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吳書》里經常出現的「山越」一詞指的是哪個群體?

RT,看吳書發現幾乎每個文臣武將都有帶兵討平山越的記錄,從孫策渡江一直到孫皓王國,山越一直在搗亂,豫章鄱陽丹陽廬江郡各種山賊層出不窮,山越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群,為什麼會一直造反呢?


南方的原住民啊,你們這些殖民者!

百越是一個有別於漢人的族群,雖然百越人最大的國家南越國也是秦朝南征軍軍官趙佗建立,但百越人還有其他的國家,譬如東甌、西甌。駱越、閩越等等遍布江南到兩廣一帶。漢武帝征服百越後百越的上層貴族逐漸漢化,譬如大夥都知道的歐陽這個姓,就是武俠小說里歐陽春歐陽鋒這樣的牛人輩出的一個姓,就是甌越貴族漢化後的姓氏。

沒漢化的呢,就被漢化的百越人和漢朝殖民者趕到深山老林里了,這些深山老林地居住的就是山越。當然,漢人中的破產農民、逃亡奴婢等等也會逃進山林融入山越,所以到了漢朝末年,多數山越人都過著沒有政府收稅、沒有地主剝削、誰拳頭大誰就過得爽的蠻荒生活,而且他們中融入的逃亡漢人也越來越多,想想外頭到處打仗,這山裡不跟世外桃源似的?所以有人考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實際上就是誤入一個類似山越的漢人難民避難點了(記得這個論文是論述契胡問題的,論文中山越成了類比的例子)。

至於山越搗亂的問題,這分兩種情況。

一種就是山越自己既是個避難群體,也不排除抱團當土匪的可能,所以歉收的時候肯定會出山搶劫,或者有的攻佔了某處州縣還就賴著不走了,直接就想當一方諸侯了,有個說法就是嚴白虎就是這樣的出身,嚴白虎的確是豪族出身,但不能說山越就出不了豪族了。

第二種,就是東吳時期的江南,地廣人稀,開發度很低。別說江南了,就連同時代的人口並不少的關中地區曹魏都和蜀漢互相搶掠人口,那年代地盤大沒用,得人多。而對於東吳政權來說,隱匿在深山老林里的山越就是他們眼裡的最容易搶來的人口資源,所以東吳政權最喜歡入山抓山越,抓回來大夥平分,給地主老財當佃戶農奴唄。尤其是諸葛恪,曾抓來四萬山越充實軍隊、六萬山越用來種地,這對人丁稀少的東吳來說,太大的功勞了。

南朝開始後,江南的山越越抓越少。最後又出現比山越還抗拒政府管束的,那就是洞蠻,顧名思義就是藏在深山老林大山洞,寧可當原始人也不願意給地主老財剝削,但政府還是不會放過你,又開始抓洞蠻了。在南梁奔潰的前夕,南朝原本倚仗的軍事武裝荊州軍和北府軍的代表王僧辯被北朝打成狗,已經決定投降了,這時候以陳霸先為首的洞蠻力量應運而生,維持了南朝最後一口氣。抓走的洞蠻慢慢也就融入了漢族(他們之中有部分的確也就是漢人),沒抓走的後來又被南遷的漢人同化為客家人,最後剩下的一部分,就是現在的畲族。

兩廣地區由於中原政權統治力度一直不夠,所以原先的百越也沒有全被變成山越、洞蠻,而是慢慢演化成京族、壯族、苗族這些少數民族。

PS:在南北朝時期的北方也有類似的避難群體,來自匈奴、鮮卑、烏桓、漢人等各個不同的種族,為了逃避戰爭和政府管束,跑進太行山區抱成團,平時放羊種地什麼都干,餓慌了就出去搶劫當土匪,對外自稱自己是胡人,但到底是什麼胡人誰也說不清楚,就由此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團體,叫契胡或者稽胡,爾朱榮就是這個出身。有些人把契胡和羯人容易混淆,就有了爾朱榮也是羯人的誤傳。


三國志9里的山越大王


唐長孺先生有一篇文章就叫《孫吳建國及漢末江南的宗部與山越》裡面提到了關於山越的信息。


山民罷了,不是一個民族概念


現代說吳越語的人群。三國斗他們的人就是江淮官話區人。


我的理解山越就是生活在大陸的高山族同胞,他們本來是土生土長的原住民,與不同時期南遷的漢人相比,文明程度當然比較低,甚至遠不如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接受中原文化的吳越人。但他們的悍勇好戰精神很強。自然對北方南遷的漢人比較排斥。雙方的族群戰爭一直持續到五代十國時期,隨著南方割據政權漢人統治和文化的確立才消沉,他們是無文字記錄但有史料證據可查的最早台灣島的開拓者,今天台灣的高山族人是他們的同系後裔。


就是現在的南方人,大概浙江 福建 一帶的,雖然大多數都改漢族了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裴松之對陸遜在襲石陽時,殺良冒功,殺害百姓的觀點?
為什麼曹丕終制中說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
關羽失荊州是必然還是偶然?
赤壁戰後,孫權留備不遣的可行性如何?
為什麼曹叡也不重用曹植?

TAG:歷史 | 三國 | 三國志書籍 | 東吳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