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螞蟻金服遭遇 4500 萬美元公司債違約事件?會帶來哪些影響?

新聞背景:http://cn.wsj.com/gb/20161223/fin074408.asp

本月中國發生了一起規模為4,500萬美元的公司債違約事件,1.3萬名投資者能否獲得償還尚屬未知,螞蟻金融服務集團(Ant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簡稱:螞蟻金服)也因此面臨對其平台上投資產品質量的發難。

僑興集團(Cosun Group)這起違約事件的負面影響凸顯了中國蓬勃發展卻基本不受監管的科技金融領域錯綜複雜的商業關係,目前已有大量資金通過該渠道從個人儲蓄變成商業貸款。

上述違約事件出現後,螞蟻金服稱,正敦促各方償還投資者資金,並承諾將為決定通過訴訟方式維護權益的投資者承擔法律服務費用。但螞蟻金服認為自己沒有責任進行賠付,因為這些產品是第三方開發的。

風控出了哪些問題?如何維護投資者權益?

進展:廣發銀行:僑興私募債相關擔保文件、公章、私章均系偽造 - 21世紀經濟報道

廣發銀行和浙商財險


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即在該筆逾期中,招財寶、浙商財險以及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各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各方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招財寶是平台方,是信息撮合的角色,理論上是不承擔本息兌付責任的;浙商財險是風險緩釋方,屬於第二還款來源,需要按照合同履行賠付責任;股交中心是產品備案方,按照行業慣例,基本只是產品發行通道,一般都會約定不承擔實質兌付責任。因此,在產品發行各方中,產品發行人僑興集團承擔終極兌付責任,是第一還款來源,保險公司則是第二還款來源,其他各方基本都可視作通道,在法律上並不會承擔兌付責任。但考慮到行業不良高發的態勢,平台方也應該進一步強化風控能力,無論在資產方還是保險公司選擇上都應該制定更為審慎的標準,來確保投資人利益。

其次是如何看到事件中保險公司「擔而不保」的現象?

其實,引入保險公司作為第二還款來源是行業慣常做法,也的確能在很大程度上發揮風險緩釋的作用,因此,倒不必因為一兩起個別事件或扯皮案例而質疑這種模式。事實上,很多提供信用履約保險的保險公司並不賺錢,作為正規金融機構,絕大多數都是會積極履行賠付責任的。

此次事件後,無論是監管層還是開展業務的保險公司自身,應該都會對業務進行收緊,甚至不排除業務量驟降。對互金平台而言,失去了保險公司的加持,在引入融資項目上會謹慎很多,會間接導致平台上類似理財項目數量的下降。

第三是如何認識信用保證保險?

信用保證保險業務一直屬於高風險的業務類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國內就已經出現了車貸信用保證保險產品,後因風險集中爆發而遭遇監管叫停。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理財的興起,信用保證保險重新成為各大財險公司做大市場份額的利器。由於信用風險具有滯後性,在業務發生當期,信用保證保險往往能帶來很高的回報,以浙商財險為例,其2015年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的凈利潤率接近50%。高利潤促進行業高速發展,一定程度上出現了非理性現象,表現為保險金額過高,超過了兌付能力。

數據顯示,2015年浙商財險保證保險保費收入0.57億元,而保險金額高達74.92億元,一旦發生大面積不良,兌付能力存在很大隱患。因此,監管層的介入肯定從限制信用保證保險業務規模入手,會導致該業務規模的急速縮水,引導行業理性發展。

最後是投資人的理財選擇

其實,對於投資者而言,選擇大平台仍然是好的選擇,大平台雖然並不能杜絕違約事件,但違約事件一旦出現,大平台的協調能力要大的多,基本能夠確保資金的兌付成功。相對而言,小平台就要差的多。


玩美股的同學或許知道,

僑興集團作為首家境外上市的民營企業,2012年旗下僑興環球資源和僑興移動先後被美國投資者告上法庭,罪狀是未能準確向公眾投資者提供其現行財務、運營及公司治理狀況,缺乏內控和和財務管理。這兩家上市公司最終退市。

最有意思的是,2012年4月21日僑興環球資源開展內部調查,內容是僑興環球資源旗下一家子公司的銀行賬戶在2011年6月份向僑興環球資源前董事長吳瑞林控制下的一個賬戶轉入了一筆資金,換言之,吳瑞林涉嫌轉移公司資產

吳瑞林哦,親~!他可就是招財寶事件中幕後主角~!

就是這樣一個在美股市場有著黑歷史的集團公司,搖身一變在廣東股交中心發起私募債,經「備案審核」,「推送」至招財寶平台售賣,再有個看著無比靠譜的浙商財險做違約擔保。

要知道私募是要不超過200人的非公開發行,投資門檻100萬起。而在螞蟻這種級別的互聯網平台高大上的包裝下,招財寶電腦屏幕另一端的用戶,有多少是知道這企業私募債意味著什麼?赫然還有保險公司30天違約賠償保障,看著無比靠譜,滑鼠輕點,幾萬塊錢就出去了。

理論上來說備案審核的一方是廣東股交中心,產品售賣有抽成;招財寶作為發行方自然希望有保險擔保,這是宣傳賣點;保險公司自然是為賺保費,天知道他們進行了什麼樣的盡調或風控審核,更何況浙商財險引入了另一家反擔保機構,出了事兒,還有兜底的嘿。

總之都是有頭有臉的合作方,更何況只要有人買,大家都能從中抽成,如此激勵機制,誰不想撩起袖子干一場?

