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一個故事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樣子?要讓人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情緒才算是故事的最高境界?故事的體裁不限,電影、小說、動漫都可以,只要是故事就可以


請允許我先引用大師的悲劇三論:

悲劇有三種境界:

1.好人與壞人撕成狗

2.好人與環境撕成狗

3.好人與好人撕成狗

————王國維^_^

但題主的問題是 :好故事的境界。這個問題太大了,而且沒有明確的衡量標準,應該一層一層的加一些基本限制條件才能得以討論。

角色塑造,邏輯自洽這種對於作者自身要求的基本功,就不列入討論了。

這裡僅站在觀眾角度上去看待這個問題:

第一個限制肯定是定位精準:一個嚇不著人的恐怖故事即使把人看哭之後還能讓觀眾思考人生哲理宇宙洪荒,也不算好故事;成年人眼裡智商欠費的兒童片,能把小孩子吸引住那就是好故事。

第二個限制應該是題材明確:大魔王穿越校園陷入三角戀爭風吃醋一怒炸掉地球然後人類重建文明這類魔幻青春宮斗末世求生宗教片,不知所云的故事,顯然不符合觀眾從生理上天然就會對概念進行簡化這一基本需求。

第三個限制應該是情緒到位:這個沒有明確的量化標準,到底怎麼樣才算到位,任何藝術品都是服務於情緒的,多多少少都會讓人有情緒反應。只能反過來說,滿足定位精準,題材明確的前提下,還能把人看睡著的故事都不是好故事。《十萬個冷笑話》電影算不算好故事,很多人眼裡不算,但是100分鐘不到我看的時候笑場80多次,以這一條的標準是合格的。

第四個限制找不到簡短的詞來描述,只能長話長說了,故事的信息量能引發突破時代局限的話題

先稍微解釋一下,

所謂故事內涵本質上就是隱藏於故事中的信息量,但信息量是受當時作者生活的時代局限,受當時受眾的視野局限的。

比如連BP機都沒有的時代,想出可視電話,在今天看來好無聊,但在當時就是突破時代局限的話題信息。

比如個人情感極度壓抑的18世紀,人們普遍不知愛情為何物,盧梭一本《新愛洛依絲》,一個簡單的故事第一次把愛情當作高尚情操來歌頌,這就是突破當時時代局限的話題信息。

比如《魔戒》,再此之前好像沒有一部完全架空世界,並系統整理了各民族神話的故事,這也是突破當時時代局限的話題信息。

好故事就像闖關一樣,從一個限制到第二個第三個依次過關,能過到第三關的都是好故事。但估計很難符合題主所要求的「上境界」的故事,畢竟「境界」意味著,好故事中的好故事。

那我個人認為就應該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這是難度還刻意去挑戰,明知山有虎,偏去打老虎,還能活下來的人。

連過四關之後,反過來打碎這四道限制,還能遊刃有餘的故事。

打破第一個限制,定位刻意不精準。一部兒童向動畫電影,兒童看動物,青少年看勵志破案,中年人看對民主政治的反思,夾帶各種私貨而毫無違和感。打破定位限制的好故事《瘋狂動物城》

打破第二個限制,題材刻意不明確。砍巨人,政斗,解謎,砍巨人,政斗,解謎,多種題材多種衝突形式融合在一起,毫無違和感,也是打破題材限制的好故事《進擊的巨人》

打破第三個限制,情緒刻意不到位。這個有點難度了,刻意弱化衝突,限制情緒發揮還能讓觀眾感動的痛哭流涕,各類文藝片都能做到第一點,但同時做到兩點的少之又少。作為一看文藝片就容易犯困的欣賞力水平低下的普通觀眾,我能想起來的就一部《星際穿越》,唯一一部前三十分鐘忍住沒睡,後2小時看哭兩次的「文藝片」。對,你沒有看錯,在我心目中,這是文藝片。

打破第四個限制,話題刻意不突破時代局限,照樣挖掘海量信息。這類故事可以說是兩極分化了。一類人很輕易就能做到,另一類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行。

這裡要引用題主以前發過一篇專欄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23843202#comment-189518907 《怎樣從漫畫中看出門道》

沒錯,元認知。簡單的說,就是挖掘問題背後的問題的認知能力。

這類問題往往只有三歲小孩和天才才會問:

