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上學工作不想家是品德有問題嘛?

如題,我在外地讀的大學,也在外地上了半年班了,可在外地的時候,基本上不怎麼想家,也不怎麼想念父母,每次都是父母打電話給我才說幾句,我有時候還會不耐煩,過節回家時和父母交流也會不耐煩,我心裡知道不對,也很討厭這樣,可是情不自禁就這樣了。。我覺得我是愛他們的。但以上的現象又困擾了我,是我沒心沒肺嘛?還是品德有問題?


不是,這說明你對現在自己的生活滿意。

我始終認為,一個人成年之後應當有一個時期是脫離原有家庭的,在這個時期正是一個人培養獨立自主能力的時期,如果此時你想家了才是問題,不要心有愧疚。


我小學跟著姥姥生活 初中開始寄宿 對家的記憶很模糊 想起家也不是溫暖 有時候也很糾結 明明愛父母 卻又有說不出的隔閡 也會懷疑自己不道德不孝順

難受的時候會給家裡打個電話 然後發現 並沒有什麼可說的 這種感覺挺難受的


和當前處境關係不大。你身邊的朋友肯定也有工作/對象:相似的處境。也肯定有想家類型,和你這一類。

第一,「不想家」主要受家庭成長經歷影響。也許是互相溝通交流不多,深度不夠。一種常見的場景就是,初高中時期迫於升學壓力,關係比較僵,有溝通的質量不高。

又或者父母孩子雙方的互相理解程度不夠深,可能孩子希望父母可以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的處境的前提下進行高質量的討論。例如工作前程。其實反過來,孩子對父母的思維模式又了解甚少。

第二,以上的過程是正反饋的,越是不了解,越是聊不下去。交流溝通就越流於形式。

個人見解。


題主你也說出了我的心聲,坐等答案~


很多人如果對對方不滿意,都會給對方扣上品德有問題的帽子,這個大家都習慣了,只要活得自己滿意,你在乎別人說什麼。


很正常啊,都成年人了


我也是 不過我跟我父母關係很好 會天天通話 但是就是不想家


說明題主已經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

「畢業了嗎?」

--「畢業了。」

「找工作了嗎?」

--"有"

「找對象了嗎?」

--"有"

「是不是該結婚了?」

--「是的,明年/後年/etc.就結婚。」

「生孩子了嗎?哦不對,你還沒結婚呢,算我沒問。」

--「好。」

接下來就結婚吧。

結完婚之後就有更多的話可談了。


推薦閱讀:

異地戀見面的意義是什麼?
給我媽買點東西,花的男朋友錢,對不對?
異地男女見面的路費怎麼出?
在我錢不夠的情況下和女朋友一起旅遊,可以AA制嗎?她不同意說是借她的,事後一直崔我還,因此鬧矛盾。

TAG:家庭 | 家庭關係 | 心理醫生 | 品德 | 個人情感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