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捉妖記》請了外國的特效團隊也達不到好萊塢大片的特效水平?


先講講《捉妖記》的特效製作團隊。

《捉妖記》由Base FX公司製作,算是國內一線影視特效製作公司。所謂的國外的特效團隊加持,是指Base FX與工業光魔有戰略合作關係,最終影片80%的特效效果都由Base FX製作完成。

工業光魔公司是世界頂尖的特效公司,如果《捉妖記》由他們全程操刀,效果就不止這樣了。

所以說工業光魔跟Base Fx相當於是師生關係,老師能指導學生完成作品,但是不可能幫學生完成作品,最終作品如何還是看學生的造化。

其實,中國特效與好萊塢特效差距的根本不在於技術,而在於金錢與時間。

1.錢用不到實處

中國特效發展依賴電影產業的大環境,中國電影產業太過於浮躁。

做電影特效,金錢少不了。

但有的電影製片方過於看重明星效應,80%用在了演員片酬方面。用剩下20%的錢去做特效,能做出什麼好效果?而且中國特效投資風險大,還不如投資像《小時代》這種IP粉絲劇划算。

2.不肯花時間打磨細節

我們之所以覺得中國特效假,是因為沒有細節,而勾勒細節是需要時間。就像傳統手藝人要打造出匠心製作,必須要花時間去磨。

好萊塢電影製作周期一般是1~3年。

《變形金剛4》中,光是飛船在沙漠陷落的鏡頭,後期就做了六個月。

《末日坍塌》涉及大量建築破壞的場景,製作時要設計每一塊建築碎片的細節,這不像人或動物可以真人表演、動態捕捉,只能依靠數學物理功底運算。

但中國:「我要最快的節奏,錢可以給你兩三倍」。《大鬧天宮》特效製作才2個月、《三打白骨精》11個月、《尋龍決》18個月……只考慮影片能不能按期上映,不考慮影片質量。

相比之下,《捉妖記》算是用心製作了,從前期測試到上映經歷了5年。井柏然和白百合救胡巴,與反派天師惡鬥的場景,短短几秒的火球特效做了3個月。

《三打白骨精》與洛杉磯的特效公司合作,他們考究每個細節,甚至在人體上畫出效果給製片方參考。

《捉妖記》特效師的秦堯曾經介紹:「我們400多個員工做了2年半才把片子完成。其中一個城市全景的鏡頭,我們花了3個多月來製作(登仙樓所在的城市),井柏然和白百何帶著他們的『兒子』胡巴來到順天府大街的大場景鏡頭。大約10平方公里的城市模型,包含2894座建築物,395棵樹以及120個路人角色,放映時卻只有五秒。」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萊塢特效也發展了100年,我們中國特效發展不過短短几年。雖然《捉妖記》效果比不上好萊塢水平,但是中國特效的榜樣。不可驕傲自滿,要想達到師傅的水平,徒弟還需要沉下心安心練功。

感謝閱讀~


捉妖記有國外團隊參與制作嗎?據我了解基本都是base製作的後期。


請了國外團隊,只是噱頭。

時間短,花錢少,效果好, 3樣只能選2樣


推薦閱讀:

《發條橙》電影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TAG:電影 | 視覺特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