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雀台的「雀」字作何解?和朱雀的含義一樣嗎?為什麼不用鳳鸞等祥瑞字眼而用「雀」呢?如果通「爵」又何解?


建安十三年,曹操做了丞相。

建安十五年,開始修建銅雀台,也有說是次年銅雀台建成。

建安十七年,朝中開始推舉曹操為魏公。

建安十八年,曹操為魏公,正式進入諸侯行列,銅雀台成,同年金虎台開始修建。

建安十九年,開始修建冰井台。

建安二十一年,封曹操為魏王,加九錫。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可以說曹操此時已經是天子了,金虎台和冰井台什麼時候竣工找不到記載,但古代沒有封建主義優越性,銅雀台大概修了三年,提前竣工的可能性不大,應該也是在建安二十一年和建安二十二年分別竣工。

三台的修建和曹操地位的上升是同步的,其中大有文章。因為只有天子才可以建三台。天子可以建哪三台,一種叫靈台,用來觀天文,一種叫時台,用來觀四時施化,一種叫囿台,用來看鳥獸魚鱉。而諸侯只可以建兩台,就是時台和囿台。所以建銅雀台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政治事件,是曹操對當時的東漢高層的一次試水,用來試探群臣的態度。

銅雀台是否發掘出了銅雀,可能只是傳說,也可能確有其事。但我推測,最開始可能是兼有時台和囿台的意義,所以曹丕的《登台賦》里出現了觀鳥的詞句,而曹植的登台賦,則更多提到了銅雀台的政治意義。

這是曹植的登台賦:

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台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

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王。

再來看曹丕的:

登高台以騁望,好靈雀之麗嫻。飛閣崛其特起,層樓儼以承天。步逍遙以容與,聊游目於西山。溪谷紆以交錯,草木郁其相連。風飄飄而吹衣,鳥飛鳴而過前。申躊躇以周覽,臨城隅之通川。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曹植的文章寫得好且不說,但曹丕的政治敏感性是遠高於曹植的。曹丕刻意迴避了銅雀台的政治意義,而曹植的詩中不僅出現了聖德、桓文字樣,還有同天地之規量,齊日月之輝光等詞句,畢竟還是圖樣,但是也可以看出此時的曹植可能更對曹操的胃口。

這是題外話我們暫且不談,再說銅雀台的命名,可能只是如曹植的歌賦中所言,取其「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爵通雀,都是取翼佐之意。

至於為什麼不叫鳳鸞,曹操三父子畢竟是一代文豪,品味可能沒有那麼惡。我們再看《三國演義》里的《銅雀台賦》:

從明後以嬉遊兮,登層台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

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

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雲天亘其既立兮,家願得乎雙逞。

揚仁化於宇宙兮,盡肅恭於上京。

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銅雀三台的名字是銅雀、玉龍、金鳳,幸虧沒叫銀龍,要不再加個鐵蛋就可以湊成金銀銅鐵四大金剛了,其實人家的名字是銅雀、金虎、冰井,到了後趙石虎時代才把金虎改成了金鳳,而且真的做了一個金鳳弄到頂上,這廝的趣味也是夠惡的。而銅雀台在北齊時代也真的叫過一段金鳳台。

另外,銅雀台可能沒有銅雀,但是冰井台真的有深井冰,冰井台裡面有數口深井,用來藏冰,石虎在三伏天里會賜冰給大臣,所以不要質疑K神,K神永遠是對的。除了冰以外,還藏石墨,這個石墨大家現在很熟悉,就是煤。


我覺得是有山高任鳥飛的豪情。


雀–鳥–jb


推薦閱讀:

莊子活得過文革嗎?
中國古代有哪些特別感人的文章,有特別出名的情書嗎?
如何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為背景,寫出一篇散文?
李白的《蜀道難》這首詩到底好在哪裡呢?難道說只是想像力豐富嗎?

TAG:三國 | 曹操 | 考古 | 中國古代文學 | 祥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