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吳興賦》中「前有王、謝、周、虞,後有何、柳、顏、蘇,」這八個人分別是指誰?
趙孟頫《吳興賦》中,提到此地「歷代慎牧,必掄大才、選有識。前有王、謝、周、虞,後有何、柳、顏、蘇,風流互映,治行同符,皆所以宣上德意,俾民歡娛。」
這八個人分別是指誰?在民生方面有哪些作為?在才學上有什麼突出的地方?另外,如果有野史八卦也請八一下!謝謝!!——————————————我不太懂歷史,覺得顏,蘇是指顏真卿、蘇軾,都在吳興呆過,但別人就不知道了。另外,他說「前有」和「後有」是否是以隋唐為時間線畫的呢?
在讀《吳興賦》時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謝 @小郭提問, @於鴻天回答, @蕭湘討論,確認了查詢吳興歷任地方官的方向(原來理解為歷任地方官在吳興當地選材啊,然後找郡望吳興的人才找到死)。
這個問題的首要資料是談錀著於南宋嘉泰年間的《吳興志》[1,2],記載了西晉末年至南宋年間歷任吳興太守/刺史/知州的名字。再輔以《晉書》等資料[3],得到以下結論:
一、前有王、謝、周、虞,指的是不是哪四個人,而是東晉王謝周虞四大家族,即「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義興周氏」和「會稽虞氏」出身的多位太守。按照家族在東晉時期的實力,即名望、地域、地位綜合排序。
(一) 按《吳興志》所記,東晉的吳興太守分別有(按書中順序):顧秘,周玘,王羲之,王獻之,謝萬(謝安弟),謝安,謝琰(謝安次子),虞潭,虞(馬斐)(虞潭侄),謝邈(謝安侄孫),孔嚴,袁琇,周札(周玘弟),周筵/莚(周玘侄)等,以及《晉書》記載的虞嘯父(虞潭孫)等。文中加粗下劃線的均出自這四家,合計12人,其中王2人,謝4人,周3人,虞4人。
(二) 四大家族12人任職時間、年齡都十分相近,相互穿插,若從每家選一人,按照年齡或任職時間排序都十分牽強(生卒年順序和任職順序不同,強行按順序排列就選不到四家的代表性人物)。因此,我傾向於王謝周虞是泛指四大家族。王謝聲望更高,而周虞次之;王謝是頂級豪門,而周虞只出過非頂級官僚;王謝出自中原,而周虞在江東,按照東晉時期(嗯虞家到了唐代出了虞世南,流傳千古了)家族實力綜合排序的結果是王謝周虞。
二、後有何、柳、顏、蘇,指的是何楷(東晉末-南朝宋初),柳惲(南朝梁),顏真卿(唐),蘇軾(北宋),按生卒年排序。
(一) 何:何是最有難度的。《吳興志》記載晉朝王謝至唐朝只有何楷、何戢兩位何姓太守。@於鴻天提出的何敬容、何戢均有硬傷。我認為最有可能的是何楷(但也有紕漏)。
1. 何敬容(?-549)首先排除,樓上也認為可能性不大。一是《吳興志》沒有記載;二是他任吳郡太守而非吳興郡;三是年齡小於柳,何敬容卒於549,柳惲生於465卒於517,如果何敬容比柳大,那他至少活了82歲,途進展緩慢,呵呵。。2. 何戢(446-482)優勢:年齡完美契合。首先是南朝人,符合「前有…後有…」的劃分;其次明顯大於柳惲,符合「何、柳」的順序。劣勢也非常明顯:(1) 如@於鴻天所寫到的,他是反面人物,不符合「大才、有識」,不能和其他七家並列,不符合趙孟頫寫這篇文章的歌頌目的。《宋書》記載,他因為家世好被選為公主駙馬(公主是個養30個小白臉,而且和自己弟弟/當朝皇帝私通的超級蕩婦,瞧這一家子)。何戢還和大臣褚淵搞基。他是個小表砸,絕不是正面人物。(2) 只活了36歲,沒有任何功績。