「你喜歡吃咸粽子還是甜粽子?」

「甜的。」

「為什麼喜歡吃甜的呢?」

」。。。。。「

」為什麼甜的就喜歡,發霉的不喜歡呢?「

」#¥……*%……%「

這類問題之所以讓人抓狂,是因為信息量巨大讓人難以回答。每個"為什麼"往下深入一層,信息量會多一個數量級,會一直扯到味蕾的進化歷程,直到生命起源。

有元認知的作者,天然大腦自帶信息深度挖掘器,這裡舉一個小眾美國賣肉青春電影為例子《鄰家女孩》

講的是一個高中生跟隔壁搬來的AV女優談戀愛的故事。

作為直男觀眾我一看簡介毫不猶豫的點開了,結果看到的卻是:

一個想玩校園政治,卻連話語權都不如混子的不得志高中生。

壟斷認識AV女優這一信息渠道,利用和AV女優拍片的機會利誘混子倒向自己,取得底層學生群眾中反對黨的認可。

通過幫助一個貧困生留美這一事件刷政績,取得底層學生群眾中路人黨的認可。

嗑藥後即興發揮,成功將公關危機化解為為自己立flag的演說,刷新中層精英三觀,取得學校中層精英的認可。

通過把毛片拍成性教育片,帶校長刷一把政績,取得學校高層校長的認可。

利用AV女友經紀公司之間的矛盾,拍性教育片賺錢彌補財政窟窿,化解第二次公關危機。

這分明就是一個學生政客利用身邊的一切人際資源(色狼,女友,女友閨蜜,女友上司極其敵人)給自己刷話語權的故事嘛。

(我褲子都脫了你給我看這個......)

編個賣肉故事都能玩成權力的遊戲,不能不配服該片編劇團隊的信息挖掘能力。

綜上所訴,一個故事,只要定位精準,題材明確,情緒到位,有信息量可以引起話題,就足以成為一個好故事。

但是要上境界,顯然滿足好故事的框架基礎上,反過來打破框架自求突破。打破套路的同時還不違背觀眾的基本需求,定位刻意不精準而不失受眾,題材刻意不明確而不雜亂,情緒刻意限制而依然觸動人心,話題刻意不求新而信息量依舊豐滿。

單獨做到任意一點的其實有很多,但同時做到以上四點的故事,原諒我故事看的少,真沒見過。。。。。


文學的魅力,就在於它能被誤讀。一部作家的主觀意圖和讀者的讀後感覺吻合了的小說,可能是一本暢銷書,但不會是一部「偉大的小說」。

——莫言


一人寫一種情一新一意

萬人讀萬種意萬眾無一


成為預言而實現。


魔獸世界的劇情是個不錯的例子


故事內容的好壞很重要,但重要的是你怎樣把故事說好。

舉個例子:

A:聽說了么?那誰他哥被女的悶死了,上新聞了都!(金正男遇刺)

B:主管剛才筆掉地下了,彎腰去撿。那個肚子上的肉啊!哈哈!我都看不下去了!腦門上汗都出來了!臉漲的通紅的!手指頭碰到筆尖筆就又滾遠了,那個尷尬的表情啊哈哈!就和鴕鳥便秘一樣!我使勁憋這沒笑憋的我肚子現在都是疼的!!(同事撿筆)

有的時候故事構想的再牛逼,講出來就感覺像小孩子講自己昨晚做的夢一樣,照樣不是好故事~~


感同身受個人覺得只是初級階段,將你帶入故事中某位角色的處境,去感受角色的感受,然後你還被角色的故事所感動了,這才是高境界,個人覺得霹靂這方面做得很好


出乎意料得連作者都沒想到劇情的發展和結果。比如說:

你以為我要舉個例子。


一個正常人寫出來的故事,無論如何,全世界大概會有1萬個人看得懂。並且為之深受感染。而有一種真正厲害的小說家。是可以把這個數字變大的。比如讓10萬個人深明其意,甚至讓100萬人,讓1000萬人,讓一億人能夠喜愛他的故事和感同身受。

另外一種厲害的小說家,是可以把這個數字不斷變小。全世界只有五千人能看懂,甚至只有1000人,100人能夠看懂。到了最後,甚至全世界只有一個人,能夠看懂這本小說,並為這個故事潸然落淚。這個故事當然無法發表,但這毫無疑問也是究極的小說。

————化用於 伏見司《情色漫畫老師》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從故事裡讀到自己的人生,或者自己人生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每個人看完都覺得自己就在這個故事裡


