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系統體驗不如 iOS 真正的技術屏障在哪裡?

【體驗】指滑動的幀數夠不夠高,觸控屏跟不跟手,第三方軟體精緻不精緻,系統安全性夠不夠高,系統穩定性夠不夠好等。


請見諒,條理比較亂,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稍懂手機知識的都知道安卓系統的整體體驗不如iOS

我認為這是政治(強調權利分配)問題,你早已注意到直接導致Android體驗不好的是第三方應用程序(開發者又會有這樣那樣的理由說Android開發不方便),而內地的Android居然還沒有一個一統天下的分發渠道------Google被趕走了,沒有Google Play,沒有中央集權------所以內地的Android生態系統一直以來是一個戰國。

每個人都有一個印象:內地的所有Android應用程序都長了副iOS6面孔,更新界面設計的,那都變成了iOS7。知乎自己的app是極少數反例之一。

到了今天,漸漸出現了富二代軍閥割據,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渠道放私貨(注意騰訊它說,要首發新版微信,就得裝我的應用寶),除了遊戲的簡訊內購,開發者也不可能直接通過收費來存活:

@Oasis Feng 寫了一個幫助設計不良的Android應用程序休眠的工具,算是Freemium的模式。到目前為止至少有一萬份銷量,意味著20000美元以上的稅前(且不計各項費用)收入,也意味著人家有動力維護該項目。

據我所知,這個App做了不錯的正版校驗,早幾個月前還沒有完善的破解(需要root後hack掉系統的數字簽名機制),但是....

綠色守護 (捐贈版)

-----------------這就是Android生態系統開放(這裡強調的是允許第三方軟體源,允許解鎖bootloader,允許運行自定義的Android系統等讓人們控制自己設備的做法;而不僅僅是作為基礎的開放源代碼)帶來的壞處。相比而言,試圖在iOS上裝盜版軟體沒有正途,要麼越獄,要麼使用快用XX助手等濫用iOS企業證書機制的工具。

最近Google Play趕走了CyanogenMod Installer和Rom Manager(似乎是ClockworkMod開發的),而內地各種root助手的流行,也算是各自不同的表態吧。

好比小孩帶著金元寶上街,使用者需要掌握了保護自己的數據安全的機能後,再來考慮怎麼往系統安裝superuser。

不願意承擔責任便直接上馬不是好事情

注意,Google Play已經禁止從Google Play以外的渠道獲取二進位代碼(也就是說不可以載入遠程dex------&>按照這條規則,微信,QQ遊戲和淘寶等都可以下架了。

還有一個廣為詬病的現象是,內地的Android沒有佔主導的推送工具,GCM的可達率低(50%)且有防火牆干擾,還有移動2G限制長連接時間的問題(可能因此開發者似乎也不喜歡WP的推送機制)。

還是@Oasis Feng:

微信收費事件背後被廣泛忽略的技術細節 ? Oasis Feng

還有,MIUI說,我自己搞了一套MIUI framework,Android版本升級和我沒什麼關係:

MIUIV5 for MI3W將基於安卓4.3,相對於現在有何變化?

作為操作系統的Android和iOS一直在互相抄襲,早期Android多抄點(iPhone1發布的時候,Android團隊傻掉了),現在iOS多抄點(譬如通知中心的設計)。

iPhone發布後,谷歌說Android要「推倒重

在如今早已是四核和2G的時代,卻依然輸給參數較低的iPhone

平均下來,iPhone的參數比Android手機高得多,實際上iPhone一直是銷量最高的單一型號智能手機。

這便是為什麼MTK6592有8個CPU,卻依然是一種成本優化的廉價處理器

這便是為什麼A7隻有兩個CPU,但它是地球上最快的ARM處理器之一

AnandTech | The iPhone 5s Review

AnandTech | The iPhone 5s Review

如果說安卓吃硬體的根本原因是虛擬機的原因,那谷歌為什麼不採用新的內核甚至重建一個更高效率的系統,前期兼容現有應用再過渡呢?

