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時如何考慮建築與周邊環境的關係和對環境的影響?

許多人說設計的建築要與附近的建築相呼應,協調。。。但我總是無法明白這種建築與建築之間的關係。


要理解建築與建築的關係,那就需要提高一個尺度,從城市或者村鎮或者片區的角度去看。

當在一個城市裡,街區或者幾個街區的組合是有一定共性,並與其它街區有所區別的,明顯的例子是老城區和新區的區別。還有就是住宅片區和商業片區的區別。

這時候你就會明顯的看到,原來在建築群這個層面上,是有組織性的啊。而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化,會有不同的組織方式。明清北京那種高度統一、紫禁城和民宅高度對比、整體極為協調統一的案例是全球罕見的。一般的城市更多的表現為複雜性。而當代中國城市化期間,則表現為極度的混亂。

所以,對於整體協調的建築群和城市,如果你沒見過或者體會不深,那就會奇怪,什麼呼應協調啊。等你體會過幾種典型的協調的城市、鄉村和風景區,了解這種協調在人類歷史上和當代世界格局中起到的重大的作用,和高度的美學+實用價值,不用我說你就知道,什麼樣的環境,需要什麼樣的呼應和協調。

而在中國,這種協調確實是非常罕見的。因此也是難以理解和體會的。

同時,所謂協調和呼應,也就是城市和街區的整體性,在不同世代和地域,也有不同的表現,研究者對此也有不同的意見,比如對巴黎奧斯曼改造的看法,比如光輝城市和廣畝城市的對峙。因此理解特別是真正體會這種協調是很難的。

說一萬遍烤串兒好吃也沒用,吃到嘴就全明白了。有人確實不愛吃,但也確實多數人還是愛吃的,這是逃不掉的。


建築和環境的關係更多的是建築的人文和政治屬性,而不僅僅是形態和地形的關係或者是通風采光之類的basics.前段時間聽Pershing Square的winner講她們對urban typology的理解時候感覺真的被感動了。感覺她們這樣一個兩個人的小事務所能在競賽中勝過眾多明星/國際事務所真的不是沒有道理。

她們的concept視頻鏈接如下:https://youtu.be/-SWDr-CyR40

像這樣一個在LA downtown的公共場所,需要考慮的環境因素自然就更多的取決於這裡的人。pershing square附近公共交通集中,有很多辦公樓,同時另外一端又有很多流浪漢的營地。在這裡把廣場設計成一個開放的公共場所需要不僅考慮各種各樣不同的人的需求,還要考慮如何讓生活在這裡的流浪漢融入進來。

另外一個讓人覺得特別感動的例子是很出名的seattle central library。一樣是市中心的建築,一樣是面對各種社會需求,seattle central library自建成到現在容納了大量的流浪漢,他們可以在圖書館裡安靜的看書上網,同時又不會形象到其他使用圖書館的人,也減少了downtown地區的很多安全隱患。圖書館裡的環境讓流浪漢也能有機會過著比較體面的生活,如果不仔細區分你幾乎看不出來誰是流浪漢和其他人的區別。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not architecture that looks like landscape。建築應該融入的環境,不僅僅是空間意義上的環境,更是一個地區的社會環境,這裡的治安/種族問題/貧富差距等等各種衝突。


一二三四大法好,再出第三彈——建築與環境結合的方式。

理解廣大朋友為大師們玄妙的空談所困惑的感受,少玄學,多乾貨。目標永遠明確,手段永遠直接,簡單暴力,直取首級。

分割線鎮樓:

-------------------------------------------------------------------------------------------------------------------------------

1.建築的平面形狀要和用地形狀呼應。

建築的平面外輪廓與場地的用地邊界、走向應形成一定的對應或者幾何關係(比如互相平行、垂直等),目的就是不讓建築之外的剩餘場地用地形成「下腳料」似的殘缺不全,保證空間的整體和諧與完整統一。

如果基地某一邊是斜邊,那麼建築沿著該斜邊的形式可以平行或者以鋸齒的方式完成契合,同理,如果場地有銳角或者呈現弧形,那麼建築形態也應適應場地形態,要麼局部採用銳角形態,要麼採用扇形平面等。

如圖(圖片來源:民用建築場地設計,請無視水印)

