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認清自己,了解自我?


謝邀!

一、別把人當人

我們當然要把人當人,起碼給些尊重是吧?我這裡說的別把人當人,是指把傳統中對人的錯誤定義,把洗腦你多年的謬誤消除掉。

把那些什麼萬物靈長啊、地球統治者啊、崇高的靈魂啊統統忘掉。我們總是自詡過高,越是如此越是能心安理得的對其它生靈做出殘忍的事情;你越是吹捧人的崇高偉大,捧出仙氣兒了,脫離動物性了,忘記自己也拉屎撒尿了,當你貪歡時、懶惰時、懼怕時,你就越迷茫,反差太大了是不是?!

面對動物時,我們應該感到慚愧,這世界上最卑鄙無恥下流骯髒殘忍的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承認人的動物性吧,去神秘化,別把人看得太高,別把自己看得太高,這樣你做錯事了才能接受自己,接受了才能更好改正。

二、旁觀者清,冷眼旁觀他人,通過分析他人找到共性,進而明白自己。

三、學習客觀規律、了解人的共性,在哲學的高度分析人。

比如我學習宇宙大道,我就從宇宙大道的高度理解人。宇宙有大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乃至五........如何成為一個外向型的人? - 覺無的回答,.抑鬱症的本質是什麼?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 - 覺無的回答,如何調節日常生活中的抑鬱情緒? - 覺無的回答,自己的內心不堅定,總容易受別人的觀點影響!如何讓自己內心強大起來? - 覺無的回答,從以上答案中,你能看到我發現的一些規律,這些都能使我更加了解自我。

四、把人當成一個物質與能量的轉化機器,相信像任何一個設備一樣,人必然有其組成原理與運行規律,學習生物學、心理學與物理學知識,整合學習到的心得用以理解自己。

五、假想各種極端情境下自己的底線,知道自己在多大的誘惑或威脅下才會屈服。


人的自我,就像洋蔥,看到最後,裡面是空的。其實我們沒有我,我們的我是我們所有的業組成的,這註定我們看到的別人都是有偏頗的。所以,你無法認識別人,也無法認識自己。

你要做的,就是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你不需要認識自己,你只需要保護好自己的念頭,你那一秒64念的念頭,那就是你,一個無常的你,可憐的你。當你意識到你的無常,你就知道了別人的無常,事事的無常。唯一不變得,是你的呼吸,因為沒有呼吸你就會死去。唯一可以留存的,不是人,也不是動物,而是天地的規律。而獲得安穩的辦法,就是根據天地,平衡自己。

而把這規律運用到人的社會裡,那就是共贏,你想要什麼,就給別人什麼。這樣的你是你會喜樂見到的,你會看到幸福油然而生。別人會因為你而感到幸福,這就是無相布施,隨喜。這就是獲得心中快樂的辦法。


做自我生活的觀察者,而非參與者

從家到公司大概有十公里,前幾年我每天騎電動車上、下班,往返大概需要一小時;但冬天騎電動車太冷、夏天太曬,而且路上耽誤的時間感覺是一種浪費。再加上平時不注意鍛煉身體,我感覺自己很容易感冒,一旦感冒頭暈腦脹吃藥也不容易好,病情往往要拖一個星期才會好轉。

於是我改成騎自行車上班,剛開始需騎一個小時,慢慢的我騎得越來越熟練,能把時間控制在四十五分鐘,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不耽誤上、下班。如此又堅持了一年多,我感覺鍛煉效果還是不理想。上班時坐著辦公,下班了還坐著騎行,到家吃完晚飯又坐著看會兒電視,接著又躺著睡覺,感覺一整天都是要麼坐著、要麼躺著。

