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完全統一北方是在什麼年份?

如題,200年的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格局,那麼曹操正式統一北方是公元多少年呢?當時的年號是几几年?


當時的中國的地域分為十三州,分別是青,兗,冀,幽,涼,並,豫,徐,揚,交,荊,益,以及司隸。

北方由於人口較為密集,所以從全國的賦稅上來劃分的話,即使南方四州(荊益交揚)的地圖面積大,但在經濟實力上並不如北方。比如三國晚期鄧艾入蜀之後統計人口,整個益州一共才100萬人,要知道諸葛亮和姜維每次北伐都是10萬人規模的常備軍。在以農業生產為國家經濟支柱的古代,蜀漢能以這麼少的人口支撐了數十年,已經算油盡燈枯了。

而東漢末年經過董卓進京和李傕郭汜之亂這第一輪的淘汰賽,全國軍閥割據的局面大概如下圖:

這個時期公孫瓚跟劉虞在幽州相愛相殺,袁紹還是冀州大佬韓馥的部下,孫策剛剛從袁術那裡獨立出來,而劉備正在呂布曹操的雙重夾擊下苦苦掙扎。

曹操統一北方的大概過程是:

191~200年 曹操先是在袁紹的支持下佔領了兗州,於是兗州成了曹操的基本盤。做為袁紹的盟友,曹操替袁紹擋住了勢力範圍在豫州和揚州的袁術,而沒有了後顧之憂的袁紹以冀州為大本營,專心在北方搶地盤,佔據了幽州,并州和青州。

後來曹操打徐州的時候,兗州曾後院起火,但曹操迅速壓制了叛亂保住了自己的地盤。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曹操勢力迅速壯大,幹掉了呂布,袁術,制服了張綉,接連拿下了徐州,豫州和司隸。第一個十年里,曹操的手裡是四個州,跟手裡也是四個州的袁紹勢均力敵,西北的韓遂馬騰占著涼州。在江南,劉表佔據荊州,劉焉劉璋父子佔據益州,孫策孫權兄弟接管了袁術的勢力範圍揚州,最南邊的交州由當地的豪門士燮家族和從劉表手下獨立出來的吳巨控制 。

201~210年 曹操跟袁紹正式開戰。官渡之戰袁紹雖敗,四個州的地盤還在,所以不能以200年官渡之戰來代表曹操統一了北方。袁紹在202年死後,兩個兒子內訌,被曹操逮到了機會,曹操用了5年的時間,分別擊敗了袁紹的兒子外甥,先後佔領了冀青並幽四州,從此長江以北除了涼州的韓遂馬騰的聯合,已經是曹操一個人的天下了。

隨後曹操抓住劉表病死的機會率軍南下,摧枯拉朽一般逼得荊州開城投降,於是下一個目標就是揚州的孫權了,但是在赤壁曹操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打敗,因此荊州被一分為三。總的來說,第二個十年里,曹操完全擁有了十三個州裡面北方的八個州,剩下的五個州,曹操,劉備和孫權各佔據荊州三分之一,馬騰韓遂仍佔據涼州,孫權佔據揚州,劉璋佔據益州。

211~220年 在東南遭遇挫折後,曹操把目光投向了西北,不出意外地搞定了韓遂馬超,從此長江以北都是曹操的勢力範圍。而在長江以南,此時劉備入川取代了劉璋,但孫權也跟劉備翻臉奪來劉備佔據的荊州三分之一的地盤。天下分成三國。曹操兩線作戰,但一直沒能徹底擊敗劉備孫權兩家,一直到死,手裡都是長江以北的九個州,以及荊州的三分之一。劉備失去了荊州的三分之一後只保有益州一地,而孫權佔據揚州、荊州的三分之二,並擴張到了交州。

回到題主的問題,如果以最後一個納入曹操地盤的涼州來看,曹操統一北方是在211年,也就是建安十六年。

之前在回答時沒有查資料,行文錯誤很多,現已更改。多謝各位的指正。


這個「完全統一北方」的表述我覺得不是很準確啊,這個「北方」的範圍如何界定?要不要算遼東公孫氏?

題主你要知道:遼東公孫氏是在魏明帝時期才被滅掉的。

曹操征討北方的最後一戰就是建安十二年(207年)柳城之戰,當時的對手是袁尚、袁熙聯合烏桓蹋頓。

此戰後,二袁投奔公孫康,結果被賣了人頭給曹操,自此,曹操認為北方無憂,才有南下荊州的打算。

所以,在忽略公孫康的前提下,曹操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平定北方的。

最後要說的是:題主在問題描述中也有問題。

「如題,200年的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格局」這句話可能對當時歷史環境了解淺薄了。

官渡之戰,對於曹操來說,只不過是險中取勝,化險為夷而已,袁紹並未失去對冀州等地(幽州、并州、青州)的控制權,所以不存在「曹操具備了統一北方的格局」一說。

袁紹敗北時,很多冀州地方宣布背叛袁紹,結果,曹操都不能渡河去接管、支援,而是任由袁紹一個個平叛,又重新收復。

我認為,「曹操具備統一北方的格局」應該是在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破鄴城,自此曹操領冀州牧,正式經營冀州。而袁譚與袁尚繼續敵對,任由曹操一一擊破。

就醬。


真要較真算上公孫淵那就成238年才統一了,所以基本上207年就算統一了,涼州在統一的關東面前算不上什麼。


推薦閱讀:

從各種角度分析劉備和曹操誰更適合做現代中國外交官?
曹操為什麼不去當東郡太守?
建安22年都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董卓要廢劉辯立劉協?
為何孫權不追尊孫策為帝,司馬炎卻尊司馬師為帝?

TAG:三國 | 曹操 | 三國志書籍 | 歷史人物 | 曹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