實際上導致你在意的主要原因是,早期的Android不用GPU渲染桌面,然後某一天你突然發現從4.1開始,Android快了許多。

第一版iOS便想到了用GPU來繪圖,Android直到Honeycomb才初步搞定這個問題,奠定了ICS的基礎。直到Jelly Bean,Android的GPU繪圖才達到了等同於iOS的水平(vsync timin)。實際上Kitkat又對這個vsync timing做了改進。

JellyBean的VSync與三級buffer的入門介紹(外文翻譯)

Android 4.4(KitKat)中VSync信號的虛擬化

再到Kitkat,Android才試驗性地推出了利用LLVM的ART,也就是Java---&>Dalvik excutable---&>Android Runtime binary的路徑,和Chrome的pNacl如出一轍。

Android還提供了NDK,renderscript等項目來使用(重用)原生代碼,或用於性能敏感的計算任務。Dalvik從2.2加入了JIT,其後一直有更新,從某個版本開始,Dalvik的一部分用彙編語言編寫。從第一版JellyBean(4.1)開始,Android一直在繼續改進GPU繪圖。

這裡是Android Developer有關新特性的敘述

Android KitKat

Jelly Bean | Android Developers

拜託兩大陣營的用戶都別在這維護自己的自尊了,問這個問題是想真正探討系統相關的知識

我知道以上這些

你會注意到,關於GPU繪圖的幾項改動是最為重要的。


主要是牆的問題~


=-=-=-=-=-=-=-=-=-=-=-=-=-=-=-=-=-=

第一次內容補充:

=-=-=-=-=-=-=-=-=-=-=-=-=-=-=-=-=-=

我尊敬蘋果公司和 iDevice,也認可其在用戶體驗上的努力,更知道這種努力對於不少人來說幾近不可取代。只不過Android走了一條不同的路,我全篇文章都在解釋這條不同的路有什麼意義,怎麼就看出我在黑IOS體驗不行了?難道承認Android的意義就是黑IOS?難道Android有意義了,IOS就非得是垃圾?

那我只能說,請大家正確分清蘋果用戶、果粉和果蛆的差別,不要恨屋及烏。

這是一個差異化的世界,Android和IOS的存在都有助於維繫這種差異化。單一平台覆蓋世界是如此的乏味——老喬在1984年就說過了。

=-=-=-=-=-=-=-=-=-=-=-=-=-=-=-=-=-=

以下是原文

=-=-=-=-=-=-=-=-=-=-=-=-=-=-=-=-=-=

「稍懂手機知識的都知道安卓系統的整體體驗不如iOS」

從這句來看,您真的是過於稍懂了。

體驗是什麼?

更多的屏幕尺寸選擇是不是體驗?更多的外形選擇是不是體驗?更多的品牌選擇是不是體驗?可選的三防功能是不是體驗?可選的實體鍵盤是不是體驗?三星一直在堅持的可插卡可換電池是不是體驗?

往國內說,類似MIUI/Flyme的本地化是不是體驗?vivo/oppo的2k屏幕、HIFI音質和前置500W攝像頭是不是體驗?

或者最基本的,更多的價格選擇是不是體驗?(鑒於有些人只看到了這一句,所以把它改到最後)

某些果粉永遠不會懂,Android體驗的精髓究竟是什麼。

是「選擇」。

(圖片借用moto廣告「Goodbye 1984」)

為什麼Android無法在一開始引入徹底的GPU加速?為什麼Android不去強行控制生態?為什麼Android要選擇javadalvik作為開發平台?

因為Google面對著分裂的硬體,面對著千奇百怪的處理器配置和屏幕解析度,面對著某些奇葩的rom開發者和無良的應用商。

為什麼Google要選擇面對這一切?

因為Google要為消費者、開發者、製造商提供更多的選擇,這才是Android相對IOS最核心的競爭力,也是Android提供的最完美體驗。

Android定義了一套用戶、app開發者、硬體商和服務商(甚至不一定是Google)四方面協同工作的介面,這意味著什麼?dalvik可以讓x86和arm、mips跑同一個應用,可以讓三星索尼和小米魅族跑同一個應用,所有的人被放到了一個公平的舞台上,他們可以在一個幾乎沒有壁壘的情況下去儘力討好用戶,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甚至win都提供不了這個環境。

把眼光局限於一時一處的體驗,去質疑「Android為什麼不如IOS」,雖然算不上錯誤,但只怕還是太膚淺了。而部分果粉的偏執之處就在於,永遠搞不懂某些人需要的僅僅是一部趁手的掌上設備而已,而這個「趁手」,不同人有著不同的定義,這種差異化的需求,Android能滿足,iPhone永遠不能。

(有文字理解障礙症患者能認為我這段在噴IOS膚淺,在噴蘋果膚淺,真是無語。。。我反駁的是「Android 系統體驗不如 iOS 」這個觀點好吧?我原文都寫了是「某些人需要的……差異化的需求,Android能滿足,iPhone永遠不能」還特么說我想代表蘋果用戶?您是被代表狂熱症么?)

