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地區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有什麼負面影響嗎?

客家人目前的家庭教育怎麼樣?聽我同學講他家是平遠那邊的,他7歲的小侄子竟然在社會上當上混混了。

以前聽說客家人注重教育,學而優則仕,現在是怎麼樣的觀念阿?@客家二少@客家特產細哥


家父家母都是客家人,家父祖籍贛州,家母祖籍蕉嶺人,我去年回來住了一段時間。

蕉嶺是山城,人少,經濟窮,但正如題主所說,客家人重教育,家母三姐妹,外公外婆是醫生也要到處出診,沒人照看,鄰居們卻主動出來給她們三姐妹做飯什麼的,偶爾要交學費時也是鄰居們先交出去了。 老一代都把教育放在最優先的位置,

贛南地區更窮,但民風也很淳樸,家父五兄妹,有兩個高中畢業兩個大學畢業,在當時村裡算很厲害了,那時候確實窮的響叮噹,爺爺奶奶也是想著要孩子們考大學,天天出去拚命的幹活。說什麼都要給家父他們供書讀。

家父高考那幾天,整個村的人都出來送家父和同村的幾個同學去考場,考完試回來家家戶戶都過來看家父,他們覺得考上大學是整個村的光榮,不會分是不是誰家孩子。

之前家父的書被偷了,整個村的同齡學生都一起想辦法給他找書。

客家人家庭教育,就拿我外公外婆來說,最先提出的就是節儉,有選擇性節儉,該省的很省,該出的就要出,理財這方面也算是厲害了。

第二,就是好勞動,以前曾祖母還在的時候,80幾的人還天天出去自己買菜,還種花生,晒晒花生什麼的,一天到晚忙不停。長輩的們言傳身教很重要,所以客家人我覺得很勤奮。

第三,就是學習了,這個我自己沒有體會過……但是感覺確實很重視。

至於說很早出來當混混,每個地方都有吧。


客家人的教育理念是與時俱進和傳統保守都有的。

首先客家人是一個遷移的群體,所以宗族觀念很強,家裡的親戚長輩是一定要尊重的,這樣的好處就是你可以在各種事情上得到很多助力,好比我在外面上大學,每年都會去北京的舅舅家拜訪一下,舅舅們也是非常的好,每次去都是好吃好喝的。在異鄉有個親人照顧你,會覺得很幸福。

但是宗族也有缺點,就是你如果做了一件壞事,一傳十,十傳百,你在家裡就待不下去了,這便是中國人八卦的力量。

其次是與時俱進,客家人大部分都是從商,對教育非常重視,只要你能學,家裡砸鍋賣鐵也會讓你學,如果你不學,那就只能自己去社會上摸爬滾打。當然沒有說哪種是對哪種是錯,只是長輩們都非常現實,能讀就讀,不能讀早點為家裡做貢獻。

相比之下,客家人的孩子比起嬌生慣養的孩子更多的是一種擔當,和生活的閱歷罷


不如說說香港《古惑仔》系列電影對青少年的毒害,造成一部分青少年人嚮往抗把子的生活。


我反對,小孩子的性格、人格各種方面是由家庭環境決定的,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起了很重要的引導作用,家長怎麼教的,怎麼做的,小孩子自然就有樣學樣了。所以不能說是客家人就是這樣的,我們平遠人是很向學、很重視教育的,請不要以偏概全,一棒子打死,謝謝!


我,梅州市區長大的孩子,客家人傳統重文重教。我看到的目前都是重視教育,但都是依靠學校的洗腦和填鴨教育,和家裡的強迫的學習,和全國都差不多。沒啥特別的。樓主看到有壞的,一個城市那麼大,學壞的人多,其實也有過得去的也有一大部分啦


客家人過於保守,缺乏競爭意識!大部分人過於遵規守矩,不夠靈活變通。


我在惠州,裡面有個平潭鎮,鎮上以前有兩所中學,一所叫平潭中學、另一所叫惠潭中學,平潭中學是母校,惠潭中學是分校,可是這母校有段時間卻考不過分校,為什麼呢?因為母校平潭中學有很多閩南人,他們有事沒事就起鬨、打架,弄得平潭中學校風很差,很多人無心向學。而分校惠潭中學主要以客家人為主,大部分學生都很老實、聽話。所以弄出了這個母校考不贏分校的笑話!不過後來惠潭中學變成小學了,只剩平潭中學一個中學了。簡單說來就是客家人大部分低調,老實,適合中國的應試教育,導致客家人當官的很多!