互聯網平台+地方政府背景的區域性的股權交易市場+保險擔保,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目前有幾十家,一般由省金融辦監管,說是產品備案審核,實際風控實力如何參差不齊。

債券評級?不好意思沒有。

信息披露?不好意思也沒有。

當前,這種面向小白的定期理財非常常見,陸金所、京東金融等都有。你相信互聯網平台兜底?仔細看合同,它是發行方,責任摘得很乾凈,出了問題不好意思,你去找保險或債務人賠償。拿著三五個點的年化收益,結果買了個企業的垃圾債或不明所以的高風險債券,各方吃飽最後出了問題對不起,你自己去打官司。

千萬不要因為平台光環而掉以輕心,底層的資產到底是什麼性質,債務人背景,資金的流向,等等都需要仔細睜大眼睛。不出問題是0%,一旦出問題就是100%。

----

補充說明一下影響,今年8.24《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剛出來,當下公眾對P2P等互聯網理財正是神經敏感,招財寶這樣的巨頭平台出違約,無異於一石驚起千層浪,是要記入網貸發展史的。目前信息在發酵,蘿蔔章等讓人大跌眼鏡怪現象都出來了,最終處理過程,無異於是一次全民網貸理財教育。希望每一個在網貸平台有投資的用戶,能謹慎評估風險,小心再小心。

接下來扒一下招財寶的問題,其預約模式至少是存在信批、風險提示、超越授權等問題的。

1. 第三十條 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在其官方網站上向出借人充分披露借款人基本信息、融資項目基本信息、風險評估及可能產生的風險結果、已撮合未到期融資項目資金運用情況等有關信息。

第三十一條 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及時在其官方網站顯著位置披露本機構所撮合借貸項目等經營管理信息

招財寶在用戶端是預約模式,用戶發起一筆預期收益率和期限的請求,招財寶進行撮合。在從發起預約到撮合成功前,用戶是看不到借款方的信息的,協議里對此也摘得清清楚楚,不好意思,是你自願的哦。見圖示黑體字。

至於資金運用情況,項目經營管理情況,不好意思,沒有。協議通篇也未提及平台方有此義務。

2. 第二十五條 未經出借人授權,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決策

招財寶是用戶發起借款請求後,系統自動下單。不清楚現在系統是否會彈出確認,比如輸交易密碼,並在顯著位置再次展示借款方信息?我是14年買過,後來到期就沒再玩。至少從幫助中心的解釋是系統自動下單。

買資管、私募等金融產品(100萬起),好歹付款後還有靜默期,頭腦衝動後有時間給你反悔機會。這個倒好,閉著眼不知道借錢給了誰,系統自動下單購買,後悔?不好意思,拉鉤上吊點了確認不許變。

3. 第二十六條 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向出借人以醒目方式提示網路借貸風險和禁止性行為,並經出借人確認。

招財寶流程中的風險提示並不明顯,無出借人二次確認。用戶只要創建了借款申請就是默認確認了風險,這是不妥當的,畢竟網上操作分分鐘的事,用戶不一定看到了。至少需要重點提示單獨確認。

看看下面的圖,你一眼看到了風險提示沒?

4. 《網貸規定》中第17條界定網貸「小額」的性質,

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台的借款餘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台的借款餘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同一自然人在不同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台借款總餘額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不同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台借款總餘額不超過人民幣500萬元。

這條當時爭議極大,其實是監管保護投資人權益的良苦用心,只不過粗暴了一些。

企業法人通過廣東股權中心備案審核,在招財寶借款,在借款額度上是否算在同一網貸借貸中心的借款餘額?《網貸辦法》出來後有一些P2P平台說自己是符合這條規定,因為他的資產來自規範的金融機構,跟他沒關係,不受這條限制。比如這個,可能有人說這是通過廣東股權中心發起的,廣東股權中心是金融機構,非網貸,所以平台自身不用限制企業借款總額。

我認為,這是明顯的套利漏洞,從保護投資人利益的角度,應穿透適用這條原則。企業不通過傳統的金融信貸進行貸款,無非是資質可能有缺陷達不到要求,而網貸平台借款門檻低,用戶量大,像招財寶交易規模能超千億元,你說用戶不是看中招財寶平台那是不可能的。也因其量大,這種大單拆小單,涉及的用戶面廣,出問題後影響更大,從規避風險的角度,不對借款法人的總額做限制顯然是不合理的。

限於時間,只看了招財寶成交前的流程,我在14年嘗試過3筆總額不到5萬的投資之後就再沒玩過了,貸中和貸後管理流程怎樣不太清楚。

可以說,招財寶在用戶體驗和平台品牌方面是頂尖的,這樣的平台更應愛惜羽毛,在當前網貸市場尚不規範的情況下,真正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樹立典範,正如2013年餘額寶的歷史性誕生一樣,希望在網貸行業規範化道路上史上有招財寶濃墨重彩的一筆。

出了問題,一個都別想跑。

----

新搞了一個微信號(谷非筆記),主要是關於個人理財心得(可能有小羊毛……),偶爾聊聊人情風土和生活小趣味。

比較懶……盡量定期更新,但保證至少是個人亦有所得的乾貨,各位隨意關注…

http://weixin.qq.com/r/uUwtNZXETMgzrdFW9xm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僑興融資本質上就是垃圾債,浙商財險內控出問題。螞蟻金服作為平台沒什麼責任,浙商財險責任最大,兜底也就以它為主。

12月27日,在浙商財險發布開始支付預付賠款的公告後,招財寶隨後也發出公告稱,相關資金將陸續到賬,投資人的利益獲得最終保障。「感謝所有投資人的耐心與理性,也感謝負責任機構的擔當,這一事情的最終解決,是符合所有人的根本利益的。」

招財寶在公告中強調,「作為信息發布平台,招財寶致力於投資者權益保障機制建設和完善。招財寶向投資人鄭重承諾,相關各方的法律責任明確,招財寶將堅定維護每一位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此外,招財寶也在公告中明確表示,針對此次事件,對於任何直接間接涉嫌欺詐陷害投資者等違法行為的,招財寶會和平台各方合作夥伴一起,全力配合公安司法機關和監管機構,堅決一查到底絕不退讓,不讓任何一家心懷不良企圖的企業機構和個人逍遙法外。http://finance.jrj.com.cn/2016/12/27212321895843.shtml


阿寶打算在村東頭開一家飯店,衙門說開飯店可以,你得在店門口黑板上明明白白地寫上食材從哪裡來,哪些客戶可以進來用餐,客戶看清楚了再點菜,吃壞了肚子飯店不能賠,你就是一個食客們用餐的場子。

阿寶心想,這麼一寫,還怎麼做生意啊,但是衙門的意思很明確,不這麼寫,飯店就別開了。

阿寶找到村西頭老吳,「我飯店裡柴米油鹽、酒肉果蔬都由你來供應,客人吃壞肚子你來賠?」 老吳心想平常一家老少吃的也是這些,也沒見拉肚子的,就允下了。回頭跟老婆一說,老婆心思比較細膩,叫來了郎中阿財,「我每月給你二兩黃金作為傭金,你幫我們家老吳檢查下送往村東頭阿寶飯店的食材有沒有問題,有問題的那些就別送過去了,如果阿寶飯店的人吃拉肚子了,你可得賠。」

