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聖旨不值錢?
01-11
經常看到有瓷器、書畫拍賣上千萬的,卻沒見過聖旨拍賣出高價的,這是為什麼?
沒資本炒。
大概是晚清的誥敕文書(題主說的聖旨應該是指這類)時代近、民間存世量大,價值自然很有限,而今年某拍賣公司的兩件南宋告身(明清誥敕文書前身)成交價則在兩千多萬和兩千八百多萬。
@新水令 老師答得已經非常到位了。
小子不才,補充幾個具體的:
清乾隆織錦加官封冕聖旨2014年成交價1500萬
清道光織錦加官封冕聖旨2011年成交價1232萬
清順治五色織錦「誥命」聖旨2010年成交價1150萬
清雍正織錦加官封冕聖旨2014年成交價1120萬
道光皇帝聖旨2014年成交價1000萬
明正德三年聖旨2010年成交價980萬
這還不值錢,動則幾百萬上千萬,題主如果有的話,請給我。
要看什麼皇帝,乾隆這種文學愛好者和宋徽宗這種文學家,價格雲泥之別。
誰說聖旨不值錢的?拍賣價表現都不錯。只不過這是小眾收藏不容易被大眾接納,而且起點也高,比如聖旨涉及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聖旨所用材質,書法表現等,沒有相當的功力研究不下來,再則書畫市場炒作成分太大。
聖旨是現在的紅頭文件,所以數量多,內容也複雜,文物要值錢要麼少,要麼就涉及重大歷史事件!比如唐玄宗讓楊玉環去道觀清修的聖旨!
流動性太小的文物沒法炒啊,連價格發現都成問題,更典型的是北宋官窯。
好像多數是詔書說某人中舉人,有功勞那類,保存才仔細
毛澤東語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大大談治國,這些書多少錢一本…聖旨除了某些研究價值其他大概價值還不如以上
推薦閱讀:
※當下文物拍賣為何被佳士得和蘇富比這兩大主要拍賣商壟斷?它們的核心競爭力在何處?
※戰爭時期獲得的他國文物在和平時期是否應當歸還原國?
※為什麼很多著名歷史博物館都明目張胆的把從別國非法得到的文物展示出來供人觀看?
※为什么商周的鼎上有的纹饕餮,是一种禁止暴饮暴食的警示,还是鼓励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