看見一個叫月亮的心答主亂講話有感(他已經刪除回答了,我打字賊累不想浪費評論,強行發表)

~~~~~~~~~~~~~~~~~~~~~~~~~~~~~~~~~~

希望答主理解客家人吧
這個群體自信心非常強,就如同中國這個整天一樣。就中華民族而言有能力出國的畢竟是少數,有競爭力的也不算太多,國家希望我們愛國,會跟我們講中國菜最好吃,周杰倫會跟我們講中文歌才是最酷的。真的是這樣嗎?其實義大利餐和日本料理也可圈可點吧,我們一樣聽著歐美歌曲和日本歌曲上下學。(ps,中國菜之所以能在世界稱霸不歸功於好吃,而是調眾口,五味俱全,口感層次多,菜品種類豐富,非其他國家烹調能力所能及,好不好吃全看個人口味。)
」打倒一切落後並且踏上一隻腳」意義又何在。
」想致富,先修路」山區,交通不便利這些地理因素嚴重製約這興梅地區的經濟發展。他不甘,但是沒辦法,同樣是山地,重慶作為西部開發樞紐,在國家發展戰略地位太高了,國家光是建橋修路就在重慶投下了不止上千億。而自己只能夠眼巴巴的希望廣東省能夠投錢多修一條路,能路過興梅地區。(什麼都別說了,基礎設施建設差,走不出去,走不進來。還談什麼眼界什麼經濟。)
群體自尊心強,卻又受到現實條件的制約才會出現答主難以理解的現象。
我是惠州的人,祖上在太爺爺那一輩開始從興寧遷至惠州,對答主的回答感慨萬分,對答主的回答不甘苟同,特給出小小建議,望答主接納
1.鹽焗雞雖稱不上最好吃,但是認同度並不能被小覷。鹽焗雞作為多次登上四菜一湯配置的國宴菜品,擁有著非其他粵菜能企及其地位。所以儘管興梅地區的人稱其為最,在他們心目中亦不能為過。
2.重男輕女不應該成為批判客家群體的罪狀,因為客家女人在客家社會群體中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在父系社會中,超越男性,或者平權做不到,但是客家女人裹足比例確是全漢族最低的,所以我認為,拿重男輕女這一點攻擊這個群體是一個笑話。
3.確實興梅地區GDP不咋地,但是香港客家人原住民佔全港原住民的6-7成,深圳有客家原住民56%(有數據可查)就算那些成為歷史,2016全國GDP增速最快的城市惠州也是以客家人為主的城市,其GDP總量排名廣東第五。所以客家人窮這一觀點在我看來也不成立。
4.客家人眼光狹隘看不見廣東以外的城市就更是一句笑話。或許答主根本不了解客家人,國內在宋朝開始,現福建,江西就有客家人。既現在的龍岩市是客家人為主,江西自古作為九省通衢贛南亦客家人超半數。清朝太平天國運動,以洪秀全為主(其家鄉廣西白博)開始其進攻路線從廣西→雲貴高原→四川→沿長江一直到南京他能招募到兩千個王,其中八成是客家人可見在清朝時期客家人分布之廣。(ps,客家人從政膩害,雖然不想承認蔡英文和陳水扁這兩個作惡多端的壞蛋是台灣客家人,但事實如此)
在看國外,我在一次查詢客家文化的網上衝浪過程中無意發現Hakka話的國際發音軟體竟然是印度尼西亞客家話配音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還有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的作者阿牛回新加坡後拍了一部電影(ps,忘了什麼名字 可以查來看一下)裡面老人就說客家話。所以在我看來,客家人不知道廣東省以外的世界純粹是答主的偏見。
以上(打字賊累,不聊了,希望您更正您的答案)


不要用個例來概括整體,要看整體情況。

和全國各地差不多吧,在廣東客家人當官的概率相對高,就像潮汕人經商概率相對高一樣,都是出了名的。但那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的現象,現在交通媒體日漸發達,可能族群差異會縮小,趨同。


一出口就是聽說,你說的事情本身就不清不楚有待考究

客家人依然傳統,重視讀書

你說的只是個例而已

每個人都不一樣,活的也不一樣!


我是梅州和廣西兩個地區客家結合的產物。

廣西那邊是沒落的大家族,祖輩認字僅僅達到初中和小學水平,已經沒落的家族不會太有資本,家庭教育完全放養,家庭環境糟糕,唯獨非常重教育,所以他們的下一代有讀師範當老師也有念到研究生的,即便家庭內有重男輕女的弊病,兩個女兒全比兒子們讀書讀得好、進學層次最遠。這在當時、當地普通人家裡算很罕見的情況。

梅州那邊是大家族,不成器的親戚據說也很多,祖輩那代(我只了解到祖輩為止)出了教授、大學校長、對近代歷史進程有影響的文人,到我這兒普通念個大學出個國算相當沒出息了。

