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了三下」「住了三年」是述補片語,可是為什麼「看了四本」「住了三人」卻是動賓片語呢?

另外還有:

1.當表示時間的數量結構在動詞後面出現時,就不容易區分是補語還是賓語,例如「住了一年」和「等了一年」,有什麼好辦法來區分嗎?

2.「泡得舒服」是述補片語,「泡著舒服」就是偏正(狀心),「覺得難受」又是動賓,這應該怎麼更好地區分?

3.「死而無憾」為什麼是聯合片語而不是連謂?

還望高人幫忙解答~


先回答主題,動賓短語和動補短語的區分有以下幾個因素可以考慮:

第一:看關係 這一條主要用於區分「動+形」這樣的形式,比如「喜歡安靜」和「考慮清楚」,「安靜」回答「喜歡什麼」的問題,是賓語,是「喜歡」支配的對象,有動賓關係;後者的「清楚」不可能回答「考慮什麼」的問題。只能回答「考慮得怎麼樣」的問題,是「考慮」的結果補語,有「中補」關係。

第二,看成分的詞性。動詞後是量詞短語時,如果是物量詞,一般是賓語;如果用動量詞,就是補語。問題中的「下」屬於專用動量詞,所以敲三下是動補短語,而「本」是專用物量詞,「看幾本」屬於動賓短語。「住三人」中,「人」可以看作臨時借用的量詞,這個量詞的性質當然是物量詞,因為「人」不可能表示動作行為的單位,所以「住三人」應該是動賓短語。

第三:某些表示時間的成分既可以作補語,也可以作賓語。如果短語能變成「把」字句,,「浪費了兩個鐘頭」可以變成「把兩個鐘頭浪費了」,或者能直接把動詞後的成分提到前面,「兩個鐘頭,他浪費了」,則」浪費兩個鐘頭「是動賓短語;如不能變換,如「等了兩個鐘頭」,那就是動補短語。

第四:朱德熙在《語法講義》中還提到,若能把動詞後的成分提到前面作前置主語的話,這種短語是動賓短語,例如「時間過去兩年了」,可以把「兩年」提前,「兩年時間過去了」。

此外,從補語的種類及意義上來看,有一種時量補語,用表示時量的量詞短語充當,用來表示動作持續的時間,也就是時量、時段,例如「住了三天、等了一年」;或者表示動作實現以後經歷的整段時間,「來了一個月」「掛了一天」,你補充的第一個問題中兩個短語都是動補短語。

第二個小問題:首先如何區分「泡得舒服」和「覺得難受」,兩個短語似乎一樣,都有「得」,但要注意,「覺得」是一個動詞,「得」是構詞語素,同樣的詞語還有「值得、獲得、懂得、曉得、認得、取得「,而」泡得舒服「中的」得「是一個標誌補語出現的結構助詞。因此前者是動補結構,後者是動賓結構。關鍵在於,如何區分構詞語素的」得「和」結構助詞的「得」,變換句式,若能把「得」後面的成分提到前面還能成句,那就是動賓短語,反之則是補語。

1、大家覺得這個形式很嚴峻 Rightarrow 這個形式很嚴峻,大家覺得。(動賓短語)

2、這個單詞記得牢。Rightarrow 牢,這個單詞記得(	imes )(動補短語)

至於「泡著舒服」,我個人覺得是連謂短語,它與「看著心煩、聽了很高興」這樣的「動形」形式具有一致性,符合連謂短語的幾個要求:A:由不止一個謂詞性成分連用 B:謂詞性成分之間沒有語音停頓C:沒有漢語結構中基本5中結構關係 D:不用任何關聯詞語

第三個小問題:根據第二個問題中的回答,我想答案不言而喻,」死而無憾「,有」而「這個關聯詞語了,只能是聯合短語。

以上答案參考《現代漢語》黃伯榮、廖旭東 增訂三版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①一年(時間)三下(次數)——包括頻率等都是補語(用於補充說明)

除此以外是賓語,當然是動賓結構

②補語有一條就是補充說明狀態——我在泡澡,泡澡的狀態是「很舒服」

我在感受,感受的狀態是「很舒服」就說不過去了吧~

「著」就表明是一個伴隨狀態,注意是「伴隨」——當然是用來限定「舒服」的啦

③連謂沒有任何連繫詞,甚至連語音上的停頓都沒有,切記!


推薦閱讀:

TAG:語言學 | 現代漢語 | 漢語語法 | 片語 |