阿財一聽每月二兩黃金,兩眼放光,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一切打點妥當,阿寶叫來村裡的秀才,按照衙門旨意,在飯店門口的黑板上工整地寫上:

本店所有食材均由村西頭老吳提供,食材來飯店之前經郎中阿財檢查過沒問題,若不小心吃壞了肚子,本店免費提供馬車送到郎中阿財那,醫藥費和誤工費老吳負責,老吳不夠的部分,阿財無條件負責到底。

開業當天,鞭炮聲足足響了一個晌午,眾食客們觥籌交錯,好不熱鬧。

「哎喲」,隨著一食客邊捂著肚子邊沖向茅房,其他食客也都陸陸續續開始喊肚子疼。阿寶一看不對,立馬備車把肚子疼的食客送往郎中阿財那。

阿財本來想讓老吳掏錢抓藥了事,轉念一下,不對,人家給了每月二兩黃金作為食材檢查的傭金,現在食客吃拉肚子了,找他掏錢抓藥也不是個事。畢竟行醫多年,阿財江湖經驗豐富,對阿寶和眾食客說,「汝等何以證明系阿寶飯店飲食所致?且容在下些許時日收集佐證。」

阿寶急得團團轉,眾食客捂著肚子散落在牆根。

放學回家路過阿財醫館的小瑪和小瑙剛好看到這一幕。小瑙很是好奇,問小瑪:「在阿寶飯店吃飯拉肚子的,為什麼阿寶自己不先墊錢治病救人要緊呢?」

「衙門不讓,衙門怕阿寶牛吹大了墊不起。」小瑪說。

「如果阿寶是因為衙門不讓墊,那麼阿財先前允諾的無條件負責為什麼這時候卻要先看證明?人命關天,不能先掏錢治病再查么?」

「阿財想老吳家這麼有錢,肯定不會輪到他掏的,誰曾想被老吳給算計了,他不願掏。」

「食材有問題,提供食材的老吳為什麼也不掏錢呢,後面的生意不想做了嗎?」

「老吳這每個月的二兩黃金,真是給值了,天塌下來,都得阿財頂了。」

「要是你是衙門,你怎麼處理這事?」

「阿財先打100大板,所有人的醫藥費阿財出;眾人的病治好後再帶阿財去找老吳,查查看老吳每月給阿財二兩黃金的差使是不是有什麼貓膩;阿寶飯店黑板上的字也得改改。」小瑪頓了頓,繼續說道,

「除了黑板上的那段,還得加上:本店有義務保障每位食客的用餐安全,若不小心吃壞肚子,除非食客提出異議,否則本店有權代表食客向老吳和阿財提出索賠,並在約定期限內落實到位。特殊情況下,本店保留在能力範圍內先行墊付,同時獲得食客轉移至本店的索賠權的權利。」

「當然了,這段話要加上得衙門同意。衙門不讓先墊是有理由的,怕願意的人沒這能力,吹牛誤事。但是,不加上的話也有問題,有能力的人不願意。所以,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很考驗衙門的治理智慧。」


這只是第二步(相對於e租寶們來說),但這是必然的一步。自從小強提倡互聯網金融卻不去做任何實質性的監管開始,就可以預見的,而且今後還會有更大的或表面上更正規的平台會發生這類事情(例如某險資系)。所以,P民就必須記得一句話:你惦記他的高利率,他惦記你的本金。


我覺得這件事情,可能會給互聯網理財帶來深遠的影響。

事情本身很簡單,招財寶2014年上線了幾個私募債產品,2016年末到期,相關借錢公司卻還不起錢了,涉及3億多元。

現在各方在互相扯皮,普通人認為招財寶應該兌付,招財寶認為這些項目有保險公司擔保的,應該由保險公司還錢。

而相關保險公司,正忙著和銀行撕起來了,它說銀行給借款企業做了擔保,應該幫著一起還錢,而銀行則說擔保是「假的,跟我們無關,是不法分子偽造了蓋章」。

於是事情就僵在這兒了...

我傾向於認為,雖然項目有瑕疵,但畢竟是真實的借款,合同條款也很清晰,接下來無非是各方協商,還錢還是不成問題的。

只是說不準,多長時間。

為什麼說這個違約事件很有意義,說不定會成為互聯網理財的里程碑事件呢?

因為它直面一個最真實的問題:

出了風險後,平台要不要最終兜底,給投資人提供剛性兌付。

剛性兌付會給用戶錯誤的指引,認為平台賠償天經地義,又回到了傳統金融的老路。招財寶背後的螞蟻金服盤子那麼大,如果一直剛性兌付,會損失太多。

但是如果不兌付,品牌就會嚴重受損。

畢竟,雖說你說自己只是信息中介,但大家完全是沖著螞蟻金服的品牌,來搶那麼低息的產品。

螞蟻是公認的互聯網金融老大,引領了很多玩法和潮流,它怎麼表態,對互金圈以後類似事件的處理,影響深遠。

到目前為止,作為平台方的螞蟻金服沒有任何錶態,這很有意思。

另外我覺得這事也提醒了普通人,買金融產品一定要看背後的底層資產——也就是你投資的項目是啥。

不要因為平台方大牌,就完全忽略掉真實的資產情況。

其實招財寶已經是非常優秀的平台了,它可以對合作方挑三撿四,要求產品必須有保險公司100%本息保障,已經盡量把風險降到最低。

但遇到了有瑕疵的資產、和有信用問題的第三方,還是免不了扯皮。

金融真的是有風險的事情。

買什麼金融產品,最重要還是看第一還款來源,也就是看借款人靠不靠譜。

源頭有活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PS.

其實這個事件也給了我一些啟發,以前我寫東西,更習慣點出某些欺詐事件,建議大家去大牌的金融平台理財投資。

但未來,光看品牌還不夠,需要更多地研究資料,穿透式地看到資產本質,指出一些終極風險來。

微信公眾號:越女事務所

歡迎關注,感受金錢最大的善意。


都說互聯網金融風險大,這個case告訴我們,在製造風險這件事上,傳統金融機構一點都不客氣。

違約事件的最新進展是,浙商財險12月27日發布公告啟動賠付:浙商財險28日預賠付3.12億僑興債並啟動追償程序_央廣網。對投資人而言,算是happy ending了。

如果僑信違約事件能給投資人什麼經驗的話,那只有6個字:

只能信大平台

不是說大平台沒有風險,而是大平台出事的概率更低,而且出事後更能兜得住)

整件事梳理成圖如下:

之前有過一張類似的流程圖,但有2點錯誤:1,把招財寶的定性弄錯了:招財寶不是發行平台,招財寶並沒有發行債券,而是如 @薛洪言 所說,是一個信息撮合平台;2,私募債的發行和承銷商是粵股交。

一句話總結:

2014年僑興缺錢,找到了粵股交想發11億的私募債,粵股交評估了僑興的資質和擔保情況後,將債券的信息發在招財寶上。私募債為期2年,期間部分投資人可以在招財寶上將私募債轉手賣給下家(變現)。沒想到2年到期時,僑興違約不兌現了,買企業債、個人債的都得不到兌現。

粵股交為什麼敢發行這個債券?