我是女孩,家裡教育主張是快樂就好,讀書算修身養性不是為了賺錢。家裡只在開玩笑時催我嫁人,認真講話時則變成敦促我自立別靠男人。我所能感覺到的念書文化的傳承是源自梅州的,家族比較壯文化就傳承下來了,廣西那邊應該叫念書的執念吧,就是當你都不是個文化人的時候你也記著家族傳統是要念書,仔細想想還挺牛逼的。


廣東梅州的客家人,現在在廣州讀大學。和身邊同學相比,沒感受到自己家和其他漢族同齡人家庭的教育觀念有什麼不同,要說差異,就只有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區域造成的教育水平影響,僅此而已。


看到題中的「客家」「平遠」這字眼,就勾起我答題的興趣(⊙o⊙)。其實說「客家人注重教育,學而優則仕」是相對而言的。

就拿廣東客家人來說,這民系的來源形成和生活的地理環境就決定了其重教育的特點,據我所了解,北方(或是說中原地區)的人們相對於我們廣東的,在文化氣息和教育重視程度上都比我們要好。而客家人就是由中原遷徙而來的,加之客家山區多為丘陵地區,地形封閉,交通不便,意識相對保守,在以前易形成要想有所成就就從仕的觀念,而從仕在以前唯有讀書考取功名,自然比較注重教育。而旁邊的,廣東三大民系之一的潮汕人就不同,因為他們處於沿海地區,經常需要面對大風大浪,所以他們易形成「敢闖」的特點,加之交通相對便利,所以要有所成就,經商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兩個民系中還一直有客家人當官的概率相對高點,潮汕人經商概率相對高的狀況。

所以我覺得,說我們客家比較重教育是和旁邊的鄰居潮汕相比而言的。倘若在全國範圍各地區民系來看,未必能顯出客家重教育。

題主提到的,有位平遠籍同學的小侄子這麼小就當小混混的情況。我想我作為平遠人,對這種情況想說一下。

現在的小學生我不知道具體情況,但是在我讀小學時,從三年級開始,班上就有同學「跟大哥」找靠山了。那時縣裡每所小學都有「學校老大」的人物。而初中就更離譜了。如果讀書不好或《古惑仔》看多了,在那氛圍是比較容易受影響去混小混混的(PS: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上高中大學了再回頭看看比自己年齡小的校園小混混,有些讀書也蠻好的,改變我「書讀不好才當小混混」的刻板印象。)

當然,我說這些並不是說我們教學風氣不好。因為這樣的情況每個地方都或多或少都有吧。而小學裡的小混混頂多打打群架收收小學生保護費。並不會有什麼太過格的事。所以有一些調皮的小孩(像題主同學的侄子)在受到一定環境影響(比如親戚鄰居家比他大的孩子是小混混之類的)就很容易帶動他也跟著去。

至於客家人目前的家庭教育怎麼樣?我覺得大體上還是比較注重教育的。但有在變化,當然不只是客家人家庭教育變化,其他地區也會有類似的。應該指農村鄉鎮小縣城(這些粗略代表缺乏人才吸引力,外出務工人員多的地區)的家庭教育變化。有空再細說這方面變化程度及原因。


有 很大的影響

封建封閉的家族性

目光狹隘 鼠目寸光

他們總是說:

客家人很厲害

除了客家人其他都是撈頭

他們客家人最乾淨最厲害

只有他們客家菜才是好吃的 乾淨的

嫁到他們那裡去無論你是誰都要成為客家人

最主要的是重男輕女

我就呵呵了

沒有你們老一輩人從中原遷徙過來 哪有你們這麼叛逆的種 還說別人是撈頭 明明自己穿的不知道是什麼鬼還有臉去笑別人


我是福建的客家人

看了上面好多回答我好懵逼

我會不會是假的客家人。。。

不過七歲當混混這個有點扯啊,不是打幾次群架就能被稱為混混的。我們那個縣都是客家人,很多人說話都挺社會的,但是也就是生氣時或者是在親人朋友之間說話社會。說話是社會,大部分人還是很安分守己的。我說話就挺社會的,是上了大學之後才不怎麼說髒話,小時候外出看見個同車一大小夥子在車位超級緊張的情況下還霸著五六個位子不放,講道理也講不聽,指著人張口就是艹尼瑪坐你死

在我們那邊我這還算不太會罵人的。

我們縣的人還很會懟人,聽他們懟人就比聽相聲還過癮。外地人娶了我們縣的姑娘,不出幾年基本上就變得牙尖嘴利,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攤手。

