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和動畫有關的紀錄片?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 [動畫學術趴],轉載請註明出處。
據說小時候聽童話的孩子,長大之後更容易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如今小孩子的童話書早已被動畫取代,在每個人降生最初的那些年,動畫對他們以後的人生究竟會起到什麼樣的影響?
今天學術趴跟大家聊一部2016年上映,跟動畫和自閉症有關的紀錄片——《動畫人生》(Life, Animated)。它曾獲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提名。那麼它到底優秀在哪呢?
故事的主角是小孩子的極端代表——一位現實生活中的彼得·潘。
他的名字叫歐文,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和愛他的爸爸媽媽還有哥哥懷特。但是從歐文三歲起,他便不再開口說話,隨後被醫生診斷患有自閉症,這個曾經活蹦亂跳的小天使變成了一個沉默且行動失常的孩子。
就在父母快要絕望時,迪士尼動畫改變了歐文的命運。通過一遍一遍的觀看動畫,歐文開始用動畫中的對白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在動畫的陪伴下慢慢長大,努力長成一個能夠獨立生活的人,成為了自閉症治療記錄上的奇蹟。
這部紀錄片有一個特點,除了採用真實拍攝的手法外,還穿插了動畫的表現方式,大概在講述歐文與動畫的關係方面,沒有任何一種表現方式比動畫更適合。
歐文從小最喜歡的事就是看迪士尼動畫,患病之後依然沒有停止。在他的哥哥華特6歲生日時,他看見派對散去後院子里失落的哥哥,說出了患病以來第一句邏輯清晰的長句——「華特不想長大,就像狼孩毛格利和小飛俠彼得潘。」
這一幕被歐文的爸爸看到,幾乎喜極而泣,隨後更驚喜的發現,歐文拒絕同人說話,但願意與動畫中的角色交流!
動畫就這樣為歐文一家打開了希望之門,從此他們踏上了這條醫生並不看好的「動畫治癒」之路。
在動畫的陪伴下,小歐文慢慢長大,他上了特殊教育小學,中學,並順利畢業,23歲的時候還交了人生中第一位女朋友。紀錄片中的歐文能自己穿衣做飯,能同陌生人開玩笑,能寫文章,作為領導者組織集體活動,甚至可以在幾百人的大廳流利並富有感情地做公開演講,最後他順利找到了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在最喜歡的行業——動畫影院做售票工作。
是動畫給了他力量,給他安全感,在動畫角色的陪伴下,歐文找到了可以信任的朋友,他反覆地觀看迪士尼動畫,《獅子王》,《小鹿斑比》、《彼得潘》、《小美人魚》、《阿拉丁與神燈》、《木偶奇遇記》……
由於拒絕與外界交流,幾乎所有的知識和情感都從動畫中獲得。他用《大力神》來表達永不放棄,用《奇幻森林》來表達期望友誼,用《比諾曹》來學習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孩有何感受。
自閉症像是讓歐文得了拒絕長大的病,而動畫就是醫他的葯。
動畫純凈,如孩子的心靈。
動畫是創造性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動作都源自動畫師的創造,擁有這種上帝特權,迪士尼選擇為孩子創造出一個純凈,美好的世界。
迪士尼動畫中,暴力被大大地弱化,《獅子王》里辛巴的爸爸木法沙被刀疤推下懸崖的那場戲,死亡被描寫得哀傷卻優美。觀眾能體會辛巴的傷心,卻感受不到絲毫的血腥和不適。《白雪公主》里後母的死也用「永遠消失」來代替。
不僅如此,動畫中人物善惡分明,衝突也總是正邪兩方的交鋒,這種令成年人不屑的簡單人設,孩子卻很受用,他們的世界還沒準備好接受複雜的人性,簡單清晰的性格和故事讓他們更易產生共情。
除了負面因素,迪士尼動畫中的愛情也顯得格外純潔,沒有身體的慾望,更沒有柴米油鹽的煩惱,讓孩子以他們本有的單純去看待愛情,以至於哥哥華特面對歐文與女朋友交往時的煩惱,發愁沒有一部動畫來指導歐文戀情下一步的發展。(此處破涕為笑)