---------------------------------------------------------------------------------------------------------------------------------

2.建築形態與原有建築保持基準與對位。

建築與用地的原有建築,或者周邊的既有建築,在形態、輪廓上保持一定的基準、對位關係,沿著延長線平行or垂直,是最簡單的一種情況,可以增強建築物彼此之間的聯繫。

---------------------------------------------------------------------------------------------------------------------------------

3.建築同場地環境附近的城市標誌物、著名建築、周邊的綠地廣場、公園等建立起相應的軸線關係或者視線通廊。

或者說,根據特定的景觀來營造對景/底景,並以軸線指向,取得聯繫。

貝老的國家美術館東館,經典的案例,教科書上無數次提及軸線的應用,不再贅述了。

又再譬如,凡爾賽宮的中軸線向東穿過凡爾賽鎮,成為主軸。

--------------------------------------------------------------------------------------------------------------------------------

4.建築與山體呼應。

場地有高差時,建築的形態與地勢、等高線是何種關係,是順應?還是垂直?抑或斜交

建築形態與背景山體輪廓/天際線的關係是匍匐?嵌入?還是隱埋?

汶川大地震震中紀念館——何鏡堂等

重慶桃源居社區活動中心——直向建築

---------------------------------------------------------------------------------------------------------------------------------

5.建築與水體呼應。

場地靠近水體/湖泊時,是否考慮親水關係?具體臨水面是營造親水平台,還是挑空,還是視線穿過透空落地幕牆

上海院子-日清建築

--------------------------------------------------------------------------------------------------------------------------------

6.從城市形態的維度出發,建築的圖底關係考慮原有的城市肌理。

績溪博物館——李興鋼

---------------------------------------------------------------------------------------------------------------------------------

7.其它因素

如場地周邊的道路、車流量、人流量規律;場地的市政條件,上空高壓線,地下暗河暗管;場地的保留古樹、古迹以及周邊歷史建築的傳統風貌;以及區位的氣候、水文條件,如年日照、主導風向、降水量等自然條件,都在考慮範圍之內,此處展開說太多,就不一一枚舉。

---------------------------------------------------------------------------------------------------------------------------------

8.品相

品相一詞比較抽象,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場地內在的「因」早已決定設計的「果」,建築是應該自基地而萌發的,建築與場地的天、雲、風、水、土地、樹木等元素都有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繫。設計應當回應所處的環境,並且與環境氣質之相匹配,即形成所謂的「品相」。

設計師在面對場地時,總有一種要去發現什麼的感覺,如何介入風景,發覺場地的某些屬性,塑造成依靠建築讓人產生某些特質的體驗,和無法隨意遷徙的品質。至於具體的操作手法,順應還是繼承,對比還是突變,輕薄還是厚重,透明還是沉穩,高調介入還是謹慎謙遜,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海邊三聯書店——直向建築

聯投花山郡售樓處——上海都設

---------------------------------------------------------------------------------------------------------------------------------

最後用一個實例來說明一個建築在結合所處自然環境時的具體操作手法:

崔愷——杭幫菜博物館

八字概括其與環境結合的操作手法,分別是:藏、斷、低、折、嵌、透、綠、連。

①藏:建築群落選址在生態公園深處,掩映在柳樹和蘆葦叢中,若隱若現,需要經過蜿蜒的步道方能到達。

②斷:建築體型隨山勢和地形蜿蜒轉折,在轉折處自然斷成4個不同組團,既滿足了功能分區,又弱化了建築體量,減少了建築群對公園的壓迫感,保持了生態公園和背景山體之間的視線通廊。

③低:壓低建築高度,形成更親切的尺度,匍匐在鄉間大地上,與背景山體渾然一體。

④折:屋面採用連續反坡折面屋頂,與自然山體輪廓線相呼應,且豐富了建築立面外輪廓的多重層次。

⑤嵌:在折面坡屋頂以及建築的細部處理中,嵌入了部分當地的灰磚和粉牆,繼承了當地村舍的韻味和文脈,同時豐富了建築細部。

⑥透:建築組群面向生態公園的一層採用通透的落地玻璃幕牆,延續了室內和公園環境之間的視覺聯繫。

⑦綠:建築屋面用綠草覆蓋,外立面鋁格柵也運用綠色,並且顏色分深、淺、黃、綠,儘可能體現出自然般雜草叢生的效果,加之景觀設計和各類小品點綴起間,使得建築進一步融入環境。

⑧連:利用木棧道和休息平台,將各組團聯繫到一起,這些景觀元素也是整個公園的有機組成部分,屋頂挑檐下的室內活動空間也由此延伸到室外和水面上。

---------------------------------------------------------------------------------------------------------------------------------

以上。

參考文獻:

[1] 趙曉光.民用建築場地設計[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2] 黎志濤.建築設計方法[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0.