高中我們學校好多學霸或者學習刻苦的學生按照外面的人的觀點都有點混混氣,或者說那算不良少年。基本上老師也習慣了。不過人家年紀長了混混氣質也就差不多消了。我以前一個班主任據說在當老師前是母校門口的二流子,但是後來他成為了名師,嗯,平時不打人,一打人能把我這種膽小鬼嚇傻的那種。

先這麼地吧,這麼一寫我才發現連我自己都不是很懂我們縣的人

……………………

但是,我們又特別注重禮數,還講究個寧可對自己小氣也要對別人大方。教育孩子也是以禮為重。很多人從初中開始,每次家族聚餐都會"伺候"同桌的長輩,稍微正式的場合還要敬長輩們好幾次酒;家裡來客人了他們都要陪著聊天,幫忙泡茶端點心,非常客氣。很多人覺得我們很會來事兒,很圓滑,其實也不完全是,從小就是這麼被教過來的,習慣了。

我們還很好客。過節時各個鄉鎮都有不少熱鬧可看。要是我上哪個鎮看個游龍看個花燈,不但我住在那的朋友會熱情招待我,她們的家人朋友也會對我特別熱情,對我的朋友也是一樣的。我們家同理。

的確我們那很多男人多多少少都有點大男子主義,不愛幹家務啦,有點輕視自己的老婆啦,等等。但是吃軟飯真的不存在。我大一放寒假回家,接風宴上大家喝醉了,說話比較隨意,就開玩笑說讓我堂哥(和我一屆)找個白富美來當女朋友,可以省錢啥的。但是最後他們都特別嚴肅地說還是學業為重不要老是想談戀愛就是談了也絕不許花女朋友的錢。另一次,我表哥帶他女朋友來我們這玩,其實他媽媽挺反對兒子大學談戀愛的,但還是很大方地讓兒子帶她吃美食逛美景,連車票錢也不讓那個女孩出。

至於重男輕女,在我們縣,的確是很多人希望有個兒子,但是女兒也是一樣疼愛,一樣地鼓勵她上進。


一個族群的文化形態和價值觀,是由其中的精英表現出來的。打個比方,提到日本人我們都會想到他們穿和服,但事實上和服的價格折成人民幣可以達到上萬元,一般的家庭只能在需要使用的時候租來穿甚至一輩子都不穿一次,只有中產階級或以上的才能自己購買一套,其他例子的還有英國的紳士文化。

具體到我國的一些民系的話,我們常說潮汕人善於經商,還有你說的客家人尊師重教,這些絕對不是假的,因為客家人往往處於一些較為貧窮的地區,有限的教育資源只能集中到有潛力的或者有求學意識的人身上,所以可能往往一個村裡面有人初中就輟學同時也出過教授,還有些就變成了題目中所說的混混。

客家人的尊師重教也好,潮汕人的經商才華也好,都是其中的社會精英表現出來的,比如底層的客家人可能初中就輟學放牛、打工,底層的潮汕人可能也就做點小生意甚至也不乏給人打工的;更高的到了中下層這個水平,客家人可能就會去念個職業學校然後就結伴去當個技工或者開個車行之類,潮汕人可能會有個自己的商店;到了中產階級,一些民系的特色就開始很明顯了,客家人可能成為醫生律師工程師學者藝人之類,潮汕人可能就開始做連鎖商店或者有自己的廠房了;到了精英這一層面更不得了,客家人可能會考慮從政,而潮汕人則成為或大或小的企業家。

所以說,你對一些民系的印象,很可能都是其中處於社會中上游的那部分表現出來的,而不是你提到的那位混混。畢竟一個民系的內部還是有階層之分的,潮汕的財團寡頭、客家的將軍總統,和普通的潮汕人、客家人其實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拉到吧7歲就當混混,還不給我們這些老油條打死。

前面一個三年級的小屁孩在我面前拽,當著他媽的面打一頓。那個小屁孩叫我舅舅,現在看了我就躲著跑


你太片面了 真是搞笑


客家人表示沒什麼特別的,我的同學中有考上北大的,也有混跡於市井街頭的小混混,注不注重教育還是看個體家庭吧,其實我覺得我們客家人不怎麼排外,信息交流什麼的也不閉塞啊


父輩大多比較大男子主義,很多傳統思想根深蒂固。我是跟父親無法相處。雖然我也很想回家。比如找對象,比如沒找到是我的錯


推薦閱讀:

嫁到潮汕媳婦是怎樣一種體驗?或者說潮汕女子和客家女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客家人既然有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歷史變遷,國家為什麼不把他們劃成一個單獨的民族?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客家人到底是現在的哪裡人?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客家人 | 客家 | 客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