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世界主要電影市場只有中日韓印四國本土電影佔有率能過半超越好萊塢?

查詢了一下資料,

現在世界各主要電影市場好萊塢電影都偏強勢

歐洲最強勢的法國電影也只有四成左右的佔有率,德國只有兩成多。

為什麼亞洲的中日韓印四國本土電影佔有率能超過好萊塢過半,日韓印甚至占強勢地位

這幾國的國產保護政策對結果影響大不大? 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好萊塢電影為何不能像在其他國家一樣在這幾國打入強勢地位?

(已提到國產保護政策的影響)


除了這幾個國家外,土耳其和葡萄牙本土電影也賣得挺好的吧。。。

日本的電影市場比較獨特,最受歡迎的是本土2D動畫電影和日劇改編類電影,其餘題材都不太吃香,就算好萊塢大片大量涉及日本元素,一樣不好賣,比如環太、金剛狼2和正在上映的47武士。除了這個,也有些保護政策的影響,不過應該不大,只能說霓虹人民的口味太獨特。

三哥嘛,本土更是比較強大,應該是和印度本身的電影傳統和人民的觀影習慣有關吧。

印度電影大師卡卜爾說過,他的電影不是為幾個在斗室里閑談的知識分子拍攝的,是為了讓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勞累了一天之後看的。寶萊塢電影一直都是比較堅持本土化口味,大量歌舞和風俗人情,適當的學習國外電影,這些結合到本土化的電影製作中,起到的效果挺好,三哥人民都愛看;而且三哥國內的電影票實在是很便宜很便宜,大家無論貧富都看得起電影,又喜歡看,本土電影拍得也合口味。

韓國嘛,主要是近些年來本土電影事業發展的好,拍出很多國民喜歡的電影。借著沒有審核制度的便利,可選題材範圍大,自然容易找到受歡迎的題材;模仿借鑒成熟電影類型和經驗這方面做得很棒,很多時候還有超越之勢,加上本土化的元素,炮製出適合國人口味的電影;技術上也做得很好,尤其是結構、鏡頭、動作場面設計、剪輯,不遜於好萊塢一流的水準;韓國人觀影熱情也很高,好像13年的人均觀影量是世界第一吧。

天朝,最重要的還是政策影響吧,二來是近年來影市發展的太迅猛,三來是觀眾觀影層次和選擇尚在發展中。

政策就不多說了,各種審核刪減,不引進,延期上映,拖著不定檔不讓宣傳,臨時變換檔期,減少變動排片,強制下線,等等等等,效果如何,相信稍微關注的童鞋都有體會。至於看好萊塢打出來的卻是國產片的電影票,統計數據注水減少等等偷票房手段,更是沒辦法再提(比如郭明義楊善洲這種電影的總票房和變態的票房長線走勢,從哪來的票房);

天朝電影市場最近幾年是爆炸式增長,國內總票房:2010年是102億,2011年是131億,2012年是170億,2013年是218億,之前的不列舉了,國內熒幕總數的增加量和比率更高。這樣一個爆髮式發展的市場,國內路人影迷的觀影水平和選擇上的初級水平,再加上檔期安排、宣傳方式等方面的影響,自然是國產電影更容易招攬到觀眾,尤其是那種去了電影院才決定看什麼的路人級影迷(這些人也是觀影主力)。

所以國產電影才會有那種堆明星陣容、特效當最大賣點、各種誇張宣傳、炒作電影外因素,而忽視電影質量本身的毛病(借用magasa的一句話:一個明星或一部影片的走紅,可以有很多因素,但影片本身質量的好壞,往往是最不重要的一條。這些年來,在中國,真正因為電影拍得好而走紅的,除了《瘋狂的石頭》,我想不出別的合適例子。);也才有各色人等都來拍電影,忽悠一圈,撈一票就走人的情況。

廢話很多,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個人感覺主要有兩個因素,首先是文化,其次是經濟吧

文化方面歐美本是一家,雖說有地緣差距,但是他們的整個根文化是相通的,同時他們屬於同一人種,代入感較強。而亞洲文化和歐美文化差距很大,說白了就是不接地氣。好萊塢電影雖然能給亞洲人帶來視覺上的衝擊,但在情感和文化上仍有很大的違和感,簡單說就像日本韓國人看中國的陰陽八卦、倫理綱常是很容易看懂的並接受的,因為這些東西影響了他們幾千年,他們並不陌生,但歐美人就看不明白或者說能懂但是不深刻不具體。這是亞洲需要大量本土片的誘因也是契機,也是其本國片能夠取得票房得到發展的重要因素。老百姓喜歡看貼近自己貼近生活的東西。

然後,經濟上,題主所說的這幾個亞洲國家都有能力支撐其本國電影的發展,同時他們的經濟也需要本國電影的發展,國內票房是其經濟熱點。

最後,還有一些意識形態的區別、文化制度的保護在一些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主要的還是文化和經濟的影響,它們是這一現象形成的最大動力。

個人見解,歡迎交流


推薦閱讀:

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有哪些有趣的細節?
華語圈最有說服力的電影獎項是哪一個?
如何評價彭于晏的演技?
周星馳電影《功夫》與《西遊》裡面的經典配角(比如何文輝)有其他穩定的工作嗎,他們是怎麼維持生活的?
香港電影會重新復甦到原來的黃金時期嗎?

TAG:電影 | 好萊塢Hollywood | 影視評論 | 華語電影 | 電影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