也許獨裁的秩序和效率永遠那麼炫目,也許Google也不是/不再那麼開放,但是只要選擇還在,自由就不會死亡。

=-=-=-=-=-=-=-=-=-=-=-=-=-=-=-=-=-=-=-=-=-=-=

放點無關題目的東西,紀念那個由先驅變成先烈的Motorola

=-=-=-=-=-=-=-=-=-=-=-=-=-=-=-=-=-=-=-=-=-=-=

Goodbye 1984_ Super Bowl Ad Teaser

視頻封面Goodbye 1984_ Super Bowl Ad Teaser視頻

還記得蘋果的1984么?今天的老大哥又是誰?

視頻封面蘋果1984廣告視頻

如今,在所有Android廠商和消費者趨同跟風的大勢下,moto依然孤獨的選擇了另一條路,而我相信,選擇這條荊棘之路的moto,才是Android靈魂的繼承者。


這個答案裡面,只重點討論 Android 系統體驗比 iOS 差的地方。(因為 Android 碎片化嚴重,這也是導致很多舊設備體驗不好的原因。以下討論如不加特殊指代,提及 Android 均指代目前最新的 Android KitKat 版本。)關於 iOS v.s. Android,知乎上有非常多的討論,甚至有一個專題 iOS vs. Android - 熱門問答。這裡就不參與了。

  1. 觸控不跟手
  2. 界面不流暢
  3. 第三方應用不精緻
  4. 系統安全性不夠高
  5. 系統穩定性不夠好

觸控靈敏度的問題。iPhone 比主流大廠的 Android 旗艦設備觸控靈敏度更高。事實上,這不僅是一個軟體系統的問題,從觸控到內核再到軟體系統(iOS/Android)再到顯示屏幕都會有不小的影響因子。且不說 Apple 在觸控技術上的專利優勢,僅僅從軟體系統的層面講,在這個問題上,Android 也肯定是比 iOS 更低效的。

Android 加入 Vsync 機制之後的大致結構框圖如下圖所示(隨手畫的草圖,見諒)。綠色的是屬於 Android 的部分,橙色剪頭表示需要等待 Vsync 信號。如果按照每秒60幀計算,每個 Vsync 信號的間隔是1s/60 = 16.67ms,那麼不計算 Touch 的時間和 Android 對事件響應處理的時間,至少就需要67ms。再加上其他環節,輕鬆上100ms。

若想改善這個狀況,就是對這個結構做優化或者改變,沒辦法說太多,不過可以聊一些公開的技術。比如 Touch 運動預測,比如想辦法把 App Draw 和 SurfaceFlinger Compose 放到一個 Vsync 信號裡面處理,等等。

界面不流暢。Android 的不流暢問題應該在近兩年得到了比較大的改善,可以在2012/2013的 Google I/O 上看到流暢性問題被反覆的作為專題介紹。但是,不過目前大廠 Android 旗艦相比 iPhone 5s 依然有一些不大的差距。

技術上講,首先,Apple 堆硬體堆地更快。旗幟鮮明地反對 Android 硬體配置比 iPhone 高,通常來講,iPhone 發布時會是當年硬體性能最好的手機,並領先一段時間。以最新的 iPhone 5s 為例,單講其在發布會上壓根沒有提到的 GPU,根據 Anandtech 的2013年9月份測評數據AnandTech | The iPhone 5s Review,力壓當時尚未量產的高通 MSM8974 的Adreno 330。這顆由 Imagination 提供的 PowerVR Series 6 就算是現在時隔半年,在全球依然是孤獨求敗。這不僅來源於 Imagination 的強大研發和支撐,也歸功於 Apple 強悍的硬體設計和整合能力。還記得 iPhone 5s 發布不久,小米就發布配備高通 MSM8974 AB 的米3號稱性能超過 iPhone 5s 還上新聞聯播么?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可見有正式量產搭載 MSM8974 AB 的米3?鏡花水月。不僅小米不給力,高通也不給力。