自閉症的孩子心靈尤其純凈,比一般的小孩更容易受外界變化的刺激。不好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可能會引起心裡不小的風波,甚至加劇病情。迪士尼素來以「大團圓」式的結局著稱,魔術師再狡猾,後母再邪惡,主角總能憑藉自己的努力使事情變好,讓美好的期待有處安放。
性格鮮明而穩定的動畫角色,是孩子持久的心理支撐和慰藉。
動畫中的人物一般都有著穩定而鮮明的性格和易於分辨的外表,這種特徵使動畫形象抽象為視覺符號,特有地代表某種精神或品格。
紀錄片里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歐文的女朋友艾米莉在他生日時送給他一枚米奇的徽章,他時時將這枚徽章戴在自己胸前,一次搬家時徽章不小心掉落,歐文著急得險些情緒失控。著一方面說明歐文十分在乎與艾米莉的感情,更證明了這枚小小的米奇頭像簡直就是他內心的守護神。
米老鼠代表樂觀,誠實,勤奮和樂於助人的品格,同時作為迪士尼的頭號代表人物,在歐文心中的地位自然無可比擬。
除此之外,更有辛巴和他一起經歷痛苦,小鹿斑比與他一起成長,小兔子桑普(Thumper)和小臭鼬花兒(Flower)陪他練習講話,猴子拉飛奇(Rafiki)作他的人生導師,鸚鵡艾格講笑話逗他開心,彭彭(Pumbaa)和丁滿(Timon)告訴他:忘記憂傷……
不論喜悅還是傷心,只要打開電視,這些可愛的朋友都會出現在頻幕上。這個不會變,也不會老的烏托邦忠誠地陪伴著他。
比美麗還美麗,讓快樂更快樂。
在人類的童年——原始社會,語言產生之初沒有足夠的詞句來表達情緒,人們便用歌喉和舞蹈來傳達信息。小孩子也一樣,自閉症的小孩尤其是,通過歌舞這種最直接的表現形式,他們不必使用難學的話語,就可以充分體會的動畫傳達的情感。
動聽的配樂,歡快的歌舞都能令孩子們又唱又跳,紀錄片中,在歐文創辦的「迪士尼俱樂部」里,那一雙雙好奇的大眼睛觀看動畫時多麼認真,動畫中誇張的表演可以使他們更輕鬆地感受情感。
許多帶有喜劇效果的小人物,像《獅子王》里的彭彭和丁滿,《花木蘭》里的木須龍,《白雪公主》里的七個小矮人,他們不是主角,卻跟主角形成對比,互相襯托,不斷製造笑料。迪士尼動畫讓孩子們沉浸於故事中,體驗動畫所帶來的美感和快樂,色彩鮮艷明亮,動作流暢優美,呈現出的是濾去了現實雜質的美好。
很多人詬病迪士尼動畫庸俗,常常認為它過於模式化和缺乏批判精神,總是向孩子們重複地講述:從前從前……直到公主和王子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回到小時候,我們何嘗不是纏在媽媽腿邊,央求她一遍又一遍地為我們講那些重複的童話?每次聽到都會覺得快樂無比,我們隨著童話中的美好而雀躍,邪惡而畏懼,悲傷而流淚,在童話中完成了人生情感的初體驗。
沃爾特·迪士尼曾說過,他的動畫「不是獻給兒童,而是獻給每個人的童心」。這些作品彷彿扮演著我們的父母的角色,教會我們去愛,守護我們長大。
其實迪士尼從來也不需要為自己正名,世界需要童話。
本文首發自微信公眾號 [動畫學術趴],轉載請註明出處。動畫學術趴是國內動畫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深度媒體和愛好者社區。
http://weixin.qq.com/r/40z44IvEFtZprc_D9xn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扳機每一部動畫幾乎都有JiLuP
每年的動畫電影不多,排掉商業的,幼兒向的,找得獎的,票房高的
更新一發:似乎是題主改了問題,所以我的回答文不對題,遂匿名。推薦閱讀:
※分享一下2016年度你心裡的十大推薦動畫吧?
※日本動畫的BD光碟有希望進入中國市場嗎?
※什麼是「金田透視法」?
※為什麼《鋼之鍊金術師》中的布拉德雷不能自我修復,但是姚琳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