也要考慮歷史進程啊!我司有「美國國企」之稱,work from home的文化在世界各地(除中國)非常深入人心。常聽聞國外一個十幾人規模的組,日常在辦公室的就五六個。公司因此還cover了寬頻費。
即使如此,老闆招我的時候還特意叮囑,國內(相對)不推崇在家辦公的模式,因為工作效率無法保證。
所以我要不要challenge下為何差別對待?我覺得確實沒必要,因為國外盛行work-life balance的工作模式,工作效率你懂的,因此異不異地還真大差不差。而國內大多數互聯網公司嘛,,(t異地辦公是給高端人才準備的,他們能力出眾,自律性強。
盡想著摸魚的人怎麼可能呢?主要公司的體制還沒太大變化.
1.國企不說,就是一個初創公司一個拉投資重要參數就是員工人數,這意味著公司很重要工作堆全職員工人頭.
2.另外一個外包和協助效果和效率不盡人意.
如果一個公司大量採用外包人員,並且效率沒有減太多的情況下. 必然會誕生一大批自由職業者.如果在二三線城市,工作時間自由,收入不減(可能還會增加). 但是生活質量大大增加.
在中國這個時代必將來臨.因為高鐵,互聯網可以讓人流,信息流不限一地高速運轉.全職人力成本大大增加(五險一金,以及階段性職位大量出現),同時人口紅利的消失,用工和招聘成本大大增加,企業必然會大量採用外包來完成工作.
這裡一個重要現象是,中國的眾包網站超來越來多. 所以大量自由職業者出現,異地辦公必然興起.
我們那會的夢想就是異地辦公 想想在三亞曬太陽 寫代碼就爽。。可惜公司倒閉了 感覺如果不是處了很多年的團隊很多需求當面都對不清楚 更不用說遠程了
坐標蘇州,我們公司主要為工業生產提供IT服務。說幾個關鍵詞,MES,ERP,EAP…你大概就知道我們是幹什麼的了。現在我們沒一個客戶在蘇州(蘇州近兩年產業轉型太猛,極速去工業化,一大批工廠搬離。最開始我們就是為蘇州本地工廠服務的。),近的有南京、無錫,遠的在武漢、重慶等等。全是遠程服務,只有實施或一些其他特殊情況才會去客戶現場。所有人全部蹲在蘇州敲代碼、遠程發布程序…
我是來砸場子的,誰說現在中國沒有遠程工作的互聯網團隊? 我們就是!
我們已經三年半遠程工作了,團隊最多時候分布在七八個城市,包括美國和荷蘭,平時就是即時消息,郵件和語音會議,基本見不到面。
感興趣的可以訪問我們的官網,https://zine.la,一個低調的存在。
先說說我們遠程工作的好處吧:
首先,大家的工作十分自由因為不打卡不考勤不坐班不集中辦公,所以基本由著大家自己的作息時間和生活時間。有人中午去給老婆送飯,有人陪女朋友到另一個城市出差,有人喜歡晚上工作,這都是可以的,只要不影響工作進度就可以其次,節省很多時間和開銷。
除了一線很貴的房租之外,還有一天2-3小時白白浪費的通勤時間,以及交通費,油費。另外,因為不需要集中辦公,還能自己安排時間,所以可以在淡季帶家人去旅行; 由於可以和家人在一起,所以春節清明之類的回家探親的成本就節省了.....一年節省出來幾萬應該沒問題?