其次,Android 在軟體上,依然還有一堆小問題,應用程序框架效率不高、系統動畫幾經改進依然簡陋、系統不過濾 OverDraw 造成資源浪費等等。再次,應用程序布局文件的載入渲染既耗資源又慢,而且橫豎屏切換要重新載入等等。這些問題涉及一些公司的內容,恕不能多言。不過相信應用程序開發者和平台開發者應該有不少共鳴。

第三方應用不精緻。這是一個生態系統的問題,而且在中國被扭曲的放大了。這裡有很多非技術的原因,拋開這些,單說技術問題的話。Android 到目前 KitKat 為止,還是不能給開發者提供充足有效的介面,做相同的內容,Android 的應用程序往往更加簡陋,因為 Android 缺乏完善統一的系統過渡動畫,缺乏豐富的內容呈現方式。太多地交由參差不齊的開發者去實現,就會比較容易出現亂成一團的局面。用 iOS 做本雜誌,再用 Android 做本雜誌立馬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分別了,所需要的代碼量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系統安全性。通常來講,Android 和 iOS 對於計算機病毒都是足夠安全的。甚至,root 過的 Android 設備比越獄後的 iOS 設備更安全,因為 root 之後應用依然必須經過用戶許可才可以獲得 root 許可權,而越獄後應用程序可以不經用戶允許獲得 root 許可權。所以 Android 設備 root 並不會帶來安全隱患,前提是用戶明確知曉他授權『root 軟體』到底做了什麼。

那麼常聽到很多人講 Android 不夠安全,指的是用戶敏感數據的不安全。這是確實存在的一個大問題。Android 假設用戶能夠妥善的管理自己安裝的應用程序,知曉應用程序所申請後擁有的許可權併合理的管理和使用它們。但是對於有些用戶來說,他們做不到,而這一點對於中國的用戶尤甚。因為中國用戶不被允許使用 Google Play,不知道安裝的應用程序是官方發布的還是經過別人惡意修改的;因為中國開發者(包括一些公司)也並不尊重自己所擁有的權利,利用 Android 被動管理許可權的機制,過度申請並濫用他們不應該使用的許可權,瘋狂地惡意地竊取用戶的敏感/隱私數據。

所以 Google 在 Jelly Bean MR2 上就已經開始加入更嚴格的許可權控制,目前還不夠完善,這些並不存在技術屏障,不過需要時間。

系統穩定性。我不認為 Android 會比 iOS 在軟體上更不穩定。不過由於各個廠商的隨意修改和不負責任的發布,到用戶手中的 Android 設備大多數的穩定性不如原生的 Android。技術上,似乎無法阻止廠商做出這樣的行為,只能用戶選擇不去購買這些不穩定的設備,無論他們運行著 Android 或者其他什麼的操作系統。

越寫越困,綜上,Android 的確存在一些技術問題函待解決,不過很難將其稱之為技術屏障。在 Android 的生態圈裡,光有 Google 的努力是不夠的,值得期待的是,高通能把 GPU 做快, 英偉達把 Modem 做的有信號,三星把發熱降下去,MTK 把高端機做起來。


一點,安卓應用開發門檻低,大量湧入的的三流開發者拉低了整體開發者素質的平均值。

其二,安卓用戶涵蓋高中低3檔甚至更多,平均起來綜合評價肯定比只有高中的iOS低。

這樣以來,其實安卓的體驗有高中低甚至更多檔,你要跟iOS比的是那一檔?