於是我想到了跑步上班,近十公里距離,說實話我從來沒跑過,而且還要每天往返,我對自己不抱信心。不管怎麼說,先開始第一天。趁著春節假期前那段時間工作不太忙,每天早起我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大概五點前起床,喝點熱水、吃塊餅就趕緊出發。長久不運動,一開始感覺真是跑不動,只能顛著腳往前移動,感覺整個身體晃晃悠悠很軟弱。跑了大概十多分鐘之後,身上感覺熱乎了,狀態也來了。慢慢加速,邊跑步邊欣賞清晨的安靜街市。清晨五六點鐘,昏黃的街燈照著路面,街上偶爾駛過幾輛車,街邊不少早餐店已經開張,通紅火爐上正煮著冒著泡沫的大鍋豆漿。早起的老者在悠閑地遛狗。跑過漢江橋時,橋下江水靜靜流淌,橋上有中年男人在長嘯。路過街邊露天菜場,早起的小販擺著地攤賣蘿蔔、白菜、豆腐、豆芽、燒餅、油條啥的……

由於距離太長,我跑一陣歇一陣,第一次花了近兩個小時才到公司,傍晚下班又走路回家。結果當天晚上就感覺大腿骨隱隱作痛。第二天勉強又堅持跑步上班,腿就疼得更加厲害了……還好春節假期到了,休息幾天就緩了過來。

春節期間,沒事我也每天嘗試著長距離大運動量地行走鍛煉方式。假期結束後,我再次選擇跑步上下班。這次身體感覺更好一些,似乎我的腿腳逐漸適應了這種運動強度。雖然還隱隱感覺腿疼、腳丫子疼,但我自信這樣的運動強度我能堅持下來,由此我不禁也欽佩自己的運動潛力。

早幾年我也想過跑步上班,強健體魄、錘鍊精神。像我的一位老同學也是每天早起跑十幾公里,這幾年都堅持參加全程馬拉松,據說跑完全程只需3個多小時。我羨慕嫉妒恨之餘也想著鍛煉身體,但一直都心裡發怵。一方面懷疑自己是否有那份體力,另一方面更加感覺早起花費一個多小時跑步上班,完全是一種時間浪費。人家都說早晨的時光最寶貴,我也感覺自己早起的頭腦最清醒,希望一起床立馬投入工作,這樣工作效率最高。事實上前幾年我就是拚命要求自己起床後要趁著腦子清醒立刻開始工作的,我不允許自己在晨練或上班往返上浪費哪怕一分一秒。於是我每天起床上班的節奏就跟打仗一樣緊張,甚至前幾年我一度選擇住在公司宿舍,以便早起上班快速到達工作崗位、立刻開始工作;我只有周末才允許自己回家。

按說「越努力、越幸運」才對,但在我卻是「越努力、越糟糕」。回顧前幾年自己拚命努力的那段時光,我自願犧牲了家庭生活和業餘生活,幾乎全身心投入工作,但可怕的是工作卻是越干越糟糕。我越是強迫自己不停努力,結果卻越不如人意。比如通常我前一晚就定好鬧鐘,要求自己在凌晨五點前起床去辦公室寫稿。結果整晚我就會感覺神經放鬆不下來,時刻擔心鬧鐘會響一樣。等到如此不踏實地熬過一宿,鬧鐘終於響起時,我頭昏腦漲地爬起來上班,這一整天的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那段日子我發現越是要求自己抓緊每分每秒工作,越是感覺抓不住時間,工作效率低、工作成效差、整個人的身心狀態則是既焦慮又疲憊。白天辛苦工作一天,晚上我還會給自己布置任務,比如必須閱讀幾頁業務方面的書籍等,往往是讀著、讀著就會睡著。我不允許自己有娛樂和放鬆時間,每到周末或節假日,我同樣會給自己布置任務,比如要閱讀幾本書或寫幾篇稿等。我心裡放鬆不下來,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安心享受閑暇時光。通常假期越是臨近尾聲我內心越焦慮,明明知道收假上班正常工作就行,根本沒必要焦慮,但那種非理性的焦慮我克服不了。於是等待我的命運就是失眠、失眠、反覆失眠。那段日子我越努力、越失眠,越失眠、情緒越沮喪、工作越干不好,就像陷入了無盡的死循環一樣。