  • 當時僑興集團的名聲還不像今天這樣臭名昭著,還是廣東的明星企業;

  • 僑興董事長吳瑞林對私募債做「不可撤消的、無限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吳瑞林身家近200億)

  • 浙商財險對私募債的兌現做保險;

從這幾點來講,看不出粵股交有什麼拒絕的理由。

浙商財險為什麼敢對這個債券做保險?

  • 1,2同上

  • 僑興向浙商財險提供廣發的反擔保6億(有爭議,詳見後文)

招財寶為什麼敢發布僑興債的信息?

作為一個信息發布平台,招財寶沒有理由拒絕這筆債券。用零壹財經的話說,在投資人看來,這筆私募債的面目是這樣的:

發行人屬於中國企業500強僑興集團,產品以廣東省政府批複成立的地方交易平台作為受託管理人,持牌保險公司浙商財險提供保證保險,且僑興集團董事長本人提供連帶責任擔保。

在招財寶上,購買了僑興債的投資人可以將債券轉手成個人債,轉手給個人(變現)。購買個人債的投資人獲得的是眾安保險的擔保。

互聯網金融擴大了風險嗎?

其實並沒有。雖然現在唱衰互聯網金融似乎成了潮流,但至少在這個case中,並不能得出互聯網金融擴大風險這一結論。

這筆企業私募債從發起的主體、發行的機構到擔保方,沒有互聯網同樣可以做到,怎麼好說風險是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呢。唯一和互聯網金融有關聯的是私募債變現為個人債,但這個過程有專門的保險公司兜底,且也不是這次違約的主因。

出現違約了各方是怎麼做的?

發行債券本來是一個企業、平台、投資人三贏的事,除非企業違約,就像這個case。2016年12月,債券到期,但僑興拿不出錢來。

  1. 根據合同,對債券做「不可撤消的、無限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的僑興董事長吳瑞林應設法補上這個洞。但他選擇了違約。
  2. 然後輪到浙商財險賠。浙商財險一看,還好當時找廣發要了6億的擔保,那先把這6億要來吧。結果沒想到,廣發說,我們沒出過這擔保函啊,這擔保函是假的,我們報警了。

  3. 浙商財險一聽就急了,我手上廣發的公文一大堆,這還能有假?你報警?那我也報警。

  4. 警方調查需要時間,投資人可沒有那麼多耐心。於是浙商財險表示,我們先賠,剩下的事再慢慢找僑興和廣發算賬。

錢到賬了,投資人可以散了,但吃瓜群眾不能散。還有2個懸念待解決:

懸念1:廣發的保函是「蘿蔔章」嗎?

浙商財險的公告顯示,2014年12月,其員工在僑興集團人員陪同下,親赴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營業場所,辦理保函面簽手續。2016年2月、5月,浙商財險方面先後進行回訪、核查,亦獲得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的回執及聲明文件,其上均蓋有惠州分行公章,聲明文件上還有該分行行長張中華私人印章。

警方介入僑興案假保函 廣發銀行管理漏洞恐難逃履約責任

懸念2:廣發有沒有和僑興做局?

據財新報道,僑興通過此次的僑興債券募得的10億資金,沒有流向生產項目,而是大部分用於償還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的貸款。

10億元的資金到位之後,被納入僑興集團資金池統一使用,約7億元用戶置換或補充銀行貸款。

財新調查發現,這7億元的資金主要流向廣發銀行惠州分行。

所以。。。


招財寶僑興債事件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結果還算不錯,雖說一開始承諾的逾期產生的滯納金還沒有說法,不過對於投資者來說, 本金利息都已最終兌付,這樣的結果已經算是喜大普奔了。

還要啥自行車呢!

我自己投資很少選擇非國有的金融機構,道理很簡單,沒有辦法產生足夠的信任。這種信任的缺失,雖說有點矯枉過正,但誰讓總有以身試險的人去不停的觸碰投資者那根敏感的神經呢,你看,就連我們最相信的阿里巴巴,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當然,作為參與者,這件事已經過去了, 可藉此機會認真學習了一下招財寶的幾個投資產品屬性,難免感覺後背一陣涼氣襲來。

有三個巨大的隱患,似乎在一個個爆開來。

簡單回顧一下僑興債這件事:

號稱中國500強的僑興集團下面有兩個公司:僑興電信和僑興電訊。

兄弟兩借了11個億,向招財寶的個人投資用戶,結果到期還不上錢了。

我簡單查閱了僑興的資料,從官方資料上來說,電信通訊業務是僑興集團的最初業務,並且完成了集團收入第一桶金,為僑興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主要產品就是小靈通、傳呼機(BP機)、有液晶顯示屏、插IC卡之類電話座機、復讀機、學習機等等。

反正就是95後這些名稱你估計都沒聽說過了。在安卓和蘋果大行其道的當下,可想而知這些主營業務的慘淡經營。

也就是從2006年起,僑興開始第一次轉型,由電信通訊行業轉到火熱的礦石勘探開採行業。

2015年,和俄羅斯合作開展農業項目,進軍現代農業概念。

2016年,開始了大健康概念。研發號稱什麼幹細胞分離技術。

同年,進軍大健康跨境電商,算是把這兩年要做的零零散散的事,串起來了。

可最大的問題是,這些產品,別說見,連聽都沒聽說過。不知道市場主要面向哪裡。

總之,就是這個曾經的500強公司,用一個他的十幾年前的已經被淘汰的不能在淘汰的主營業務的公司打算借錢了,借的11億元,其中7億用來還錢,3億用來更換設備,1億用來增加流動資金。

按理來說,像這樣背景的優質企業,融資應該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不管是銀行、還是證券交易所發行,都有資方趨之若鶩才對,為什麼他會選擇在一個地方交易平台——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下稱「粵股交」)上市自己的債券呢?

