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看不見的大猩猩」實驗是怎麼一回事?


大一上生理心理學老師剛好講過

看不見的分割線

首先,變化盲視,不注意盲視,選擇性注意,傻傻分不清楚

其次,大猩猩與變化盲視(Change Blindness)有關,當我們同時經歷著很多事發生時,僅僅關注其中一樣,而忽視了其他樣事物的發生,甚至不知道它們的發生,我們稱這種現象為變化盲視。簡單說,上個片刻到下個片刻中有明顯的變化,但卻無法發現。根本原因是注意具有選擇性。 注意具有選擇性。 注意具有選擇性。重要的事說三遍。

最有名的實驗是伊利諾大學的 Daniel Simons 做的的「看不見大猩猩」實驗:

幾個大學生穿著白色或黑色的衣服在傳球,一開始你會被告知「一會會問你穿黑色衣服的人互相傳了幾次球」然後你就會仔細的看著穿黑衣服的人傳球,等到結束後會問你傳球次數以及有沒有看到什麼奇怪的東西,傳球次數只要認真看了基本都能答對,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具體忘了多少了)表示自己沒看到奇怪的東西,而一部分人表示自己看到了一隻大猩猩走了過去。

為什麼有人能看到有人看不到呢?那些聲稱自己沒看到的人,是真的沒看到嗎?

當把眼動儀與這個實驗結合後,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聲稱沒「看到」的人,其實是「看到」了的,他們的眼動軌跡有足夠長的時間是落在大猩猩上的,這才是這個實驗的關鍵點:

為什麼那些實際上「看到」的人,會說自己沒有「看到」?

因為注意是具有選擇性的,我們在知覺事物的時候,總是關注特定的對象,而把其餘對象當做背景,當你仔細數著黑衣學生傳球次數時,就會儘可能的撇除其他干擾物,因此就算大猩猩站在影片中央且大力捶胸,你也會無視它的存在。

雖然這張圖要被用爛了,但是拿它說事最好不過,如果把白色作為注意的對象,那麼黑色就自動變為背景,看到的就是杯子,反之就是兩個側臉

以下摘自壹心理:

注意力最常使用的兩個路徑,一是由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二是由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由下而上的路徑定義為感覺訊息處理歷程,完全不費力且不需經過思考。由上而下的控制,是由前額葉(大腦的總指揮)介入,經由意識、縝密思索後加以處理。但是,看似較精密的由上而下路徑,竟然確有「副作用」。

當我們太專心注意某一點時(由上而下,前額葉全力支配注意力),大腦將所有資源都集中在一點,大腦對周邊其他事物的處理能力就會轉成自動化模式,認為一切都在預期之中,不會有什麼奇怪的事發生。因此,這時周圍出現不合常理的問題,我們也會視而不見。產生不注意盲視。

變化盲視則發生在太認真專註於一個情境,如太專註於劇情或問路的情境;此時,前額葉全力專註於此情境(由上而下),因此,就算過程中被打斷,只要內容可以連結起來,大家也不會在意站在你前面的人是否有更換。這種情況的發生,也代表人的記憶在「不注意」的情況下,是非常容易被扭曲的(distorted)

原文鏈接:

http://m.xinli001.com/infos/11500/

所以在英文里,看和看到是兩個詞,看look強調看的動作;而看到see強調看的結果。(雖然我英語很渣,但是這個我覺得是英語比漢語好的地方,細節上做的很清晰)

所以我們的注意範圍其實是很狹窄噠!

最後,文藝一下

你所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世界。

完結~撒花~

想到了什麼再補充


我看的是原文書,其實實際說的就是Inattentional blindness

這種inattentional blindness並不是因為你的personality而決定的。它並不會因為你是一個『misser』or a 『noticer』 而決定,不會因為你是elite or non-elite而決定。它是存在於人的認知系統內一種正常並且無法去除的特徵。

即使物體擺在你的眼前,也會由於這樣一種inattentional blindness而讓你忽略了它。"looking" doesn"t equal to "seeing",就是這個意思。

另外,除了inattentional blindness之外,還有inattentional deafness,意思相同。就好像經典的cocktail party例子,當你在一個喧囂的酒會與一個不感興趣的人說話時,你會容易覺得酒會很吵聽不見對方的聲音。然而當遠處傳來一個呼喊你名字的聲音,你卻會非常清晰的聽見。這也就是你的注意力不平均分配的情況。

最可怕的是,老司機們總會認為自己能夠看見他們日日夜夜觀察的東西,但事實上他們也很容易忽略那些細節。或者說,並不是細節,有時候你去觀察一樣東西,可能你看到的結果是你想要看到的結果,而不是事物的本身。這個應該是心理學上所說的confirmation bias。

書里舉了四五個例子來說明這種情況,我就舉一個吧。

一個病人,照了多次X光、檢查後,醫生都沒有發現她身體里因為手術失誤留下的guide tube。你一定會很好奇,為什麼作為專業性老司機卻在這麼多次檢查後都沒有發現guide tube這樣一個明顯的漏洞?原因就是他們的inattentional blindness。他們看著X光照片,尋找的是他們曾經所發生過的經歷過的漏洞,比如血管膨脹等等問題,卻從來沒見過遺留的guide tube,因而花了他們三四天的檢查才發現guide tube。

這是不是很神奇呢?


這在心理學裡面叫做Blind slight 視盲

-即時有時無盯著看也無法進入潛意識,而造成視而不見的現象

-比如說「看不見的大猩猩」

-具體信息在形象總結中


看到不等於看見,看到了但是沒有把這個信息傳遞給大腦,大腦未能分析所看到的景象的社會屬性意義,例如這是什麼,這是什麼顏色,這是我的什麼…。

就像日常我們經常不經意瞟到個人,過去了,然後再突然想到什麼,猛一回頭,原來是xxxx,私以為就是這個道理,大腦識別分析滯後。

而且在這個實驗中,還被要求要專註地看某些特定東西,大腦更加選擇不對其他干擾信息進行識別分析,因此哪怕再顯眼,看到了也就過去了,便以為沒看到。

個人見解,不對請指正。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話時覺得自己說得很有道理,事後聽錄音時卻感覺不對?
有什麼途徑可以做業餘的心理工作者?
什麼是存在心理治療?它的治療手段一般是什麼?

TAG:心理學 | 心理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