談Android Experiance,請先用用最新Nexus的+最新的Android+嚴格遵守Android Design的軟體再說(當然前提還得你在牆外,Google Services沒壓力),呵呵,條件有點苛刻是吧?還是選擇iOS吧。

至少我來看,iOS100分的話,Android的最高體驗起碼有95分。5分的差異,足可忽略。


(另外說個最近的經歷:有一次我要去列印室列印論文,安卓機剛好不在,我只能用手機wps導入,想著列印室的電腦如果有itunes就可以導出,結果在列印室頂著老闆不善的表情與幾十K的網速下載itunes,這時我在想,如果我的note2在身邊多好,就沒這屁事了。這個事告訴我們,不是所有電腦都有itunes,但是每個電腦能都實別安卓機內存。)

真正的技術屏障在於果粉安卓黑的思想里,同樣反過來IOS體驗不如安卓系統的真正技術屏障在於安卓粉果黑的思想里。

體驗是什麼?當然是用著爽不爽呀!我同時用著三大系統的手機:note2,iPhone5,HTC 8s.就不說WP8,從一個日用體驗來說,我並不覺得這兩個系統哪裡用的不爽。也不認為IOS相對安卓有哪些優越感,你說IOS流暢?我並不認為現在已經是安卓4.4了還有那不流暢的,哪裡比不上IOS的,也別扯低端機,iPhone4上IOS7一樣的卡;軟體流暢性?在現在的安卓硬體里流暢性不如ios是軟體廠商的事,別扯到系統里,話說,你讓ios也像安卓那樣誰家手機都能裝看看ios軟體能否有現在好?

作為一個手機深度用戶,我倒覺得ios體驗真不如安卓。ios從歌曲管理到照片管理,都要用itunes才能導入導出,itunes真是個奇怪的軟體,用一個月後,我才從網上找到從哪導歌,從哪放電影。

另外,如果流暢等於體驗好,不要用MIUI比ios,要用原生。


怒答,說個不沾邊的,作為一個android產品經理,你把ios那一套交互設計原封不動搬過來,第三方應用體驗會好么?現在有多少產品經理知道Android的特性在什麼地方,有多少團隊是ios和android從產品原型上就開始區分產品線的?

不怪ios用戶說android不好,真正的第三方應用沒幾個和ios有差異化的,個人覺得Android比ios做的好的 優酷的客戶端算一個

不怪技術人員不努力,個人覺得系統不一樣,優勢不一樣


在於GFW~


一切拋開用戶需求談用戶體驗的人都是在耍流氓


一般這句話我寫在最後,但這個回答必須把這句話搬到最前面了—感情相關:果粉,谷粉,安卓黑~

-------------------------------------------

首先對目前贊同數最多的回答點了反對和沒有幫助,你所謂的集體意淫是指數億的iPhone和iPad用戶嗎?此回答把知乎變成了網易評論,並且讓我嗅到了淡淡的酸味...

長出一口氣,頓感壓力小了很多,繼續碼字...

「稍懂手機知識的都知道安卓系統的整體體驗不如iOS」

作為一個稍懂手機,尤其是稍懂IOS和Android的人,我表示你這句話就是個偽命題!

我想問問LZ:在你眼裡,體驗是指?

好吧,我替LZ回答:如果體驗就是指滑動的幀數夠不夠高,觸控屏跟不跟手,第三方軟體精緻不精緻,系統安全性夠不夠高,系統穩定性夠不夠好,統一無縫的雲同步和共享...blabla...

那麼,作為一個果粉安卓黑,我舉雙手贊同LZ的意見!!

可是還有這麼一幫人,在他們眼中體驗指的是這個:我能不能隨心所欲更換主題,像U盤考東西一樣存放電影音樂,可以在後台邊下載邊玩遊戲,可以用藍牙傳東西,可以自己想怎麼折騰手機就怎麼折騰...blabla...

那麼,LZ這句「稍懂手機知識的都知道安卓系統的整體體驗不如iOS」是要被眾人恥笑的!!

「卻依然輸給參數較低的iPhone」

iPhone 5S完全評測:誰說蘋果不堆硬體?_Apple iPhone_cnBeta.COM

看看這篇文章,可以說A7處理器性能甚至超越了現在android旗艦普遍使用的驍龍800~所謂的參數低,也只是內存小罷了...至於android為什麼需要大內存,IOS不需要,關係到後台方式不同,虛擬機..這屬於另外一個範疇,不做展開詳述~所以這句話再次成為偽命題!

「谷歌為什麼不採用新的內核甚至重建一個更高效率的系統,前期兼容現有應用再過渡呢」

記得blackBarry嗎?你所說的正是他們現在所做的,兼容android軟體,不同的內核,更高的效率~那麼blackBarry OS是否擊敗了Android呢?答案顯而易見...

so,why ?