學校時,我很喜歡的一個客座教授說,

電影在於微妙。

我想故事也是。

沒有明明白白的對錯之分,但是觀眾會因為人物而唏噓不已,產生各種觀點和矛盾,人物多重性,故事發展在意料之外,但又合情合理。


讀者用不多的時間讀完卻用很久的時間回味


從故事看到自己,用自己讀懂故事


東野圭吾寫的都不錯,個人感覺東野大神寫的故事,相當長的篇幅都是平淡的甚至有種壓抑的感覺,但其實都是在為後文做縝密的鋪墊,直到看到故事的結尾,才真的有種翻江倒海豁然開朗的感覺,比如這兩年開始火的《解憂雜貨鋪》,但我還是喜歡《秘密》那本~


讀者不希望它結束

以及真的讀到故事結束之後

留在人心裡的那種悵然若失、大夢初醒的感覺


讓你感覺不到故事的存在,

只會記住這個人。

西遊記你記住幾回?

紅樓夢的故事是什麼?

潘金蓮又是故?

真正厲害的就是讓你記住一個人,

故事是組成人的一部分。

永遠讓你記住的是那個名號。


怎樣的故事才是一個好故事呢?是有著跌宕起伏的劇情和個性鮮明的角色?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多年。因為我個人特別看重劇情,我甚至在想如果我活得足夠長,我是不是能看到劇情發展史從起步到發展再到成熟最後走向衰弱,那當劇情走向成熟的時候出現的史上最吊故事是怎樣的?

早期時受故事舞台大多角色的影響(魯路修),我一度認為故事優秀的關鍵無非是劇情和角色,當時現在來看也是這樣的。特別是日本劇情向動漫,這一載體的劇情有一個成熟的模式,這個故事引出下一個故事,也為下一個故事作伏筆吸引讀者看下去,順便在主線劇情中邊講故事邊塑造角色,水平差點的就創造個和主線無關的故事來塑造角色,這個模式其他載體也會用,總結起來很簡單但創造出來卻很難。

後來看多了便開始覺得沒意思,但看多了也總會看到有深度的作品,不得不說有時候有思想的作品即使劇情比不過其他作品,但觀感也不差,我又開始思考劇情和角色齊了,還差了點什麼,沒錯,缺了靈魂,一個沒有靈魂的故事不能和觀眾產生共鳴,也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不能影響別人,這不是一個好故事,當時我是這樣想的(但到後面我覺得有沒有思想無所謂自己開心就好)。隨便一提,個人認為悲劇的故事不一定是一個好故事,因為悲劇能讓人產生同情悲傷等情緒容易讓人記住它,悲劇的效果甚至堪比有思想的效果,所以這就造成了以悲劇作結局很容易,以喜劇作結局難於上青天(針對劇情向),特別是觀眾看多了時喜劇結局總是意味著爛尾俗套,現在明白喜劇結局的鋼煉FA多偉大了嗎,可能有些人還是感受不深,我舉個例子,以魯路修結局為例,如果結局是朱雀扮演的zero劫持了魯路修,配合反抗者推翻魯路修政權,建立起人民民主專政的政。。。咳咳,看錯劇本,擁立娜娜莉為女皇,在女皇的治理下終於走向了富強,民主,文明,和。。。咳咳,而魯路修則在軍事法庭被判無期徒刑,這個喜劇結局怎麼樣,結果和悲劇結局差不多,但看完應該吐血三升

一個好的故事也沒我說的簡單,我的回答僅供參考,好吧,其實是我實在寫不動了,現在就這麼著吧,要是點贊多我接著寫吧


「要讓人產生什麼樣的情緒才是最高境界」? 這個描述有些問題

看到故事產生共鳴有的流淚有的傷心有的興奮,即便沒有同等經歷卻感覺十分真實,但並非因為「這個故事讓我產生了這樣的情緒」才使得這是一個「高境界的故事」。

故事沒有高低境界之分

優秀的作家,讀者總能在文字背後感受到作家的經歷,作家們寫出的作品並不追求「高境界」以博人眼球,只是在寫自己想寫,該寫的東西罷了。


我們從虛無中來,到虛無中去。我找不到答案,我覺得你也找不到,別人更給不了你


推薦閱讀:

TAG:小說 | 影視 | 編劇 | 動漫 | 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