查查他的光輝歷史就知道了:

1999年,僑興集團旗下僑興環球便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僑興一度成為中國內地在NASDAQ(納斯達克)上市的第一家民營企業。

2007年,僑興移動在紐交所上市,融資1.6億美元。不過在這一年,僑興移動因財務造假捲入訴訟,最後以230萬美元和解。

2012年,因連年虧損,僑興環球、僑興移動被分別摘牌退市。

2009年,僑興集團轉型後的公司瑞金礦業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募資7億港元。上市頭兩年,瑞金礦業披露的業績亮麗,兩年凈利潤合計超過13億元。

在2011年,有媒體曝出瑞金礦業位於內蒙古的三座金礦全部沒有生產經營跡象。受此影響,2011年5月瑞金礦業開始停牌,至今未復牌,停牌時間長達5年之久。

2016年5月底,瑞金礦業一起發布了2011年至2015年的定期報告,經營結果是5年合計虧損32.54億元。至於巨虧的原因,瑞金礦業在2013年的年報中表示,其包括礦產、廠房、設備在內的資產減值損失高達16.43億元。今年6月28日,瑞金礦業再次被港交所勒令停牌,至今仍未擺脫退市風險。

你說,如果你看到這樣的一個企業,發行的債券,就算給你年化20%的利息,你敢買嗎?

我不敢。

明白了嗎,僑興發行的債,不在銀行間和交易所上市,是因為他風險太高,根本不具備發行資格!

但招財寶,就敢堂而皇之的在自己的平台上以定期的理財產品上線了!

當我查完資料之後,雖然對僑興的輝煌過去充滿了敬意,但此刻這樣的一個公司發行的「垃圾債」居然可以通過招財寶的風控體系進入定期理財產品序列中去,只能說,我勒個去。

這應該能算是互聯網金融的隱患之一:

投資品種完全不透明,且有可能投資方向風險極高,嚴重懷疑其風控及篩選能力。

居然能讓地方交易所上線的垃圾債出現在定期理財產品中,嚴重誤導消費者,要知道,這類債在證券交易所即便能上線,也會因為適當性管理,不允許普通投資者購買的。

如果這樣的債券能進入招財寶,那其他的所謂的無風險定期投資又能好到哪裡去!?

隱患二:私募產品違規大拆小。

嚴格來說,僑興債並不能算是一個常規的公開發行的合規債券,通過門檻極地的地方交易所發行,只是拉了虎皮扯大旗,讓其「看起來正規一些」,要想不觸犯非法集資紅線,還需要滿足非公開發行、面向合格投資者以及200人投資者上限。而且每個投資人不得低於100萬投資金額。

怎麼辦?這怎麼能讓屌絲參與呢?

不得低於100萬這條管不著了,但可以把1個1億的僑興債,拆成100個僑興債,001、002、003……,每一個控制在200人以內,這不就是至少滿足一條了嗎?

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帶來的創新,難道就是嘗試抬高監管紅線的底線?

不過,去年,這個口子已經被證監會叫停,同時在前段時間,證監會同時表態要加強地方交易所的管理工作。

隱患三:

招財寶有一個很不錯的功能,叫做「變現」。

什麼意思呢?

按照傳統金融行業的玩法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老王買了一個10萬的360天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年化10%,眼瞅的已經過了180天了,突然多年鄰居家孩子結婚要上禮,可自己手頭實在沒現金,於是咬咬牙就在交易所中將這個理財產品轉讓,轉讓的價格理論上是多少錢呢?

10萬1年10%,就是1萬塊的利息,可是已經過去了半年,已經有5000元的收益,於是就加上5000塊錢,以105000的價格報出。

小李看到老王的這個轉讓的產品不錯,於是就買下來了,買的價格是多少呢?105000,而到年底的時候,他會收到11萬,這樣,等於他買了一個半年期年化10%的產品了。

老王收到105000的現金,把這個理財產品轉讓給了小李,於是他高興的去給別人家的孩子包個大紅包去了。

這種投資產品的轉讓,本質上是所有權的轉讓,也就是說當我們放生交易的那一刻,這個理財產品就不再屬於我,而是屬於你了,以後這個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要是不還錢了,那也是新的買家承擔風險了。

這種轉讓的業務多發生在交易所之外,主要是券商發行的固定收益類的金融產品,目前只能本券商內客戶流轉,看趨勢,未來可能將逐漸開放券商間轉讓的通道。

這對於我而言叫做變現。

可招財寶的「變現」卻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在他的創新下,變現成了另一番模樣。

還是老王這個例子,前面都一樣。區別發生在老王想用錢的那一刻。

老王找到了招財寶的變現功能,提出我想取出現金。

招財寶一看,老王的賬戶中有一筆1年期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到期收益後總金額是11萬,於是告訴他,你可以「變現」110000元,但我有個對你來說更划算的方案,你要不要試試?

這樣,我們可以把你賬戶中即將到期的11萬理財產品當做抵押品,然後你可以在我們的平台上發布一個個人抵押借款,年化利率,我們看了看,按照現在的利率水品,8%完全可以借上,這樣,你只需要借半年,半年後你的理財產品到期了,再把這錢還回去就可以了。

10萬,8%半年,也就是4000塊錢的利息,你還剩6000的利息呢。這樣,比你上一個方案可是穩穩的多賺了1000塊啊。

老王心想,是啊,這多划算啊,於是通過「變現」功能成功借了10萬塊。

等等,是不是哪裡不對,老王是要取自己的錢的啊,怎麼錢沒取出來,自己又借了10萬塊?

是的,招財寶的「變現」功能和券商提供的轉讓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的「變現」並沒有將手中的理財產品的所有權轉讓,而是抵押,抵押之後進行了一次借款。

雖然結果相同,但性質卻完全不一樣。

不一樣在哪?說一個極端的例子:

假如老王買的恰好就是這個僑興債打包的固定收益產品,此刻他無法兌付。如果是按照故事1來說,老王和小李在交易的同時,已經將這筆理財產品的所有權轉讓,就是說,如果無法兌付,則拿不回本金的是小李。

而故事2呢,老王和小李的交易只是一筆抵押借款,這樣老王收不回來這筆理財產品的本金,同時還必須要償還小李的這筆借款。

招財寶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不得而知,但這麼設計產品,的確有非常突出的優點,能解決其他互聯網金融產品沒有合適的金額產品的尷尬。

像老王這樣通過抵押實現變現功能,會產生大量的個人貸,而這些個人貸,因為在招財寶看起來是有抵押物的貸款形式,所以風險極低。這些「優質」的個人貸,放到招財寶上,就又是一筆筆源源不斷的新的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

「互聯網大佬背景、銀行、保險公司背書;

不錯的年化收益;

方便的變現功能;

隨時都能買到;」

這樣的用戶體驗, 在互聯網金融市場上,難道不該所向披靡?