(3) 他於481年任吳興太守,482年就去世了,對吳興沒有大影響。綜上所述,劣勢(淫蕩刷新底線啊)遠大於優勢,人品不好是硬傷,趙孟頫如果寫的是他,那柳顏蘇泉下有知會崩潰的吧。3. 何楷,何姓太守只有2人,排除了何戢就只剩他了,重點介紹此人。何楷為吳興太守(唐初魏王李泰主編《括地誌》記載),生卒不詳。《宋書》記載,何楷為何子平(約418-477)的曾祖,晉侍中。唐憲宗元和七年編纂的譜牒專書《元和姓纂》記載,何楷是何睿渡江後生的兒子,晉侍中。吳興有紀念何楷的名勝古迹傳世。顏真卿《妙喜寺碑記略》記載有「吳興太守何楷釣台」[5]。《吳興志》轉引《唐才子傳校箋》:「晉何楷居此習儒業,楷後為吳興太守,改金蓋山為何山」。南朝、唐、宋有多首吟詠何山景色的詩詞[6]。劣勢:一是何楷作為東晉太守,侍中,《晉書》不見記錄,僅在《宋書》中作為何子平的曾祖父出現一次。二是年齡太大,若為何睿南渡後所生,大約320年出生,不可能太晚了,因為《晉書》記載何睿第五子何准約為310年生,那時何睿一定不小(PS: 何準是何戢的老祖宗)。何楷和謝安同歲,不符合「前有…後有…」的順序。優勢:(1) 紀念何楷的「何楷釣台」、「何山」是吳興當地名勝(趙孟頫在賦里還寫了金蓋)。趙孟頫作為吳興人很可能知道何楷太守的大名。
(2) 何楷的功績、名勝由顏真卿、蘇軾等文豪所記載[5,6],成名日久,想必吳興以何楷為榮。(3) 何楷事迹首見於南朝《宋書》,趙孟頫可能誤以為何楷是南朝早期人,記錯了(我錯了這是我強詞奪理胡編亂造啊文敏君怎麼會出錯呢)。綜上所述,何楷的知名度更大一些,更有可能為這樣一篇宣傳吳興的軟文所引用。更重要的是,如果只能在他和何戢里選一個,一定選何楷。(二) 柳指柳惲(465-517):人品、年代均無爭議,且顏真卿之前,柳姓太守只有其一人。
(三) 顏、蘇分別是顏魯公與蘇軾,無爭議,詳見@於鴻天分析。
三、前後以東晉末-南朝初年為界,即前指的是東晉,後指的是南北朝至宋。
疑點:就是何楷的年代問題啦,話說官史無影蹤野史傳千載這樣是鬧哪樣!顏真卿你不要想弄個大新聞,出了宣傳上的問題你要負責任!
[1] 22-吳興志卷十四[2] 嘉泰吳興志[3] 晉書 --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4] 何敬容 _百度百科[5] 三[6] 何山名詩拜讀_聖昌嗯,謝邀。
暑假的時候不怎麼上網,所以拖了這麼久才回答這個問題。
話說這幾個人確實挺難找的,而且我到現在還對許多人存疑。就大概列舉一下吧。
首先是王謝。提到王謝,首先想到的當然是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這兩個兩晉頂級豪門,然後就是兩大豪門中最負盛名大人物,謝安與王羲之了。特別巧的是,這兩個人確實都當過吳興太守。這兩位神一樣的人的事迹大家都很熟了,我也就不扒了。不過特別需要提及的是,王謝家族在江左出仕的實在是大有人在,在我查到的史料里,謝家在兩晉南北朝期間擔任過吳興太守的,除了謝安,還有謝琰、謝朏 、謝覽、謝莊、謝澹、謝述等等人物,而王家則有王奐、 王秀之、王胡之、王坦之、王瑩、王騫、王彬等先後在吳興任職。這些世家子弟,大抵是先外放地方積累政治資歷,而後回建安朝廷便身居高位,兩晉南北朝的政治乃是高門大族的政治,這麼多人在吳興一郡任職也不奇怪。
然後是「周」。話說汝南周氏也是一個當時的豪門,並且枝繁葉茂影響深遠,一直到後世也都頗有影響,不像王謝門閥之後落沒了。在吳興任職的周姓人中,有周鎮、周札、周敏、周文育、周寶安,還有一個字不認識,是叫周什麼(上?下石)。這些人里,周鎮是個有名的清官,在《世說新語》里有記載。原文:周鎮罷臨川郡還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時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狹小,而又大漏,殆無復坐處。王曰:「胡威之清,何以過此!」即啟用為吳興郡。如果說趙孟頫列舉的是好官的話,那麼這個「周」最有可能就是他了。周札是個貪財好色的人,因為發展周家勢力,被王敦所猜忌,最後給滅掉了。周敏也是個好官,《吳興記》載:「烏程東南有桑墟,梁陳故事,吳興太守周敏勸人種桑。」所以這個也是可能的選項。周文育是陳霸先手下的大將,以軍事長才為名,所以可能不是這一位;周寶安是周文育之子,沒什麼才幹。所以周鎮、周敏都是有可能的,我不能確定。