事實上構建一個操作系統是一個無比巨大的工程,蘋果的IOS和OS X從喬布斯創立NeXT開始,慢慢發展到現在,花費了接近20年時間...

一個操作系統想要成氣候,最重要的不是效率,不是流暢度,而是整個生態環境!

android和ios經過5,6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了龐大的用戶群,眾多的開發者,一票的內容提供商,數不清的周邊配件供應商,android還要考慮眾多的OEM廠商等等,這些構成了android和ios巨大的生態環境!如果你想要推倒這些重來,無論你以多麼緩慢平緩的方式讓眾人過渡到新系統,這些人都不會買賬,因為他們需要搶佔市場,就必須要有比google更快的動作,這意味著他們也要跟著google把自己辛苦搭建的東西推倒重來...

這時候微軟笑了,瞬間跳出來大喊:「專註系統30年,穩定有保障,現在加盟,更有注資提供!」.....

再談談虛擬機效率問題...

舉個不算很恰當的例子:我的macbook air 跑parallel desktop+win7旗艦版,可以玩魔獸世界~

這說明什麼?現代PC,以及手機的性能已經過剩,「虛擬機會大大降低用戶使用感受」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沒有必要再因為虛擬機這種無關痛癢的東西付出「改變整個生態環境」這麼大的代價了,另外,Android4.0加入gpu加速之後,Android的流暢性已經大為改善,到了4.4可以說流暢度方面已經和iOS難分伯仲,只是iPhone的觸控更加跟手一點,所以別再說因為虛擬機所以Android不流暢了...

PS:JAVA和objective-C的效率問題也不再詳述...因為我自己也沒完全搞明白=。=~

最後,講一下ios相比android的優勢,除了開頭說的那些,ios最大的優點就是簡單—不用手動清理內存,下載遊戲不需要安裝包,通訊錄、照片、imessage、facetime可以在所有蘋果設備間同步和使用,相機成像質量好,蘋果設備做工優良,第三方軟體會優先更新ios版,安全有保障(未越獄)...這都是普通戶平時使用手機時的一些普遍習慣...

另外,google和蘋果的公司文化不同,也影響了這兩個系統—google更注重工程,蘋果注重設計和人文!

蘋果深受喬老爺子的極高品位影響,它更注重美感,優雅,精緻!它會替用戶做一些選擇,而不是把一切都交給用戶,它希望把冰冷的科技轉化成更加人文的東西傳遞給用戶,讓用戶感受到蘋果的魅力和感情,它希望用戶享受自己的產品...

google則更像一個極客,它追求最前沿的技術,一些超出用戶接受能力的東西,google希望用戶也變得geek,要享受玩弄手機的樂趣而非僅僅使用手機,要像google一樣變得有科技感,可以說google是一家比蘋果更接近「未來」的公司~

所以在玩了N部手機後,身心疲憊的我成了一名果粉~

最後的最後,再附上一個鏈接,講述了IOS和android在處理觸摸響應時,優先順序的不同導致的感受上的差距,請忽略第一條作者關於cocoa touch的錯誤言論...也許可以從技術的角度解答LZ的疑問:

四大因素決定 淺析iOS為什麼比安卓流暢 僅做參考

Why do Android animations stutter when iOS animations are so smooth? 英文技術文

瀉藥~


首先你提出的前提安卓系統體驗不如iOS就是偽命題了。IOS商業環境好,再加上APPSTORE審核嚴格,所以應用質量高。而安卓嘛,這就是開源的弊端吧,誰都把應用可以往裡面塞


有這麼一句話:如果你不懂安卓的好,那就去用蘋果吧:)


那不過是iPhone用戶的集體意淫~


首先你所說的體驗是狹義的體驗,因為Android因為開放與生俱來的的一些優點iOS並沒有,而對於更在意這些的人來說Android的體驗肯定是要比iOS好的。所以題主的這個問題立場就完全不中立了,你是站在iOS用戶的角度提出了這個問題。我暫且把你的所謂體驗定義為狹義的體驗。

對於這種狹義的體驗Android會或多或少的不如iOS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系統本身的理念問題,Android是開放的,必然無法或者很難具備封閉系統所擁有的優勢,而相對的iOS也必然無法或者很難具備開放系統所擁有的一些優勢。