不知從何時起,我開始學著慢慢放鬆。但對我來說放鬆可真不容易,就像那句嘲笑焦慮型人格的笑話一樣——「放鬆讓我緊張」。我的神經長久以來習慣了緊張和焦慮,每次有意識地放鬆都會讓我感覺非常難受。我從書上學會了正念冥想,每天晚上睡覺前、早上起床前都會花十幾分鐘時間用來正念冥想,也就是通過觀呼吸來覺知自己內心的焦慮、不安等各種情緒和身心狀態。

漸漸的,我允許自己「浪費」時間了,允許自己不用那麼強迫症般地過度努力了,允許自己周末和妻子逛街、去江邊散步一起享受閑暇時光了。慢慢的我的失眠改善了很多,白天工作的精神狀態也有很大改善。我花費在工作上的時間比過去少了,但工作成效卻比過去提高很多。我不記得是哪位名人說過,生活就像沙子一樣,你抓得越緊流失得越多。

美國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的那本心理學名著《象與騎象人》里的理念,也許更適合解釋我的生活。我感覺自己的生活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像不是我的一樣。我的各種主觀意識、計劃、觀念、想法就是所謂的「騎象人」,但真正左右生活的卻是那頭代表無意識或潛意識的「大象」。之前好多年,我習慣了用各種計劃、想法、觀念等過度控制和參與自己的生活,我感覺我的生活的意思就是「我強迫自己實現腦中想法的整個過程」。而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想法是想法,生活是生活,不能把想法等同甚至凌駕於生活之上。要像觀察客觀事物一樣觀察自己腦中的各種想法,而不要陷溺並認同想法、情緒等。一旦陷溺並認同自己腦中各種想法、情緒感受,你就會變成無意識的陀螺一樣被各種想法指揮得團團轉(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認知融合」),而卻意識不到你還有另一種選擇。

我的另一種選擇就是,我不是自我生活的指揮者或參與者;從根本上來說,我應該學會當我個人生活的記錄者和觀察者這個角色。我要和自己的生活拉開距離,觀察他如何工作、觀察他如何休閑、觀察他如何與人打交道、觀察他如何應付生活、工作中的艱難挑戰,覺察他的痛苦焦慮情緒、覺察他的開心歡笑感受,就像觀察客觀事物(或像觀察他人)一樣觀察並記錄自己的生活,並適度提供反饋和建議。

我不用像過去一樣整天計劃、整天火急火燎地命令自己干這干那。我只要放鬆心態、活在當下,我自己自然而然就會每天該工作工作、該休息休息。我所要做的,就是像外部客觀視角一樣觀察「自己這個人」的行動,覺察自己的內心,無條件接納自己、無條件支持自己——我一生的痛苦憂傷、一生的成敗得失、一生的愛恨悲歡,就像流雲一樣,我看著它、覺察它、體會它,一直到老,就這樣活著!


都是標籤,不要給自己貼標籤,也不要相信別人給你貼的標籤,所以你也沒必要認識自己,因為你認識的都是有偏頗的,人都是會變得,每天都是新的,往前看,你想變成什麼樣就會朝著那個樣子一點點的變。不要變成你當初討厭的樣子就是了,話又說回來,也可能你當初討厭的樣子,沒準兒到那時候你不討厭了,人都是會變得。 其實我是神經病,前面說的什麼我自己也不知道,哈哈哈哈哈~


以下是我選擇的自我認知方法,組合家庭成長背景+沒文化+兩段失敗婚姻+兩個孩子+不惑之年+月收入3k+開始對哲學心理學感興趣。用了近40年時間大概可能也許認清自己了吧?


認清自己,認清現實,正確的面對


明性見心.!~~~


推薦閱讀:

閱讀哪些書籍可以更好的幫助自我認知?
自我是什麼?怎樣才能清楚地認識自我?

TAG:自我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