的確,有背景的P2P就是這麼任性,甚至可以把高風險的產品以低年化收益的形式銷售出去。

可諷刺的事,這個例子現在並不極端,因為他已經發生了,而且還比想像的嚴重的多。

剛才的故事還沒講完,這裡要繼續了。

小李將錢借給了老王,半年期限,8%的收益,10萬元。可沒過幾天,小李自己狗屎運上來,居然搖號中了於是小李也用上了招財寶的變現功能,6%,半年10萬元,對於招財寶而言,這也是一筆風險極低的抵押貸款,於是很快通過,小李也拿上了自己的10萬元。

借錢的是買了招財寶個人貸理財產品的老張。

但其實老張買的這個理財產品到底投資了什麼東西,他已經不知道了。

不幸的是總會發生。老王當年買的正是此刻爆出來的僑興債包裝的理財產品。

於是,老王沒有辦法到期收回11萬的本金,自然也就無法歸還小李10萬的借款,小李拿不到10萬老王的還款,自然也就沒有辦法歸還老張的借條。

一個理財產品,通過招財寶的「變現」看似坑掉了三個人。

但實際上,最慘的則是最後一個接盤的老張。因為最後僑興債的那筆10萬元的借款的虧損,只要前面幾個人咬死牙關不還錢,最終將來自他這裡。雖然當他投資的時候,看到的是一筆買車的個人貸,但背後還有多少鏈條,他根本無從得知。

所以,越往後,越不敢買招財寶的任何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

這第三條隱患,就是「變現」功能的風險傳導。

我的猜測是,到業務後期,錯綜複雜的個人借貸關係,在幾個原始抵押垃圾債的基礎上到底疊加了多少,可能招財寶的產品經理自己也未必能說清。

更別說投資者的你了。

這還不算個人通過套利空間反覆操作,加大槓桿的操作方式。

最後一個問題是,保險有用嗎?

不多說,下圖就是答案。

在這個故事中,還有一個狗血的劇情,我沒有多說,那就是保險和擔保銀行互相扯皮。這種風險其實相對來說都算是小的。

對於這個事情,我的觀點是這樣的:

如果不出事,大家都偷偷數錢,相安無事,如果出了事,則看事情大小,算算賬,能hold住的,則認栽兜底繼續,如果hold不住的,則撕破臉皮死不認賬。

章是真的假的,員工是不是離職的還是臨時的,這都不重要,都是賴皮的手段而已。

這事,就是個算賬的問題。

而且,不知道投資者發現沒有,在這個業務鏈條中,其實是有兩家保險公司的:一個是浙商保險,一個是眾安保險(這個保險公司就是三馬投資的全明星保險公司)。

為什麼?而且為什麼這次是浙商保險賠付,而眾安保險沒事呢?

前文說過了,在招財寶的業務鏈條中,有兩個環節,一個買了原始私募債的老王,給私募債上保險,承擔風險的是浙商保險。

另一個是老王后來發生抵押貸款產生的個人貸產品,小李購買的,是由眾安保險提供的。

如果私募債還不上,首先出頭頂雷的自然是浙商保險。

可要是逾期時間太長,口子太大,浙商也兜不住,後面的投資人小李、老張的底可都是要成立不多久的眾安保險兜著了。

這個風險可就大了去了。

因為你只收了1毛錢的保費,就要承擔100元的損失。

這個槓桿可是真夠大的了。

是不是你也沒想到你的隊友會給你整出來這麼多垃圾債出來?

琢磨清楚這個,我明白個道理,有背景的未必就一定可靠,但沒背景的,是真不敢再碰了。


謝邀。

沒有具體看底層資產是什麼,大概的想法:

1. 金融的核心是經營風險,不管外層是所謂「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

2. 風險是個自然屬性,即某一類資產的內生風險值是一定的。因此小額分散的資產(信用卡、消費分期等)風險可以用大數定律去衡量,單筆壞賬的影響也不大;但單筆大額的資產(SME、大的企業信貸、政府債等)看上去風險低,但出現壞賬的影響很大。


互聯網金融近幾年野蠻生長,監管空白,本身就有無數隱患。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金融投資本不該有如此高的收益,但是投資者已經被前幾年的高收益慣壞,現在互金又那麼多,為了保持競爭力也不得不維持高利率。但是實際上,招財寶上的產品收益率也不是很高。但是要知道,在利益面前,沒有幾個人有理性冷靜的頭腦。雖然螞蟻聚寶已經儘可能做了風控,比如招財寶產品必須有擔保,這次出問題的債券除了有浙江財商做擔保,還有僑興董事長自己本人的無限連帶責任保險。儘管這樣,出現違約情況各方還是在扯皮。

我同意@越女的觀點,螞蟻聚寶是目前中國互金市場的標杆,無數人都看著他呢。螞蟻如果處理不好,對整個互金市場都是一個衝擊,更何況這個債券本身還有浙商財險的保險和僑興董事長本人的無限連帶責任保險。如果連這樣有保險的「垃圾債」都無法完成償付,恐怕其他互金產品的信用就真的是……

另外目前為止認為螞蟻的回應並不給力,只是有一個非常官腔的回應。但是這件事只發生了沒有幾天,還在發酵中,希望螞蟻近期能給出更多回應以及時事更新進展。

目前來看螞蟻是想撇清關係:官司你們自己打,我不管。這樣的話,恐怕對於螞蟻平台也是一個信用黑點。


作者:Ke Jiang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雖然事情現在還沒有水落石出,由於已經確定:①該筆私募債募集的10億元中,有7億元被用來償還銀行貸款,且大部分流向了廣發銀行惠州分行;②截至2014年10月22日,僑興電信、僑興電訊合計需償還惠州分行貸款逾10億元;③按照2014年末的利率環境,僑興獲得這筆融資的成本應該在10%以上,甚至更高,而僑興債在招財寶上的年化收益率是7.3%……可以推測大致事情可能是這樣的:

當年僑興貸款到期,沒有資金還款,惠州分行又不願意借新賬還舊賬。兩家合計後,決定發行私募債籌資還款,於是找上了螞蟻金服,然後拉上浙商財險方便把產品包裝成低風險。此外,要發行私募債還需要地方交易所。當然,螞蟻金服和浙商財險都不傻,也意識到當中可能有風險,除了收取各種管理費手續費之外,還要求有擔保,於是惠州分行私下出了一個函。

接下來,就是明星產品開賣:中國500強企業,資產數百億的董事長連帶責任擔保,浙商財險提供保證保險,還是在螞蟻金服的招財寶平台。雖然年化收益不高,還是供不應求。

函這個東西,嚴格來說就是私下承諾,所以也不會有明文規定要求。相信以廣發的風控,總行應當不會同意出這個函的,或者至少不會明確同意,至於是分行還是部分人員為了推進業務,就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由於大家心裡都清楚這一點,所以要求對方出擔保函的機構,往往也不會要求對方總行級別出面,分行級別即可,對於一些大行,支行就行。這也造成了如果發生問題,各方扯皮的結果。嗯,再細的就不好說了。順便說,出保函的機構,可不止是金融機構。

如果一切順利,皆大歡喜:僑興還了貸款,惠州分行消除了可能的壞賬,浙商財險和招財寶拿到了服務費——前面說過,這利差可能有百分之好幾,十億的百分之一是一千萬。惠州分行和交易所有沒有收手續費我們不知道。

至於到時候的還款,嗯,鑒於僑興其實根本沒拿到多少錢……浙商財險和招財寶估計是指望廣發兜底,不過這麼大的金額,你們也不動動腦子……

事發之後,某群的大家紛紛分享自己機構對於要對方蓋章的時候是怎麼風控的:所有相關機構全部實地到場,包括託管行,然後各種拍照、攝像……

於是有人說,這次是新手被老司機忽悠了。可是新手真的是被忽悠嗎?別忘了,這故事還沒完。招財寶上發布的產品,有保證剛性兌付嗎?並沒有,只是大家總覺得阿里不會不管而已,就像陸金所。當然招財寶拉上了眾安保險讓自己顯得更可靠,而眾安也無利不起早,保費多少不得而知。然後,不知還有多少人以為把買的招財寶產品變現出去就跟自己沒關係了。事實是,產品還是在你名下,只是招財寶給你做了一筆抵押貸款——你用這些產品做抵押,從招財寶貸了一筆款——而已,而作為投資人和貸款人的你也許壓根不知道有這回事……那麼,要是你買的產品到期不能還款,風險從來都在你自己手上。

新金融雖然還不熟悉舊金融的套路,但他們自己的套路也是不遑多讓。

小磕也是想了很久,還是決定把這些說出來。大家其實說不上用心險惡,就是互相玩小聰明,都覺得自己得計了就好,笑話別人好蠢,反正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到時候別人背著就是了。這樣,真的好嗎?

而且重點是,沒有被爆出來的類似事件,還不知有多少。

這兩次事件之後,可以預見的是,從上到下一定會出台一系列新規,一系列自查、稽核、整改活動(好在小磕現在不管這事了,不然估計有得忙)。可是,這真的能解決問題嗎?這種情況反覆過多少次了?最後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是的,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話不僅是金融機構,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甚至時常掛在嘴邊,從來都是理所當然,不覺得有什麼異樣,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當年小磕就寫過,國人的觀念當中,似乎很少有「規則要被遵守」這個概念。規則都是可以變通的,而如果沒人管,更是一切從便利出發。小米最近涉嫌抄襲的機械舞廣告,不就很多人評論說,「效果好就行,抄襲又如何」。

也許這,就是這麼多事情的起源。

由「蔣博的多稜鏡」原創,如需轉載,請登錄新榜網站版權頻道(http://cc.newrank.cn)


僑興的事情出來那天早上我是震驚的。如果說合同有蘿蔔章可以理解,這銀行保函怎麼作假還真是匪夷所思。

隨著後來事情細節一點點透露,真相也漸漸有了點眉目。

兩年前,廣發銀行手裡有一個客戶企業叫」僑興「,業績不好,欠了好幾億貸款就要到期了,有可能還不上。

這時候廣發有幾個選項:

  1. 直接就把這大筆錢算不良資產,當期業績不好看;

  2. 自己再給它續貸,表面上對付過去,以後可能越陷越深;

  3. 幫「僑興」另找一個借款人,借了新錢還舊債。

如果你是廣發的人,你會怎麼選?

換一個角度,一家叫「僑興」的民營公司,十幾年前趕上一波好風口,大賺了一筆錢。後來風口過去了,公司盈利能力下降,但是盤子依然大。

這時候,欠銀行的一筆資金要就要到期了,手頭很緊。

這時候僑興有幾個選項:

  1. 宣布自己沒錢,讓銀行和其他各路債權人找上門,破產清算,關門大吉。

  2. 想辦法另外搞一筆錢,先把債還了,最好還能有多餘,運營維持下去,等幾年找機會把錢賺回來。鹹魚翻身。

  3. 老子跑路。

如果你是僑興的人,你會怎麼選?

上面兩家的動機最明顯。浙商財險,粵交所都是配角。

現在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廣發銀行一線員工設局坑人,故意甩鍋;也沒有證據可以說浙商財險業務不精,很傻很天真。

恐怕這就是一份「抽屜協議」出事了兜不住,強行變成「蘿蔔章」。

其實大家自己都明白,出來打工都是為了賺錢,做出業績就好,風險是以後的事情,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種事情只要不被捅出來,大家都好過,畢竟良心黑膽子大就能搞到錢 。

當然還不能忘了招財寶。這次,招財寶扮演了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的角色,大把大把送錢進來。