然後,生活性福
講真,我們異地辦公的初衷其實是因為大家都想和自己的女朋友在一起長相廝守,原因大家應該都懂,就不贅述了至於為什麼國內很少有互聯網團隊遠程工作,我想應該也有下面一些原因:
1. 可以遠程工作的人需要是能夠獨立工作的成年人,不需要矽谷般的園區環境,不需要程序員鼓勵師,不需要供應甜點和水果,也能十分自律,能夠按時保質的完成工作,而且有默契地團隊協作。目測現在互聯網招聘的條件,基本以未成年為主,這就很難遠程。2. 遠程工作需要一個成熟的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工作計劃可以有條不穩的開展,那些朝令夕改,反覆變更需求的項目管理方式是不適合遠程工作的
3. 遠程工作適合小團隊,至少開發和維護產品與運營的不能超過20人,不然可能隨著規模變大,溝通成本增長很高。那些完成一個應用動輒需要幾十人,iOS一個版本需要七八個人開發的,就不適合遠程了。
4. 內部缺乏信任和凝聚力的團隊也不適合,因為遠程工作基本靠自覺,靠對團隊目標的認同,即使看不到隊員在身邊,也會相信他們會支持你。
5. 拿了投資人投資的團隊也做不到。因為投資人們都希望自己的投資可以快速增值,而團隊在一起,即可以看見人數規模,也認為容易控制和管理,投資人心理踏實。人都出了錢了,買個心理踏實,100%的創業團隊都會從了的,所以遠程的大多是外包服務型的,早期要靠投資的就不可能,晚期做起來了也難了
以上是我的體會和總結。
有感興趣我們團隊的,歡迎簡歷給我們,我們需要可以遠程做產品營銷和運營的人,需要可以遠程做智能推薦演算法的人(此職位也可考慮在讀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要有獨立工作的能力,地域不限,可以選擇你喜歡的城市。其實早就有大型公司這麼幹了。註冊在長三角,珠三角的企業轉移製造端,到人力成本,土地基建成本較低的區域去不要太多。
異地辦公其實有著不少的問題。
(1)首先,在公司工作,寫代碼只是其中一個部分,更多的事情是與人溝通的工作。如果只是單純的寫代碼,異地辦公的問題可能還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是團隊協助,異地辦公會有很多的問題。每天開晨會的時候,如果都在現場面對面,很可能十分鐘就能夠解決問題;但是如果大家都在異地,那就要開電話會議,大家會花更多的時間在開會上。
(2)如果是在公司,大家都有著工作的動力,即使再不願意幹活,也會幹一些事情。但是如果是在家就完全不一樣了,工作地點和生活起居已經混在一起。如果沒有強大的自制能力,很難保證工作的時間和質量,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打擾自己。如果在家工作的話,家人或者親戚會覺得這個人始終在家,會不由自主的讓他幫忙做各種事情,這樣的話,工作質量也會隨之下降。在家辦公對員工的素質要求實在是太高。
(3)如果公司的中層和高層都在一線城市買房置業了,那麼他們是基本上不可能離開一線城市的,只好讓員工繼續留在一線城市幹活了,反正最終能夠留下來的都是工作相對順利或者家庭條件好的員工。對於公司而言,總會有源源不斷的應屆生和社招員工來一線城市幹活的,所以在一線城市對公司沒有太大的影響。
房價再高,異地辦公也不會大規模興起。
異地辦公的難點不在於技術層面,在物質與技術層面,很多行業異地辦公問題不大。
異地辦公的難點在於管理,深層一點說:在於人性。
人有羊群效應,置於一個群體的環境下,有工作的氛圍、有群體的監督,人不自覺的會進入到工作狀態。
為什麼毛澤東不同意軍隊化整為零,士兵自由打游擊?那是對人性的了解,群體一散,氣就散了。
人在一起,才有組織,才有文化,有凝聚力,甚至群體影響,無意識的不怕死了。
散開了呢?這一切都沒了,個體會怎麼想?有的想家,有的想女人,有的想錢財。人沒有那麼自律,一個個體會遇到什麼情況,完全不可控。再想要把隊伍聚集起來,就很難了。
即使現在通訊如此發達了,你可以看看,商業往來,還是要用最原始的面對面談話。
因為人不在一起,很多心裡話、真實話不好說。
本質上,人類,是一種群居動物。
社交,是人類這種動物的剛需。題主說的是「異地辦公」不是「SOHO」吧,所以用在家辦公效率低來反駁觀點,是不是離題了……
人和人的溝通都是有信息「帶寬」的,帶寬最小的方式,只帶得動文字,比如郵件和IM軟體;帶寬大一點的,可以帶語音,比如電話或者IP電話;帶寬再大一點,就能支持語音、視頻,比如各種電話會議;當然目前為止帶寬最大的還是面對面溝通,別說語音、視頻,連氣味信息都有。
要是技術發達到一定程度,富媒體形式再豐富一些,比如VR會議,或者全息投影,等等,說不定那時候異地辦公會漸漸興盛起來。
