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系音樂劇和韓系音樂劇都有哪些差別?

作為亞洲音樂劇傳統霸主日本和新興大國韓國,這兩國的音樂劇在觀念、內容、以及運作上有哪些差別?


謝兩位邀!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我從未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過日韓音樂劇的行業,只是看過兩部韓語音樂劇(《王的優人》現場和《尋找金鐘旭》的全劇視頻),並認識幾個韓國音樂劇人,以及從日本四季回來的同行。所以所述內容會有些片面,僅供大家參考。

從產業特色來說,韓國的音樂劇水平發展很快,按照Cameron Mackintosh的說法,韓國比中國在引進大型音樂劇方面,晚至少五年,但是現在已經超越中國不止五年了——前兩年已經有兩部韓國的小劇場音樂劇被改編成中文版在國內演出,獲得好評。這主要得益於韓國政府在文化上的開放政策:「不設置預先審查」這個做法是重中之重,使得韓國的創作人員可以擁有充分的創作自由,嘗試各種題材和手法,極大地豐富了舞台戲劇事業的發展。同時韓國在製作經驗和理念上也大膽吸收西方的先進經驗,所以對推動韓國音樂劇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真正使得韓國音樂劇能有大量明星參與其中的原因,其實還是韓國的經紀人主導的娛樂市場特色:據說韓國的娛樂明星經紀人十分強勢,對明星的把控能力很強,而且韓國明星也不少,所以如果大家都開演唱會,實際上很容易撞車,還沒有突破,所以明星和經紀人為了能有更多的曝光機會和發展方向,都會比較主動或者被動(經紀人來推動)地參與音樂劇演出,再說演音樂劇一般都能排上幾個月的檔期,這期間也就收入穩定多了。

這次上海文化廣場音樂劇論壇請來了韓國音樂劇人金智元小姐講解了一下韓國音樂劇情況,席間有人提問到韓國音樂劇似乎偏向歐洲劇目較多,比如《伊麗莎白》、《莫扎特》、《吸血鬼德古拉》等等,金小姐回答說:這是經過一系列摸索和調整後得出了結論,認為具有悲愴情緒的歐洲劇目更符合韓國觀眾的欣賞審美。此外,喜劇鬧劇作品因為笑點在譯配上的難度較高,而悲劇在人類文化中則往往具有共同點,所以從機會成本考慮考慮,也是做歐洲劇目更有票房。

日本發展音樂劇的時間不晚,至少1960年代開始,日本東寶會社就已經開始上演英美音樂劇的日文版了。日本的音樂劇主力,現在主要分為日本四季劇團,以日文版英美經典音樂劇為主營業務;日本東寶,和四季類似;還有寶塚歌劇團,也是以英美音樂劇為原版進行改編;還有一支是新興的,稱為「2.5次母音樂劇勢力」,就是將動漫作品改編成舞台版音樂劇來製作演出。整體來說,日本的音樂劇產業已經趨於穩定,經歷了數十年的漫長發展後,在市場運作體系方面已相當成熟完善。日本的音樂劇產業體制上既有類似英美的以製作人為中心的項目制,也有像四季和寶塚這樣的劇團制。


補充一下 日本音樂劇的話 東寶和寶塚基本就是一家 背景故事太多 懶得查了

四季 東寶 2.5(2.5次元只是統稱 其實並不是同一個公司) 再加上若干小公司


你好 請問韓國哪些學校的音樂劇專業比較好?


推薦閱讀:

TAG:戲劇 | 音樂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