[3] 周旭梁,崔愷,王薇.印象杭州——中國杭幫菜博物館[J].建築學報,2013(02).

---------------------------------------------------------------------------------------------------------------------------------

之前兩彈

建築設計中如何開窗?或者說,如何做立面? - 廖銳的回答

知乎建築大牛在哪找資料? - 廖銳的回答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有間快題。


尺度,參考最近zaha的體育館

肌理,google一下歐洲城市肌理,或者,嗯,google看看清華幾次擴建的園區圖底吧。

啊還有亂七八糟的好難列啊煩,我還是吐槽為主吧反正最後肯定要匿了!

說的那個什麼一點,你的建築如果在基地中看著扎眼,或者換一個地方也能成立,那麼就是不太適合的。

當然庫哈斯說我就要以一個建築來引領周圍建築,嗯,在威尼斯他肯定不這麼說。

比如周圍很通透,你做那麼敦實作甚,

建築是有看和被看的,你在建築中看風景,別人在外面連著你的建築和基地一起看了。你不協調些多不好意思【嬌羞狀

安德魯的蛋能反射天空,感覺跟天空融為一體,那是他的說辭,當然也是考慮環境和對環境影響的例子,可我們就是不買賬嘛。

你在山脊做一棟建築顯然是不太適合的,是吧,山那麼可愛,你怎麼能那麼擋著她呢,你又沒她漂亮,你看秀色可餐那詞兒基本上不是形容美女就是形容山水的。

好多人用玻璃來面對山水面對古建啊,好吧,我就算是買一點賬吧,可還要看你怎麼做啊乖,盧浮宮那個還是很謙遜的吶。

oh我又想吐槽扎哈在北京那什麼soho了,在衚衕里看那大怪物是個什麼事兒啊!

當然你旁邊那建築是個福祿壽你就別呼應了好啦,呼熊掌就好了。

環境有好多好多東西啊,你能看到的能摸到的能聽到的能看到的都去一一呼應做得差強人意多好啊,再加點讓人眼前亮一點的東西那就是大師作品啊!

你的軸線總不好意思把人家打斷吧?人家巴黎那條軸線你在中間立個死傻死傻的方盒子人家要跟你拚命的!

人家西遞古村裡沒有一個門是對著路的啊,哦後來加建的有些是對著的啊,但對著不慎得慌么,出門就臉對臉啊!

河邊的天際線你忽然一堆一樣高的住宅你要鬧哪樣啊,天際線那麼起伏錯落的東西你個死直的線胡劃一道是反人類么!

基地里有好的東西怎麼能用呼應這個詞呢,那麼美好的東西當然要利用啊!哦不對,是要合作啊!

哎好亂我都不知道自己講了什麼……


如果你在平凡的樓群中蓋出了一棟粉色的大樓…

好吧,開玩笑的。

進入正題

以下均為個人看法

建築與建築相呼應其實更深刻的是在闡述一種空間關係,從而引發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一個過程。《交往與空間》這本書可以去看一看。裡面有許多關於這方面的知識。

一個好的建築設計往往會有好的空間布局,來引導人們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社會性活動等。

時刻記住,我們的設計服務於人類,但不可超越自然。

我有時候想為什麼某些作品只有那些大師才能設計出來,與他們具有同樣閱歷的人卻無法超越他們。設計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駕馭的,你賦予你的作品靈魂,它便是活的。你的設計也代表了你的思想。


先做好內部以人為本的空間設計,光線,空氣流通等實際問題。從內部到外觀去影響


關於中國古典園林的建築藝術中應該有很多關於環境與建築關係的辯證啊 應該都可以找到的


推薦閱讀:

建築背後需不需要理念或者意義?

TAG:設計 | 建築 | 中國建築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