這個問題,您還是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吧。。。
許多公司都開始將開發部門、運營部門、管理部門剝離開來,以求用人成本最低了。。。。
你接觸的都是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話當我沒說。
我也想在家搬磚……
說實在的,有些支持遠程辦公的服務,應用等體驗真的非常辣雞,非常非常辣雞……好多人寧願坐在辦公室里,有些小公司或注重效率的公司恐怕根本忍受不了遠程辦公所用到的辣雞應用帶來的低下效率
我是某J字母開頭的500強企業的IT,每天接到的報障電話不計其數……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遠程辦公的人打來的
VPN連接慢,連接不上,身份驗證出錯算是最常見的故障之一。然而伺服器架設在國外且負責伺服器的團隊幾乎等同於不存在,從來聯繫不上;
VPN這個看了就頭疼的東西至今別說優化,連想要優化的跡象都看不到,偏偏好多內部系統包括Outlook必須連了VPN才能連上;然而連了之後麻煩又接踵而至……伺服器架設在國外的VPN服務在國內水土不服,網路防火牆過度過濾、和伺服器之間身份驗證不同步卻又無法手動停止錯誤連接等等等等
還有計算機的驗證伺服器,由於運行不穩定或者其他的什麼原因,計算機掉域或本地緩存密碼丟失導致無法登陸計算機是常有的事,好多駐偏遠或冷門城市遠程辦公的同事就只能把計算機寄到就近的其他城市的辦公室或者坐火車親自把計算機送去,由於周末IT工程師都休息,如果是趕巧碰上周五晚上或者周六有急事的時候出現故障,就直接耽誤兩天,可能招標或者其他活動的準備工作就得延後甚至乾脆趕不上了
還有其他的諸如網路視頻會議什麼的問題就更多了,有時一個小小的網頁故障或者系統功能故障甚至簡單的物理線路故障也會拖到兩三周甚至一個多月才修復……就不多詳細說了,舉兩個最常見的問題吐一下槽
大概也只有這種所謂「500強大公司"對於這種低下的效率和極慢的反應速度不以為然了,大概所造成的損失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大家也都習以為常吧。畢竟行內也流行著」所謂『大公司』,就是從一樓搬一個箱子到五樓,普通公司需要半小時,大公司需要一周「的說法
無比懷念此前效力過的某臨床試驗、醫藥行業的一個團隊,即使是大規模故障,影響全球多個國家地區的那種,解決時間也沒有超過一天的,好像所有人都整裝待發隨時準備應對意外一樣。畢竟醫學上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也許數據稍有延誤就會導致試驗結果不準甚至研發出來的葯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影響臨床病人的安全吧……誰知道呢
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種,又不需要現場操作的,有異地辦公的
但是因為這類工種不多,所以你不知道而已
需要實地操作的,沒辦法異地辦公
而,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是個人都能幹,而且大部分都是需要實地操作的工種
再加上中國人多,企業通過找應屆生,還是能降低成本的
如果非要在現在這種國情下搞異地辦公
多半是個炒作的噱頭
等我們父母那一輩的人口去世
中國人口縮減的時候
也許那個時候,異地辦公會展露優勢
1,人口縮減,工作崗位富餘,人才緊缺,工資上漲,企業為了減少壓力,可以實行異地工作
2,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希望更多的時間去享受人生,更多員工選擇異地工作
我司已經在西安武漢等城市設立分公司,北京總部只保留人事和集團總部,我們的主營業務畢竟在互聯網,理論上全國各地只要有網的地方都可以,其他公司搬遷可能沒這麼容易。
其實已經悄然興起了,你沒發現二戰城市有很多巨頭開始搬過去了么?很多公司開始做分中心,就是在去中心化,減少一線的成本。我們公司不算大,但是總部有很多職能已經從深圳遷移到武漢成都了,開會都是遠程這種離散化的趨勢還是有的,但是硬要坐在自家馬桶辦公,那太牽強了
推薦閱讀:
※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肯定不是推車,不是蝸牛,不是灰機。。。
※SOHO的消極影響?
※程序員有什麼適合的SOHO工作?
※廣告文案人員該如何soho工作呢?
※我想干這種自由攝影師,應該如何入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