道上的兄弟以後想要混下去,說不定還要靠招財寶。所以,至少在這次事情上,火絕對不會燒到招財寶身上。

只是招財寶上的投資人,就是在兩年間稀里糊塗的給廣發銀行接手潛在的壞賬了。

以前幾個老大總在說「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我還不太理解。

招財寶這件事出來,我算是鬧明白了,敢情這些老大們說得真的太對了,何止是有益的補充,互聯網金融簡直是在給銀行續命。

貸款企業出問題了,找互聯網金融平台接鍋。

銀行的壞賬率馬上就降低了!出了事算P2P的,反正它本來名聲就臭,再多點壞賬也不稀奇。

先不要心寒,恐怖的事情還在後面。

這招財寶暴露出來的還只是一家。在千億的P2P貸款餘額中,我們無法確認,是不是還有無數份的抽屜協議,正躺在銀行分行行長的辦公室里。

投資人在平台上看到的標的,無論包裝如何高大上,最終的風險承擔人可能只是一個臨時工。什麼信用保證保險,什麼剛性兌付,說到底都是蘿蔔章,都是扯大皮,都是你信則有,不信則無。

大額網路借貸太可怕了。它就是讓中產/屌絲投資人給銀行兜底壞賬。坑爹的程度,要比那種包裝成現金貸、消費貸的掠奪性高利貸更勝一籌。

僑興這事情一出來,我就感覺《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限貸令,必須要支持。

這次雖然招財寶投資人沒事,下次就不知道是哪個平台出問題了。

看到未來,恐怕只能等有一天,區塊連技術成熟了,我們才能不怕蘿蔔章。

拯救傳統金融,最終還是要靠科學技術。


信用錯位。

阿里的高信用在整個交易中毫無意義

私人貸中借貸方的芝麻信用,對於整個交易毫無意義,因為借貸方信用的高低和抵押物的成色毫無關係。一旦抵押物出事,高信用和低信用的都不準備將變現的貸款退回去,反而認為自己也是受害者。

你拿一坨屎去找我借款,2年後默認用抵押物抵債,結果2年後我拆開發現是一坨屎,跑去要求歸還欠款,你以這坨屎是從別人那買來有保險授信為由不肯還錢,並且說自己是受害者。這能說的過去?

抵押物是一堆屎,一群高信用都聲稱與這坨屎毫無關係。

拉屎方反而淡定無比。

這是犯罪吧?

最新消息說廣發為了讓僑興還錢故意出保證讓僑興順利發債10億,其中7億還給銀行。實際上從一開始就知道這債會出問題。出問題就以保證為假報警了事。

也就是說,僑興不止是目前為止的3個億,之後的全部7個億恐怕都會爛掉。而且這是在最開始就早有預謀。

何其可怕。


招財寶出道之初,和餘額寶像是一對親兄弟,同屬阿里旗下的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在餘額寶誕生一周年後,招財寶橫空出世,提供了一個定期理財的平台,主要有兩大類投資品種:

第一類是中小企業和個人通過平台發布的借款產品,由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提供本息保障;

第二類由各類金融機構或已獲得金融監管機構認可的機構通過平台發布的理財產品。包括理財型保險如萬能險,約定收益的分級債基A類,有擔保的債權類借貸項目等,其中佔大比例的是債權。

各類產品收益一般在5%-7%之間,補充了原先只發行活期產品的的公募貨幣基金--餘額寶的短板。

說回這次的逾期項目誰擔責,目前最新的進展是三個責任方在扯皮:保險公司稱「索賠資料不全」,債券承銷人--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卻說第一時間備齊了材料,而招財寶的態度是只提供相關法律諮詢服務。

不知這場踢皮球大賽要到何時,只苦了辛辛苦苦賺點零花的小老百姓。

這已經不是招財寶第一次出現項目逾期了,去年10月28日就公開報道過一筆1.2億元的項目逾期,當時企業因為天津港爆炸事件影響,資金鏈出現流動性困難,因為不是企業經營問題,當晚逾期欠款就到賬了。

人生沒有僥倖,金融產品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風險收益對等,在選擇產品時千萬不能迷信平台大小,認真閱讀相關合同及產品說明,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礎上慎重作出選擇才是真正對自己的錢負責。


到處都是蘿蔔章,所以說金融投資還是不要選國內。基本上P2P的信用就這麼玩沒了。我們理解螞蟻金服為了繞開監管搞了很多彎彎繞,但是你既然為人擔保了,我們自然而然也就不管這些彎彎繞了,結果你直接一句蘿蔔章就不賠了。反正我覺得衍生品這種東西國內還是不要推出的好。

金融業沒有信用不要玩。


互聯網金融本質就是把老百姓推到銀行前面做經濟危機的炮灰。

在債市根本沒人要的垃圾債以及連發債資格都沒有的企業的廢品債全扔到互聯網金融這個框里騙個人投資者的錢為高危企業續命。

各種消費貸蜂起不就是為了刺激消費。

在互聯網金融平台上各種補貼贈金、鼓勵套利不就是為了忽悠個人投資者往裡面投錢在裡面循環么。

政府打什麼算盤、互聯網金融從業者怎麼會不清楚,能玩就繼續玩下去、做大規模做大估值想最終上市套現。 如果玩不下去就卷錢跑路,反正政府不會追究,因為政府追究的話,會打碎所有從業者的幻想。會重創整個互聯網金融這個忽悠百姓成為金融炮灰的平台。


前面三十年,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金融偏保守。最近幾年基本面差了反而各種金融創新不斷。其實金融業無非是風險和收益的均衡,想要高收益的同時就必須承受高風險,這方面根本沒得創新。現在美國加息,資金外流,前些年建立在經濟增長基礎上的剛性兌付和大放水基礎上的高收益必然被打破。招財寶事件只不過是剛剛開始,好戲在後面呢。

現在浮現各種債券違約案、蘿蔔章案只是冰山一角,其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普通投資者發現平靜海面下的暴風雪,進而減少投資,轉移資產。再進一步講,資產流失、人民幣貶值、企業出逃只會愈演愈烈了


實質上就是螞蟻金服虛假宣傳,把P2P網貸宣傳成一般理財;投資人若知道招財寶的真面目,有幾人會投?

既然是網貸就給網貸的收益,用高收益對沖高風險,螞蟻金服吃相太難看了


據說浙商財險註冊資金只有15億,去年年底賬面資金只有3億,但是這次僑興的風險敞口高達11億。


又有新進展了。

保險公司說廣發銀行的保函以前帶律師去廣發驗過的,而且僑興債券的大部分錢沒有按約投入項目而是還了廣發的貸款。言下之意就是廣發為了先收回貸款幫僑興出了保函,事後僑興還不了債券了廣發再說自己的保函是假的想抽身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阿里客服都需要研究生和海龜啦呢?

TAG:阿里巴巴集團 | 債市 | 招財寶 | 債務違約 | 國海證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