至於這個」虞「,我勒個去我找了半天也沒找著,最後從《世說新語》里好不容易扒拉出來一個叫做虞馬斐的,會稽人,很受世人稱讚。《世說新語》里這樣講:王丞相嘗謂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馬斐未達而喪。看起來此人以才望見長,李瀚有一首四言古詩《蒙求》里就有」虞馬斐才望「之句(這個李瀚太能寫了,這首詩里全是歷史名人的評述,寫了一大堆人,要是能認全了估計也是相當厲害的)。這位虞馬斐應該是做過吳興太守。此外,我還有一個揣測,也許可能趙孟頫想寫的是」庾「而不是」虞「。庾家也是江左大家,不過可惜沒有找到在吳興任職的記錄。而姓虞的,還有一位大大有名的人就是虞世南了。可惜的是他好像也沒有在吳興出仕的記錄。
至於何柳顏蘇,啊,實在是。。。
原來根據樓主的看法,如果是以隋唐為界的話,我主要在唐以後的的人物中找。我曾猜測」柳「是柳公權,結果發現柳公權貌似沒怎麼去過南方。我實在沒找到唐宋人物中姓何、柳的還在吳興任過職的。所以我又回去魏晉找,終於有所發現。
兩晉南北朝中在吳興任職的姓何的人中,有一位叫做何戢的。在南朝講究儀容外表的年代,他也算是個最頂尖的帥哥了(可是難道帥就可以成為留名青史的本錢?)。此人是公主駙馬,比較慘的是這位公主是個蕩婦,當著他的面為自己找了三十位「面首」。。。然後。。。這位公主居然還和自己的弟弟、當時的皇帝劉子業搞在一起了。。。可是至於此人政績,抱歉,沒有找到,倒是找到了此人性喜奢華。。。
還有一位叫何敬容的,這個人就比較成功了,以為官清明著稱。歷任尚書令、侍中、太子詹事、吳郡太守、宰相等職。可惜沒法確定是不是擔任過吳興太守。有趣的是這一位也是個公主駙馬。。。
接下來姓柳的話,有一位是很有名的,叫做柳惲。此人「為政清靜,人吏懷之」。而且還是一位著名的詩人和音律學家、音樂家、棋手。以多才多藝著稱天下。梁武帝讚賞他說,「吾聞君子不可求備,至如柳惲可謂且美,分其才藝,足了十人。」
至於顏蘇,毫無疑問,顏真卿和蘇軾便是。蘇軾還在湖州經歷了著名的烏台詩案。
如果說「前有王、謝、周、虞,後有何、柳、顏、蘇」都是按照時間順序的話,那麼王謝家族的很多小字輩就不能算作選項了。同樣地,周敏出仕於梁陳,晚於何柳,也就不能算在考慮之內。何敬容在柳惲之後,也就被排除了。如果前有、後有指的是時間的話,那麼大概的分界線應該是東晉之劉宋之間吧。
這樣,大概的答案也就出來了。可是這樣的答案讓我自己也覺得有些疑惑,因為以上排列的人名之中,王謝、顏蘇當然算的上「大才」「有識」「風流交映」無疑,其他幾位在名聲上或許就沒有那麼顯赫了,又如何能夠與他們相提並論呢?還是因為有元朝至今,在趙孟頫那個時代所存留的史料,如今已經大多遺失,以至於我們對於很多歷史人物的認識都不夠詳盡?
此外,我還有一種猜想:會否這裡的「前有」對應的是「大才」,「後有」則指的是「有識」,也就是說前有指的是有才華的人物,後有則是指政績斐然的人物?這一點也不是很有說服力,因為顏蘇的話就不能說他們以才聞名還是以政文明了。所以這種猜想我還沒有提出完整的答案。
大概就是這樣了。我總覺得我的答案有哪裡不太對勁,可是又不知道去哪裡找準確的答案。所以,希望樓主與大家一起討論批評,最終找出合理的答案。推薦閱讀:
※銅雀台的「雀」字作何解?和朱雀的含義一樣嗎?為什麼不用鳳鸞等祥瑞字眼而用「雀」呢?如果通「爵」又何解?
※莊子活得過文革嗎?
※中國古代有哪些特別感人的文章,有特別出名的情書嗎?
※如何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為背景,寫出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