而對於廣義上的體驗,選擇Android,或者iOS都只是個人的愛好選擇,並沒有誰高誰低。

最後希望各位iOS用戶試著不要把蘋果那套當宇宙真理,或許交流上會輕鬆很多。因為世界上還有一幫人,比方說我一點也不覺得iOS的體驗比Android更好。你們要試著接受這個事實。


技術上不存在屏障的,只要用心都可以做好體驗,MotoX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但MotoX畢竟是個個例,現在大部分安卓體驗確實是不如ios,主要原因還是現在主流廠商產品設計思路的問題,對於參數的重視比對體驗的重視更高。主流廠商(三星)這麼做誤導了消費者,讓消費者誤以為參數等於體驗,消費者被誤導又導致了一些想積極做體驗的廠商為了市場跟風去拼參數而無法放開手去做體驗。

最後,某手機廠商高管在有關ios用戶集體意淫的評論下點了贊,呵呵。


安卓4.4里的ART模式就是革新啊,上和iOS一樣,只對程序編譯一次,所以非常流暢。相信5.0會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最近iPhone壞了 拿去修 暫時換上了安卓手機備用,安卓是今年5月份才買的。

剛開始用 跟iPhone各種人性化有木有?

鈴聲隨時隨地想換就換。(話說 從iPhone4開始 我到現在都還沒用會iTunes 而且是非常的嫌棄。每次都是PP助手之類的同步或者換鈴聲,以前PP助手還可以在手機端直接清理垃圾 更換鈴聲,不過後來木有了。非要在電腦端換)

桌面圖標隨便放 主題隨便換 對於還是少女心的我來說各種心水哇

各種方便實用的小操作

光一個截屏功能就可以貼心的分這麼多。

要知道iPhone有時候截聊天記錄,長一點的聊天記錄 一截就是好幾張圖片。有了長截屏 一張圖通通跟你搞定。

還有其他各種就不一一舉例了。看起很小很不起眼的一些便捷設置,實際生活中用起來卻非常實用和貼心!

所以一開始我對現在的安卓系統好感大增!要知道幾年前,親身經歷 跟我媽買個三星的蓋世,妥妥的 一年後就慢的不行了,各種卡頓。(當然也存在像其他回答里提到的 自己軟體裝多了 不會維護)。

一個iPhone如果不人為損壞 最起碼用兩年以上系統操作還是可以做到比較流暢的。而且不需要你去怎麼刻意的去維護。。

這次換回安卓,一開始各種興奮。甚至覺得iPhone修好了 都還是以安卓為主繼續用著。畢竟很多設置真心非常人性化。。

然而。

用了兩天,我還是決定奔回iPhone的大懷抱。

別問我為什麼 東西稍微裝多一點 就開始明顯感覺卡頓。5月份才買的心機,一年不到,不敢想像一年後會怎麼樣。。。

所以,在貼心小設置和系統流暢感上來說。我還是選擇了後者。


你應該用一下 Nexus再說


那隻能說你沒有用過純正的安卓,特別是現在的安卓4.4,以及那些符合Google設計規範的應用,特別是Google的自身應用。


不是安卓應用體驗差,而是太多應用開發者沒有按照Google的設計規範來設計應用!


問題在於你用的是剁手興翔米渣為等一大票國內的爛機,捆綁垃圾應用多,經常整個下拉菜單都是那些垃圾應用的通知,他們自己的UI設計低俗浮誇沒品位,還各種鄙視原生安德猴UI,再加上國內一大票安德猴應用照搬IOS的UI設計風格,不遵從Android Design。而且退一萬步來說,就算你用的是Nexus,在國內訪問Play間歇性抽風,有時候正常,有時候等很久才刷開圖片。最重要的是你們肯給錢買應用嗎?不給錢人家就嵌入廣告,畢竟碼農也要吃飯,現實是大部分人寧願看廣告也不願意支付費用。

試問這樣的手機用戶體驗好到哪裡去?

當然,你也可以自己提root,卸載沒用的預裝垃圾應用,定製一個簡潔優雅的環境,同樣可以達到很優秀的用戶體驗。但有幾個人會搞這些,或者願意花時間搞這些?


推薦閱讀:

有哪些被「差評保護」的APP?
什麼是遊戲應用壞賬?開發者得不到的錢,會返還給卡主嗎?

TAG:iOS應用 | Android開發 | Andro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